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报告.doc_第1页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报告.doc_第2页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报告.doc_第3页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报告.doc_第4页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陆坪煤矿地处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清水江上游。位于黔中高原中部,区内地形以低中山为主,内部多山间小盆地和缓坡,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如溶丘、洼地、峰丛、溶斗、暗流等分布普遍。区域内岩层主要为岩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碳酸盐岩主要包括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1q)、中统茅口组灰岩及泥盆系望城坡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分布区多属裸露及半裸露的基岩山区,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等较发育,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长途径流,最后以泉、暗河等形式集中排汇于当地河谷中。碎屑岩分布面积较小,主要包括二叠系下统梁山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煤层。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作用较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发育构造裂隙地段,含构造裂隙水为主,碎屑岩区地下水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势影响,一般为近源补给,就近排汇。区域内岩溶水和碎屑岩裂隙水均以大气降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一般每年5月地下水流量、水位开始回升,6-9月为最高值,其间出现1-3次峰值,10-12月份进入平水期,水位、流量开始逐渐递减,到次年三、四月份降为最低值。区域内梁山组M1煤层上覆地层虽10-15m的页岩层,相对隔水,但厚度小,强岩溶含水层中的水直接通过顶板漏矿坑。岩溶水、溶洞水裂隙水均为矿井的充水水源,水力联系密切。煤层底板为一层厚约10-20m厚的泥岩,炭质泥岩为良好的隔水层,望城坡地层中的岩溶水通过隔水层进入矿井的量较小。1、水文地质工作及矿井涌水量:据原区内老煤井近5年的抽排水统计资料,在每年的9月至次年3月,枯雨季节,矿井平均日抽水量60-100m3左右。在每年的4月-9月,丰雨季节平均日抽水量150-200m3。2、矿井供水水源的水质分析:可作该矿供水水源的矿区西部的泉试验数据:矿化度0.298,总硬度12.25,氢离子浓度7.38,阳离子含量:钙80.27,镁9.78,铵0.12,阴离子含量:氯0.01,硫酸盐120.17,重碳酸盐140.50,水质类型:碳酸盐硫酸盐钙型水,细菌含量:大肠杆菌20(个/升),细菌总数65(个/升)。以上水质分析,符合一般饮用水的水质标准。二、地层含、隔水性1、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2L)弱含水层或隔水层。地层呈带状出露于矿区中部,岩性以炭质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等碎屑岩为主,夹煤层。该组平均厚度约20-35m。由于以碎屑岩为主,岩石含泥质成份多,因而岩石普遍抗风化能力弱、露头区有较厚的强中风化带,易渗入大量大气降水,含浅层风化裂隙潜水,越往深部,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减弱,岩石含水性相应较低,仅含微弱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该组为一弱含水层。水文地质调查:本次工作调查泉点3个(详见下表),水质类型为HCO3SO4Ca.Mg型及HCO3Ca型。矿 区 泉 点泉 点位 置流 量(l/s)分布地层Z1矿区中部0.025P1qZ2矿区西部0.041P1qZ3矿区东部0.024P3w2、二叠系中统栖霞组及二叠系中统茅口组含水层。该组呈条带状出露于矿区西部,岩性以燧石灰岩、灰岩为主,全组平均厚大于300m。露头区灰岩遭受风化作用岩溶作用较强烈,岩溶裂隙、溶洞等发育,含较丰富的岩溶裂隙水,溶洞水及管道水,为区内含水层。3、第四系(Q)弱含水层仅残留于山谷、溪沟、洼地及山间斜坡一带。碎屑岩的残积、坡积及冲积物厚度一般小于10m,仅含微弱孔隙潜水。调查中未发现泉点,总体上该层为一弱含水层。三、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本区地表发现东西向、北东向、南北向三组断层,三组断层相互交切,均为逆断层。可能会造成强含水层与煤层拉近或对接而造成矿井突水,当井巷穿越地下浅部发育的断层时,由于周围岩层的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井巷可能发生渗水、淋水和涌水现象。四、小煤矿、老窑水文地质特征矿区有老窑5个,老窑开采历史较长,以斜井为主,见煤后沿煤层掘进,开采斜长一般50-150m。大部分老窑经天长日久内部积存着一定的矿坑水。五、充水因素分析(一)充水水源1、地表冲沟水冲沟水沿途接受泉水及煤窑水补给,雨季还有较大面积大气降水汇入,水量较大,这些冲沟多位于含煤地层露头地带,冲沟附近的网状、脉状裂隙密集,它们与煤层风化、氧化带直接接触,冲沟水可能沿风化裂隙或采矿裂隙渗入或突入矿井,为矿井浅部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矿区南东部有一条溪沟,沟水由北流向南,流量较小,流量约0.036l/s。2、栖霞组(P1q)及茅口组(P2m)含水层:该层含水层中的岩溶裂隙水、溶洞水通过岩石管道、裂隙直接涌水煤井,为煤井的直接充水水源。