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李煜全集点评 (2)_第1页
【课外阅读】李煜全集点评 (2)_第2页
【课外阅读】李煜全集点评 (2)_第3页
【课外阅读】李煜全集点评 (2)_第4页
【课外阅读】李煜全集点评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李煜全集点评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1.红日,别版做帘日. 三丈透,三丈为虚数.指太阳升起的高度. 透:透过. 2.金炉,别做佳人. 金炉为铜制的香炉. 次第:依次. 香兽:香料炭屑制成的 兽型燃料. 3.地衣:地毯. 4.佳人:指宫女.舞点,别做舞急,舞彻,舞点.舞点,按照音乐中的节拍舞一支曲调.溜:滑落. 5.酒恶(e三声),别做酒渥.亦称中酒,指酒至微醉.时拈,别做时沾,时将.常常拈取.花蕊:此处代指花朵.嗅:闻. 6.别殿:帝王所居正殿以外的宫殿.箫鼓:萧和鼓.泛指乐器. 词的上片,描写了通宵歌舞的宫廷生活.下片写佳人的舞姿,发散钗落.作者酒醉不支,却以花解酒,继续饮宴.最后一句侧面描写这一歌舞活动的喧闹. 太阳已经升到三丈高,宫女在香炉里依次添上香料.红锦织成的地毯,随着舞者的舞步褶皱着.大殿中央的舞女随着舞点舞得正急,头上的发钗也随之滑落.我酒意微醉,不时拈起花朵,闻着花气醒酒.别殿也能遥遥听到这里的喧闹的乐声. 此词描写的是宫中的一次歌舞活动.一个透字,是对时间的精彩描写.地衣随步皱,可知舞点之急.那么金钗溜,也就自然而然.舞者的舞泰,描写的鲜活得很. 所有的描写,都是近景.最后一句,视角拉远,写到远处的别殿.就使得原本拘于一处的歌舞描写,多了一种想象的空间. 属于后主的早期作品,本身只是宫廷生活的一个场景描写,客观来讲格调不高.但是透,皱,溜三字,用的巧妙.最后刹尾,由近及远.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 待踏马蹄清夜月。 1.晚妆:别作“晓妆”。初了,刚刚结束。明肌雪,肌肤细腻光洁有如白雪。 2.春殿:御殿。嫔娥:泛指宫中女子。鱼贯列:如游鱼一样依次排列。 3.笙箫吹断水云间:笙箫,别作“凤笙”,“笙歌”。泛指乐器。吹断,吹尽。水云间,别作“水云闲”,“水云中”。水云间,意即水云相接之处,谓极远。 4.重按霓裳歌遍彻:重按,一再弹奏。霓裳,指霓裳羽衣曲。歌遍彻,唱完整套舞曲的最后一曲。说明歌曲长久。 5.临风:别作“临春”。临春,南唐宫中阁名。而作“临风”,则与飘字呼应。似皆可信。香屑,香粉。 6.拍:依乐打节拍。情味,别作“情未”。切,恳切,真诚的心情。 7.休放:别作“休照”。烛花,别作“烛光”。烛花红,即明亮的烛光。 8.待踏:别作“待放”。踏马蹄,策马缓慢而行。有踏月之意。别作“放马蹄”,意为让马随意而行。 此词为后主早期作品。描写了夜宴歌舞的盛况。 上片写歌舞夜宴的盛大场面。嫔娥们晚妆登场,明艳照人,鱼贯而入。精美的乐器不断弹奏出优美的霓裳羽衣舞曲调,悠扬的乐声传至远方水天相接处。宫中香料的香气随着风飘散,作者有些醉了,兴奋得依着曲调在栏杆上打着节拍.到此,夜宴的盛况呼之欲出.结尾不放烛花却让马蹄踏着月色前进,文人的雅致冲淡了前面奢华的盛况,使整首词进入了一个抒情而又韵味十足的境地而又显得淋漓尽致. 由来愁苦之词易佳而欢愉之词难工.此词前六句皆描写歌舞夜宴的盛况,盛极而结尾易流俗.而后主此结尾,纯真风雅,由盛况转清淡而又丝毫不觉突兀,过渡得自然而然而又使整首词脱离了一般的宫廷奢华生活的描写,赋予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作者艺术功力,可见一斑.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 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 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 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 觉来更漏残。 1.金雀钗:钗头是雀形的金钗. 2.红粉:妇女化妆时用的胭脂铅粉.红粉面指用胭脂花粉匀过的面颊. 3.怜:爱. 4.香作穗:燃烧香生成的烟凝聚不散成穗状.宋苏舜钦香穗萦斜凝画栋 5.蜡成泪: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如泪状.此指蜡已燃尽. 6.还似:别作还是.还,依旧,仍然. 7.珊枕:别作山枕.珊枕即珊瑚枕.唐李绅珊瑚枕上千行泪.腻:滑.此指滑不着枕. 此词一说温庭筠作.中归为李词.个人认为与温词风格更接近.若是李词,当属早期模仿学习阶段的作品.花间风格明显. 上片写相见.金雀钗,红粉面.少女精心打扮去与情郎约会.但是,如此精心的打扮,如此热烈的期盼见面,换来的只不过是暂时相见.表现了巨大的反差.也许还有什么力量阻止他们见面.但爱意是无法阻止的知我意,感君怜,少女的口吻,向情郎表达了自己的真切不变的情意,并表示要以天为证:此情须问天. 下片写离别.上片的暂时相见,为下片的离别作了铺垫.香作穗,蜡成泪,别后少女无法入睡,眼看着香残蜡尽,香与蜡衬托了少女寂寞的心情,正面状物,侧面写人.