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鉴定报告(正文).doc_第1页
砖混结构鉴定报告(正文).doc_第2页
砖混结构鉴定报告(正文).doc_第3页
砖混结构鉴定报告(正文).doc_第4页
砖混结构鉴定报告(正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名称西安市新城区中兴路小学主管部门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工程名称南门面房及附属建筑用 途生活用房工程地址西安市搪瓷南巷7号设防烈度不详竣工时间2000年设计使用年限不详已使用年限9年1、委托情况委托单位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委托日期2009年10月联 系 人李建锋 联系电供资料情 况无 排查结论详见检查结果2、鉴定情况鉴定内容对西安新城区中兴路小学南门面房及附属建筑工程,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与检测、分析计算等方式,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进行安全性鉴定和抗震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提出相应的维修、加固、改变用途或更新等处理对策。鉴定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鉴定结论1、经安全性鉴定,南门面房、北门面房建筑安全性鉴定评级为Bsu;经安全性鉴定,后棚房安全性鉴定评级分别为Dsu;2、经抗震鉴定,南门面房、4#北门面房建筑基本满足B类建筑抗震鉴定要求;经抗震鉴定,后棚房严重不满足B类建筑抗震鉴定要求;3、南门面房、北门面房建筑目前能满足后续使用年限为40年的要求。后棚房目前不能满足后续使用年限为40年的要求。处理建议后棚房建议拆除;南门面房、北门面房不需采取措施。一、 现场调查(一)初步调查工程概况名 称南门面房及其附属建筑原 设 计不详地 点西安市搪瓷南巷7号原 施 工不详用 途生活用房原 监 理不详竣工日期2000年设防烈度/场地类别不详建筑建筑面积930m2檐 高6.0m平面形式走道式组合女儿墙标高6.0m地上层数2层底部标高0.00层高3.0m地下层数无基本柱距/开间尺寸3.3m/3.3m总长宽36.3m6.6m屋面防水防水卷材上部结构主体结构砖混屋 盖预制空心楼板附属结构无墙 体24墙构件梁 板现浇梁、预制板连接梁-柱、屋架-柱铰接 桁 架/梁-墙、屋架-墙铰接柱 墙构造柱、砖墙其他连接无结构整体性构造抗侧力系统有抗震设防情况不详圈 梁有图纸资料建 筑 图无地质勘探不详结 构 图无施工记录不详水暖电图无设计变更不详标准、规范、指南无设计计算书不详已有调查资料无历史用途变更无改 扩 建无修 缮无使用条件改变无灾 害有(512地震)(二)详细调查1、建筑物外观质量普查通过对该建筑物抽检的构件查看,砖砌块外观质量较好,未发现墙体空鼓、严重酥碱及歪闪现象,所抽检的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未发现有蜂窝、麻面情况。但室外砼散水及台阶有多条宽约0.5mm2mm裂缝。 2、建筑物砌体砂浆强度检测根据该建筑物建筑结构类型及现场实际情况,依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及行业标准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对该建筑物砌筑砂浆进行随机抽样,采用贯入法对砂浆强度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2 贯入法检测砂浆抗压强度结果编号测区位置贯入深度平均值di()测区砂浆强度换算值fc2.j(MPa)砂浆强度推定值之一mfc2,e1(MPa)砂浆强度推定值之二mfc2,e2(MPa)砂浆强度推定值fc2,min(MPa)1一层墙1-2/A4.067.57.89.97.82一层墙3/A-B4.097.43二层墙13/B-C3.868.44二层墙10-11/B3.987.9根据上述检测结果,所抽检砌体砂浆抗压强度推定值为7.8MPa(即M5)。3、砖强度检测根据该建筑物建筑结构类型及现场实际情况,依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及ZC4型测砖回弹仪测试技术,对该建筑物砖砌块进行随机抽样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3 回弹法检测砖砌块强度结果编号测区位置测区平均回弹值 测区单砖最小回弹值推定强度等级1一层墙1-2/A38.128MU10(100号)2一层墙3/A-B38.529MU10(100号)3二层墙13/B-C38.329MU10(100号)4二层墙10-11/B36.727MU10(100号)根据上述检测结果,所抽检部位砖砌块推定强度等级为MU10(即100号)。