3、第四系孔隙水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含水性弱,加之厚度不大,蓄水量有限,对煤矿开采影响小。4、梁山组弱裂隙含水层该组主要为碎屑岩,富水性总体微弱,在构造断裂及应力破坏影响的地段,含水量相对会较大,矿床开采到这些地段,矿井出水量会比正常出水量增大。5、老窑采空区积水老窑内存在着一定的积水,是浅部矿井开采的重要充水因素,在开采浅部煤层时,采空区积水易渗入矿井而成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二)充水通道1、岩石天然节理裂隙矿区内的栖霞、茅口组的炭酸盐岩地层,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它们是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并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2、人为采矿冒落裂隙未来的采煤活动将产生大量的采矿裂隙,这些人为裂隙也会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成为地下活动的良好通道。3、断层破碎带矿区断层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连续性,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塑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含水性和导水性不强,刚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有一定含水性和导水性,可能连通含煤地层上部的中强含水层或地表水,加之未来矿床开采中,人工采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层带附近应力场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更可能沿断裂带进入矿井。4、老窑采空区矿区内老窑,其废弃采面或巷道会成为老窑水,采空区积水、部分地表水进入矿井的通道。5、岩溶管道矿区内二叠系栖霞、茅口组灰岩含水层局部地段可能发育岩溶管道,当它们被断层沟通与煤层联系时,也会成为矿井充水通道。(三)充水方式由于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露头分布较广,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较强,为强含水层,充水通道主要以岩石原生和采矿节理、裂隙为主,规模一般较大,少量为断层、老窑巷道、岩溶管道导水。因此未来矿井充水方式主要以渗水导水、滴水、淋水为主,局部可能发生突水。六、水文地质类型本矿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900m,而煤层产于1000-400m。大部分煤层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栖霞组,茅口组岩溶裂隙及梁山组的裂隙水和老窑采空区积水、地表冲沟水,开采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的煤层,栖霞、茅口组强岩溶水也会成为直接充水水源,本矿区属于以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偏复杂的矿床。七、矿井涌水量矿区以岩溶充水为主,矿井正常涌水量为60-100m3/日,最大涌水量为150-200m3/日。八、供水水源矿区内泉点分布在矿区工业场地附近,流量较小,可供生活用水。矿区南西部的山塘水库水可作供水水源,经沉淀净化处理后可供矿区生活饮用。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 一、矿区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矿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可划分为坚硬岩组、软弱岩组及松散岩组三类。坚硬岩组:主要包括中微风化的二叠系中统栖霞、茅口组灰岩及燧石灰岩。软弱岩组:主要包括强风化二叠系下统梁山组碎屑岩、煤层等,以及胶结程度中等的断层破碎带。松散岩组:主要包括第四系碳酸盐残积红粘土,碎屑岩残积、坡积土。二、岩土工程地质条件(一)土体工程地质条件第四系碎屑岩残积、坡积土层:主要分布于煤地层露头区,分布面积不大。由炭质泥岩、粉砂岩、泥岩等经长期风化、剥蚀后的残积、坡积物,土层厚度不大,缓坡及沟谷中稍厚,一般小于10m,土质多为碎石土、砂土、粉砂质粘土,土体呈松散或半固结状,分选性、胶结性差,土体较松散,透水性较好,土体强度弱,压缩性高,受力后土体沉降量大,边坡容易失稳。(二)岩体工程地质条件1、上覆地层含煤地层上覆围岩为碳酸岩,主要为栖霞组灰岩、燧石灰岩,大部为中厚层状,岩体普遍较完整,岩体多为块状,岩石致密、坚硬,属坚硬类型,抗压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岩体多属、类,岩体稳定性中等良,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不良之处是这类岩石岩溶发育较强烈,巷道掘进时应防止掉块、跨塌、涌水、突泥等不利工程地质问题。2、含煤地层为碎屑岩,以细砂岩炭质页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煤层为主,多为层状,少量碎裂结构,属半坚硬岩组,力学强度很低,遇水时极易软化;塑性强,岩石完整性不好,岩体稳定性很差,巷道掘至该层段时,易产生底鼓、片帮等现象。3、下伏地层含煤地层的下伏地层为泥盆系上统望城坡组,该组岩石为中一厚层状白云岩,属坚硬岩组,岩体致密坚硬,稳定性好,但岩溶、裂隙发育。(三)主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1、M1煤层:位于梁山组(P2L)中部,直接顶板为炭质页岩、泥岩,力学强度差,易发生顶板跨塌。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力学强度低,易产生底鼓现象。