还似两人心意,少女相信情郎与她是心心相印的.山枕腻,并非珊枕太滑无法着枕,实在是少女苦恼憔悴,无法躺下入睡.锦衾寒,也不是锦缎的杯子太薄,而是少女心理孤单凄清,故觉得格外寒冷.与情郎分别后,少女一夜心中孤单寂寞难以入睡,就这么醒着直到更漏也将尽,孤枕难眠的度过了一个晚上,不知不觉天就要亮了. 此词特点是侧面描写.金雀钗,红粉面未写少女的模样而一个明艳照人的少女形象已呼之欲出.珊枕腻,锦衾寒表面写枕滑被寒,实际是人难寐,心孤寒.通篇男主人公未正面描写,若隐若现,但通过少女精心妆扮热切地期待着暂时的相见,离别后又彻夜思念难以入睡,男主人公的气度风韵也就可想而知. 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剗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1.笼:别作飞,水.笼轻雾:笼罩着薄雾. 2.今宵:别作今朝.郎边:别作侬边. 3.剗袜:别作钗袜.剗:只,仅.剗袜,只穿着袜子.香阶:台阶的美称. 4.手提:别作手携. 5.画堂:绘饰华丽精美的殿堂.南畔:南边.别作南伴,疑有误. 6.一晌:别作一向.同一晌,即一时,刹时间.偎:别作畏.紧挨着. 7.奴:别作:好.奴,奴家.古代妇女的自称.出来:别作去来 8.教君:别作“教郎”,“从君”.教君:让你.怜:爱怜.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幽会偷情的词.据说系后主与小周后偷情生活的描写.是后主早期词作. 词的上片写少女赴约的情景.首句点明时间及环境:花名月暗的晚上,薄雾蒙蒙.这个环境很适合幽会.因此说好向郎边去.少女要去见情郎了.她选择了这样一个雾色朦胧的时候去幽会,还是不放心,还要脱掉鞋子(为了不发出声音,因为古代的鞋子木底,着地有声),只穿着袜子走在台阶上.少女期盼与情郎见面,可又怕被发现,小心翼翼的神态描写的很形象. 下片写见面.少女提心吊胆的来到约会的地点,画堂南畔,终于见到了热切期盼的情郎.一下子扑到他怀里.一晌充分表现了少女由于对情郎热烈的思念,而变得大胆主动.由于害怕被发现,也许还有见面的兴奋,她的身子忍不住微微颤抖.最后两句,用口语化的道白表述了少女对爱情的渴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此词描写幽欢的场景,格调不高.但是细节描写十分细腻生动,极具艺术特色.而且一扫以往富贵浓艳的宫廷风格,更具民间特色.少女去约会的紧张与期待,见面后的热烈与大胆,生动细腻.直白的口语化道白,更鲜明了少女的性格和形象. 用词口语化,正是李煜的词的特色之一.也是这首词,一直被视为李煜爱情词代表作的原因.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1.樱桃落尽:是初夏的典型景象,以之寓危亡之痛.:”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樱桃)先荐寝庙”.李煜此时,城被围,宗庙莫保,樱桃难献,又随”春归去”而”落尽”,可见伤逝之感良深. 2.子规啼月:子规即杜鹃,相传为失国的蜀帝杜宇之魂所化,鸣声凄厉. 3.望残:眼望凄残欲绝的景象. 4.凤凰儿:似指衾枕上的彩饰.施肩吾:”一抱红罗分不足,参差裂破凤凰儿.” 5.罗带:均多作”裙带”,此似以喻指小周后. 今译: 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 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以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简析: 此词是李煜在凉城被围中所作.开宝七年(974)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词当作于开宝八年(975)初夏.全词意境,皆从”恨”字生出:围城危急,无力抵御缅怀往事,触目伤情开头”樱桃”二句,以初夏”樱桃落尽”的典型景物寓危亡之痛此时甚感宗庙难保,樱桃难献,而又随春而归去”落尽”,伤痛良深”蝶翻”句以粉蝶无知,回翔取乐,反衬并加深悔恨心情”子规”句,加深了亡国之预感句中”小楼西”的西字,不是简单的表方位,而是宋兵自西而来,故予以特别关注”玉钩罗幕”,点明以上见闻是从小楼窗口所及倚窗销愁,愁偏侵袭,望幕烟之低垂,对长空而惆怅,为国势朝不保夕而自伤过片写内景,时间自暮入夜”别巷”句写街巷人散初夜寂寥的景况,渲染环境气氛”望残”句,刻画出凄然欲绝的惆怅之人面对”烟草低迷”的寂寥天的形象接写室内的炉香悠闲缭绕着带有”凤凰儿”文的衾枕,却见她空持罗带的愁容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凄惨,怎能不”回首恨依依”!结句点出一”恨”字,回贯全篇全词所发之亡国哀怨,深切感人!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春半:是指春意正深浓.春光明媚之时。 2.砌下:阶下,玉砌的阶下。落梅如雪:白梅似雪,落英缤纷。 3.雁来句:古人谓鸿雁传书,但如今已到雁来季人却不归来,音信无凭。 4.