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上海初中语文一模考各区议论文汇总.doc_第1页
2014学年上海初中语文一模考各区议论文汇总.doc_第2页
2014学年上海初中语文一模考各区议论文汇总.doc_第3页
2014学年上海初中语文一模考各区议论文汇总.doc_第4页
2014学年上海初中语文一模考各区议论文汇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学年第一学期末各区模拟考“议论文阅读题”汇总班级: 学号: 姓名:(1虹口)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9分)学无止境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中国古人也发出过“学然后知不足”的感慨。可见,古今中外的智者就学习的边际问题发表的看法是相同的,那就是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世界是发展的,知识也是不断发展更新的。一个人就算精通了一门学问,也只能算是一定时间中在特定范围内领先的专家。而且在他精通的学问中,他也不可能穷尽真理。难怪诺贝尔获奖者丁肇中在介绍由他领导六百名科学家的实验项目的最新成果时,连连回答“不知道”:“您认为真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我不知道”“您认为发现暗物质的价值在哪里?”“我不知道”。 其次,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任何门类的知识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想要通晓一门学问,往往需要涉猎许多领域。挂一漏万,知识面狭窄是现代科学家经常性的困惑。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哲学著作,可是为了写这本书他却研究自然科学达十多年。即使这样,他还是错把鸭嘴兽当成了爬行动物,为此曾向鸭嘴兽“公开道歉”。而且,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常常是错综复杂的。 再次,未知世界的无限性和个人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一对矛盾,而人类正是在解决这种矛盾中获得新知的。学而后疑,疑而后学,在这种循环往复中人类不断扩大自己的认识范围。然而人类的认知无论怎样发展,比起尚未认识的部分仍是有限的。正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问渠那得清如许”,面对无垠的的未知,我们如何才能清明如许呢?源头活水又在何方?这个问题的永恒存在,引无数哲人竞折腰。 东坡少有名气,书房尝自作一联:“识完天下字,遍读人间书。”口气颇大。苏洵见了,不是简单的摘下对联,而是语重心长地给两句分别添了词语“勤奋”和“刻苦”。事实证明,苏东坡终身受用于此。 汽车大王福特当年只是一个店员,月薪才10美元,但他却每周都要花2美元来买书。新婚之时,家中除了一大堆五花八门的机械杂志和书籍,之前的东西一概没有。就凭这些,福特干出了一番大事业。福特晚年说道:“对年轻人而言,勤奋学习刻苦读书,为将来积累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远比敛财重要。” 以上两个事例告诉我们: 。15.获得“源头活水”的方法是 。(2分) 16.第段到第段的基本观点是_,这个观点之所以成立,是因为:(1) (2) (3) (8分)17.下面材料,放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请选择( )。(2分) 菊败不落瓣,独黄州之菊不同。王安石为此写下“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苏东坡续作“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笑王安石无知。 后来苏东坡担任黄州团练副使。“老夫聊发少年狂”之余赏菊,只见菊花棚下落英缤纷,枝上全无一朵,顿时目瞪口呆。 A.第段 B.第段 C.第段 D.第段18.第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上文 ,引出下文 。(4分) 19.在第段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句子: 。(3分) (2.奉贤)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1分)品味遗憾遗憾,词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大可惋惜”。无论是人还是事,若留下遗憾,似乎都会存有残缺,让人叹息不已。很多悲剧都在展现遗憾:荆轲身负重任刺秦王,偏偏选人不当刺杀失败,遗憾!屈原忠心耿耿爱君国,偏偏遇上昏庸的楚怀王,遗憾!岳飞忠君驱鞑虏,偏偏奸臣当道遭陷害,遗憾!历史上类似的悲剧不胜玫举,在人生的行进过程中遗憾也似乎常常如影相随。然而,这样的遗憾往往是精彩的开始。面对遗憾,与其抱怨、气馁,不如坦然接受它,把它化作人生中的另外一道风景。你看,韩愈接受了朝奏夕贬的遗憾,写出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千古绝句;柳宗元接受了贬谪永州闲置的遗憾,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_,_由此看来,遗憾,也是一朵奇葩。这样的遗憾是人生的一块磨砺石。越王勾践亡国被俘,遗憾,但他砥砺沉潜,最终“苦心人,天不负,_,三千越甲可吞吴”;音乐家贝多芬,正值创作的盛年,然而双耳失聪,遗憾,但他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了如命运交响曲等许多不朽作品。当人们还在对他们的种种遗憾扼腕长叹时,他们已经把遗憾当作展现生命进取的长空,翱翔搏击其中,创下一个个奇迹。这样的遗憾是人生的一种厚重美。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的人才会在理想的门外久久徘徊,流连忘返。也许,这个追求理想的人至死也未能叩开理想的大门,但只要他追求过,奋斗过,拼搏过,他的人生就闪耀着为后人赞叹的美。李白欲求仕,但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遣,是遗憾,然而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王勃一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是遗憾,然而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又让多少人怦然心动。