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元土--新形势下水产饲料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doc_第1页
叶元土--新形势下水产饲料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doc_第2页
叶元土--新形势下水产饲料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doc_第3页
叶元土--新形势下水产饲料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doc_第4页
叶元土--新形势下水产饲料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水产饲料产业面临的新形势与对策分析叶元土 蔡春芳(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江苏省水产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215123)中国的经济形势、产业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居于其中的水产饲料产业也面临急剧变化的新形势,对原有的产业格局、经济运行状态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当前的饲料形势、主要是原料的价格似乎很乱,但总有其内在的规则和联系。要在这复杂的新形势中,较为清晰地认识中国水产饲料产业面临的新形势,调整技术、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思路,寻找产业发展的机遇,促进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创新、升级与转型;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作用,所以产业技术也面临创新、升级和转型的问题。本着文章能够“看得到、读得懂、还要有用、能够引起思考”的原则,本文就不拘役形式,以通俗的方式进行写作。在阅读本文时,也建议读者能够同时阅读淡水鱼类饲料模式化配方分析(饲料工业,2008年第29卷第20期:1-5);影响我国水产饲料产业升级的科学性和技术性问题分析(饲料工业,2010增刊1);淡水鱼类饲料原料模块化技术分析(水产前沿,2010.06)鱼类肌肉必需氨基酸模式的聚类分析(饲料广角,2008 年第15 期:42-45)等文章,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促进水产饲料产业、水产动物营养饲料有关科学与技术研究的转型与升级。一、水产饲料产业结构立体化,影响因素复杂化水产饲料产业结构发生了那些变化?动力是什么?发展趋势如何?总体而言,在饲料物质资源和经济价格两大因素的作用下,水产饲料产业内部产业链快速延伸、水产饲料产业与相关产业交叉点增多、产业空间增大,与此同时,影响因素也显著性地增加。我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水平,总结了目前与水产饲料产业具有重要关联度的相关产业结构图示,如图1。从大的产业格局看,水产饲料产业的上游为种植业和粮油加工产业,其下游为水产养殖业,为其提供养殖水产品的物质基础。金融业、期货、投资种植业水产饲料业水产养殖业种子种植粮食油料饲料粮(玉米、小麦)面粉、大米麦麸、米糠油脂饼、粕类饲料原料捕捞鱼粉、鱼油饲料生产水产饲料饲料上市公司种苗种养殖鲜活市场消费市场水产加工加工产品副产品鱼产品证券、投资、期货1、水产饲料产业链的变化水产饲料加工产业是一个产业链很短、涉及的产业面较窄的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循环经济产业。利用种植业的直接产品(如玉米、小麦)和粮油加工副产品(如豆粕、菜粕、棉粕)等为主要的原料,经过配方限定后加工成饲料产品,投入到水产养殖产业之中。简单看就是一个“两端在外”(原料来源于粮食、油料加工副产物,产品进入水产养殖领域)的一个产业,因此,其产业发展的局限性很大,而未来的发展也必须突破现有格局,向上游、下游同时发展。中国水产饲料产业应该是在20世纪70末期才开始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水产饲料产业链就是从饲料原料(配方)(生产)饲料养鱼户,也就是,饲料企业可以很容易地买到饲料原料,经过配方、加工成颗粒饲料,直接或通过饲料经销商卖给养鱼户。到后期,饲料企业在饲料销售环节提高竞争力,也加强了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和饲料产品的售后技术服务。进入21世纪前后,水产饲料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除了在产业链内部提高配方技术、饲料生产技术保障产品质量外,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集中饲料产品的销售环节,显著的变化是逐渐深入到水产养殖产业领域里的关键环节和领域,使水产饲料产业与水产养殖产业结合更为紧密,同时,投资兴建了一些水产苗种场、水产养殖基地、水产品加工企业、水产品贸易公司等实体性企业,使水产饲料的产业链实质性地延伸到水产养殖领域。