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分析.doc_第1页
高考文综分析.doc_第2页
高考文综分析.doc_第3页
高考文综分析.doc_第4页
高考文综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2011年北京高考文综试题历史题解析高三历史备课组:戴芳陈奉生一、稳定1、2011年文综卷历史部分,试题形式和分值仍然保持不变。选择题12至23题,每题4分,共48分。材料解析题三道,37题为历史学科内综合题。39、40为政史地三科大综合。统计历史部分共计52分。这一题型分值分布,从06年便确立了下来,连续6年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北京文综卷历史部分的出题形式,在高考大纲时期已经完全定型。新课标时代会继续沿用。2、而第37题材料解析题更是承袭了北京卷以往的典型风格:一个大题分四段材料,考察同一个主题下的四个小方向。今年考题以“国家制度”作为切入点,分别从“秦到汉的政治制度”,“1787年宪法与人权宣言”等4个方向设计问题。与此同时,此题除了文字材料之外,也出现了图表材料。考察学生对图表材料的理解、归纳和分析。这样的题目主要考察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意味只需归纳总结材料就可以得到一部分分数。这是最典型的新课程标准下高考的命题风格。这种“图表、文字混合”的出题风格借鉴了去年北京卷37题考察过的“张一元茶叶”,也和今年西城区一模文综卷的主观题设计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对于明年备考的考生有鲜明的指导作用:平时的阅读训练,一定要开拓眼界,习惯接触各种形式的史料。3、仍然突出主干知识的考察: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3和37(1)题);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15题),启蒙思想与近代世界法律文献(37(2),重大改革(37(3)等等。4、突出能力立意:如有最基本的能力立意:选择题有5个题是这样的。如12题组合选择,4选3,(4)排除词眼唯一这样绝对的词,即能选对;16题抓住题干的词眼:九州和四海即可选A海国图志,22题:抓住提干: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即可选B浪漫主义,还有19和20题。如:有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如:选择17和18,37(4)5、去年和今年的历史选择最后一题即23题都是时间记忆题,但形式有变化,去年的直接选,而今年是组合选择。6、在分值分配上,今年中国史64分,世界史36分,与60分和40分左右基本吻合。中古史(24分) 政治13题;37(1) 分值:4+8=12分经济12题 4分思想文化14题、15题 4分+4分=8分中近史(36分) 政治17、18、37(3)(4)、39(2) 4+4+4+12+8=32分经济 思想文化16题 4分中现史(4分) 政治 经济19题 4分思想文化 世古史(4分)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20题 4分世近史(26分) 政治37(3) 6分经济21 4分思想文化22、23、37(2)题 4+4+8=16分世现史(6分) 政治40(1) 6分经济 思想文化 二、难易度:今年这份试卷难度与去年相比有点降低。如:37题(4)比较明显,今年题没有象张一元企业发展这样的让学生根本没法下手、没法做的问题。大题主观性试题设问的角度基本上也是合理的。但看似简单的题做起来并不简单。给的答案是一个制约因素。还有题本身和审题以及能力等因素。如主观试题40(1)看似简单,分析90年代以来推动全球化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条件,但在时间短的情况下很容易审题出现失误。审成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条件。即使审题不失误,组织答案也很困难。今年从大题来看,大题主观性试题6个问题两个容易些,两个中等,两个难些。题设问的角度基本上也是合理的。但是我想可能主观性试题分数不会比去年有太多变化。去年选择题题目出的相当简单,比如在某某时代出现什么事,一本书的作者是谁,北京去年这样的题很多。今年命题上有了一些提高,尤其是前面这些题目,12、13、14、15、16、17,这些题目选项表达的比较充分。三、过渡去年课改之后,考试说明和此前相比发生了很多变化,今年的考试说明与去年比稍微有点变化,不大,在两年变化中,出现了大量的新增考点。这些考点在旧大纲教材中,或者是课外阅读内容,或者根本就没有出现过。而课改以后,却成为了高考前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它们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如果高考不考,完全没有必须新增进考试说明来;而一旦增加进来了,那么高考很可能就会考到。比如说“古希腊、罗马史”。在旧大纲教材中,从来不会要求学生学习古代欧洲的历史,但是新课表教材中,必修一、三都涉及到了古代的希腊和罗马。那么这一变化必然会在高考题中有所展现。去年北京卷考察了柏拉图的“理念论”,今年选择题也涉及到了“苏格拉底”、“普罗泰格拉”等人。因此,明年备考的考生如果有时间有精力,可以提前将09年和10年的考试说明做一个比较,很多新增的、重要的知识点可以一目了然。四、时政?热点考察今年最重要的政治话题,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卷从来不刻意回避热点,主观题37题选择“国家制度”作为主体,统摄下面四个设问,其实就是对中国建国以来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不断探索的一种呼应。此外,主观题39题还涉及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等等。五、创新:北京卷第一次出现漫画题。选择题17题。六、应对第一,基础才是硬道理。考题形式千变万化,新颖材料层出不穷,但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大家的历史知识贮备上面。包括时政热点,也只是出题的一个切入口,通过这个点考察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距离明年高考还有一年时间,考生一定要完整看书复习。尤其是在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时候,必须以看书为主,弄懂并且梳理全部知识点,过早的陷入题海、过早的开始背考纲显然并不合适。第二,全面看待北京卷近几年来的变化。北京历史卷课改前风格基本稳定,课改后稳中有变,开了今后命题的先例。明年应考的考生可以参考一下07年以来已经课改过的地区的题目,习惯这种形态的命题风格。随着全国范围内课改的完成,考生对新课标试卷的熟悉,那么可以预见以后试题的难度会逐渐提高。对于学生说,这些难度较大或者比较偏僻的试题有必要在平时稍微练习一下,尤其是前两轮复习中。