离恨二句:用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比喻离愁别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今译: 别来又是春花烂漫,触目伤情柔肠欲断。伫立在阶下白梅飘落象雪花似的乱纷纷,刚刚拂掉又落满一身。 雁已归来音信却无凭,路途遥迢归梦也难成。这种离恨恰如无边的春草,越走越远还在萌生。 简析: 这首词写的是离愁别恨。乾德四年(966),李煜弟从善入宋不得归。他思弟深苦,遂作此词。词并未拘泥与此一情,而是虚笔点染,描绘出一种扩大的感情境界与氛围。词的开篇,点明事由与季节。为什么在春意正浓.春光明媚之时,却说“触目柔肠断”呢?原是“别来”之阴影笼罩了一切,触目之景还是“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砌下”“还满”写出落花之多.伫立之久,表现了词人无限哀伤的情怀和形象。过片紧承“别来”二字,“雁来音信无凭”既是景象的转换,也是情感深入,谓雁能传书,但是雁来人不来,雁归人不归,徒增愁恨。“路遥归梦难成”又翻进一层,为所怀念之人设想,语意奇特,委婉之至。结尾二句以远接天涯.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愁别恨,形象生动,贴切自然;在语法上一波三折,在语意上一唱三叹,顿挫有致,情韵俱生。 补充另外一个版本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 门庭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1.金粉:借指蝴蝶的翅膀.因其色金.别作轻粉. 2.金泥:用金屑调成泥,用来装饰帘子.此处借指帘子. 3.低迷:模糊不清.别作凄迷. 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1.蓬莱院:形容庭院幽美如蓬莱仙境.天台女:相传汉时刘晨,阮肇上天山采药,遇二女子留住,半年归家,发现已过七世.乃知二女子为仙女.此处指代女子. 2.人无语:别作无人语 3.抛枕:人熟睡时头离开了枕头.翠云:乌黑如云的头发. 4.潜来:偷偷进来.珠锁:别作珠琐.指珍珠串成的门环,开门时可以发出声音. 5.银屏,白色有银光的屏风.银屏梦指好梦.别作鸳鸯梦 6.脸慢:别作“慢脸.慢,同曼。形容容颜的美好。 这是李早期风格的作品。描写的是男女幽会的情景,大概是他与小周后的。上片写男子潜入少女居所,看见少女的睡态。蓬莱,天台,皆是传说的仙境。由此可知,此女子居住的地方不寻常,华美如仙境。此女子的身份也不平常。再结合闭”字,可以猜测,此女子应是小周后。作者以欣赏的目光,描写了女子的睡态:她的头发乌黑发亮,睡得正熟,枕头也抛在了一边。而且,还可以闻到少女身上淡淡的幽香。下片写梦醒。因为是偷欢,所以男子要“潜入”。(上片的“闭”字,也为“潜入”作了铺垫。)但却因为心急,不小心碰响了珠琐,惊醒了少女的美梦。这本是令人着恼的事。但是少女看到是情郎,反映是笑。她美好的脸上露出微笑,两人相看无语却又柔情无限。最后两句,把两人之间的情深意切,描写的温馨生动之极。 此词描写幽欢,可与一起对比来看。一个是以女子为视角,写女子偷偷去见情郎的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态,一个是以男子为视角,写男子去女子的居所偷会,小心翼翼却又着急相见,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女子的神态举动。整首词前后情景连贯,明快活泼而又不失含蓄。 菩萨蛮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未便谐衷素。 讌罢又成空,梦迷春雨中。 1.铜簧:乐器中的铜片,能够发出声音。锵:指乐器发出的声音。寒竹:指代乐器。 2.新声:新谱成的乐曲。此处大概指娥皇整理出的霓裳羽衣曲纤玉:纤细洁白如玉的手指。 3.钩:同勾,招引。 4.秋波:别作“娇波”指如秋水一样清澈的目光。 5.雨云:降雨的云,此处指男女情爱。 6.未便:别作“来便”。未便,未即,没有立即。谐:谐和。衷素:内心的真情。衷:内心。素,通愫。真情。 7.讌罢:欢乐之后。讌别作宴。 8.梦迷:别作“魂迷”。春雨:别作“春睡”,“春梦”。 这是李煜早期词作,描写男子在宴席上对一女子的迷恋,该是帝王生活的写照。 词的上片写男女调情。奏乐者的玉手,在乐器上拨弄,丝竹便奏出了美妙的乐曲。乐美,但奏乐的人更美。她如秋水般的目光向男主人公投来,大胆的表露着心中的爱慕之情,男女二人眉目传情,心意相通。 下片写欢情不成的感伤。首句意承上片,两人情意相通知后,却未能情意和谐而成云雨之欢,原因是“深绣户”,大概是深宫之中不便偷欢。只有在梦中才能相会。因此后面才有“成空”之语。表达了两人相见恨晚之情。 全词写男女恋情,大胆直白,形象生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实写与虚写相交替,使得整首词的风格直接而又委婉。虽是写偷欢传情,但却不失活泼清丽。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 无语枕频欹。 梦回芳草思依依, 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 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 留待舞人归。 