遗憾就是一种厚重的美,它正如一杯苦茶,虽然入口苦涩,却能于入咽时感受到它的香甜。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都能有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会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所说:“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14、 第段画线句中的错别字是_,它的正确写法是_(2分)15、 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第段横线上补充一个事例(不得使用本份考卷上的事例)。(4分) , 16、 结合文章的论述,理解第段“遗憾,也是一朵奇葩”这句话的含义。(3分) 17、 填入第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_(3分)A、退避三舍 B、韬光养晦 C、卧薪尝胆 D、破釜沉舟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第段到第段依次论述了(1) (2) (3) 。(9分) (3嘉定)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自由要以邻为伴自由是一个迷人的字眼。因为,作为一个个体的生命,有了自由,才有可能获得生活的幸福。自由,是人们追求的境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勾画了一个未来社会的愿景“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的改革始自对“自由”的尊重,从最初的“大包干”改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于自由的保障,让整个社会和人的创造力、活力真正迸发了出来。自由从来就如此重要。那么,实现自由,就是不受约束,不受限制,随自己的意志活动吗?答案是否定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自由要以邻为伴。自由就要以邻为伴,就要同道为朋,视邻为友。邻居者,朋友也。古有“虽有兄弟,不如友生”的歌谣,今有“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民谣,都说明一个道理:要把自己置于社会大家庭之中。自己生活,也要让别人生活;自己追求幸福,也要允许别人追求快乐,从而自觉地把个人一己之自由变为别人自由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更不是“灭火机”。自由以邻为伴,还要善于合作,善于沟通。陶潜有诗云:“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大意是: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既然是邻居、朋友,就要“时时来”、“谈在昔”。只有“时时来”,勤走动,才能增进友谊;只有“谈在昔”、多沟通,才能求同存异。无数事实都证明,合作,使邻居亲上加亲;沟通,让邻居亲密无间。自由就要以邻为伴, 是人与人为伴, 是人与自然为伴。邻者,可以是社会,也可以是自然;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社会有动力,自然有活力;人之有生命,物之有寿命。对自然,要敬畏;对物质,要爱护。如此,实现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实现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预示的:使“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从而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14. 根据上下文,将词语正确的一项填入第段画线处(3分)A.仅仅 也 B.不但 而且 C.只要 就 D.只有 才15. 第段“自由从来就如此重要”中“此”指的是_。(3分)第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其作用是 (4分)16. 本文的中心点是 ,论证结构是_。(4分)17.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那一段最恰当?请从论证的角度具体阐明理由。(6分) 唐代的官黄门监卢怀慎与姚崇同在相位,却以才能不及姚为由,遇事一概避让,统统让姚崇作主,不仅难被人称为“良伴”,甚至连“同伴”也配不上,反被时人称之为是“绊脚石宰相”。 (4.闵行)完成15-19题19分请别忽视校园琐事琐事,鸡毛蒜皮、零零碎碎,让人不屑一顾。但有时,琐事不容小觑。如今在校园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琐事”引发的纷争时有发生,严重的造成伤害事故甚至罪行。复旦学子投毒案前不久进行了二审,“因琐事不合,心生不满”自始至终都是当事人投毒行为的根源。而华政女生向老师泼沸水、高中生用锤子砸伤老师,这些事件从表面上看,也是一句话听不入耳,或是平日里被老师“管”得较多之类的“琐事”引发。为什么琐事会酿成祸事?每个人的个性基础不同,有的人天生敏感、多虑,或是易怒、易冲动,或是固执、缺乏弹性。个性上的一些不足,使别人眼里的一些琐事,在他们眼里被放大、沉淀,成为积压在心底、不断膨胀的“负能量”。某一天、某个人、某件事,可能就会触发这种“负能量”,造成对自己或对他人的伤害。校园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频繁接触,朝夕相处,更容易产生“琐事”。特别是在一个寝室里,发生“摩擦”的概率更大。比如,有的学生习惯早睡早起,有的则相反。晚睡的学生不愿关灯,或是“煲电话粥”太大声,而早起的学生洗漱声音太响,吵醒还在睡梦中的室友。又如,寝室里使用饮水机,家境优越的学生不懂节省,用饮水机里的热水洗脸,而家境贫困的学生则为了省电,经常把饮水机插头拔掉种种小事引发的不满情绪,如果一直积压在心里,自己不会化解,不愿意求助,别人也不给予重视,就可能酿成事端。对各类校园琐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而是应多一份关注,必要时积极干预。同学间不合,师生间不合,为什么会不合?