三、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综上所述,本矿区地形以中山为主,喀斯特地貌较发育,地形有利于大气降水入渗,在含煤地层露头区风化作用强烈,在栖霞组、茅口组地层岩溶作用较发育,上覆地层和下伏地层岩石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含煤地层主要为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煤、小型断层破碎带等软弱层,煤层顶板力学强度差,煤层底板力学强度低,可采煤层的顶、底板稳定性不好,如果支护不良,可能出现顶板跨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故本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为复杂,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巷道顶、底、帮的支护管理工作,预防不良事故发生。第三节 环境地质条件 一、矿区环境地质条件现状评价本区及其邻近区域近年来未发现有强地震活动,矿区属无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良好。(二)地质灾害现状矿区范围内北部发现有小规模的崩塌,为地质灾害,工业广场及其周边未发现潜在的危岩体地质灾害,矿区及工业广场遭受现有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较大。(三)地表水污染现状矿区中部溪沟低于该矿矿井标高,矿井生产时间隙排出的污水流向溪沟,对下游环境有一定的污染。二、矿区环境地质条件预测评价当煤层浅埋区或断层破碎带附近的采煤冒落裂隙扩展到地表时,会出现地面沉降、地裂缝、塌陷,还可能引起滑坡、崩塌的发生,从而造成村庄房屋开裂、道路下陷、耕地破坏等环境地质问题,给农业生产、村民生活、采矿活动造成影响。当位于煤层浅埋区或断层破碎带附近采煤时,由于煤层顶板冒落裂隙带可能扩展到地面,或者地应力场、地下水流场的改变使断层破碎带导水性增高,使地表水、地下水与矿坑沟通,未来矿井开采可能引起水塘、沟溪漏水甚至疏干水塘水、沟溪水,也可能引起局部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井、泉流量减小甚至疏干。矿井大规模疏排水,会将矿井中有害物质及开采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带入地表水、地下水中,对地表水、地下水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煤矿抽排的煤层气(瓦斯)对大气起温室效应,矿井煤尘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伤害,煤炭汽车外运时煤灰、煤尘会影响公路沿线环境,煤矿锅炉燃煤会排放CO2、CO、SO2,故煤矿直接排放废气粉尘会影响大气环境,正常排放时CO2、TSP的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陆坪煤矿非正常排放情况下,TSP最大落地浓度在各种气象条件下均未超标,但较正常排放情况下有大幅增加,且影响范围增大,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杜绝非正常排放的发生。以上为矿区已存在或将来采矿中可能出现的常见灾害地质、环境地质问题,今后矿区建设中应加强环境地质调查,建立、建全环保机构及环保设施,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综合治理,尽量避免因采矿活动诱发或加剧上述灾害的发生。 第四节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一、瓦斯经钻孔采样分析,区内煤层的瓦斯等级结论如下:1、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平均涌出量为0.96m3/min,绝对二氧化碳平均涌出量为0.87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7.38m3/t,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9.27m3/t。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确定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二、煤尘爆炸性经采样鉴定,区内煤尘的爆炸性见下表。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化验编号煤层名称工业分析(%)爆炸性试验爆炸性结论水分Mad灰分Ad挥发分焦渣特征焦焰长度(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Vdaf2008-M01M10.6416.2736.185.8740085煤尘有爆炸性三、煤的自然倾向性经取样分析,区内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并提交了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煤有自燃倾向。见下表。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化验编号煤层名称工业分析(%)自燃倾向分类水分Mad灰分Ad挥发分焦渣特征全硫Vdaf1999-M007M10.6416.2736.185.81.43 级(自燃)第五节 小结陆坪煤矿大部分煤矿层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栖霞组岩溶裂隙水及老窑采空区积水、部分冲沟水,矿区属以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偏复杂的矿床。矿井目前涌水量不大。矿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包括坚硬岩组、软弱岩组及松散岩组三类,上覆地层和下伏地层岩石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含煤地层存在粉砂质泥岩、泥岩、炭岩泥岩、煤、小型断层破碎带等软弱层,工程地质条件差,可采煤层的顶、底板稳定性不好,可能出现顶板跨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矿区属无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良好。