(课堂设计)高中生物 2.4.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特性每课一练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课堂设计)高中生物 2.4.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特性每课一练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课堂设计)高中生物 2.4.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特性每课一练 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课堂设计)高中生物 2.4.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特性每课一练 苏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课堂设计)高中生物 2.4.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特性每课一练 苏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特性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假设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都和一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七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afabdegc bafdebgcccafdebg dcfdabeg解析:第一个图没有感光部位,因此生长素浓度ab;第二个图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形态学下端,但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时,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所以c没有生长素;第三个图中有感光部位,但尖端被云母片隔断,不能进行横向运输,所以生长素浓度de;第四个图有感光部位,生长素横向运输,fg。答案:a2将四株长势相似具有顶芽的健壮植株,分别进行下列4种处理,其中侧芽能发育成枝的是()a去顶芽后,不做任何处理b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c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低浓度的生长素d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琼脂解析:不去顶芽的植株由于存在顶端优势,所以侧芽不能发育成侧枝。去掉顶芽的植株已消除了顶端优势,这时侧芽才可以发育。答案:a3科学家做过如下的实验:(1)把不含生长素的两小块琼脂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如图所示);(2)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小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3)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同样实验。三个实验都以单侧光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的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生长素比多,含生长素比多b含生长素比少,含生长素比多c在小块中,含生长素最多d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中多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运输方向。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颠倒。另外,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是不会感受光的,单侧光对其不起作用。答案:d4分析右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叙述不科学的是()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解析:生长素的分布受单侧光的影响,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茎的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含量高,细胞生长快,使植物表现出向光性。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根尖与茎尖一样,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抑制下部生长,表现出顶端优势。故a、b、d正确。题图a处产生生长素运输到下部,抑制下部侧芽的生长,越往下其抑制作用越弱,所以三处侧芽相比d处生长素浓度最低。答案:c5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aa和b bb和a cb和c dc和b解析: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而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结合图示信息可判断b、c分别为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答案:c6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燕麦胚芽鞘能够继续生长的是(多选)()解析:a项套住了尖端,不能感受光的刺激,没有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故直立生长;b项切除了尖端,下部缺少生长素,故不生长;c项在胚芽鞘尖端下部插入了琼脂块,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透过琼脂块运输到下部且分布均匀,故直立生长;d项尖端下部用盖玻片隔开,生长素不能透过,故不能生长。答案:ac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和生长素的运输,还考查了对常用图、表等表达形式的理解和正确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也是感光部位,但不是生长部位,生长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二、简答题7为比较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的影响哪一个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探索。(一)材料用具:品种、大小相同的已用清水泡胀的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剪刀等。(二)方法步骤。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并各植入10粒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幼苗长到2 cm左右备用。把甲、乙、丙、丁都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的一侧开直径1 cm的小口,在距小孔一侧0.5 m处用100 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正对地面一侧开直径1 cm的小口,在其下方0.5 m处用100 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其他条件相同。(三)实验现象:两昼夜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每个装置中只画了一个幼苗作为示意)。请回答问题。(1)要证明重力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应选择_装置进行实验。(2)造成丁装置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3)如果一开始就使整个实验装置处于无重力状态,则丙装置中幼苗的生长方向是_,丁装置中幼苗的生长方向是_。(4)比较丙、丁两装置中玉米苗的生长情况可知,本实验中重力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比单侧光对幼苗生长的影响_(大、小或相同)。由此可判断:乙、丁两装置中幼苗弯曲生长到相同角度时,_装置所需的时间较长。解析:本题同时探究了重力和单侧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把两个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弯曲程度来比较两种因素对生长的影响。答案:(1)甲和丁(2)重力作用使生长素在近地一侧分布多,导致近地一侧的细胞纵向伸长生长较快(3)弯向光源生长(或弯向下方生长)水平生长(4)大乙点拨:这类实验设计题目的分析关键要抓三点:实验目的、自变量的控制和因变量的观察。能力提高一、选择题1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一侧,置于黑暗条件下,发现胚芽鞘弯向未放顶端的一侧生长。这个实验能够证实()a顶端在光下产生某种“影响物”b“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作用c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d背光一侧“影响物”分布多解析:在黑暗条件下,胚芽鞘弯向未放顶端的一侧生长,说明放置上去的顶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刺激胚芽鞘,使其放置端生长得快,因此就会弯向对侧生长。