怎样引导那些心灵易“受伤”的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而不是固执地囿于自我判断之中?如果学生之间确实因为生活、文化背景差异太大而产生矛盾,能否通过换寝室等方式将他们隔开?这也是一种人性化处理方式。琐事往往不容易察觉,怎么办?有些大学就采用“心灵观察员”的方式,请班干部、寝室室长关注同伴有无心理困惑、不良情绪,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情况;有些学校的班主任、思品课老师,运用各类载体开设“心灵热线”,倾听学生的烦心事,给予帮助和指引。这都是对学生负责、积极作为的方式。屠格涅夫说,“人的心灵是一座幽暗的森林”。但是,个性的不足并非不可改变,可以通过环境、教育来修补和健全。润物无声的心理关怀和辅导,就像一缕缕阳光,照进幽暗的“森林”。有时,可能就是老师的一次谈心、一个动作、一个神态,帮助学生拨开心灵雾霾,逐渐学会包容,学会谅解,学会换个角度看待问题,能够对琐事一笑而过。15.关于文章思路结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4分A./ B./C./ D./16.对待校园琐事,作者的态度是什么?4分 17.文章第段划线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作用是 。(4分)18.文章第段划线句“这都是对学生负责、积极作为的方式”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3分) 19.文章第段引用屠格涅夫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5.浦东)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分)作家寄语中学生作文创作 彭友东: 面对当今五彩缤纷的世界,中学生在写作时,如果要想写出好的作品,需要准备的很多。要具备足够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需要长期的学习、磨砺,需要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写作时,能用自己的心、自己的笔来记录青春的印记,来描绘美好的未来,来观察世界,来思索人生,便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积累和准备。 余华:写作是一种乐趣 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种乐趣,一种创造的乐趣。最初写作时的主要乐趣是对词语和句子的寻找,那时候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让自己坐下来,让屁股和椅子建立友谊,我刚开始写作时才二十岁出头,这是一个坐不住的年龄。想想当时我的同龄人在到处游荡,而我却枯坐在桌前,这是需要极大的耐心来维持的,必须坚持往下写,然后突然有一句美妙的语言出现了,让我感受到喜悦和激动,我觉得自己艰难的劳动得到了酬謝,我再没有什么可抱怨了,我枯坐桌前也同样有无穷乐趣。 对一个长期从事写作的人来说,有时候写作已经不单纯是在写作,更像是一种人生经历,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写作,长达一年或者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写作者的情感往往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同舟共济,共同去承受苦难,也共同去迎接欢乐。这时候得到的乐趣会让我们相信,虚构的世界比现实的世界更加引人入胜。 我要谈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任何一个写作者同时也是读者,写作者必须重视自己读者的身份。正是在阅读很多经典作品时带来的感受,才会不断纠正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错误。 王蒙:写作要真实地袒露自己 中学时代非常重要,而且一个喜好文学的人往往在中学时代就表现出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个性,乃至处于萌芽状态的才华。 我希望中学生把作文写好,但是我不喜欢看那种年轻人做老年语、做未老先衰语的作品。我希望中学生能保持青少年的单纯和朴素,不要说空话、套话。如果太像大人的作品,等于瞄准了一些作家的创作,让人感觉到有一些勉强,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文章应多一点朴素的、单纯的、直抒胸臆的语言,不需要加太多的修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大家应多写这样的文章。最真实地袒露自己,用许多辞藻、妙笔生花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我小时候就读过一些名家的短的散文,非常好,像冰心的笑,还有朱自清的背影等。钱理群:写作要说自己的话,说真话。我想抄一段鲁迅的话,赠给年轻朋友: “我们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真,自然是不容易的。但总可以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引自三闲集无声的中国) 我希望我们的中小学生,从现在开始,一辈子说自己的话,说真话,至少说较真的话。15、作家彭友东给中学生写作的建议是: 。(3分)16、阅读余华的寄语,完成下列题目。(7分)(1)余华认为写作的乐趣是:(4分) (2)请你谈谈对“任何一个写作者同时也是读者,写作者必须重视自己读者的身份”一句的理解。(3分) 17、阅读王蒙的寄语,完成下列题目。(5分)(1)王蒙不喜欢“年轻入做老年语、做未老先衰语的作品,这里的“老年语”、“未老先衰语”指的是: 。 (2分)(2)王蒙说“我小时候读过一些名家的短的散文,非常好,像冰心的笑,还有朱自 清的背影等”这句话的作用是: 。 (3 分)18、在作家王蒙和钱理群的寄语中:都说到了写作需要“真”的问题,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蒙的“真”是指写作语言要朴实、率真。B、钱理群的“真”是指文章要有真情实感。C、王蒙认为“最真实的袒露自己”就是写作时不需要有辞藻的修饰。D、钱理群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阐明作家和中学生都要写真话。(6.普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20分) 生活中我们要多一些忍让。 