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心”与韩语“”的对比研究“心”是人体内部的重要器官,古称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心为五脏之首,是人体的主要器官。心脏处于人躯体的中心位置, 其空间位置就用来类比为“中心位置”, 表示某系统或组织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部分。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因此,古代把“心”看作是人们的思维器官,认为它是控制人们思想、情感、意志、情性、灵魂的机关,于是赋予它丰富的含义,涵盖了人的整个精神世界。基于认知的普遍性规律,语言中人体词的语义产生和发展必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规律窥知各自的特性。现代汉语词典“心”字有如下四个义项: 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 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 中心,中央部分 二十八宿之一,并在该词条下收有“心脏”。中正形音义综合大字典中对“心”的解释是:心脏亦略称心,位于人胸腔中偏左,血液循环之总机。 中“”有三个义项: 、 ,此词条下没有“心脏”之义,另外“”下也有三个义项: , , , 。 汉语“心”和韩语的“”在词汇系统以及人体词汇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为此,对它们及其引申意义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较深刻的认识汉韩人体词系统的共性与个性,为今后更为广泛的单词或双语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汉韩语言对比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汉韩语都有一些由“心”“”字构成的惯用语。汉语心的本义是“心脏”,由此引申出“思维器官”和“中心”等意义.韩语“”并无心脏之义,本义是人的“品格”与“想法”,由此引申出情感的抽象空间“感觉器官”。因此汉语“心”和韩语“”在词义引申上就产生了异同,其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如:“下决心”可对应为 。开心果 无对应词语。“心凉了半截”可对应为 ,喻体不同喻词喻义相同。此外,有些“”仅对应于汉语的一个领域,如,好心肠 , 在此没有折射出“肠”的所指义,又如,心眼儿长在肋骨上, ,汉语使用了“骨”与“心”两个词,韩语则以“心”单个词对应于汉语的双域“骨”与“心”的概念义。汉语自古就有用肝,肠,肺,胆,骨等内部器官来表达感情的习惯,而韩语中除了“肝”以外,很少把肠,肺,胆,骨这类词语用于表达感情上,语言中产生的这类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相似点与相异点,前者来自人类对自身的体验,后者来自生活环境,思维方式,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汉语中的“心”有時涵盖两个概念域,运用两个喻体,通过跟“肺、肠、肝”等词概念整合后概括成心肠、心肝、心腹、心头、心眼、心目、心胸、心口、心血、心肺、手心、背心等两個域,从单向域整合成双向域后丰富了涵盖的意义。与汉语相对,大多数的韩语一般只使用一个概念域,这跟汉语形成强烈的对比。 现代汉语词典心字条下收有“心脏”一词,但是“”词条下没有“”一词。李行建(2001)、溫端正(2002)的惯用语词典中都没有以“心脏”作为比喻的惯用语,这是因为心字本身就涵盖了此义,而韩语“”却无心脏义,因而中另外收有“”的惯用语。如,“ ”、 等。韩语的“”跟“”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用作同一个概念,如: “ ”、“ ”,但是,汉语只能以“心痛”对应,不能说“胸痛”。在一般的情况下,前者表感情受伤;后者表肉身的疼痛。汉语的“扪心自问”,对应于韩语的“ ”,此处只能以“” 对应,因此就没有“ ” 的表达方式,因此就形成了“拍胸脯”与“ ” 形似义异”的现象。前者表示有信心,敢打包票(有把握);后者表示痛心、难过.如此,汉韩语在“心”和“”的表达过程中受到不同概念系统和认知结构的影响,赋予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认知方式。