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监督学习算法的收敛性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pdf_第1页
半监督学习算法的收敛性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pdf_第2页
半监督学习算法的收敛性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pdf_第3页
半监督学习算法的收敛性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pdf_第4页
半监督学习算法的收敛性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1卷第 1 期 2 0 1 1年 1月 河北大 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He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Vo 1 31 N0 1 J a n 2 0 1 1 半监督学 习算法 的收敛性及其在人脸识别 中的应用 李 凯 马红艳 1 河北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学 院 河北 保定O 7 杨楠 陈新 勇 1 0 0 2 2 河北大学 工商学 院 河北 保定0 7 1 0 0 2 摘 要 研 究 了半监督 学 习的一致性 学 习算法及 其 变形 通过 引入 圆盘 定理 证 明 了一 致性 学 习算法 收 敛 的条件 针 对 变形学 习算法 给 出了使 用 变形矩 阵的合理 性 解释 最后 将 一致 性 学 习算 法及 其 变形 应 用予 人脸识 别 问题 对该 算法 中的参数 以及 变形矩 阵进 行 了实验研 究 并与 支持 向 量机 方 法进行 了性 能比较 关 键词 半 监督学 习 一致 性方 法 收敛 人脸识 别 中图分类 号 TP 1 8 1 文献 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0 1 5 6 5 2 0 1 1 0 1 0 0 9 2 0 6 Co nv e r g e n c e o f S e mi s u p e r v i s e d Le a r ni ng Al g o r i t h m a n d I t s Ap p l i c a t i o n t o Fa c e Re c o g ni t i o n LI Ka i MA Ho n g y a n YANG Na n CHE N Xi n y on g 1 C o l l e g e o f Ma t h e ma t i c s a n d C o mp u t e r S c i e n c e He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B a o d i n g 0 7 1 0 0 2 Ch i n a 2 Col l e ge of I n du s t r i a l a nd Co mm e r c i a l He be i U n i v e r s i t y Ba od i n g 07 1 0 0 2 Chi n a Ab s t r a c t Cons i s t e nc y me t h od a nd i t s v a r i a n t s i n s e mi s u pe r v i s e d l e a r ni n g a r e s t u d i e d By i nt r o duc i ng c i r c l e di s k t h e o r e m c o nd i t i on f or c o ns i s t e nc y m e t ho d S c o nv e r ge n c e i s pr o v e d i n d e t a i l A i me d a t c o ns i s t e n e y me t h o d S v a r i a n t s wh i c h u s e v a r i a n t ma t r i x t h e v a l i d e x p l a i n a t i o n i s g i v e n Fi n a l l y c o n s i s t e n c y me t h od a nd i t s va r i a n t s a r e a pp l i e d t o f a c e r e c og ni t i o n Ex pe r i me nt a l s t u dy i s c o n du c t e