如有的饲料企业、饲料集团建立了对虾良种和苗种苗场、优质鱼类苗种场,为市场提供健康、优质的虾苗和鱼苗;介入到虾产品加工、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鱼片加工,实质性地进入水产品加工领域和水产品流通领域。还有的企业也进一步介入到水产养殖环节,建立养殖基地,同时,提高养殖技术,如推广饲料投料机、推广草鱼免疫疫苗的使用等。总体而言,水产饲料产业链主要还是向其下游产业-水产养殖业领域延伸,且主要是在水产养殖业的源头:种和苗,以及终端:水产品加工与贸易2个环节。其结果是较好地解决了水产饲料产品的市场问题、产业利润分配问题。但是,向饲料原料即饲料产业上游领域的发展不是很多,显示出在上游的饲料原料供给方面受到较大的限制。2、水产饲料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物质属性联系由图1可以发现,水产饲料产业从物质结构属性分析,处于种植业、粮油加工业与水产养殖也之间的夹层领域。呈现立体式的产业格局,水产饲料产业已经延伸到水产养殖业领域,同时也可以向上游的粮油种植、加工领域延伸,原来不被重视的金融业、资本市场也对水产饲料产业了重大的影响。水产饲料作为水产养殖的主要投入品,也是养殖水产品70%以上的成本构成部分,影响着养殖水产品的价格、质量与食用安全,也影响着养殖水域生态与水域环境;而养殖水产品的市场价格更影响着水产饲料的市场生存地位与发展空间,同时对水产饲料的价格产生重要的制约作用,逆向性地对水产饲料产业产生重大影响。水产饲料的物质结构主要包括饲料原料种类、不同饲料原料的使用比例,作为水产饲料产业上游地位,饲料原料的资源量、价格属性已经成为影响水产饲料产业的关键性因素。与前期的水产饲料比较,水产饲料的原料种类和使用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玉米、小麦、木薯、油菜籽、大豆等直接进入了水产饲料配方体系,豆粕的使用量在下降,而菜粕、棉粕的使用量在显著性地增加;由于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全国饲料总量、水产饲料总量显著增长,而粮食、油料作物种植业、加工业的种类结构、数量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供、求关系中数量上的矛盾(种类结构上的矛盾还不是很显著),表现出较为严重的供不应求格局。这种数量上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饲料产业在饲料原料供给方面的竞争加剧,也迫使水产饲料产业必须向上游发展,寻求稳定的饲料原料供给,同时在技术上也必须发生重大变化,要调整水产饲料原料结构及其比例。3、水产饲料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经济价格属性联系产业的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因此,产业链中价值利润的分配和收益决定产业自身的发展。对于早期和前期的水产饲料产业,由于物质供给相对充足、价格相对稳定,同时饲料产品市场也相对稳定,可以获得较好的、基本可以预见的产业效益。而目前或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由于饲料原料资源量供给的不足,更由于资本市场的强力介入,打破原有的产业链利润分配体系和收益率,更重要的是由于市场资本的介入,产业价值的稳定体系被打破,尤其是定价原则违背正常的物质供求关系,将严重干扰水产饲料产业经济价值的基本稳定性和基本的可预见性。由于饲料原料与饲料产品的供求关系失调,更由于期货、金融资本、市场资本在种植业、粮油加工业等领域的介入,导致饲料原料的价格变化非常显著,主要表现为价格波动周期缩短、价格变动幅度显著性增加、价格发现显著性变动的饲料原料种类在显著增加(例如以前主要是鱼粉、豆粕价格经常变动,而现在是几乎所有原料的价格都发生显著性的、频繁性的波动),更重要的是由于各类资本的介入、投机和炒作行为明显,导致饲料原料的价格违背正常的供求关系定价基本原则,导致饲料企业对饲料供求关系、价格变动预测的不可预见性、不可控制性,使水产饲料产业出现脱离饲料原料、饲料产品的物质属性、供求关系和技术属性以外的、“没有理由”的涨价、跌价混乱形势,对水产饲料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且这种形势可能会持续较长的时间,例如世界银行预测国际食品价格在5年内难以形成稳定的态势。4、搅动水产饲料产业格局的动力因素任何一种运动的产生必须是受到动力的作用。目前导致种植业、粮油加工业、水产饲料生产、水产养殖业格局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主要还是2个:饲料原料实体物质(饲料原料、饲料产品)的供求关系本身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社会对水产品的需求拉动了水产养殖、水产饲料的需求增长,而由于种植业在自然灾害、农业发展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其产量即使没有下降,但其发展速度减缓,跟不上饲料业对饲料原料需求增长的速度,导致饲料需求的饲料原料在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资本市场的介入既打破原有的产业利润分配体系,又导致违背实体物质基本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定价原则,使原有的定价体系和原则发生显著性的变化,更导致产业利润分配的格局发生显著性的变化。