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内蒙古国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docx_第1页
GDP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内蒙古国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docx_第2页
GDP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内蒙古国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docx_第3页
GDP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内蒙古国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docx_第4页
GDP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内蒙古国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DP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内蒙古国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摘要: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各种经济活动的宏观总和。不同的经济主体, 活动于不同的部门和环节,产生了种种经济流量,交织在一起, 形成纵横交错的有机整体。国民经济就是指一个现代国家范围内各社会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和其他经济部门所构成的互相联系的总体。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对外贸易、服务业、城市公用事业等,都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进行统计,可以宏观反映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掌握经济方向,以经济增长促进国家和人民的各方面发展,可以说意义重大。本文通过一些统计指标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来分析国民经济的增长,再对内蒙古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一国民经济统计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是指一定国民经济现象总体的某种特征的数量概念。 而国民经济现象则是极其复杂的多层次、 多系统、 多方面的总体, 单个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只能表现这个总体的某一特征或特征的某一方面。 为了客观地描述和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现象, 就必须采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 分别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的不同特征和不同侧面,并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 即建立科学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国民经济资源统计、 国民经济总量统计、国民经济过程统计、国民经济动态统计、国民经济结构统计、国际经济关系统计、 国民经济效益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八个方面。 具体:在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中, 国民经济资源统计对一国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国民财产、国民财富与资产负债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国民经济运行及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物质基础, 提出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起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国民经济总量统计, 是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总成果的统计, 通过这一统计和分析可以使人们概要地掌握一国国民经济的基本规模和水平。 国民经济过程统计、 国民经济动态统计和国民经济结构统计既可以从数量上了解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的结果及其产生过程;又可以了解经济运行状况,分析国民经济发展的数量趋势, 对经济波动进行监测和预警; 同时还可以深入系统地分析国民经济内部的组成、构造及其相互关系。 国际经济关系统计可以从宏观上分析国际贸易条件、效益、 国际收支平衡情况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国民经济效益统计既对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作综合评价, 又可直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投入产出比率。 国民经济统计既是我们认识社会的手段, 又是我们进行社会管理与监督的一门社会科学。二GDP衡量国民经济1.GDP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2.GDP与GNP选择GDP和GNP(国民生产总值)差异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民”上,前者是创造价值,体现在生产成果;后者是国内生产和国外生产参与中得到的价值,体在分配结果。以GDP为起点,扣除外国参与本国生产而获得的价值,加上本国参与外国生产而获得的价值就是GNP。GDP代替GNP。重要原因是一个经济总体是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表现为从生产到分配然后到消费、积累的完整循环过程。国民经济核算对经济过程的描述也要从生产开始:生产核算,以GDP为核心指标;进而才算分配核算、消费核算、投资核算以及资产核算。衡量一个经济体在特定时间的景气状况,首先是看GDP及其动态变动率;衡量一个经济体在特定时间的产业结构,也是在GDP的基础上看各个产业的结构状况。还有就是对GNP中本国生产要素在国所得价值和外国要素在本国所得价值统计困难。一般,发达国家由于在对外投资方面占据主动,能够获得投资净收益,因此普遍GNP大于GDP;而发展中国家正好相反,由于极力吸引外资,结果把大量国内创造GDP拱手让给投资国家,因此GDP一般会大于GNP。从这一方面看,在本国生产价值并非都转化为本国国民的收入和随着绿色GDP的发展,GDP最大化不应该是我们主要目标。尽管按GDP衡量经济增长率可能不会体现经济发展的中级目标,但它是实现终极目标的一个必要条件,对中国来说没有足够大的GDP,我们绝不会有一个足够大的GNP用于发展技术、改善民生。因此GDP仍然是我国长期的发展目标。3.GDP对经济的拉动分析考察一个国家的GDP是否经济增长,主要考察三方面:对就业的影响、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和社会分配情况。3.1GDP对就业拉动情况分析近五年来,我国GDP持续上升,但对就业的拉动微弱,失业率呈总体上升趋势。GDP对就业的拉动情况可以从失业率上直接反映出来,失业率越高,反映出GDP对就业的拉动就越弱,反之,则越强。而且随着人口不断上升更加会平均分摊GDP,人均得到的生产成果会更少。一个好的经济应该带动就业的发展,失业率应该是下降的。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给出的失业率那么我国从1997年至2009年的GDP增长率、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下表1:表1.1997-2009年我国GDP增长率、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GDP增长(%)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19979.33.110.0619987.83.19.1419997.63.18.1820008.43.17.5820018.33.66.9520029.146.452003104.36.01200410.14.25.87200511.34.25.89200612.74.15.28200714.245.1720089.64.25.0820099.24.55.05可以看出,人口的增长率是在一致递减的幅度比较平均,GDP增长率变化浮动较大,但都大于人口增长的幅度,那么人均GDP应该是总体上上升的,但是失业率确实上升的,如果把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去失业率,那么剩下的应该是人口就业率的期望值,因为每年把新出生人口算作新进入的待业人口,而没考虑以往没就业的人口,也就是说只考虑增加的人口对失业率的影响而没考虑其他因素,这属于固定其他一切因素只考虑新增人口的影响。