d o n t he p a r a me t e r s a n d t h e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ma t r i x i n v o l v e d i n c o n s i s t e n c y me t h o d Me a n wh i l e t h i s a l g o r i t h m a n d i t s v a r i a n t s pe r f o r ma nc e a r e c o m p a r e d wi t h t ha t o f s u p po r t ve c t o r ma c h i ne me t ho d Ke y wo r ds s e mi s u pe r vi s e d l e a r n i ng c o ns i s t e n c y me t h od c o nv e r g e n c e f a c e r e c o gn i t i on 机 器学 习是人工 智能 的重要研 究方 向 主要包 括监 督学 习 无 监督 学 习 与半监 督 学 习 给定 一个 数 据集 Y Y 其 中 2 7 一 为 第 i 个样本 的属性 向量 元 素 z 为第 i 个样本 的第 个属 性 值 该 属性 既可 以为 离散值 也可 以为连续值 3种学 习方法 的主要 不 同在 于 系统 是否 具有 先验 知识 及具 有 先验 知识量 的程度 当 N 个 样本点 的所有 1 2 N 值 已知或 未知 则分别 为监督 学 习或无 监督 学 习 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获取有标号数据是非常困难的 再加上获取它们花费的费用较高及所需时间较 多 同时 无 标号数 据却 是容易 获得 而 这部分 数据却很 少使 用 即所谓 的半监督 分类 学 习 1 也就是 说 当 N 收稿 日期 2 0 1 0 0 6 3 O 基金项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6 0 7 7 3 0 6 2 6 1 0 7 3 1 2 1 河北 省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F 2 O O 9 0 0 0 2 3 6 第一作者 李凯 1 9 6 3 一 男 河北满城人 河北大学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机 器学 习 计算智能 模式识别 数据挖掘 神经网 络等方 向研究 E ma i l l i k a i h b u e d u c n 第 1 期 李 凯 等 半监督学习算法 的收敛性 及其在人脸识别 中的应用 个样本 点 的很 少一 部分 样本 的 Y 值 已知 则 为 半监 督学 习 半 监 督 分类 学 习 的 主要 目标 是 如何 利 用 少量 标 号 数据 与大量 无标 号 数据 提高 系统 的泛 化能 力 最 近 研 究人 员 针对 半监 督学 习提 出 了许多 学 习方法 E 在 本文 中 主要针 对 一致 性学 习 算法 C M c o n s i s t e n c y me t h o d 进行 了研究 详 细 证 明 了 C M 收敛 的 重要 条件 将 C M 应 用 于人脸 识别 问题 实验 研究 了该 算 法 的性 能 1 一致性 学习算法 已 知数 据集 X lz H 其 中 R 且 Y 1 c 需 要 注意 的是 集合 X 中点z 一 没 有标 号 学 习的 目标是 预测 无标 号 数据 件 一 的类 别 通 常 z 远小 于 7 即 z 令 F表 示元 素为 F非 负矩 阵 的集合 F E FT F F对应 于数 据 集 X 的一 个分 类结 果 通过 对矩 阵 F 中 每一 行取 最 大值 可 以得 到 每个 数据 点 的最后 标 号 即 一 a r g ma x F 另外 定义 f 矩阵 y F 其 中该 f l I V 一7 一 矩阵元素是按照如下方式取值 Y 一 针对这种问题 Z h o u 给出了如下的 C M算法 3 I U ot he rw l S e S t e p 1 计 算任 意 2点 问 的相似 性 形 成 相似 矩 阵 W 一 w 其 中 W j J e x p 一 1 2c i 川 2 0 z J S t e p 2 权矩 阵 的归 一化 构造 矩 阵 S D wD 其 中矩 阵 D d i a g D 是一 个对 角矩 阵 对角线 元素 D W 即 矩阵 W 对应行 上 元素 之和 一 1 2 表示 矩 阵 D 中元 素 的平方 根 的倒数 S t e p 3 按 照下 面 的迭代 公式 进行 迭代 直 至收 敛 F t 1 一 a S F t 1一 口 y 其 中 a O 1 是一 个参 数 S t e p 4 令 