1.晓月:早晨的残月.别做晚月.宿云:夜间的云. 2.频:别做凭.欹:音qi七,斜靠.别做倚. 3.芳草:指代思念的人. 4.余花:晚春尚未凋谢的花. 5.深院:别做深浣,疑误. 6.片红:掉落的花瓣.尽从:完全任从.伊:他.此处指代落花 这是李煜的前期作品,是一首描写相思的词. 晓月已经慢慢坠落,晚上的云开始消散,天快亮了.这正是该熟睡的时候,然而作者却醒着,辗转反侧.原因是:梦回芳草.他做梦梦到了思念的人,午夜醒来思念已极,再也无法入睡.想借雁队与远方的人互传相思之情,可是天远雁难来,自己相思难寄,伊人也音信无凭.依依的思念,却无可托付. 鸟声飞散,晚春的花朵也纷乱.画堂深院,更添了离人的寂寞愁绪.作者看着庭院中满地的落花,不禁想:就这样不要打扫落花,任由他飘落在庭前,等待我思念的人回来看. 全词由梦开头,而由舞人归结尾,虚实结合,很有意境.结尾更是意味深远.作者为什么要任由落花满地而不打扫,要留给思念的人看呢?也许是为了告诉她,自己相思难眠,等得辛苦.也许是要提醒她:青春年华,美好时光,也如同春光一样匆匆而逝.转眼落红满地了.你不要一个人在外面虚度了这大好时光,快回来和我同度!这落花,就如同逝去了就再也回不来的青春年华. 长相思 云一涡,玉一梭, 澹澹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 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 1.云:指如云的鬓发.涡:别作窝.一涡(wo),即一束.一说音guo,意为青紫色的丝带,束发用。 2.玉:指玉簪。 3.衫儿:别作“春衫”。罗:丝。这里指丝制的罗裙。 4.黛螺:别作“翠娥”。指代眉毛。 5.秋风:别作风声. 6.雨相和:雨声和风声相交织.别作雨如何. 7.帘外:别作窗外.三两:别作三四.窠:别作棵.意同. 8.人奈何:别作争奈何.争:怎 这是后主早期作品,描写闺怨的词. 上片写女子的外貌.这位女子,她的头发如云般蓬松浓密,头上的玉簪如梭.衣着淡雅.是个气质高雅容貌艳丽的女子.这样可爱的女子,想象中本应该春风得意,快乐的很.可是,她并不快乐,在微微的皱着眉.笔锋转的巧妙,突如其来.为什么不快乐?读者最关心的问题作者没有说,下片却转而写周围环境:风雨相和.秋天本就容易引人忧思,偏又风雨相侵,更添苦闷情绪.但这还不够,雨打芭蕉,风吹残叶,窗外秋意更浓,内心秋思更苦.夜那么长,又风雨相和,听着风声,雨声,芭蕉声,帘内的人,更添寂寞情绪,却无可奈何.原来,秋思就是她上片中,眉头紧锁的原因. 整首词,人与景,景与情相交映,浑然一体.通篇写愁,却不见愁字.而秋思之意,浮于字里行间.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1.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38年.此处四十年为虚数. 2.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 3.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4.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5.沈腰潘鬓:沈指沈约,曾有革带常应移孔.以此推算,岂能支久之语.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曾有诗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见二毛.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6.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7.犹奏:别作独奏 8.垂泪:别作挥泪. 这是李煜降宋之际的词作. 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 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的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一斛珠 晚妆初过, 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 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 笑向檀郎唾。 1.晓妆:别作晚妆.初过:刚刚完毕. 2.沉檀:别作浓檀.古代妇女化妆时用的颜料,用来涂在唇上. 注:点.些儿个:方言.少许,一点点. 3.向:别作见.丁香颗:颗,花蕾.丁香花叶片如同鸡舌,此处为舌尖的代称. 4.暂:别作渐.引:使得.樱桃:指美人如樱桃般小巧红润的嘴.破:张开. 5.裛(yi,四声):沾湿.殷:深红色.可:可以,适宜. 6.旋:又.香醪(lao二声):美酒.涴(wo四声):别作污.污染. 7.斜凭:斜靠着.娇:别作情.无那(nuo二声):无限,非常. 8.红茸:别作红绒.红色丝线 9.檀郎:潘岳,古代美男子,小名檀奴.