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孔子论“志”_第1页
【课外阅读】孔子论“志”_第2页
【课外阅读】孔子论“志”_第3页
【课外阅读】孔子论“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孔子论“志”孔子的道德意志观采取了与西方学者不同的概念范畴、阐释方式和实践模式,而显其特色。研究孔子的道德意志观,汲取其积极的思想理论资源,有利于遏制当代社会人因道德意志脆弱而产生的道德失范现象。孔子表述道德意志的主要范畴是“志”,并以“弘”、“毅”、“笃”、“勇”、“恒”等范畴来阐释种种具体的道德意志品质。“匹夫不可夺志”(论语子罕)之“志”指的就是人应当具有独立人格与不可剥夺的意志;“志于仁”、“志于道”,强调做人应以“求仁”、“闻道”、“行道”为志; “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即把立志作为学习和道德修养的起点。后儒陈淳解释“志”为“心之所之。之犹向也,谓心之正面全向那里去”,“一直去求讨要,必得这个物事,便是志”(北溪字义志)孔子认为道德意志的源泉和动力在于理想目标的高远,即“仁”的道义追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弘”指的是志向目标的远大,“毅”主要指意志的坚毅、刚强。“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子张)此处的“弘”与“笃”亦指目标的远大与坚定。孔子在论“三达德”之“勇”时,强调儒者之勇的三大标准:发乎仁,适乎礼,止乎义,尤其强调“仁”对“勇”的主向和控制。“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勇的源泉在于仁,无仁之勇不是真正的勇,还有可能变成一种恶。“勇而无礼则乱”论语泰伯,“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孔子的“志”是由“仁爱之心”发出的意志,具有仁的品性,强调意志对道义的坚守及对情感、欲望和利益的控制,开启了儒家德性主义的源头,对后儒有直接影响。孟子的“志”是由“四善端”导引而决定的,是求善的意志;朱熹所言的道德意志是体用性情及其所发,是为善的意志;王阳明所说的道德意志是“良知”及其所发,是为善去恶的意志。即使在主张人性恶的荀子那里,道德意志也是一种除恶、排恶的意志,实质上也是一种求善的意志,只不过与孟子性善论殊途同归而已。孔子强调道德意志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意志是人独特的能力,是个体成德的关键。任何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凭借自身的积极努力,持之以恒,就能实现“仁”的目标。具体而言,孔子认为道德意志功用有三:一是在行为动机发动阶段,具有强化、纯洁道德动机的作用。“苟志于仁,无恶也”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同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个体通过意志努力,过滤、剔除一些不合理、不规范、不道德的动机,整合、优化道德的动机,使道德主体保持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做到目标始终如一,推动道德行为活动的发生。二是在行为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过程中,作出合乎道德规范要求的决断。如“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论语子张)、“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在道德生活中,危与命、得与义、道与食、道与贫,乃至生与死是个体时常遭遇的二难冲突,意志使主体作出符合道义的选择。三是排除内外障碍、克服困难,执行道德意志活动,实现道德目的。“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指的就是君子须有坚持不懈之精神,即使在身心劳顿和危难困厄情势下也不改其志,持志如一,无稍间息。个体如何获得道德意志品质呢?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认为道德学习首先要立志,且要志立高远。其次孔子强调要学习道德理论知识和道德生活实践知识。孔子认为“仁、知、信、直、勇、刚”六大人生美德(这其中“直”、“勇”、“刚”都是指意志品质),可如果“不好学”,往往会流于“六蔽”(愚、荡、贼、绞、乱、狂)(论语阳货)。再次,孔子要求道德学习要与自我反思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孔子主张通过“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的原则对自己的思想言行举止作自我检查,检查自己的思想言行举止是否符合道德要求。孔子说君子“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意即君子自我反省而做到问心无愧,上对得起天地神明,下对得起世事良知,如此又有何忧虑或恐惧呢?孔子很重视个人的躬行践履,认为理想人格、道德意志品质来源于自我的亲历亲为和实践的磨炼。孔子认为如下两种实践生活有利于磨炼人的意志。一是在物质的困顿环境中持志如一。孔子开启了儒家应对物质困顿的良方,即“孔颜之乐”的人生境界。物质匮乏非无忧也,然卒可“发奋忘食,乐以忘忧(论语述而)”,以精神性的价值追求来消解人性的物欲之念,以克制自身安逸本能来激荡意志之坚。二是在困难和阻力面前始终做到持之以恒。孔子认为道德意志的修养就是一种恒心和毅力的磨炼,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和阻力,也强调“有恒”,不可三心二意、朝令夕改。孔子终生都在实践其“有恒”的价值理念,哪怕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极端困境中,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极度危险时,也没有放弃坚守,也保持着执著的精神、刚毅的正气。由此观之,孔子的道德意志观赋予意志以道德价值的内涵和意义,它在观念层次上体现为意志的努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