F 表示 序 列 F 的极 限 按 照 下 面方法 确定 每个 数据 点 的类标 号 y z ar g 2 一致性学 习算法及其 变形 的收敛性 引 理 Ge r s c h g o r i n 圆盘 定理 设 A是 阶复 矩 阵 则 它 的特征 值 至少满 足下 列 不等式 之 一 1 一口 l l i l 2 1 J 证 明 设 是 A 的一 个特 征值 a一 是它 的一 个特 征 向量 则 A a A a 即 a1 l lz1 4 l 2 2 4 al lz 1 a2 1 l 4 a2 2 2 4 a 2 72 A x 2 a l 1 4 2 2 4 4 口枷 一 令 I ma I J 则 o 将第 个方 程改写 为 n 一 n 两 边取 模得 l J n 州 I Il l l n ll l l z I n f 所以I n l l a 1 1 J J 卅 1 J 声 卅 l t 在 文献 E 3 3中 Z h o u给 出 了 C M 算 法并 对该 算 法 的收敛 性 给 出了一个 证 明框 架 然而 在该 算法 中 对 S 矩 阵 的特征 值 的绝对 值 为什 么小 于 1 并 未给 出证 明 为此 本 文详 细给 出了它 的证 明过程 命 题 1 矩 阵 s D 1 WD 的特征值 在 一 1 1 中 证 明 因 为 D W D S D 令 P D W 所 以矩 阵 P与 s相 似 根 据 相似 矩阵 具有 相 同的特 征值 知 矩阵 s的特征值与矩阵P的特征值相同 下面只要证明 P的特征值在 一 1 1 之间即可 9 4 河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1 1 年 由 P 一 W 知 P o W 1 2 W l 3 W 1 O 0 O 1 W W W 一W 1一 W W W 埘 一 t W W z W 一 1 可 以看 到 矩 阵 P的第 i 行元 素之 和记 为 P 有如 下表达 式 0 W 1 W 2 0 W 1 2 W l 3 W l O P 一 W i l 瓶 W n W 2 W 1 W W w 2 W 自 鱼 一 W d W W W W 2 V n十 W f2十 十 一 1 W 计 l W 一1 1十 十 十 由盖尔圆盘定理知 矩阵 P的特征值在 一1 1 之间 也就是 S矩阵的特征值在 一 1 1 之间 命题 2 t 设 F 为 目标 函数 针 对分类 问题 有 F 一 卜 口 S Y 证 明 由迭代 公式 F t 1 一 a S F f 1 一a y 有 F a S l y 1一 a a S i y 石 因为 0 口 1 并且 S的特征值是 一1 1 由命题 1 知 所以有 l i ra r S 一 0 a S一 由 2 式 知道 3 式可 以写为 l i ra a S t一 J a S 一o 将式 2 与式 4 代 人式 1 可得 F 一 l i mF t 一 1一 口 J a S 一Y 对 于分类 问题来 说 5 式 可 以等价为 下式 1 2 3 4 5 F 一 I d S Y 命 题 3 已知 P为 的相似 随机矩 阵 P D W D S D 则 F 一 卜一 a S Y可 近似 表示 为 F 一 r一 口 P 一Y 证明 因为 P D W D S D 在方程两端分别左乘 D 和右乘 D 得到 S D P D 门 将 s 带 入 目标 函数 F 一 a S Y得 F 一 PD 一 一Y 6 可 以把 6 式 的 J 用 D D 叫 来代 替 则 6 式变 为 F 一 D D一 DI 2 PD一 一 Y 7 对 7 式 同时左 提 D 和右提 D 则 7 式 变为 F 一 D f a P D一 Y 8 F D J a P 2 Y 9 第 1 期 李凯 等 半监督学 习算法 的收敛性及其在人脸识别 中的应用 因为 D a P D 相似 于 j a P 所 以式 9 可近似 表 为 F 一 J 一 口 P Y 命 题 4 已 知 P 为 S的 相 似 随 机 矩 阵 P D W D S D 则 F 一 卜一 P F 一 P Y 证 明 由 P D S D 知 将该 式 两边求 转 置得 P 一 D S D 即 P 一 D S D一 因 为 D 为对 角矩 阵 所 以有 D 一 D D 1 一 D 则 式 1 0 可 变为 y近 似 表 为 1 O P 一 D S D 一 1 1 由 S D WD 且 D 为 对 角 矩 阵 得 到 S 一 D W D 又 因 为 W 是 一 个 对 称 矩 阵 所 以 S D wD 由此可 得 S 一 s 这 样 式 1 1 变 为 P 一 D S D 则 S D P D 将 S代 入 F 一 一a S Y 则 目标 函数 变 为 F 一 j a D P D Y 将 单位 矩 阵 J 用 D D 来代 替 则上 式 变 为 F 一 D D 一 一 P D 一 Y F 一 D一 一 a P D Y F 一 D一 J a P D Y 因为 D I 一口 P DV 与 I a