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1页
北师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2页
北师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3页
北师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4页
北师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以长江或黄河为主题。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数以亿计的中华儿女。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热爱长江与黄河,更要保护长江与黄河,让母亲河随着时代的变迁焕发出更迷人的风采。长江之歌教材分析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清文章脉络,读懂课文内容。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2、听长江之歌。3、说说听完歌曲后的感受。4、师总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注入东海。与黄河一起被称为“母亲河”。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1、轻声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逐句读,注意从音准、停顿引导学生读通每个句子。 (3)同桌对读,读通句子。 (4)指名分小节读,教师相机指导。 2、再读课文,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什么?三、精读课文。 1、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1)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2)交流: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出示: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指导朗读: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的,第二个分句要读得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的。(3)“情怀”是什么意思?从哪里读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学生回答后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师:这两句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歌颂了长江所起的巨大作用。(“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2、长江源远流长,滋润两岸,让我们带着对长江的赞美与依恋读最后一句诗。 3、齐读整节诗,小结。 第一节从地理特点的角度描写长江,歌颂她一泻千里、滋润两岸的气概。第二课时一、复习第一节,导入新课。二、精读第二节。1、自由读第二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讲什么。这一节主要从时空的角度描写长江,赋予长江一种象征意义,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向前发展。2、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3、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4、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5、指导朗读第二节。三、练习朗读全诗。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3、练习朗读。 4、练习背诵。五、拓展课外,升华情感。 朗诵课外查找到的赞美长江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长江之歌 豪迈雄壮三峡之秋教材分析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 教学目标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第一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三峡的秋天,现在谁能来回忆一下,三峡的秋天有着怎样的气息?学生交流:成熟的气息 板书:成熟 过渡:三峡的秋天处处散发出成熟的气息,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三峡成熟的秋色中。齐读第一自然段二、学习课文是呀,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成熟的气息。那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请大家快速地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思考。谁来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三峡之秋的景色的?学生交流:(板书:时间顺序,从早晨、中午、下午到夜。)过渡: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三峡的一天,从露水闪耀的清晨开始,去细细品味它的魅力。1、学习第二自然段,自读,想一想,三峡的早晨在你眼前展现了怎样的情景?学生交流:(露水闪耀,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相机板书:新鲜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充满着秋天的明丽) 相机板书:明丽一起来感受一下新鲜的早晨。出示图片这么新鲜明丽的早晨,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好它,一起来试试,好吗? 过渡:太阳渐渐升高,阳光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给三峡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2学习第三自然段,谁领着大家一起来感受三峡的中午?指名读。阳光这位神奇的魔术师让三峡变得怎样了呢?学生交流:(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 板书:热烈 长江像金鳞巨蟒,翻滚、呼啸着,奔腾流去,相机板书:奔腾谁来读一读?读出长江咆哮奔腾的气势。指名读,齐读。过渡:时光慢慢流逝,太阳渐渐西斜,引读第四自然段。“下午 3、谁来跟大家说说下午的三峡有些什么变化?学生交流:(雾升起来了,变得朦胧;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是呀,笼罩着一层雾的三峡就像一位穿着纱衣的仙女,朦胧而美丽。(板书:朦胧)此时的长江变得平静而明亮。(板书:明亮)长江怎么会像一条明亮的带子?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指名读。我们请女同学来读一读,一起感受一下黄昏的美丽。 过渡:走过白天的明丽和热闹,三峡的夜,终于来了。4、(出示句子)自读第五、第六自然段,想一想:三峡的夜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给你带来哪些特别的感受?划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边上写上自己的感受。三峡的夜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学生交流(1)幽静 (相机板书:幽静)(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沉沉欲睡。)找出句子,“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再找出句子:“只有轻轻地摇曳。”引读 刚刚还是沉沉欲睡的长江,此刻水面却轻轻地摇曳起来。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让大家体会一下这种轻轻摇曳的感觉。是呀,长江静中有动,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幽雅和宁静,哪些同学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小节,读出夜的幽静来。(读第五自然段)(2)当一轮明月渐渐升高,在你眼前又出现了怎样一幅景象?学生学习交流第六自然段:(月光特别亮)从哪里体会到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从山上挂下来”。怎么会对比得这么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中秋的月光清冽,一直泻到江面,像一道道瀑布、一匹匹素锦)从这个“泻“字你可以体会到什么?(山高而陡,月光清冽)这里把清冽的月光比作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比作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谁能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读) 月是特别的亮,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学生交流:“起初,只能磨平发亮的云母石。” 月是这么亮,难怪会和山的阴影对比得这么明显。