后用来指代所爱的男子.唾:别作吐,疑误. 这是后主早期作品,主题是美人口.通篇都围绕美人的口来展开描写. 上片写唱歌.清早起来,女子即开始装扮,还点了一点沉檀在口上,使嘴唇更加红润.她张开如樱桃般小巧的嘴,微微露出舌尖,口中便流露出了清丽的歌声.此处些儿个用的极妙.是方言,但却丝毫不显粗俗,活泼的很,而且突现了女子化妆时的动作和神态. 下片写醉酒.女子喝了点酒,有些微醉,酒洒在了薄薄的袖子上,把袖子殷湿了,染上了红色的酒痕,但是她浑不在意,依旧大杯的畅饮,嘴上的红檀沾到酒,污了杯口.她醉意更浓,斜靠在绣床上,娇态无限,随口把嚼着的红线,笑着向爱人唾去. 此词题为咏美人口,则通篇句句不离口唇.她涂口红,开口唱歌,喝酒把口红沾到了杯上,醉后又张口向爱人吐去红线.通过对口的描写,把一个青年女子天真欢乐的娇态,写得可掬又传神. 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 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 1.先春:别做阳春.在春天之前 2.缥色:淡青色.此处指代淡青色的酒.玉柔:玉一样洁白而又柔润.此处指代女子光洁柔软的手.擎:托 3.醅:没有过滤的酒.盏面:杯口. 4.粲:露齿而笑. 5.禁苑:别做禁院.帝王园林. 6.闲评:别做闲平.闲评即随意品评. 7.羯鼓:别做叠鼓,揭鼓.一种打击乐器. 这是李煜早期描写宫廷生活的词作. 开头直抒胸臆,:寻春就要赶在春天未到之前,看花就不要到花枯萎了才去欣赏.美人白嫩如玉的手托起装满清酒的酒杯,清澈的酒浮在杯口.这一切如此美好,词人不禁发出感叹:不妨频频地欢笑吧!这里的春天尚早,还有很长的春色让我们尽情欣赏.在这种气氛中,词人欢笑着,与美人一起醉着,闲聊着,诗句随着鼓点的敲击而完成. 此词通篇给人一种闲散随意的风格.起头两句,化用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句,给全词定下了及时行乐的基调.但是用词直白明快,比较清新随意.不假雕琢. 后庭花破子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前。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 和花和月,天教长少年。 1.玉树:传说中的仙树,不死 2.瑶草:别做瑶华.传说中的仙草 3.偏:偏倚,偏失 4.和花和月:别做和月和花.和:同. 5.天教:别做大教.大:一定.教:使得. 此词别说为冯延嗣作.若是李词,当属中期作品. 这首词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青春年华的依恋. 后庭,妆镜,暗示了作者富贵的身份.玉树,瑶草都是传说中的仙草,能永生不死. 花不老,不是真的不老,而是一年年谢了还会开.月不是又圆,而是缺了还会圆.在词人心目中,如同不谢不缺.这些都是美好的事物,在人眼中,都是永驻长存的.作者不禁向天发出呼唤:不要让这一切有变化!请让青春年少,如同这花月一般永驻. 整首词,通过玉树,瑶草,花,月长存不朽的向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年少青春的深深依恋.而这种浓厚的依恋,却正是建立在,明知以后将要失去的无奈和恐惧之上的.这中感情在后主词中,是不常见的.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又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1.浪花:别做阆苑.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有意:别做有情.千重雪:别做千里雪. 2.桃李:别做桃花.一队春:桃李盛开如同列队一样排列着.言春意之浓. 3.身:别做轮,鳞.一竿身:一竿钓杆. 4.侬:我,江南口语.快活:别做世上. 5.棹(zhao四声):摇船的工具. 6.纶:别做轮.纶,钓鱼用的线.茧缕:丝线,这里指钓鱼线. 7.渚:水中的陆地.瓯:小的盆或盂.这里指装酒的器皿. 这两首词都是题画词,因此这里并作一起赏析.属于早期作品,表达了词人对闲逸生活的追求和隐逸出世的思想. 第一首: 浪花如雪千重,桃李争春一队.非雪千重而实浪千重,言春江浪涌.非春一队而实花一队,言春意盎然.在这中背景中,一壶酒在手,闲整钓鱼竿.而是否能钓到鱼,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种闲散悠然的心情.最后问句结尾,实为肯定.若人生若此,实在没有更快乐的了.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第二首: 与第一首题的是同一幅图,意境也大致相同.在春风中摇起一叶小舟,春江垂钓.远处的小岛上开满了春花,身边则是满满的一坛美酒.四个一字连冠下来,一气呵成.不仅不觉重复,反而平添了悠然轻快的气氛,可见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在这样的万顷波中垂钓,真可称得上自由二字.万顷波与一叶舟,一大一小对比鲜明,隐逸之情明显可见. 这两首题画词,以画入词,以画抒意,情趣盎然,悠然闲散.正是词人遁世隐逸思想的反映.