P 相 似 由此 可得 F 一 卜一口 P Y 3 人 脸 识 别 实 验 及 分 析 通过 人脸 数据 库对 C M 算 法 C M 算法 的变 形及 所 涉及参 数进 行 实验研 究 为此 选取 了 Or l 与 Y a l e 人脸 数据 库 Or 1 人 脸数据 库包 括 4 0人 且 每人有 1 O幅不 同的 图像 每 幅 图像 的大 小为 u 2 9 2 每 幅图像 中的 人 脸都 是 向前或 稍微 有些 倾斜 但 是灯 光 脸 部 表情 和细 节却 有所 不 同 而 Ya l e 人脸 数据 库包 括 1 5 人且 每人有 1 1 幅人脸 像 每 幅图像 的大小 为 1 0 0 1 0 0 每 幅人 脸 图像有 不 同 的遮 挡 且 光 照变 化 明 显 部 分人 脸 图像见 图 1 a b所示 h a r 1 人 脸 数 据 厍 b Ya l e人 脸 数 据 厍 图 1 Or l 与 Ya l e人 脸 库 中 部 分 图 像 Fi g 1 Pa r t f a c e i m a g e s f o r Or l a nd Ya l e 对指 数 函数 中尺度 因子 d s i g ma 进 行 了 实验 分 别 选 取 S 1 0 1 5 S 2 0 2 5 S 3 0 3 5 S 4 0 4 5 S 5 0 5 5 S 6 0 6 5 S 7 0 7 5 S 8 0 8 5与 S 9 0 9 5共 9 个 数值 在 半监 督学 习方 法 中 针对 人脸 数据 库 对 每个 人选 择 了具有 类 标号 的样 本个 数分 别 为 1 1 O 与 1 1 1 间的整 数 对 每个 数 值 进行 了 1 O次 实 验 取 1 O次实 验 中具有 相 同尺度 因子 时 的平均 值 另外 为 了进行 比较 选 取 了 U B S VM 工具 对 人脸 数据 库也进 行 了实 验研 究 针对 Or 1 人脸 库 其训 练 数 据 集 分别 为 4 O 8 0 1 2 O 1 6 0 2 O O 2 4 0 2 8 0 3 2 0 3 6 0和 4 0 0 剩余 的人脸 做测 试集 其 中训 练数 据集 个数 为 4 0 0时 测 试 数据 集 与 训 练 数据 集 相 同 而对 Ya l e 人 脸 库 其训 练 数据 集分 别 为 1 5 3 0 4 5 6 O 7 5 9 0 1 0 5 1 2 0 1 3 5 1 5 0和 1 6 5 剩 余 的人脸 做 测试 集 其 中训练 数 据集 个 数为 1 6 5 时 测试 数 据集 与训 练数 据集 相 同 在 支 持 向 量 机 中 选 择 的核 为 径 向基 函数 其 他 参数 采 用 了默认 值 针 对支持 向量机 分类 器 共进行 了 1 O次实 验 图 中给 出的是 1 O次实验 的平 均值 实 验结 果如 图 2 3所 示 9 6 河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1 1 年 1 0 8 斟 0 6 善0 4 0 2 O 0 9 7 0 5 O 3 1 1 瓣 0 9 器 o 7 o 5 OI 3 1 0 褂 0 8 髂 0 6 0 4 一 S1 S 2 S 6 s 7 乏 一 母 一一 一 l 2 3 4 5 6 7 8 9 1 O 样本数 J 一 毒 卜斗 一 二 一一 一 l1 1 2 3 4 5 6 7 8 9 l 0 样本 数 一 1 2 3 4 5 6 7 8 9 1 0 样本 数 a C s 3 一 S 4 S 5 S8一S 9 0 9 祷 0 7 嚣 0 5 0 3 O 9 褂 0 7 器 0 5 O 3 1 0 瓣0 8 器 0 6 0 4 一 墨 口 叼 爱 r l l l I j I l 2 3 4 5 6 7 8 9 l O l 1 样本 数 罄 舞童 晕 回 1 2 3 4 5 6 7 8 9 l 0 l 1 样本 数 J 一 J 一 1 2 3 4 5 6 7 8 9 1 0 l 样本 数 a c e C MS C MP与 C MP T方法在 Or 1 人脸库的测试结果 b d f CMS CMP与 C MP T方法在 Y a l e 人脸库 的测试结果 图 2不 同类 标 号 数 目与 正 确 率 闯 的关 系 Fi g 2 R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nu mb e r o f di f f e r e nt l abel e d s a mp l e s a n d a c c u r a c y 豫C MS C MP 口C MPT 口SVM l 2 3 4 5 6 7 8 9 l O 样本数 1 O 0 8 髅 卜0 6 器 0 4 0 2 0 0 b d 1 2 3 4 5 6 7 8 9 1 0 l 1 样本数 a Or 1 人 脸 测 试 结 果 b Ya l e人 脸 测 试 结 果 图 3 S V M 方法与 C M 算 法及 变形 的实验结果 