4、建筑物混凝土构件强度检测根据该建筑物建筑结构类型及现场实际情况,依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及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对该工程混凝土构件进行随机抽样,采用回弹法对其现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了检测,并用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进行修正,南门面房混凝土构件龄期约3200d(n=0.96)。采用回弹法对其现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4 回弹法检测教学楼混凝土抗压强度结果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MPa)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MPa)龄期修正后混凝土强度(MPa)n=0.96编号位置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1一层梁1/A-B26.33.2222.021.020.22二层梁10/A-B27.83.1221.822.621.73一层柱1/A27.23.2422.021.921.04二层柱12/A28.93.3824.223.322.4根据上述检测结果,所抽检教学楼混凝土构件强度值推定为21.3MPa (即C20); 5、建筑物沉降及倾斜观测(1)建筑物沉降观测为了检测该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在该建筑物的外墙上,对竖向变形情况采用DSZ-3水准仪进行观测。本次沉降观测是以建筑物外一点为假定基准点,结果可基本反映产生竖向变形的相对高差(包括施工误差),检测结果如下: 表5.1 相对竖向变形观测结果(单位:mm) 测点位置1-2/A4-5 /A6-7/A7-8/A8-9/A沉降值0+21+16+4-44注:1、以1-2/A观测点为假定基准点,“-”代表比假定基准点低,“+”代表比假定基准点高;2、1-2/A表示测点位置在1-2轴与A轴中点处。通过观测结果可知,相邻观测点最大竖向高差为44mm,不满足现行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3.4条“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砌体承重结构基础的局部倾斜允许值为0.002(中、低压缩性土)”的要求,即44mm/3300mm=0.0130.002。(2)建筑物倾斜观测为确定建筑物的倾斜情况,在现场条件允许情况下分别在该建筑物的2个角部的顶点采用经纬仪进行观测,结果可基本反映该建筑物由于不均匀沉降而产生在水平方向的侧向位移,检测结果如下:表5.2 侧向变形观测结果(单位:mm)检测部位1/A交角1/B交角侧向位移1轴:-401轴:/B轴:+30注:1、表中“某轴向”表示沿该轴的方向;2、表中“+”为向建筑物内倾斜,“-”为向建筑物外倾斜。由检测结果可知,建筑物的水平方向最大侧向位移值为40mm,依据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第6.3.5条中的关于多层砌体结构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侧向位移的有关规定“多层砌体结构墙高10米,顶点侧向位移40”, 对于该建筑物(H=6.0m)其顶点位移不应大于40mm。比较上述结果,该建筑物水平方向最大侧向位移值40mm, 该建筑整体水平侧向位移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二、安全性鉴定(一)第一层次鉴定构件安全性评级au、bu、cu、du1、基础构件根据现场外观普查,该建筑物沉降较大,但未发现上部承重构件有断裂错动迹象,推定其基础构件为cu级。2、上部承重结构构件砖砌体结构构件鉴定结论: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第4.2节,室外散水及台阶个别处有裂缝,二层室外走廊地面及板面有多处裂缝,板面沿板间楼体长向有通长裂缝,缝宽为0.51.0mm,地面沿每根大梁下轴线及轴线间有多处裂缝,缝宽约为0.20.7mm,二层走廊挑檐板面亦有20多余处裂缝。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外观完整性较好,未出现受力裂缝及因主筋锈蚀或因温度收缩产生的裂缝。综合上述项目,将上部承重结构构件安全性等级评定为cu级。3、围护系统承重部分子单元砌体结构构件鉴定结论: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第4.4节,该建筑砌体结构构件的位移、变形和裂缝均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故该建筑围护结构构件安全性等级评定为bu级。(二)第二层次鉴定子单元安全性评级Au、Bu、Cu、Du1、地基基础子单元该建筑物上部结构发现因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或变形,沉降差大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的规定,地基基础单元的安全性等级评定为Cu级。