从以上义项之間的联系看,汉韩语“心”、“胸”、“裏”,“”、“”、“”概念义的发展,概括了两个主要的方向,即(1)思维器官(2)物体的中心,换言之心”、“胸”、“裏”,“”、“”、“”的认知系统源自如下的语义结构: 思维器官 物体中心 心 内心、思想、性情、品行、心脏、思维 中心、中央、事物的核心、要旨 汉语 胸 思想、心裏、见识、氣量 - 裏 裏面、居所、内部、街坊、长度单位 - 内心、思想、性情、品行、态度 - 韩语 思想、心脏、肺、心裏、 - 裏面、肚裏、胃、内心、感情 -比照之下,汉韩“心”和“”语义经过范畴化后,引伸派生出如下模式: 中心静态义 手心、花心、菜心、核心、重心、眉心汉语“心” 惯用语 空心箩蔔、心裏打算盘、歪心眼、心肝寶贝、挂在心上 情感动态义 狠心、忍心、真心、变心、负心、爱心、衷心、诚心、 多心、操心、劳心、尽心、谈心、 交心、疑心、关心 信心、耐心、清心、随心、稱心、贪心、可心、寒心 中心静态义 、韩语“” 惯用语 、 、 情感动态义 、 、 、 、 、 现代科学已证明, 人的心脏只是人体内输送血液的重要器官, 并无思维功能。但古人把心看做是思维器官, 如孟子告子上所说的:“心之官则思”。这说明古代汉民族把心当做人的思维器官。因为人的思想活动和感情的变化密不可分,而感情的变化又与心脏的跳动有关,而心理和感情是一致的,所以认为“心”的概念中蕴涵着人的感情成分。这种心、神、情合一的传统观念,形成汉民族的共同心态。“心”的实体性派生出来的认知取向:(1) “心”是态度与动态:心动 、动心 、心上压块石头 、推心置腹 、心有灵犀 、心连心(心心相印) 、心换心 、心碰心 、心如箭穿,肠似刀割 、讨人欢心 、紧闭心扉 、面笑心不笑 () 、心裏发毛 等词语。(2) “心”是温度,温度映射到“心”上,就产生了:心凉了半截() 、热心肠 、寒心、心焦 、凉透心 等词语。(3) 心是存在:物体存在于外部世界,占据身体的某个部位后,映射到人的“心”上,心就具有“有” 、“无”的属性,经由这种认知过程就产生了:有心 、無心 、有心下蛋,無心包窝 等词语。(4) 心是实体属性:心的实体属性可分为好、坏、狠、软、硬、黑、灰、阴、大、小等,当这些属性映射到“心”上,心就有了:心软 、心硬 、刀子嘴豆腐心 、心灰意冷、好心肠 、坏心肠 、菩萨心肠 黑心肠 、使黑心 、心狠手辣 、心里留下阴影 、心肠是铁打的 、小心眼儿 等词语。(5) 心是重量:物体有轻、重之分,物体的重量映像到“心”上, 心就具有了轻、重之分,于是产生了:心情沉重 、心情轻松 、 掉以轻心 、心裏有杆秤 等词语。(6) 心是易碎易破的物体:物体受到外力时,会被击破、打碎。这一物理现象映射到“心”上,心就会产生:操心 、伤心 、心碎() 、心灵受到创伤 () 等词语。汉韩“心”字在表达色彩上的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点,词汇与文化有不可分割的凝合力。因此王力提出语史的研究实际上就是文化史的研究。这明示了文化视角研究语义的必要性。词义是语言文化内涵的显着表征。一种语言的词义系统蕴涵着该民族对世界的系统认识和价值评定,蕴涵着该民族的全部文化和历史,它的根源来自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结构、社会制度和生活习俗。根据词义系统的脉络与依据分析所属民族的词义,不仅能具体地解释内蕴义,同时有助于揭示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它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思维习惯和语言文字等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即文化的差异和思维模式的不同会影响人们的认知取向。 汉韩人体语言的构成都源于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相似性,以及各自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所表达的对象就有所不同。即人类认知经验和他们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本身的相似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理解现象提供了物质基础。然而,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方式,形成了各民族特有的表达机制,即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出明显的民族特征。汉语“心”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心”与“脑”被认为是一个统一体,统称为“心”。它控制人类所有的心智活动和心理状态, 如思想活动、记忆储存、情感、意志和感觉。韩语中“与”涵盖了此一功能。因此,韩语中的“ ”与“ ” 不完全对等于汉语的“心里想”。