那么得到如下关系:Sample (adjusted): 1998 2009Included observations: 12 after adjustmentsConvergence achieved after 7 iterations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C-0.7309301.384881-0.5277920.6104GDP0.0128730.0554470.2321770.8216AR(1)0.8540390.04175420.453920.0000R-squared0.979205Mean dependent var2.520833Adjusted R-squared0.974584S.D. dependent var1.802410S.E. of regression0.287349Akaike info criterion0.556079Sum squared resid0.743125Schwarz criterion0.677305Log likelihood-0.336473Hannan-Quinn criter.0.511196F-statistic211.8967Durbin-Watson stat1.793358Prob(F-statistic)0.000000 可以看出GDP的增加对人口就业的期望值并不大,如果再考虑其他的因素,比如收入不平均、通货膨胀、往年遗留下来的失业人员和非自愿就业的话那么这种影响会更小的。不过从次也看出GDP的重要性,我国每年的新增人口和就业人数的增加绝不止这些,因此保持经济的增长是拉动就业的关键。3.2.GDP对居民收入水平拉动分析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大一部分靠出口的拉动。进入2008年以来,由于人民币升值和美国次级贷影响,我国出口增速下降,贸易顺差缩小,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从发达国家来看,居民消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仍然显得不足,而且呈下降趋势。从1998年到2009年,普通居民的收入增加缓慢,扣除日益上涨的医疗、住房、教育等费用,人均可支配收入少,GDP对居民的收入水平的拉动严重不足。而且我国的通货膨胀率较高,考虑这个因素的话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到底怎样还很难说。从20总体来看, GDP的增长对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拉动不够,特别是对占有人口总数的58.2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拉动不够。而且,这个统计数据并没有细分不同的阶层的收入的增加情况,事实上,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并没有提高很多,特别是体力劳动者。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实际上包含了高收入者对这一部分的特殊贡献。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消费。其中消费占据很大的作用,扩大内需中的消费需求占很大的程度。纵观世界没有消费的经济是不可能发展的而而我国人口众多,居民的消费很大程度上刺激经济的发展,而居民收入的影响又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居民消费的增长速度持续低于国民经济速度,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大,经济体制不完善造成居民消费低下。GDP如何拉动就业,分配给居民收入,最终都会影响着消费,反过来有刺激的GDP的发展。3.3.社会分配情况随者GDP的高增长,社会贫富差距继续加大,表现为社会上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社会分配失衡。国家统计局去年对中国4万个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情况的调查让人大吃一惊20的高收入者拥有相当于42.5的财富。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8,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197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自2000年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4年超过了0.465。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96。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更判断我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欧洲与日本的基尼系数也不过在0.24-0.36之间。目前,现实中的贫富差距和利益分配矛盾,早已令中低收入居民普遍感到不满。猜测中国基尼系数不断升高,恰好为抱怨中国贫富差距扩大提供了证据。GDP代表着经济的发展状况,同时带动这经济的合理发展,分配的不合理直接影响GDP的发展,危害着经济的发展,甚至可能危害着社会、居民。3.GDP衡量国民经济的缺陷SNA 以GDP 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评价效益侧重看利润水平的高低。但传统的经济观和与之相适应的统计模式将诱导非持续发展的倾向。现行的SNA 存在着两个主要缺陷: 一是忽视了对自然资源耗减的核算, 而自然资源的耗减将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忽视了对环境质量降级的核算, 而环境质量的下降将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福利。最近, 关于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有关学者采用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的计量分析方法, 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认为人均碳排放与人均 GDP 之间不存在库兹涅茨曲线, 人口增长和人均 GDP 的增加是人均碳排放增加的主要来源,而 GDP 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则是碳排放减少的重要来源。联合国环境和经济综合核算附属帐户体系( 下称 SEEA) 的处理方法是将SNA 的核算范围加以拓宽, 把核算内容加以扩展。SEEA 引进了环境帐户, 对环境、资源的核算提供了可选择的三种核算方法。第一种,以实物量形式核算,即核算自然资源实物存量与流量,而对环境的质变,则以指数形式表示。第二种,以价值量形式核算,即以维护环境的费用对GDP 进行调整。第三种,以福利法形式核算,即依据环境可持续性的标准和为满足这一标准所需支付的费用进行核算。4.内蒙古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分析近几年内蒙古主要以资源产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鄂尔多斯为中心的煤炭产业,2010年,内蒙古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呈现稳定、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1-12月,内蒙古生产原煤78665万吨,较山西省多4600万吨左右。由此,内蒙古煤炭产量超越山西,跃居全国第一。随之而来的就是内蒙古的收入差距问题、环境等问题,特别是环境问题,由于内蒙古环境监测工作起步晚、环境监测数据序列少,许多学者对全国的环境质量特征的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个指标和体现国民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总产值3 个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建立近似函数来估计内蒙古的国民经济与生态环境污染的关系模型。发现:内蒙古工业总产值与废气排放总量呈显著正相关, 即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随GDP、 人均GDP 与工业总产值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内蒙古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产业结构的重化工业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