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 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黯度, 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 人闲没个安排处。 1.遥夜:深夜.亭皋:水边的亭子.皋(gao一声):沼泽.闲:悠闲.别作闭,疑误. 2.乍过:才过.早觉:别作渐觉. 3.约住:约束住,遮拦住. 4.淡月:不太亮的月光. 5.桃李:别作桃杏.依依:鲜花盛开的样子.暗:悄悄.度,通渡:过去.春暗度:春天不知不觉地过去. 6.芳心:花蕊.此处指人心. 此词别说为李冠作,亦说为欧阳修作.若为李词,当属中期作品.是一首伤春感怀之作. 上片写暮春景色.夜深了,作者却还在水边独自散步.闲,表面指悠闲,在这里与时间场景相映衬,却恰恰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烦闷无奈.否则他也不会这么晚了,还在外面徘徊。追及烦闷的原因,是伤春暮.乍过与早觉对比,清明刚过,却已经早早的察觉到了春天即将离去.因伤而烦.雨声被风声遮住,雨随风住.月光不是很亮,有几片云彩飘来飘去的掩映.约住,朦胧二词用的妙绝.约住极具动感.朦胧极具静美.把雨随风住,云来月遮的景象,描写的极具神韵. 下片写伤春情怀.桃李还在盛开,可是,春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溜走了大半.一个暗字,依恋与不舍具在.作者正在伤感春天的流逝,又听到秋千架旁,有人笑里低低语.他人的欢声笑语和自己的黯然神伤,又是一个对比反差.这许多的反差构成了作者心中巨大的无奈和幽怨:自己这种伤春易逝而春却依旧流逝的情怀,该如何安置排遣? 对比手法,是这阕词的一大特点。表面之“闲”与内心之烦的对比;“乍过”与“早觉”的对比;桃李依依”与“春暗度”的对比;自己的伤怀与别人的“笑语”的对比。这一切的对比,总的来讲,都是现实与心境的对比。这种现实与心境的巨大反差,堆积在词人心中,终于千愁万恨无可排解,发出了“人间没个安排处的感叹。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 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寒乌, 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 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帏垂, 梦长君不知。 1.迢:远.递:近.迢递:形容声音越来越远. 2.塞雁:别作寒雁.塞:边塞. 3.寒乌:别作城乌.寒乌,即乌鸦. 4.重幕:别作帘幕.重:层层. 5.谢家:晋代才女谢道韫,善诗,因此后人以谢家泛指青年女子. 6.背:暗.红烛背:指灯烛燃尽. 7.绣帏:别作绣帘.绣帏:绣花的帷幕。 此词一题温庭筠作。花间风格明显。若为李词,当属前期作品。 这是一首春闺词。 上片写春夜的环境。柳丝细长如情丝般柔长,霏微春雨润绿了柳丝,也滋润了女主人公春天的情怀。如此春夜难以入睡,偏又听到花外传来连绵不绝的更漏之声,渐行渐远,更显春夜寂静。漏声惊起了边塞的大雁,城中的寒鸦。实则惊动的,是闺房中相思的女子,大概也有身在边塞的,她思念的人。但是,塞雁,城乌可以惊飞,而画屏上金线绣的鹧鸪,却无法起飞,如同春闺中的女主人公,只能在闺房中思念情郎,却无法去见他。 下片写春思之人。薄薄的香雾,还是能透过重重层层的帘幕,正如女主人公那淡淡相思的惆怅,却能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红烛已经燃尽了,夜已过了大半。她垂下帘帷,想把漏声薄雾,以及如薄雾般难以排遣的相思,都挡在外面,不听也不看了。不料却依然相思入梦。只是她梦中的人,并不知道她的思念。 此词的特点,是动静结合,有画有声。柳丝,春花是视觉。雨声,漏声是听觉。视觉和听觉,共同构建了这个寂寞难眠的春夜。塞雁,城乌为动态,而绣屏上的金色鹧鸪,虽华丽,却是静态的,无法飞动。犹如独守空闺的女主人公。一动一静的反差,更衬托出了女子的寂寞惆怅和无可奈何。 稼轩词云“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火男窃以为后主词中亦同,都是指东晋谢安家族,并非单指某一人。 柳枝词 风情渐老见春羞, 到处芳魂感旧游; 多见长条似相识, 强垂烟穗拂人头。 1.芳魂:别作消魂.旧游:以往游览过的故地. 2.多见:别作多谢.长条:柳枝. 3.烟穗:柳枝下垂如雾般朦胧.一说柳枝被雾气覆盖. 这首词是李煜写给宫女庆奴的,因此是以庆奴的口吻写的.属前,中期作品. 女主人公,伤感自己风情渐老,青春不再,看见明丽的春色,便自惭形秽,不敢与之相比.回到以前青春年少之时与情郎游览的故地,触景生情,不胜唏嘘感慨.因为景色依旧,而人已年老色衰,旧情不再. 只有柳枝,好像还认识她一样,勉强垂下柳条,算作回应.此处似相识与上文感旧游呼应,其实杨柳本无强垂之心,而反观人却有怀旧之意.不免感慨自己青春老去,再也无法邀宠了. 整首词以一名宫女的口吻写来,感叹韶华已去,青春不再.以柳喻人,柳无心而人有意.更添感慨. 