比较 Fi g 3 Co m p a r i s i o n o f e xp e r i me nt al r e s ul t s wi t h S VM CM a n d i ts v ar i a n ts b 第 l期 李凯 等 半监督学 习算 法的收敛性及其在人脸识别 中的应用 在 图 2中 a c 与 e图是 针对 Or 1 人 脸库 的 实验 结 果 而 b d与 f 图是 针 对 Ya l e 人 脸 库 的 实验 结 果 其 中 a与 b是针 对标 准 CM 算法 记为 C MS算法 的实 验结 果 而 c与 d e与 f 分 别 是 C M 算 法 的变 形 分 别 记 为 C MP与 C MP T算 法 也 就 是说 它们 分别 是将 C M 算 法 中 的 S用 P 与 P 替 换 后 的 实验 结 果 从 图 2 中 可 以看 到 用矩 阵 替 换 s矩 阵 变 化 不 大 而 用 P替 换 s矩 阵 后测 试 正 确 率 有 较 大 的起 伏 特别 是 当 S 9 0 9 5时变 化 比较 明显 另外 对 于尺 度 因子 取 值不 同 C M 算法 的测 试正 确率 也有 较大 的不 同 尤 其 是 在 已知 类标 号个 数较 少 的样 本时 对 尺度 因子 d 取 值 比较敏 感 为 了表 明 C M 算 法 的性能 使用 支持 向量 机 分类 器 进 行 了人 脸 识 别 通 过 选 取不 同个 数 的人 脸样 本 进 行 训练 然 后对 其余 的人脸 进 行测试 实 验结 果 如 图 3 a与 3 b所示 其 中 图 3 a 是 针对 or 1 人 脸 库 的实验 结 果 而 图 3 b是 针 对 Y a l e人 脸 库 的 实 验 结 果 可 以 看 到 C M 算 法 的 性 能 优 于 S VM 算 法 同时 C MS与 C MP T方 法 的性能 相 当 而 C MS与 C MP方法 的结 果有 较 大 的偏差 笔 者认 为 C MS与 C MP算法 的实验 结 果 有较 大 的偏差 主要 在 于 P矩 阵并不 是对 称矩 阵 4 结论 研究 了一 致性 学 习算法 及其 变形 给 出 了 C M 算 法 收敛 的重 要 条 件 的 详 细 证 明 另外 也研 究 了该 算 法 几 种变形 的 收敛性 证 明 了 C M 算 法 中使 用 变 形 矩 阵 的 合 理性 最后 通 过人 脸 识 别 问 题 实 验 研 究 了 C MS 算法 C MP算 法 以及 C MP T算 法所 涉及 的参 数对 分类 的影响 同 时与基 于支 持 向量机 的人脸 识 别 方法 进 行 了 比较 参 考 文 献 1 Z HU Xi a o j i n S e mi s u p e r v i s e d l e a r n i n g l i t e r a t u r e s u r v e y R Ma d i s o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W i s c o n s i n 2 0 0 8 2 C HA P E l I E O Z I E N A S e mi s u p e r v i s e d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b y l o w d e n s i t y s e p a r a t i o n Z T h e 1 0 t h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w o r k s h o p on ar t i f i c i a l i n t e l l i g e nc e an d s t a t i s t i c s Ba r b a do s 20 05 3 Z HOU D e n g y o n g B OUS Q UE T O T HO MA S N I e t a 1 L e a r n i n g w i t h l o c a l a n d g l o b a l c 0 n s i s t e n c y C THR UN S SAUI L SCH I KOPF B Adv a nc e s i n n e ur a l i nf o r ma t i on p r oc e s s i n g s y s t e ms Ca mbr i dge M I T p r e s s 2 0 04 3 2I一 32 8 E 4 3 Z H u Z h i h u a Z HAN D e c h u a n Y ANG Qi a n g S e mi s u p e r v i s e d l e a r n i n g wi t h v e r y f e w l a b e l e d t r a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