汉语的“心”同时包蕴了“脑”的功能,因此汉语称脑力劳动者为“劳心者”而非“劳脑或劳头者”。由此可知,汉韩语在“心”的概念义上体现着各自不同的认知模式.即汉语可以用“心”替代“脑”,韩语则要以“”“”管辖情感与思维义,显示出认知基础上同中有异的语言现象。另外,汉韩语中“里和”都有“时空与中心”的含义,而且经常与“心”和“”共现。但是“”包蕴的含义更为宽泛,“”有“”义,但“里”没有,因此不能像“”一样单独使用,只能充当心的附属义。因此在具体使用上,有时两者可以对应有时却不能。如:(1) “” “心里”打算盘(2) “” “心里”着急(3) “ ”有两个意思: 惊吓或气恼呕吐a. 表惊吓: 如: “” 。(看他所做所为真让我“气”恼)b. 表呕吐: 如: “” 。(一坐上船“胃”就开始恶心想吐)以上(1)(2)的“”都可以对应“心”字。因为韩语的“”包含“心里、肚里、胃、情感”等义。(3)-a 的“”等同于“气”。(3)-b的“”单表身体器官的“胃”,故不能替换成汉语的“里”,因此汉语只能以胃替代.除此之外,就是一些不对应或局部对应的心字惯用语,如:怀二心 运用了不同的喻体喻词,心里打鼓 喻体喻词都不同,心胸宽大 汉语运用了两个喻体。这些不对应特征源自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的不同,造成了所指意义的不同。 传统语言学把语言看作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结构主义语言学把语言看作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符号结合而成的形式体系,转换生成语言学把语言看成人类的天赋机制。文化语言学认为,这些语言观都是从不同角度对语言的某一方面本质的揭示,但都未能触及和揭示语言的文化属性23)。索绪尔认为,任意性是语言最本质的属性之一,词汇本义的确定体现着语言的任意性特征,即语言形式与其所指的外界实体之时没有任何自然或必然的对应关系。而文化语言学继承并发展了洪堡特关于语言本质的学说,认为语言绝非是一种“功”,而是一种“能”,语言的一切都是动的,而不是静的。现代文化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无论从个体发生还是从种系发生上看,思维的发生似乎都先于语言。人类的文化世界实际上也是一个语言世界,而语言活动既然与思维活动相辅而行,思维活动的某些特点势必会在语言上留下痕迹。 沃尔夫(B. Whorf)认为,在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整体上的“平等交换”关系,而这种“交换关系”的实质是语言对文化的建构性的影响。因而一个民族的语言与该民族的思维方式是同构的,并由此形成每个人用以衡量和理解宏观世界的“微观世界”即“思维世界”。语言与思维是个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法学与决策科学的结合试题及答案
- 信息处理技术员应试经验与试题及答案
- 生产部火灾应急预案模板(3篇)
- 行政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分析试题及答案
- 汽机火灾事故应急预案(3篇)
- 企业澡堂火灾应急预案(3篇)
- 行政法与科技监管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结合考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热点话题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的新挑战与机会试题及答案
- 《有机化学:糖》课件
- 智慧果园系统构建与应用
- TJSHLW 001-2024 土壤修复管控工程全过程监管数据接入规范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检验检疫技术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3年广东广州中考满分作文《一样的舞台不一样的我》
- 2024-2030年中国商用显示产业投资策略及发展规划建议研究研究报告
- (完整)北京版小学英语1至6年级词汇(带音标)
- 中西文化鉴赏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郑州大学
- 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
- DL∕T 1901-2018 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实验室可靠性测试计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