我国饲料、水产饲料对主要原料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依据全国饲料工业年鉴的数据,全国2008年配合饲料13200万吨、水产配合饲料1300万吨,配合饲料总量、水产饲料的总量基数已经达到较高的运行水平了。再分析最近几年我国配合饲料饲料和水产配合饲料增量的增长速度、年增长量,见表1。我国配合饲料总量在2007到2008年年递增率为11.1011.5%、年递增量为12711369万吨,其中水产配合饲料年递增率为1.213.59%、年递增量为1646万吨。如果饲料原料供给的总量、年递增速度更不上饲料生产的需求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资源性的缺口;事实上我国粮食、油料作物的增长速度很难达到饲料总量的增长速度(11.1011.5%)。因此,出现饲料原料资源量供求矛盾的形势是必然的。表1:全国饲料和水产饲料量的变化(2008中国饲料工业年鉴)饲料总量变化,万吨水产饲料,万吨年度总量增量增长率,%数量增量增长率,%200510732107211.109842006110593273.05128029630.08200712331127211.501326463.59200813700136911.101342161.21水产配合饲料年递增率和年递增量远远低于全国配合饲料总量的递增率,由于饲料原料具有同质性,不同种类饲料在饲料原料需求方面具有竞争性。水产饲料中原料使用量最大的是菜粕和棉粕(菜粕、棉粕在家畜、家禽饲料成为杂粕,而在水产饲料则是“主粮”),几乎占淡水鱼类饲料配方的40%以上,部分种类如草鱼饲料中菜粕和棉粕达到5060%的使用量。就这两种粕类原料的供求数量关系进行简单分析,可以发现已经出现较大的需求缺口。菜粕的供求关系。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表2),2005年-2008年,我国菜粕的产量为730.912644万吨,实际产量是下降的。2009全国菜籽产量达到1300万吨,进口200万吨,合计1500万吨;按照含菜粕64%计算为960万吨。如果按照2008年全国饲料总量13200万吨,依据配方中10%菜粕使用比例,菜粕的需要量为1320万吨,缺口为1320-960=360万吨,缺口比例为27%;水产饲料1300万吨,按照22%比例需要286万吨,占全国菜粕实际产量的29.8%。因此,国产油菜籽、菜粕的产量这些年没有显著性的增长,以及难以满足饲料生产队菜粕的需要,中国必须大量进口油菜籽、菜粕。表2:2005-2008年我国油菜籽、菜粕的产量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与上年增长率,%菜籽面积(单位:千公顷)727859845642640013.43菜籽产量(单位: 千吨)130521096610573115008.77菜粕产量(单位: 万吨)730.912614.096592.088644.08.77棉粕的供求关系依据2005-2009年度中国棉花及副产品产量统计,见表3(产量:万吨;上海益农信息部) 。从2005年到2009年,全国棉粕产量在453.89594.27万吨之间波动,而2009年为最低点453.89万吨。全国饲料总量13200万吨,配方中按照7%棉粕比例,需要量为924万吨,2009年棉粕的缺口为:924-453=471万吨,缺口比例为51%;水产饲料1300万吨,按照16%比例需要208万吨,占全国棉粕产量的45.9%。早期的棉粕是作为肥料返回农田,在水产饲料、尤其是在淡水鱼类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之后,其在水产饲料中的使用量逐渐达到15%18%的使用量。最近几年,由于豆粕的价格上涨,使肉禽类饲料中棉粕的使用量逐渐增加,也使得棉粕的价格原来是低于菜粕的价格,目前使高于菜粕的价格,且将会长期如此。因此,在国内棉粕产量不足600万吨的情况下,水产饲料、肉禽饲料需求的棉粕将存在很大的缺口。饲料原料价格变化鱼粉的价格在2009年已经达到900013000元/吨,几乎是历史最高水平,即使价格回落也很有限。由于在水产饲料中鱼粉的使用量较大,尤其是在海水鱼类饲料、肉食性鱼类饲料、虾饲料中鱼粉的使用量较大,平均达到20%以上,因此,鱼粉的价格波动成为影响水产饲料价格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在系统研究鱼粉替代方案并在饲料配方中进行系统的替代后,才可能减少鱼粉价格波动对水产饲料产业的影响程度。豆粕的价格是波动较为频繁、幅度也很大的原料,由于中国豆粕的产量难以满足饲料产业的需要,在中国具有巨大的数量缺口,我们已经失去定价权和对价格的预测。可以安慰的是,这些年水产饲料经过技术进步在淡水鱼类中已经显著降低了豆粕的使用量,平均已经不到10%的配方比例,水产饲料对豆粕的依存度以及显著下降,但对菜粕、棉粕的依存度显著增加。