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doc_第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doc_第4页
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过关检测题(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Na-23 Cl-35.5 Ag-108 C-12 O-16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1下列变化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川消融 B牛奶变酸 C铜丝弯曲 D汽油挥发2. (08苏州)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A.将烧碱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3【08山东】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新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 )A.只有B.只有 C.只有 D.4【08山东】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5【08山东】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6【08山东】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铁铸造铁锅D.铜用于制造导线7.(08泰州)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意外事故处理方法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C误服氯化钡溶液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D碱液泼在衣服上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8【08烟台】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利用物质的进步史。制造下列用品所需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 ( )A.木器 B.青铜器 C.铁器 D.塑料器具9(08乐山)下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制取明矾晶体 净 水 自制汽水 将鸡蛋壳放入醋中A. B. C. D.10.(08哈尔滨)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11.(08宿迁) 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无私奉献精神,其中也蕴含着很多化学含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B.诗句中的“丝”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C.诗句中的“灰”指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D.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12.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用右图所示的实验可以测定出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相对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C)烧杯中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13.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4.(08泰安)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甲烷用作燃料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氧气用于气焊干冰作制冷剂焦炭用于炼铁工业A. B. C. D.15.(08眉山)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C.铁制栏杆表面常涂“银粉漆”(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D.C.CO、H2常用来冶炼金属,是因为它们都具有还原性16.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二、填空题(共25分,每空1分)17.下列家庭常用品中,可根据哪些物理性质来区别?(1)盐和糖;(2)铜制品和铁制品;(3)酒和醋; 18.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木炭能燃烧;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将木炭粉碎;木炭可制黑火药;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用途的是。19. (08镇江)用下列序号填空: 烧杯 试管 胶头滴管 燃烧匙 蒸发 过滤 搅拌 量取,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 ;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 ;由食盐水制得食盐晶体的操作 ;取用6.8mL某溶液的操作 。20.(08江西)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根据图1回答:写出a的名称 ;在连接c和d时,使d较易插入c中的措施是 ;(2)采用图2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一是 ;(3)利用图3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能进行的实验是 ;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B.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C.用锌与稀硫酸制氢气 D.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4)图3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虽然简单,操作方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4中选取 _(选填序号)与图1中a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21.(08泰州)下图是小梅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烧杯和_。(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_。(3)配制时应选择_mL(10mL或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22.【08南通】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1)量取8 mL稀硫酸,应选用_mL的量筒。(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3)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垫放_。(4)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段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三、简答题(4分)23小明同学做了一个实验:用试管给某物质加热,实验后,却发现试管已破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至少写两点)四、实验与探究题(共8分,每空1分)24.(08汕头)现有以下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仪器的名称是_;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_ (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是 (填名称);如果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制取CO2,可选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组合成制气装置。(2)某同学利用仪器与组合成一个贮气装置。当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甲烷(甲烷难溶于水、比空气轻)时,气体应从仪器的 (填“a”或“b”)通人;集满甲烷后将其导出使用时,水应该从仪器的 (填“a”或“b”)导入。该装置还有其它用途,请你任举一例: 。(3)下列对实验现象或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铁丝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将CO还原Fe2O3的尾气直接排入空气;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在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五、计算题(共11分,25题6分,26题5分)25. 33.8克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与125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150克,求(1)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2)若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溶液,需要水多少克?26. 5克粗盐放入44.1克水中(杂质不溶于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取5.85克滤液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1.435克,求(1)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参考答案:一、 选择12345678910111213141516BCDCDADABDBDBBCD二、填空17味道 颜色 气味18. 19. 20.(1) 试管将插入橡皮管的导管一端用水湿润;(2)压破试管(或刺破手)(3) C、D(4) C21.(1)玻璃棒;(2)装置中氯化钠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了;(3)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