其他选项均不能通过本实验来证明。答案:b点拨:对于给定材料的分析题,要紧扣题目提供的信息来推断。2对胚芽鞘a做如图所示处理,形成胚芽鞘b,光照后它的生长情况为()aq处向右 bq处向左cp处向右 d不弯曲也不生长解析: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当将pq段倒置时,生长素就不能运输到作用部位,导致胚芽鞘b不弯曲也不生长。答案:d3将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将甲组幼苗根的前端中央水平插入一薄云母片(如右图所示。注:云母片不影响植物生长,但生长素无法透过)。将两组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两组幼苗的生长状况是下图中的() 解析:甲中根尖插入云母片后,在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分布均匀,根将水平生长;而乙的根尖向重力生长,甲、乙的茎都背地生长。答案:b4下图1、2为实验的初始状态,以下关于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1和图2实验结果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而图3则能说明生长素作用有两重性b图1的实验结果a、b都不弯曲,但原因不相同c图2中的实验结果是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d图3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少解析:图1的实验结果a、b都不弯曲,但原因不相同,a是生长素无法运输到尖端下部,b是锡箔使胚芽鞘尖端无法感受到单侧光,b选项正确。a项中,图1和图2实验结果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而图3也无法说明高浓度生长素抑制作用;c项中,图2中的实验结果是放m还是放n都不弯曲,都是直立生长;d项中,图3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多,促进生长。答案:b5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b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条件下叶绿素不能合成c实验的生长结果只能证明根具有向地性d实验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解析:此题创新之处在于给出实验装置让学生分析评价实验设计和分析结论,此类题要抓住设计实验的关键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然后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结论。上图中的四个装置组合起来可以证明单侧光和重力引起的向性运动。与作对照,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以作对照,证明植物根具有向重力性(向地生长)和茎具有负向重力性(背地生长)。中的青菜叶片由于得不到光照而无法合成叶绿素,所以一段时间后表现黄色。而c选项是错误的,该实验还能证明茎的生长具有背地性。答案:c6下图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玉米胚芽鞘的伸长生长的影响。按下图方法处理,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会向右弯曲的是() a b c d解析:由题图知,108 ppm为胚芽鞘伸长生长的最适浓度,中左侧均为最适浓度,处理将使得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会向右弯曲。中右侧浓度106比左侧浓度为102更能促进生长,将使得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会向左弯曲。中左、右两侧浓度促进生长的作用基本相同。答案:a二、简答题7读图,回答问题。(1)用_和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的关系。其中_装置起对照作用。(2)用_和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茎与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其中_装置起对照作用。(3)装置中的蚕豆幼芽,其茎的生长情况是_。(4)如将装置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其茎的生长情况是_。(5)装置中茎的生长情况是_,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_引起_分布不均匀,_侧生长素浓度高于_侧生长素浓度,而使_侧生长快。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分布与光、重力等的关系。在研究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时,可变的变量只有光,其他因素应该是不变的。在研究重力对生长素的影响时,可变的变量只有重力。在光和重力的影响下,生长素使幼苗表现出特定的生长状态。答案:(1)(2)(3)弯向光源生长(或向小孔或向右生长)(4)弯向小孔一侧生长(5)背地生长重力(地心引力)生长素近地远地近地8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乙图根、茎、芽三条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相应各点的生长素浓度):(1)乙图_点浓度可表示甲图处生长素浓度,_点表示处生长素浓度。处结构长不出来的原因是_,解决的办法是_,此后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低于_ moll1。(2)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乙图_点浓度可表示侧生长素浓度;_点表示侧生长素浓度。此时,植物茎将_生长。(3)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可表示侧浓度的是乙图中_点浓度,表示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_点浓度,因此根将_生长。表示侧浓度的是_点浓度,表示侧浓度的是_点浓度,所以_侧生长快,茎将_生长。(4)能够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是_ moll1,能够同时促进根、茎、芽生长的浓度范围是_ moll1。解析:(1)根据甲图所示,表示顶芽,表示侧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顶芽处生长素浓度处于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乙图中b、d两点对应浓度处于该范围内;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乙图中f点浓度处于抑制生长范围内,所以导致植物具有顶端优势,解除方法是去除顶芽,此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低于106 moll1。(2)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引起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背光侧横向运输,造成向光侧浓度低于背光侧浓度,所以侧生长素浓度高于侧,促进生长程度大,侧生长素浓度可处于g或k点,侧浓度可处于c点,此时植物茎向光弯曲生长。(3)当植物水平放置时,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生长,抑制根的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生长,但促进程度小,同时也促进根生长,所以侧可用e点表示,侧用a点表示,所以根向重力弯曲生长。侧生长素浓度可用g或k点表示,侧用c点表示。所以茎侧生长快,茎背重力生长。(4)由乙图可看出,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1010102 moll1,同时促进茎、芽、根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1010108 moll1。答案:(1)b或df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处(侧芽)抑制生长去除顶芽106(2)g或kc向右(或向光)弯曲(3)ea向重力弯曲g或kc向上(或背重力)弯曲(4)10101021010108综合创新科学研究发现,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中生长素能从向光侧横向运输到背光侧,从而导致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为了验证胚芽鞘中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a段(胚芽鞘尖端)而不是b段(胚芽鞘下面一段),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1)实验材料及用具: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2)绘图表示实验装置及方法,并用文字加以注解和略作补充说明。(3).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_.实验结论:_解析:本题考查外界因素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解答本题要明确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然后根据实验中的不同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