清平乐 别来春半, 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1.春半:春天的一半。 2.愁肠:别作“柔肠”。 3.砌:台阶。 4.无凭:没有凭据。此处指没有书信传递。 5.恰如:别作“却如”,“怯如”。 这是一首怀人词。是后主思念其入宋的弟弟从善而作,为中期作品。 上片写离别。起笔即一个别字,直点主题。别来春半,可以解释为自从离别春已过半,也可以解释为相别已经有半个春天,两种理解可并存。总之,是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大半,触目而及的,是如雪般纷纷落下的梅花。而梅乱如雪,又何尝不是乱如作者此时的心情!梅落在身上,刚拂去又落满身。实则作者想拂去的,不是落梅而是那满怀的思念。可它却如落梅般纷纷扬扬,想克制,却挥之不去,散了又来。更添无奈。 下片写思人。别后经春,而惦念的人,却没有任何消息。不但雁书不传,连梦见也不可得,因为相隔太遥远了。其实,梦不成并非因为路途遥远思念无法到达,怨路途遥远而梦不成似乎无理。但正是这种无理,反映了作者万般无奈,不知如何排遣的心情,无理得无奈而又悲切。离恨如同连绵不绝的春草一般,更行更远,没有止境。 全词已离恨为主题,开篇别字起首直抒胸臆,是很少见的写作手法。读来单刀直入,毫无遮拦,无可逃避。恰因为作者的离恨,已汹涌澎湃,无可回避,不发不可。两个比喻句是这首词的亮点。第一,落梅如雪乱,以雪落之纷扬喻梅落之杂乱,这是一个明喻。同时,又以梅落之杂乱,喻心乱如麻,这是一个暗喻。一句话包含明暗两个比喻,可谓妙笔。第二,以春草喻离恨。春草绵延不绝,萋萋还生,恰若离恨连绵无尽头。此比喻使得这首词,被视为词中极品。 阮郎归 呈郑王十二弟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1.吹水:别作临水.日衔山:落日与山相接.别版作御,应误. 2.长是:总是.别作长自. 3.落花:别作林花.狼藉:纵横杂乱.阑珊:衰歇,将尽. 4.佩声悄:别作春睡觉.佩,通佩.古人衣带上的饰物. 5.凭谁:别作无人.翠鬟:女子的发式.翠: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因而微带绿光.别作翠环,疑误. 6.光景:时光.惜:别作喜. 7.独:别作人.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伤春的闺怨词.属中期作品. 上片写闺中生活.风吹水,日衔山,这是每日都在发生的景象,女主人公却观察入微,可见一个闲字,而且是经常如此无聊.日衔山,衔字极妙,给人一种傍晚时分,夕阳映山之感,形象生动又点明了时间.落花满地,酒意阑珊,这就是她每日的生活,可见是多么无聊而又醉生梦死. 下片写伤春.环佩之静,其实是人之静.人慵懒不动,自然环佩无声.女主人公明知晚妆已残,却懒得装扮,因为春去无人赏,青春逝去也无人惜.春光再美好,再令人流连不舍也终要逝去的.正如同美好的青春一样挽留不住. 此词调名下别注呈郑王十二弟,一般认为这是后主写来赠与其入宋未归的弟弟李从善之作.故可以理解为后主以闺中女子自比而表达了对久去不归的弟弟的思念.全词意境慵懒颓废,伤春而又无可奈何,大概也是后主面对强敌,无奈而又忐忑的心情的侧面反映. 采桑子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1.亭:别作庭.逐:随. 2.徘徊:往来不定,这里指络化回旋纷飞的样子. 3.细雨:别作零雨.霏微:别作霏霏.雨或雪下得很细密的样子.亦作非非,疑误. 4.芳音:别作芳英,芳春.芳音,即佳音. 5.香印:上面有纹饰图案的香. 6.可奈:别作可赖,有本误作可奎.可奈,无奈.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伤春思人的词.是中期作品. 上片写伤春.庭前落花飞舞,而春天也随着春花的飘零将尽了.落花徘徊,犹如女主人公内心的起伏不平.霏微的细雨湿了落花,送走了春光,这情景使她愁眉紧锁,一会儿也难以舒展.可见其内心多么忧郁. 下片写思人.暮春雨打落花,如此凄凉,而春闺中呢?绿窗冷静,悄无声息,她一个人守着寂寞清冷的闺房,原因是:芳音断.她思念的人,没有带来任何消息.这就是她如此伤感的原因.香已燃尽了,香印成灰,何尝不是人的心意成灰.思念远方的人,却没有任何消息,无可奈何之中,只有去睡觉不去想他.可思念,偏偏又入梦而来,挥之不去. 此词的特点是以物状人.落花徘徊,形容人内心纷乱.香印成灰,实则是人心灰意懒,无可奈何.这又不仅是一首描写女子春怨的词.这首词中,春去难留,人去无凭的无奈与苦闷,结合历史,该是后主思念其入宋不归的弟弟从善的心情写照.可与参照来看. 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1.砧:捣衣石.这里指代捣衣声. 2.无奈:别做早是.不寐:别作不寝.不能入睡. 3.和:伴随. 这是一首写相思的词.应属中期作品. 深院静,小庭空.作者在开篇,构建了一个寂静无声的场景.深院静默,小庭清冷,寂静的场景,包含着作者难以平静的孤寂的心情,又为下文做了铺垫.在这样的气氛中,传来寒风中的捣衣声.风声时大时小,捣衣时断时续,如同作者起伏不定,难以宁静的心情.捣衣在古代,一般都和征夫远行相联系.那在这寒风之中的捣衣之声,也就给了作者一种特有的暗示.砧而称寒砧,不仅因为夜寒砧冷,也因为作者内心的清冷孤独,相思难排.