沉浸在这样的月色中,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是呀,清冽的月光美得令人神往,让人遐想连篇,让人感受到它的神秘莫测。相机板书:神秘我们的女同学是最喜欢这样的月光了,现在就请你们来读一读第六小节,好吗? 群山如墨一般,月光如飞瀑凌空,而这一天,正是中秋。难怪作者对这样的夜早就心生期盼了。你能体会到吗?(第五自然段:夜,终于来了。)更何况三峡的明月上来得又那么迟,(红线划出:也许由于这里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所以作者写:夜终于来了。把这句话一起再来读一读。三、拓展练笔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三峡一天的美景。在你眼里,三峡的一天是怎样的? 看来同学们对三峡的美都感受很深。是呀,(根据板书复述)三峡有时如小诗,新鲜而明丽;有时如巨蟒,活跃而热烈;有时如仙女,朦胧而又明亮;有时又如画卷,幽静而神秘,真是气象万千,美仑美奂。(板书:气象万千)古往今来,多少人赞美过三峡,为三峡迷人的景色而倾倒。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0页的插图,为它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好吗?学生写句子, 交流(这个赞美三峡的舞台就交给你们展示了!) 总结:三峡的美在同学们的笔下也是多姿多彩的。是呀,三峡是奇丽的,三峡是神秘的,三峡是多姿多彩的纵然我们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尽对三峡的赞美,课后让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一背;另外读一读老师推荐的另一篇描写长江三峡的美文著名作家刘白羽的长江三日。板书设计: 新鲜 明丽 活跃 热烈三峡之秋 朦胧 明亮 气象万千(成熟) 幽静 神秘古诗二首教材分析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二、学习凉州词。 1.交流资料。 (1)介绍作者:王之涣,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至今享有盛誉。天宝间,与王昌龄、崔国辅、郑昈联唱迭和,名动一时。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2)补充介绍: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2、朗诵诗歌,初步感知诗意。可用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掌握。3、感知诗歌内容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描写戍边士兵的还乡情,但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沉,表现诗人的广阔胸怀。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生读诗并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表达了戍边士兵的怀想之情。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三、小结四、推荐阅读1、王翰的凉州词2、王之涣的诗歌第二课时一、背诵凉州词 1、名背诵。 2、班集体背诵。 二、学习浪淘沙。 1、流资料(1)介绍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后复用,至礼部尚书。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2)补充介绍: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qi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张骞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牵牛、织女:即牵牛星、织女星。古代神话把这两颗星宿说成牛郎、织女,他们结成夫妻,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2、初读课文。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3、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夹杂着泥沙奔腾万里汹涌而来。自它从天涯处发源开始,不知经过了多少次巨浪淘洗和颠簸。如今它又浩浩荡荡直上银河而去,河舟里的乘客有幸能同它一起到达牛郎织女的家。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2)讨论交流,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描写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的精神。)4.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5.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填写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四、小结。 五、推荐阅读1、刘禹锡的陋室铭2、刘禹锡的诗歌西州乐天杨州初逢竹枝词乌衣巷板书设计: 凉州词浪淘沙 孤独蜿蜒曲折 荒凉流程长 同情激奋黄河之水天上来教材分析本文通过描写黄河磅礴的气势、壮丽的风景以及对两岸的恩泽,作者在抒发热爱黄河之情的同时,警醒人们要爱惜黄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自然情况,受黄河的美丽景观。2、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进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以朗读感受黄河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指名背诵诗二首。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黄河之水天上来这篇文章,再次感受黄河的气势、无私和博爱。二、讲新课:1、交流资料。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中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之为“河”。河水经黄土高原,遂成黄色,故得名“黄河”。黄河全长5464千米。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成千上万条溪川,形成每年平均约480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一泻千里。他源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由此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其间,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风光绮丽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有历史悠久的三大文明古都,有丰富的物产和地下宝藏。整个黄河流域,生息着1.1亿各族儿女。2、初读课文,交流字词。汩汩g 北麓l 湍急tun 穿梭su 塑造s 枢纽sh 气势磅礴pngb 沟壑h 步履l 积淀din 清澈ch 繁衍yn 3、再读课文,交流探究:(1)你认为本文哪一部分最精彩,为什么?(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是写黄河流域的著名景观刘家峡。)(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课文按照黄河发源地、上游、中游、下游、入海处的空间顺序来展示黄河的气势和美景。)(3)面对黄河目前的状况,你有什么感想?(唤起学生保护黄河,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4)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你能找出并说出它的作用吗?(抓住比喻句和排比句来体会。)(5)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三、课外活动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最后的淇淇教材分析本文通过写白鳍豚濒于灭绝的现实,告诉人们要保护长江,保护环境,要有危机意识。教学目标1、了解“淇淇”的艰难生活经历。2、唤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3、引发人们对长江流域环境问题的深深思索教学重点:说明方法的运用和作用一、导入:长江水域遭受严重污染,导致许多生物生存危机,白鳍豚就是其中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介绍白鳍豚的文章。二、讲新课:1交流资料:1980年1月11日,渔民在长江洞庭湖城陵矶捕到了这只体重36.5千克、体长1.45米的雄性幼豚,取名为“淇淇”。补充资料:2002年,7月4日,白鳍豚“淇淇”在武汉去世,人们了解白鳍豚的生活的这一窗口就这样关闭了。“淇淇”由人类成功是养了22年,是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4头淡水鲸类之一。去世前,“淇淇”已体长2.07米,重达98.5千克,约25岁,在淡水鲸类已属老龄,相当于人的70 岁高龄。2交流字词微薄b 白媪o 孑遗ji 趋势q 树蕨ju 庇护b 弥补m 奢望sh 容纳n3、交流探究(1)这篇文章用许多方法来介绍“淇淇”,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