忍让,是人生豁达的试金石。人要活得有内涵,没有必要和别人斤斤计较,没有必要和别人争强斗逞。请记住:给别人让一条路,就是给自己留一条路。历史上有成就的人,哪个不具备忍让的品格? 忍让,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谐的生活。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生活难免有摩擦,需要忍让来润滑,二老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忍让,是事业发展的推注器。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 宁折不弯,不退不然,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忍让,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 牛根胜在创建蒙牛之前,在一家大企业任副总,尽管他尽心尽力、业绩卓著,但做事冲劲十足,为领导所不容,处处受到排挤。这时,牛根生没有火冒三丈,而是选择了忍递交了辞呈。辞职后,他创建了蒙牛,创业过程也相当艰辛,受到同行的抵制,但他依然选择了忍让和克制。一再的忍让使牛根生积蓄了磅礴的力量,终于换来了蒙牛的成功。 真正做到忍让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场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需要换位思考,为对方考虑;有时还需要放弃个人的利益。 生活中多一些忍让,这样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 14、 为第段空格处选择恰当的关联词:_(3分) A、虽然 B、尽管 C、因为 D、如果 15、第段划线句的具体含义是 _。(2分) 16、请在第段空格出填补恰当的内容: (3分) 17、做到忍让需要(1)_,能做到这些,都是(2)_的表现(8分) 18、下面这段文字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 (4分) 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蔺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7.静安、青浦)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9分)文化是什么(有删改)龙应台 文化是什么?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_;人懂得尊重别人_,人懂得尊重自然_。 小时候我住在台湾农村,当邻家孩子送来一篮自家树种出的枣子时,母亲会将枣子收下,然后一定在那竹篮里放回一点东西,几颗芒果、一把蔬菜。家里什么都没有时,她一定将篮子填满白米,让邻家孩子带回。问她为什么,她说,“不能让送礼的人空手走开。” 农村的人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他可以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 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含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他的简单的家,粉墙漆得雪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斯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他很可能不曾踏入过任何美术馆,但他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 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为了不把裙子弄脏,便将报纸垫在下面。一个戴着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毛巾,说,“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啦,我的毛巾给你坐。”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 对于心中某种“价值”和“秩序”的坚持,在乱世中尤其分明。今天我们看见的巴黎雍容美丽一如以往,是因为,占领巴黎的德国指挥官在接到希特勒“撤退前彻底毁掉巴黎”的命令时,决定抗命不从,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住一个古城。梁漱溟在日本战机的炮弹在身边轰然炸开时,静坐院落中,继续读书,思索东西文化和教育的问题。两者对后世的影响或许不同,抵抗的姿态却是一致的。 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就是文化。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抵抗的力量所源。就是文化。14.根据破折号前的短句,第段三处横线上应填入的语句顺序是 。(3分) 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A. B. C. D.15.根据第段示例,请依次概括第、段的事实论据。(6分) 第段示例:台湾农村的母亲从不让送礼的人空手而归,体现了对“礼”的恪守。 第段: 第段: 16.阅读第段,它以选自、两个不同角度的事实论据共同论证了 (4分)17“文化是什么?”根据全文,作者给出的回答是:(4分) (1) (2) 18.根据选文观点,请在第段画线句中任选一个问题作出回答。(2分) (8.徐汇)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不要空喊读书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为什么会有空喊的呢?空喊读书的,可能有几种人: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坐不住,安不下心,读不下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第二种人因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书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多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对这三种人还要有所区别,采取不同的办法给以帮助。