矿区范围内未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工业广场及其周边也未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矿区及工业广场遭受现有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将来本矿的正常废水排放可能会使地表水、地下水水质部分指标超标。矿区目前大气环境状况尚好,将来正常废气排放会影响大气环境,但均未超过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综上所述,该煤矿综合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偏复杂。第四章 地质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陆坪煤矿属老矿井,矿区以前未进行过地质勘探工作,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进行过小规模的开采,矿区遗留老窑多个。第一节 探矿方法、工程布置原则本区可采煤层类型属不稳定型,构造复杂程度属较复杂,探矿工程以老窑巷道及钻孔控制为主,未形成勘探网度,根据矿区特点以见煤工程点外推500500m求推断的资源量(333)。250250m网度内圈控制的资源量(332)。调查访问的老窑情况,预测(334?)远景资源量。第二节 探矿工程及测量质量评述一、地质调查(一)地形图本次工作所用的地形图为贵州测绘局出版的1:1万航测图(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虽精度有一定误差,但能满足本次核实工作的需要。(二)地质填图用1:1万地形图作底图,在先踏勘了解地层新老顺序基础上,根据已有资料划分地和煤层的分布等情况,以穿越法及追索法采用手持GPS现场定点填图,对老窑进行调查访问,在矿区生产巷道中准确量取了可采煤层厚度。经综合分析研究检查无误后,室内通过计算机绘制成地形地质图。填图面积8km2,其质量能满足本次工作要求。(三)水文地质工作水文地质填图与地质填图同步进行,水文地质填图面积为5km2,调查老窑6个,泉水点3个,对清理的老窑巷道已进行了水文观测。二、工程测量本区未进行过控制测量。本次工作中煤矿井口采用手持GPS现场定点,老窑井下巷道图由业主收集原老窑业主开采时实测的井下图,本次对清理的LD1、LD2、LD5进行了井下测量。质量基本满足本次工作要求。三、钻探工程区内共施工了6个钻孔,一个未到煤层。钻孔施工均按钻探六大指标要求,煤层采取率均大于75%,顶、底板大于70%,施工质量符合要求。第三节 采样及质量评述一、采样及质量评述本次采样工作均在钻孔和老窑中采集,采样方法按煤矿采样的有关规范执行,质量符合有关要求。二、测试煤层煤样测试项目为水份、灰分、挥发分、全硫、固定碳、发热量奥陶膨胀度、粘结指数等。其测试质量符合有关要求。本次工作中采取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样、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样及瓦斯样等均按有关要求进行测试,质量可靠。 第五章 资源储量估算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附录E表E.2煤炭资源量估算指标的规定:煤层倾角小于19,炼焦用煤最低可采厚度采用0.60m,最高灰分(Ad)40%,最高硫分(St,d)为3%,该矿煤层倾角为20-25,煤类均为炼焦用煤,故本区可采煤层按上述规定执行。第二节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本次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依据黔国土资矿管函2008428号文件本矿属于新建民用煤矿井,矿区内可采煤层为M1煤层,本次工作对其M1层煤层进行资源储量核实。估算范围为国土厅划定的采矿权范围,准采标高为划定的矿权边界垂直投影的最低标高,区内确定为1050-400m。第三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依据国土资源部颁布发的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及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执行。该矿为新建的15万吨/年规模的民用煤井,本次资源储量估算对矿权范围内采空区消耗量、保有资源量,各自划分单独块段算量,最后统计矿权范围内的各类别资源量及总量。具体是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采用地质块段法进行资源储量估算。估算公式:Q=SHdcosa试中:Q块段资源量(万吨) S块段煤层平面积(m2)H块段煤层平均厚度(m) d煤层视密度(T/m3)a煤层平均倾角第四节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资源储量估算参数中,厚度、面积、视密度、倾角,各项参数的确定如下:一、厚度采用采煤巷道内见煤点测量的各煤层厚度以及钻孔煤层厚度的平均值,具体按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执行。二、面积直接在底板等高线图上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量取,一般量取2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三、视密度M1煤层视密度经采样测试,M1煤层视密度为1.48t/m3。四、倾角用块段内等高线的平距和高差计算平均倾角,根据井下揭露煤层情况,该矿山内各煤层倾角为16-25,一般为19采用19。第五节 煤层块段圈定原则矿区内D煤层较稳定,构造复杂程度较复杂。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以煤层控制点间距在250250m之间各煤层点内圈定控制的资源量(332),500500m外推断的(333)。第六节 采空区边界圈定本次工作区内采空区已垮塌,无法进行实测。本次采空区范围未进行圈定。第七节 块段划分一、资源量估算块段划分区内仅矿区可采煤层的出露情况及因构造破坏及根据工程的控制程度和断层切割形成的自然块段进行划分,区内划分为四个块段。