不作为主干知识来学,但是要做到有备无患。第三、教材与考纲上的主干知识必须要加强,作为重中之重反复强化。第四,加强分析史料练习。虽然今年考试没有出现太难的史料,史料长度也一般,但是从先期课改省份现在的考卷看,新课标增加史料难度已经是大势所趋。非常长的史料如何抓住要点(有效信息),如何建立史料中所给与教材所学的联系,如何总结史料中的观点并评析,这些可能会成为将来考试的大方向。教师在课堂多给史料,学生多练习是个有效的应对方法。史料读不懂可能并不影响最后形成答案,但是对考生心理的无形影响还是值得关注。加强史料分析,既能多联系背景知识、减少死记硬背,又可以进一步上升到史学研究方法培养以及简单的史学理论的学习。第五、今年必修三本书占90分,选修三本占10分,复习要以三本必修教材为主第六、今年中外政治史占56分,经济史12分,思想文化史32分,政治史分高是因为今年热点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实际上经济史同等重要。第七、39题三科综合题,39(1)是地理题,有学生当成历史题答,对于综合题还要加强审题指导。地理: 2011高考文综(地理部分)试卷分析?1高三地理备课组郑凤贤一、试题解析1、 A.以景观图为情境,考查地貌成因与旅游知识,较容易,读图可知,其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磨圆,说明为海浪侵蚀作用所致,或调动旅游景观知识也可作答2、 A.以统计图为情境,考试考查自然灾害和区域地理知识,要求考生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中等,难度,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多断裂带、坡度陡,地势起伏大地表岩石破碎等地质基础较差的山区,遇到地震、暴雨等外部诱因、在加上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就很容易发生。选项中所列各山确实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此题解题关键在于在正确解读统计图表的基础之上,把选项中的山脉和中国的行政图进行图层叠加,要结合图中给出的云、贵、陕、青、冀、川等地质灾害最多省区的信息进行判断。3、 C.以联系图为情境,考查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推理判断、探究、试误、属于较易试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无图考图,需要学生具有清晰的心理地理图像,同时具备综合分析能力。我国地形的显著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自西向东依次为一、二、三阶梯,由题干可知“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顺序,选项中青为一阶梯,晋、甘、宁在二阶梯,桂在二、三阶梯之间,辽、湘、台、鲁、苏、粤、豫主要在三阶梯上,故排除A、C、D,而B选项中的台有山脉、鲁有丘陵,苏大部为平原。4、 B.以经纬网分布图为情境,考查能源、人口、自然和文化遗产,地震等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尤其此点状地理事物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带上,难度较小,属于较容易的试题5、 D.此试题通过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考查地球知识,此部分内容是学生的心结所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考查的主要是传统的主干知识,设问深度尽限于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表层,只要学生认真读图和题干要求,就能很好作答,6.B.6月到8月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为30N,为15S,根据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太阳高度永远大于,排除A.位于北半球,根据昼夜长短变化规律,6月到8月期间,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是先变短后变长,排除C。位于南极附近,考查最佳季节应该在南半球的夏季,6月到8月期间属南半球冬季,故排除D。经度基本相同,但比昼长,故日出早。7.B.以天气状况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天气形成的季节,需要考查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天气预报相关知识作答,属于较易试题,该题判断首先要求学生对天气符号比较熟悉,其次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像判断,我过东部的这条线在华北出现沙尘暴,可判断为冬春季节,排除C、D,在东北地区出现小雪、小雨、大风,可进一步判断为B.8.D.以地质结构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地质过程,思维能力要求推理、判断,河流形成明显在距今110万年前,形成四个沉积岩层,后经地壳运动断裂,右侧地势较低发育成河流,外力侵蚀后发育成宽宽的河谷,后又沉积,排除A。依据地质过程推断处为先沉积后侵蚀,排除B。处地层自下而上明显分为三层,不可能时连续的,排除C。根据河流流向和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特点,故B正确9. C.以地质结构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地貌对聚落的影响,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阶地上,应该是外力侵蚀发生后,故排除A、B。河滩地区是容易发生洪涝的地区,不适宜聚落的发展,排除C.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欧洲50N中部应该为温落阔叶林带,故C正确10.C以地理信息技术图为情境,考察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及对城市交通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遥感主要获得影像资料或瞬间显示交通状况,全球定位系统只能做到对事故地点的准确定位,二者属于数据的采集系统,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事故次数的统计要依靠地理信息技术系统来完成,故C正确。11、D.以地理信息技术图为情境,探究城市交通和城市功能分区,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集中在城市交通干线上,从图中看出大致呈环状分布,甲位于环线上,而非市中心,也不是中心商务区,故排除A。