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判断题.doc_第1页
免疫学判断题.doc_第2页
免疫学判断题.doc_第3页
免疫学判断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判断题一、抗原1.传统与现代的免疫都认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指对外来病原微生物的防御。不是:传统免疫认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指对外来病原微生物的防御。现代免疫认为: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2.免疫稳定是指机体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处于自身耐受状态。错,免疫稳定:正常情况下机体可经常地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并进行免疫调节,以维护体内生理平衡3.固有性免疫是机体幼时从环境中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错:固有免疫是通过遗传获得的4.机体接受多种抗原刺激后诱导产生的免疫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错:机体接受多种抗原刺激后诱导产生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5.适应性免疫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等特点。 对1.具有异物性的一切物质都是抗原。 错,抗原有异物性,但有异物性不一定是抗原2.只有免疫反应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半抗原。 错,仅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叫半抗原,不一定是小分子物质3.所有自身成分都不是抗原物质。错,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过年自身成分、经理化生物因素修饰过的自身成分均具有抗原性4.蛋白质不管其化学结构如何,都是良好的抗原。错、抗原要能刺激机体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结合的物质5.T细胞表位必需与MHC分子结合成复合物才能被TCR识别。对、其需经过抗原递呈细胞(APC)加工处理,并与MHC分子结合后,才能被T细胞抗原受体所识别。6.TI-Ag能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错,TD-Ag 能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7.TD-Ag既有T细胞表位,又有B细胞表位。对,属完全抗原(由B细胞表位(半抗原)及T细胞表位(载体)组成)8.溶血性链球菌的多糖或蛋白质抗原与人类结肠黏膜之间有共同抗原。错:溶血性链球菌的多糖或蛋白质抗原与人心肌、心瓣膜等有共同抗原。二、抗 体1.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是同义词错:抗体一定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不一定是抗体。(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2.一个Ig分子的2条L链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错,每一Ig单体分子两条重链必须同类,两条轻链必须同型。3.根据Ig H链的抗原性的不同,Ig可分为五类对、根据重链氨基酸组成、序列及结构的差异,将Ig 分为五类:4.CDR位于CL.CH1功能区错,CDR是位于VL、VH的超变区受链内二硫键作用而折叠成特定的空间构型,供抗原决定簇互补结合5.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对,IgG在血清中占75%,分子量最小6.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最先产生IgG错,IgG 是再次免疫的抗体,最先产生的是IgM7.胃蛋白酶使Ig水解成2个相同的Fab段和1个Fc段错,胃蛋白酶使Ig消解成F(ab)2 与抗原特异结合, pFc 无任何生物活性的多肽碎片(木瓜蛋白酶使Ig水解成2个相同的Fab段和1个Fc段)8.分泌片是浆细胞合成的分泌片是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的糖蛋白(作用:保护SIgA抵抗外分泌液蛋白酶的降解。利于SIgA分泌到粘膜表面。)三、补体1.血清补体成分是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对,补体是可被激活物激活、产生生物活性片段,具有抗感染、免疫调节、免疫病理作用的生物分子体系。2.补体性质很不稳定,多种理化因子及微生物污染均可使其灭活对,性质极不稳定,易灭活(56C,30min)。3.血清各补体成分中以C3含量最高,且结构最为复杂错,C3含量最高,但结构不是最复杂的(C1分子量最大,血清中C3含量最高,D因子含量最低。)4.补体激活从起始到末端的全过程都是酶的级联反应对,补体的激活过程是一系列扩大的连锁反应。5.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所产生的C3b均能形成C3b正反馈环路错,旁路途径产生的是C3b正反馈环路6.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机体后,最先激活的是补体经典途径错,最先激活的是实体旁路途径【经典途径:Ag-Ab 复合物C1q启动;CC9激活的途径 MBL途径:由MBL细菌,激活途径(),旁路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从C3开始激活的途径()。】7.大面积烧伤可大量损失补体对,补体性质极不稳定,8.