2、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第6.3节,该房屋上部结构构件安全性等级评定为Cu级;该建筑物支撑系统构造柱及圈梁无明显残损或缺陷,截面尺寸及强度等符合现行规范要求,能起封闭系统作用,故结构整体性等级评定为Bu级;上部承重结构顶点的侧向位移等级评定为Cu级。 按照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第6.3节的规定,该建筑物上部承重结构的安全性鉴定等级应为Cu级。3、围护系统承重部分子单元该建筑物围护结构构件承载力、围护结构构造措施等均满足规范要求,围护结构单元安全性等级评定为Bu级。(三)第三层次鉴定鉴定单元(建筑)安全性评级Asu、Bsu、Csu、Dsu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评定综上所述,按照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的规定,整体结构的安全性等级综合评定为Csu级,即安全性不符合本标准对Asu级的要求,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四)附属建筑安全性鉴定后棚房建于1990年,是一幢建筑面积为175m2一层砖木结构,根据现场外观普查,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外观完整性较差,建筑物支撑系统屋盖、圈梁及构造柱的设置极不符合现行设计规范要求,不能起到封闭系统作用,故结构整体性等级评定为Du级;上部承重结构顶点的侧向位移值不符合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第6.3.5条中的关于多层砌体结构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侧向位移的有关规定,结构侧向位移等级评定为Cu级;故按照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的规定,后棚房结构整体性等级综合评定为Dsu级,即安全性严重不符合本标准对Asu级的要求,严重影响整体承载。 北门面房建于2000年,是一幢建筑面积为169m2一层砖混结构,根据现场外观普查,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外观完整性尚可,建筑物支撑系统、圈梁及构造柱的设置符合现行设计规范要求,基本能起到封闭系统作用,故结构整体性等级评定为Bu级;上部承重结构顶点的侧向位移值符合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第6.3.5条中的关于多层砌体结构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侧向位移的有关规定,结构侧向位移等级评定为Bu级;故按照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的规定,北门面房结构整体性等级综合评定为Bsu级,即安全性略低于本标准对Asu级的要求,尚不显著影响整体承载。三、抗震鉴定(一)第一级鉴定鉴定项目鉴定内容实际检查结果是否满足规范要求1房屋高度6.00m满足2房屋层数2层满足3房屋最大层高3.00m满足4结构体系房屋实际抗震横墙间距3.30m满足高宽比0.91满足纵横墙的布置是否均匀对称,平面内是否对齐是满足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是否均匀是满足房屋高差0满足房屋尽端和转角处是否有楼梯间是不满足跨度大于6.0m的梁是否由独立砖柱支承是满足楼盖,房盖类型装配式满足同一结构单元基础是否为同一类型是满足跨度大于6m的梁是否采用组合砌体等加强措施否不满足5砖、砂浆、混凝土强度砖强度等级MU10满足砌筑砂浆强度等级M5满足构造柱、圈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满足6整体性连接构造墙体是否闭合是满足纵横墙交接处是否有拉结筋是满足构造柱设置情况外墙四角,错层横墙与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处是否有构造柱是不满足楼梯间电梯间是否有构造柱否隔开间横墙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是否有构造柱否内墙与外墙交界处,内墙局部较小墙垛处是否有构造柱是圈梁设置情况圈梁最小截面高度为120mm,纵筋宜为410是否满足要求是满足构造柱圈梁构造与配筋构造柱最小截面240mm180mm,纵筋宜为412。箍筋间距不大于250mm是否满足要求是满足(二)第二级鉴定通过对南门面房验算结果表明,该建筑墙体的高厚比及抗震承载力均满足规范要求。(三)综合抗震能力评定由上述抗震性能鉴定、安全性能及建筑物沉降观测综合分析,南门面房综合抗震能力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