乙地位市中心,地价昂贵,不适合建大型停车场,排除B。对外联系的通道呈放射状,东、西较密,而不是单独集中于西北,排除C.根据监测点分布,东部较密集,说明车流量大,商业较发达,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故D正确。36.(1)考查塔里木气候、植被两要素,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可从地理位置、地形两方面找原因,思维方式属发散思维,气候形成首先和地理位置有关,“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其次是地形因素,三面环山,特别是西侧有帕米尔高原,阻挡了西风进入,加剧了塔里木的干旱,标答:远离海洋(2),深居内陆(2)(3);四周有高山阻挡(2分)。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给3分(2)河流补给类型有雨水、冰川、积雪、地下水、湖泊水等,西北地区有冰川、积雪和地下水补给,地表河湖不发育,冰川补给量最大,主要在夏季,气温最高,河流径流量最大,主要在春季;再次是地下水,主要在秋季。其实西北地区还有山地降水补给,标答:冰川(1)、积雪融水补给(1),地下水补给(2);主要在夏季(2),其次在春季(1)、秋季(3)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方式:管道运输;特点:运输成本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高,占地较少。(4)该图中绿洲分布属于点状地理事物分布,其描述方式就是集中规律其实西北干旱区绿洲集中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发源于高山冰雪融水的河流沿岸,依据第(1)问,的分析,制约本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标答;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或沙漠边缘)(2)和河流沿岸(2),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2),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2)。(5)第一问考查城镇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可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方面考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水文。地形属于山前冲积扇,起伏和缓,节省建筑成本,减少建设难度;水文因素是邻近河流,提供城市用水。第二问考查城市地域结构、城市服务范围。读图可知城市规模,并得出服务范围的大小。标答:有合适的水源条件(2),依托绿洲发展(2);服务范围依次减小(或x第一,x第二,x第三)(3)。39(1)根据1934年和1935、1936年革命根据地范围,可得面积由小变大、分布范围由分散到集中连片,考生可能会忽略省区这个行政要素。标答:(1)面积由小变大(2),分布范围由分散到集中连片(或由五小片变成一大片)(2),从地跨两省到地跨四省(2)。(3)本题直接考查选修3旅游地理的内容,有选择性设置两个问题,增加了试卷的灵活性、选择性。第一问考查“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二问考查“旅游业对区域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本题内容在海淀和西城一模中都涉及到过。、。标答:经济方面:带动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增加税收和回笼货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社会文化方面: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文化交流,促进历史遗存保护(每项2分)。若未写标题,认定第一个。40(1)森林的这些生态效益在表格资料中都有体现,关键是学生是不是认真读题,大全题点,因为此题分值小,答题点多,而学生时间有限了,会出现丢点不全的问题。标答;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每项1分)二、试卷特点1、考查主干知识,突出知识覆盖2010、2011北京地理高考试题在北京卷考试说明的对应位置2010年北京卷考试说明 2010高考试题题号及分值 2011高考试题题号及分值第一部分:地球、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 1、地球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4 6-4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世界时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图 经纬网及地理意义 3-4 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海拔和相对高度 等高(深)线 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1-4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0-4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的含义 第二部分:自然地理 1、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4 1-4大气受热过程 39(3)-810-4 36(1)-6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6(1)-8 简易天气图 7-4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7-4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8-49?4 36(2)-8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6(5)-7 2、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性 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8、9-8全球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3、5-124、自然灾害与防治 (1)、自然灾害的概述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6-4 