红细胞表面的C3b受体(CR1)在免疫黏附和清除免疫复合物中起关键作用n 为何旁路途径和MBL途径在感染早期就可发挥作用,而经典途径需抗体产生后才能发挥作用?n 这需从三条途径的激活物质来分析。旁路途径的主要激活物质是G-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LPS),当细菌进入机体,细菌即快速繁殖,同时快速死亡,因此在感染早期就有大量LPS,旁路途径便可启动;MBL是感染早期机体急性期反应的产物,MBL与细菌的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后者即可作用于C4、C2,并激活后续补体成分,因此,上述两条途径都在感染早期、抗体产生以前发挥效应。而经典途径的激活物质是抗原抗体复合物(IC),必需在抗体产生以后,才能形成IC,启动经典途径,因此,在感染中后期才能显示效应。第七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HLA类分子的链和2m都由MHC类基因编码错,6号染色体相应类基因编码链、15染色体一基因编码2微球蛋白2.所有MHC基因都具有高度多态性错,HLA复合体具有高度多态性3.HLA类分子分布于所有成熟体细胞错、HLA类分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4.HLA类分子主要分布于APC主要分布于抗原递呈细胞、胸腺上皮细胞、活化的T细胞表面5.静止和激活的T细胞都不表达HLA类分子6.HLA类分子.类分子在APC表面都有表达7.CTL识别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物8.抗原肽通过锚定残基与HLA分子的肽结合槽结合9.HLA多态性是反映个体的染色体上具有各种不同的基因错,HLA多态性反映不同个体在同一基因座位上拥有不同的等位基因,由此产生不同的基因产物。10.LMP基因编码的蛋白酶体可使外源性抗原降解成抗原肽第九章: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和辅助分子1.TCR识别抗原后不能转导信号是因为其胞浆区内无ITAM对、ITAM可引起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导致细胞活化2.CD4是T细胞识别MHC类分子:抗原肽复合物时的辅助受体错,是T细胞识别MHC 类分子3.CDR3可同时识别抗原肽与MHC分子错,CDR3识别抗原肽,CDR2,CDR1识别肽-MHC复合物中的螺旋4.T细胞只有同时接受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后才能活化对、在协同刺激信号的作用下,已活化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第一信号:抗原信号通过CD3分子传入胞内,第二信号:APC(抗原提呈细胞)与T细胞表面分子的配对)5.活化T细胞可表达MHC类分子及CTLA-4分子错,活化T细胞可表达CTLA-4分子,不能表达MHC2类分子6.CD4+T细胞就是指Th细胞错,CD4+T细胞和CD8+T细胞指表达TCR的T细胞,CD4识别MHC类分子;CD8识别MHC I 类分子7.尚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T细胞称为起始T细胞错,起始T细胞指从未接受抗原刺激的成熟T细胞。8.Ig/Ig的功能是辅助BCR识别结合抗原错,Ig/Ig的功能是参与BCR装配及表达、转导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9. CD28与CTLA-4的结合,诱导T细胞活化错,CD28与B7分子的结合,诱导T细胞活化第十一章 抗原的加工与递呈1.具有吞噬功能的所有细胞都是APC错,巨噬细胞是APC,但不是具有吞噬功能的所有细胞都是APC。APC是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Ag信息递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T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2.凡能表达MHC: 抗原肽复合物的细胞均属于专职APC错,能表达MHC类分子的细胞属于专职APC。(广义APC表达MHC类分子;专职APC(professional APC) 表达MHC类分子;兼职APC(non-professional APC) 某些因素刺激后表达MHC-类分子)3.B细胞以其高亲和力受体BCR,有效的摄取浓度非常低的抗原对、抗原浓度低时,BCR直接识别抗原4.MHC类分子不会在内质网中与内源性抗原肽结合是由于其肽结合槽被Ii辅助分子所封闭错,MHC2类分子不会在内质网中与外源性抗原太结合是由于其肽结合槽被li辅助分子封闭。粗面内质网中MHC类分子合成,5.HLA-DM的作用是使CLIP从类分子肽结合槽内移去,促使抗原肽与类分子结合对、HLA-DM催化,CLIP与肽结合槽解离 、HLA-DM编选,高亲和力肽与类分子结合(HLA-DM可驱逐与类分子抗原结合槽低亲和力结合的肽,直至有高亲和力的肽与类分子结合,才与类分子分离,使其抗原结合槽恢复闭合状态。 HLA这种对肽的选择作用称为HLA-DM的编选作用,保证类分子递呈高亲和力的外源性抗原肽。CLIP:类分子相关的不变链多肽、能与所有MHC类分子抗原结合槽相结合第十二章 B淋巴细胞活化与抗体产生1.T细胞识别抗原时受MHC分子类型和型别的限制对、TCR识别自身MHC分子的多态性部位是T细胞识别抗原具有自身MHC限制性的原因【TCR识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具有双重特异性,识别抗原肽的表位,也识别自身MHC分子的多态性部位。】2.B细胞识别抗原时也受MHC分子类型和型别的限制错、【BCR特异性识别天然抗原的抗原决定簇、直接识别,无需APC加工处理、无MHC限制性】3.穿孔素单体在靶细胞上聚合构筑的小孔与补体C5b-C9形成的小孔,以相同的机制使靶细胞裂解对、补休C5b-C9形成攻膜复合物类似于穿孔素,最终使靶细胞以溶细胞效应解体。4.活化T细胞表达的FasL,只与靶细胞的Fas结合,导致靶细胞凋亡,对T细胞自身则具有保护作用5.在Ig类别转换中所出现的各类Ig(如IgG、IgA等),具有各自的抗原结合特异性对、不确定6.进入外周的对自身抗原有应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