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这怎么办呢?惟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勤学苦读。否则是一事无成的。古往今来有不少人通过勤学苦读,达到了“豁然开朗”的境界。苏东坡读书过目不忘,然而他在翰林院读阿房宫赋时,反复读到四更天。旁人觉得他过于辛苦,他却不觉倦意。乐在其中。王羲之的书法名扬天下,这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练习密不可分。( ),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他也许会想到:那么,现在能不能请一位科学家,发明一种神奇的办法,比如对人脑进行注射来代替读书呢?到那时候,打一针或者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这么一来,只消一个早上就能培养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专门人才,岂不妙哉!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绝不会的。我们主要反对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读死书。并非说:认真读书都是读死书。其实,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说不上什么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有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有做起,先要谈论个不休。有人成天在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如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时间,放在老老实实的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匪浅。一句话,读书不要空喊,到处叫嚷毫无用处。你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到图书馆去找有关的书籍,抓住一天半天的时间,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地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日积月累,就能读好多书,掌握好多知识。舍此以外,别无路子可走。 (有删改)15下面最适合填入第段括号中的一项是( )。(2分)A、所以 B 、可是 C、总之 D 、于是16、阅读第段,作者针对 、 和 这三种人提出了“不要空喊读书”。(6分)17、第段中使用王羲之的事例是否恰当?阐明你的理由。(3分) 18、以下文字放在文章的第 段和第 段之间最合适,理由是 (4分)至于那种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定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这种人的毛病最轻,最好治。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9.闸北)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1分)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1)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2)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3)追求优秀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 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bsh 。(4)追求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5)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追求优秀,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因为追求优秀,装腔作势的表演、阿谀逢迎的丑态、追名逐利的争斗,统统不屑为之。(6)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追求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他们努力地适应环境,甚至改造环境。(7)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20、 根据拼音写汉字:bsh _ (2分)21、 根据上下文,填入第(3)段划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因为 所以 B、一方面 另一方面 C、即使 也 D、要么 要么22、 上文的中心论点是_(3分)23、 怎样“追求优秀”,作者在(4)-(6)段提出了三条建议:(6分)一是_ 二是 _ 三是 _ 24、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选文依据的一项是( )(3分)A、(俄国)门捷列夫: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B、(英国)郝胥黎: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C、(法国)大仲马: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D、(爱尔兰)萧伯纳: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得到生命的恬静和安宁。(10.金山)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20分)阅读,丢失了什么人类需要阅读。人类几千年的创作和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习惯,一种跟饮食同等重要的精神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