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3)自然灾害与环境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中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 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的作用 应对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方法或应急措施 40(2)-8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第三部分: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6(4)-8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成因 11-4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6(5)-7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1-4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36(2)-6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6(3)-7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6(3)-73、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分布 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多样性 39(3)-6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原因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36(4)-8 (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影响 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旅游点的确定及旅游路线的合理选择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旅游安全防范措施 (4)、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39(1)-6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4、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第四部分:区域地理与区域持续发展 1、海洋与陆地 海陆分布特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中国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疆域与行政区划 4-4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国策 5-4 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外流区与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9(2)-4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4、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发生原因、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40(2)-8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措施 考试说明中共四部分,有一级考点94个,但二级考点有260多个,我列表的目的是对比出试题密集区,依表可知:地球、地图地理信息技术部分-8分;自然地理部分(必一和选修5)-42分、人文地理部分(必二和选修3)-46分,区域地理-4分;虽然我只在16个一级考点中注明题号和分值,但试题中涉及考点30多个。这也为我们下一届高三提供复习重点和方向2、坚持能力立意,加强思维深度空间思维能力: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特定地理空间内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又是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体现,对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视,构成了2011地理试卷的显著特色,如选择1、2、4、5、7,综合36(4)39(1)都在考察学生空间思维能力。3、紧扣时代热点,强化三维目标选择题2、3、5题以自然灾害为主题,主要考查灾害的分布及灾害的关联性,39题以“90大庆”为主题,40题以“2001年世界环境日”为主题:森林,大自然为你效劳,分值达32分,可见北京卷与时代契合的程度,这些试题的进入,不仅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关注生活,而且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4、突出地域特色,关注学生体验北京卷命题中延续了很多过去的东西,注重地图,生活常识,生活体验的内容,考察学生生活应用和理论相结合的东西,告诉我们的学生“只读书,不关注生活”时是不可取的。三、反思教学过程与高考试题的关系1、合理分配课时,重点复习的内容与高考试题构成吻合从双向细目表不难看出,试题重点分布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必修部分,这也是我们高三一年成功之处,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大胆的舍弃了必三,而重点增加了选修三和选修五的复习。2、一轮和二轮复习基本思路与高考试题思路吻合一轮复习重在基础知识的应用和读图能力的培养,也是高三教学重要的阶段,只有学生地图和地理理论掌握了,才可以应用于生产和生活,才可以解释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所以,做好一轮复习工作是重中之重。二轮复习仍然要重基础知识的应用和看图说话能力的培养,重点是要专题性、针对性更强,对我国不同区域进行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并精选试题巩固所学知识,所以,学生见到36题并没有陌生的感觉。3、不足: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思考,多关注时政部分及与史地的结合点。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