思念远人而又闻听捣衣之声断续入耳,这样的夜里肯定是难以入睡的,因不寐,夜也就显得格外的长,而砧声偏又伴着月色,传到窗内,其实又何尝不是传到作者相思愁苦的心里.真正令人不寐的,不是砧声,而是思念之苦. 全词从视觉,听觉来摹写心情,有动有静,句少而情重.幽怨,苦闷的心情,便如捣衣之声,连绵而至了. 早期是无知无觉阶段,花间风格明显,词风比较秾艳. 中期是意识到局势的严峻,但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词风转为清淡忧愁. 后期是亡国之后,词风为一大变.沉郁哀婉,终改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捣练子 云鬓乱,晚妆残, 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 为谁和泪倚阑干? 1.攒:簇聚.这里指皱眉. 2.春笋:春季的竹笋.这里指代如春笋般纤细白嫩的手指. 3.阑干:同栏杆.和,带,含. 这是一首春怨词,为后主早期作品. 女主人公如云的鬓发有些乱了,她的晚妆也残了.但是她并不去梳理打扮.她皱着的眉头,如同远处的峰峦攒聚.托着腮的手,如春笋般纤细润泽.她倚着栏杆,含着泪,这一切是为谁呢?末句问而不答,实因已经无需作答.此问句,已将前面令人费解的种种,给出了一个再明白没有的答案. 这是一首小令,全词画面简单,用词纤巧清新.无一字话相思而相思之情溢于言表.特点是以外在状心理.女主人公的一系列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无一不是内心感情的表露与写照.纷乱的鬓发,不整的晚妆,攒聚如峰的眉尖,带泪的眼睛,一幅幅细微的画面描写,直指一个主题:相思.问句结尾而不作答,以问句回答前面设下的疑问,安排的极妙.含蓄不露而相思之情呼之欲出.以远山攒聚喻愁眉不展,极传神形象.整首词给人一种静态淡雅的美感. 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 几树惊秋。昼雨新愁。 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 回首边头,欲寄鳞游, 九曲寒波不溯流。 1.辘轳:从井中汲水的器具.金井梧桐:古代常用此来表示晚秋. 2.惊秋:别作经秋.惊秋有两解:一说梧桐树吃惊秋天的到来.一说秋风惊动了梧桐.可并存理解. 3.新愁:别作和愁,如愁.和:伴随. 4.虾须:因帘子的流苏细长,如同虾须,故用虾须借代珠帘. 5.琼窗:装饰华丽的窗子.春断:春尽.别作梦断.双蛾:别作双娥.蛾,蛾眉.指妇女细长的眉. 6.边头:极远的地方. 7.鳞游:游鱼.古人有把信放在鱼状的匣子里传递的习惯.故多用双鱼,双鲤,鱼信之类的词指代书信. 8.九曲:别作九月.因黄河河道多迂回曲折,故用九曲指代黄河。九在这里是约数。溯:通泝.逆流而上。 这是一首悲秋思人的词。风格属中期作品。 上片状景,写悲秋感怀。梧桐叶落金井上,已是晚秋景色。秋风惊落了梧桐叶,细雨偏更惹秋思。细长的珠帘卷起来挂在玉钩上。这里用白描的手法,将辘轳,金井,梧桐,昼雨,虾须,玉钩这几样事物,用愁贯穿,使本来无关联的事物有了内在的联系.使整首词,弥漫着一种清冷深秋的愁绪.一个惊字,不仅是秋风惊落了梧桐,更惊动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旧恨未平,又添新愁. 下片抒情,写相思难寄.晚秋的景色,不仅断送了春光,也令女主人公,想起了离别的人.春在这里不仅指春天,也指男女间的爱情.想到离别的爱人,她不禁皱起了眉头.她望向远方,却看不到离人的身影.想将相思寄到远方,可是黄河九曲,如此寒冷,连鱼也无法逆流而上,也就无法将书信传递到思念的人手中. 这首词表面看来,是一首闺阁悲秋之作.但是联系时代背景,当时郑王北去未归,也可以理解为后主思念弟弟的感情流露.结句不说人在远方无法传递书信,却怪黄河九曲寒冷,游鱼无法逆流而上将书信传递.化用典故,将书信活化为游鱼.但即使是书信化为游鱼,仍无法寄去相思.抑郁感怀之情,就更令人难耐了.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1.烟水:烟雾迷蒙的水面. 2.鞠花:菊花.鞠通菊. 3.塞雁:边塞的大雁. 这是一首秋怨词.一题邓肃作.若为李词,当属中期作品. 上片从山起.山一重两重,层峦叠嶂,就如同心中的相思层层叠叠,连绵不绝.山远天高望不到尽头,就如同相思无际无涯.而寒的不仅仅是烟雾深锁的水面,更是思人的心情.相思日久,已到暮秋,枫叶正红,而红不过相思之苦. 下片从花起.花开花谢,相思经年,边塞的大雁也高飞还故乡,而远去的人却还没有回来,相比塞雁之还,离人之苦更甚.远人不归,便只好任那风月闭于于帘外.人静帘闲,而不静不闲的,是心中无穷无尽的思念之情.帘闲而心乱. 这阕小词,以景状情.在词人笔下,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之情就越发的寂寞幽怨.词中的远人,也许指的就是入宋不归的弟弟从善. 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 粉英金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