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_第1页
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_第2页
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_第3页
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遵义县第一中学20152016-2高一第一次联考试卷历 史第i卷(选择题)共27题,每题3分共81分21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犁,试诸土壤。这里的“恶金以铸锄犁”指的是a.春秋时期青铜制造业发达b.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中使用c.春秋时畜牧业发达d.春秋时牛耕推广22“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a.b.c.d.23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抑商”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c.“盐铁专卖”的政策d.“精耕细作”的特点24汉书元帝纪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中华民族的“安土重迁”思想根源是中国古代a.商品经济的发展b.巩固统治的需要c.儒家思想的影响d.农耕经济的发展25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重农政策长期推行阻碍农业生产发展人口增长的压力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阻碍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a.b.c.d.26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织造技术。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私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田庄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27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这项发明a.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b.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c.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d.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28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制瓷业历史悠久,制瓷技术高超,瓷器主要通过丝绸之路销往国外。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周时期开始烧制出原始瓷器b.宋代五大名窑大多分布在江浙一带c.元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秘色瓷d.明清时期青花瓷、彩瓷等争奇斗艳29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a.自然经济解体b.家庭手工业发展c.民营手工业向农村扩展d.出现经济区域分工30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通过以上材料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东京是北宋时的一个大商业都会 东京的商品交易规模大 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上的限制 东京有热闹的娱乐场所a.b.c.d.31明代徐一夔在始丰稿织工对中记载,钱塘织工“对曰: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此记载实际上反映了明代 a.钱塘地区织工极端贫困b.钱塘地区丝织业发达c.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d.织工是个低贱的职业32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d.商人地位的提高33新唐书载:(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地方的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a.降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了钱币不足b.便利了商品流通c.飞钱是一种汇兑业务,不行使货币职能d.大大增加了政府货币的供应量34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史实的是a.流通铜贝b.“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35唐国史补载: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使,“有蕃长为主,领市舶使籍(登记)其名物,纳舶脚(税),禁珍异。蕃商有以欺诈入牢狱者”。市舶所入,“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江淮之求”。材料表明唐政府管理外贸的措施有设置市舶使外国商船来华须交纳税费外商须遵守唐朝法律仅留广州一地对外通商a.b.c.d.3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此田亩最有可能是a.天子赐予的井田b.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c.租种的诸侯土地d.因军功而受赏的土地37中国古代地主占有大量良田,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a.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存在b.地主实力强大,专制王朝也无法控制c.土地兼并是正常现象,即使是开明的政治家也会忽略这一现象d.专制王朝禁止农民私自开垦荒地,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38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的是商鞅的哪一项变法内容a.“为田开阡陌封疆”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d.奖励军功39清黄遵宪有诗曰:“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你认为诗中海禁的“大错”应表现在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 导致了中国国势日衰a.b.c.d.40.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41船队进入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在这里雇了一个阿拉伯水手引航,横渡印度洋,(返回之时)买进胡椒、肉桂等东方物品,这批货的卖价,为这次航海费用的60倍。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率领这支船队的航海家应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42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也会有差异。对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引导下,人们又有新认识。下列词语正确反映了上述说法的排列a.侵犯;发现;文明相遇b.文明相遇;发现;侵犯c.发现;侵犯;文明相遇d.发现;文明相遇;侵犯43马克思如此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使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44一位学者形容16世纪的西班牙:“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点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主要是指a.掠夺来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b.没有经受文艺复兴的洗礼c.没有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冲击d.没有发生“价格革命”45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46英国在165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中规定: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这一规定a.旨在保护其本土航海贸易垄断b.保证了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c.有利于缓和与荷兰的紧张关系d.对世界贸易发展起了推动作用47在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中,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b.岛国比陆国更具有竞争力c.强大的海军才是争霸的根本d.胜利总是站在正义者一方第卷 非选择题(共19分)7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材料三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材料四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材料五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清世宗实录卷57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2分)(2)材料二中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 (2分)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出现了哪些新现象。(4分)(4)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4分)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3分)高一历史参考答案21.b 22.b 23.d 24.d 25.d 26.b 27.c 28.d 29.b 30.c 31.c 32.d 33.d 34.b 35.c 36.b 37.a 38.b 39.d 40.d 41.b 42.c 43.d 44.a 45.c 46.a 47.a71.(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小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