第八节 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矿区内煤层属较稳定型,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按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要求,根据煤层的工程控制程度将本区煤炭资源划分为(332)、(333)(334?)三个类别。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类别:以250250m网度内圈定的资源量。(333)资源量:按500500m网度外推的资源量;(334?)按访问调查老硐数据预测的远景资源量。第九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截至2008年12月底,估算M1煤层矿权范围内获地质资源总量651万吨,其中(332)217万吨,(333)264万吨,(334?)170万吨。第六章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第一节 煤炭市场需求预测一、煤炭需求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电东送火力电站的建设,拉动了贵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据贵州省火电项目规划,第一、二、三批火电项目18处,装机容量为2420万kw。这些项目,有的已投产运行,有的正在建设,有的做前期工作,加上既有电厂和电厂技改后的新增用煤量,预测在2015年至2020年间,省内电煤总需求量达8000-9000万吨/年。黔煤外调3000-4000万吨/年。预测在2015至2020年贵州省煤炭开采量在1.2亿吨/年,供需基本平衡。二、产品目标市场分析据有关部委意见和贵州省2010年规划,贵州省要把煤与煤化工、磷与磷化工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来支持、发展,本矿井原煤是生产合成氨和煤气的重要煤化工原料及焦煤的重要原料。矿井生产原煤,经洗选后可以生产焦炭,原煤也可直接用于电厂、工业和民用燃煤。因此原煤及其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三、煤炭价格近年来,区内煤矿价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目前原煤价格市场销售价380元/吨。第二节 资源条件综合评价一、资源量及服务年限陆坪煤矿矿区面积4.9306km2,矿权范围内获地质资源总量651万吨,其中准采标高(1050-400m)以内保有资源量651万吨。本概略研究,以准采标高(1050-400m)以内保有资源量中各可采煤层推断的资源量作为研究的基础。二、矿井服务年限设计可采资源量(Q)Q=(控制的+推断资源量)0.80 =(217+264)0.8=424.8万吨该矿设计服务年限=设计可采资源量年产量备用系数 =424.8万吨15万吨/年1.4 20年三、地质构造区内地层走向近于南北向,倾向西,倾角为16-25,一般为19。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在矿区内断层构造较发育。区内构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属复杂类型。四、水文地质条件本煤矿以岩溶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偏复杂,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栖霞组的裂隙水、岩溶水,其次为老窑采空区积水、第四系孔隙水、溪沟水。矿区内断层有一定导水性,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的深部煤层局部地段还受溪沟及栖霞组强含水层充水影响,但先期开采地段矿井涌水量不大。当矿井开采深度在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时,水文地质条件变得更复杂。届时,应注意切割栖霞组灰岩及茅口灰岩的断层可能导水,同时井下水仓和硐室,不要建在断层附近岩石中,预防断层涌水及断层导通栖霞组灰岩及茅口灰岩产生突水。五、煤的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矿区煤层为低灰、中低硫煤,原煤发热量(Qnet,d)为28-32MJ/kg,属特高热值煤,炼焦用煤。六、开采技术条件(一)瓦斯矿井绝对瓦斯平均涌出量为0.96m3/min,绝对二氧化碳平均涌出量为0.87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7.38 m3/t,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9.27 m3/t,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二)煤尘爆炸性区内煤尘有爆炸性。(三)煤的自燃倾向性区内煤炭有自燃发火倾向。第三节 外部开发条件一、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陆坪煤矿隶属福泉市陆坪镇羊皮村,位于福泉市北东方向,直距30km,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945-1074117,北纬264621-264749。矿井有乡村公路通达,煤炭通过汽车外运至马场坪火车站,运距40km,交通较方便。二、劳动力资源状况陆坪煤矿属福泉市,农村和城镇富余劳动力较多,人力市场环境较好,劳动力资源充足。三、供水水源矿区有2处泉点分布在矿区附近,流量较小,但四季不枯,可供生活用水。矿区南西部溪沟上游水可作供水水源,经沉淀净化处理后可供矿区生活饮用。四、建井材料矿井建设所需材料中钢材水管、水泥需从福泉市或外地调入,其它建筑材料如砂、石材、砖瓦、石灰、木材等均可就地解决。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简述陆坪煤矿投产会对矿井所在区域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影响可分为自然环境影响和社会环境影响两部分。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