水产饲料中菜粕、棉粕由于使用量大、资源短缺,其价格波动对水产饲料、主要是淡水鱼类饲料价格的影响很大,其市场价格波动对水产饲料产业的影响程度很大,至少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会如此。菜粕、棉粕的价格在2008年还是1600元/吨左右,而2009年就达到24002800元/吨,涨幅达到50%以上。仅菜粕、棉粕价格的涨幅就使2009年中国淡水鱼类饲料价格上涨20%以上。如何开发其他粕类资源,有效控制水产饲料对菜粕、棉粕的依存度就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二、科学与技术研究要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科学与技术研究实质上为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与产业技术的研究,但科学与技术研究最终要服务于产业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研究对一个学科、一个产业而言都非常重要,但是对于一个研究者、一个研究单位、一个企业而言,则应该是有所侧重的。是选择做科学问题研究的专家,或是选择做产业技术问题研究的专家也是科技工作者应该明确的选择目标。科学与技术研究的目标应更明确我们应该明确的是要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还是要进行产业技术问题的研究。科学问题主要是涉及基础理论知识的研究,把不明确的问题研究清楚。例如,对于饲料应用于养殖动物,我们目前基本是一个投入饲料进行养殖、收获动物产品的过程,而饲料物质是如何被消化、吸收、运输,是如何在动物体内被用于物质转化代谢、合成代谢和能量代谢等问题一般没有涉及;对于一个特定的水产养殖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环境、不同养殖密度、不同季节等的营养需要也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于技术问题主要应该还是水产饲料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如饲料原料品质评价与质量标准指标、指标值体系、饲料原料选择参数、饲料配方编制营养参数及其配方编制方法、饲料制造技术条件与控制、饲料产品质量评价与控制、饲料贮存与运输过程中质量变化、饲料投喂量与投饲方法等,是直接研究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产业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应该更清晰向微观方向进行研究,把不清楚的问题研究清楚在选题进行研究时,可以选择一个科学与技术问题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也可以选择从更宏观的角度选择产业问题进行研究。例如可以选择一个养殖动物的营养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研究草鱼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环境、不同养殖密度、不同季节(温度)等的营养需要,并研究每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物质转化代谢、合成代谢和能量代谢等问题,我们希望将每种养殖动物的营养需要与营养生理都研究清楚,甚至研究到分子水平。但是、中国有近100种养殖水产动物,要完成所有养殖动物的研究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并且,中国的淡水养殖主要是几种养殖动物混合养殖的生产方式,按照那种养殖动物的营养来进行饲料标准、饲料配方的设计呢,这些问题都值得系统、深入的研究。向更宏观的方向发展,把影响产业发展的问题优先研究清楚如果换一种研究思路,我们先将所有的水产养殖动物根据营养学特征进行分类,如将草食性、肉食性鱼类进行归类,分别研究每类养殖动物在营养需要、营养生理方面的共同性和主要的差异,按照不同类别养殖动物设计饲料营养标准,这样就可以将研究范围、研究的工作量大大缩小,且可以及时解决目前水产饲料产业中急迫的技术问题。应该说,目前推广使用的混养饲料产品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我们没有清楚每种养殖动物营养需要、营养代谢生理的情况下,依据主要营养物质浓度梯度(如蛋白质、脂肪、磷)进行饲料标准设计;在混养渔业生产方式下,按照主要摄食鱼类的营养特征进行饲料配方设计。在没有时间、人力和财力进行每种养殖动物营养需要、营养代谢生理研究的情况下,在我国几种鱼类混养养殖的生产方式下,推广使用混养饲料产品应该是可行的,当然,这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应对策略。混养模式下水产饲料标准和饲料配方设计就是制约水产饲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问题之一。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对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有关科学问题的研究应该更系统、更深入,而对水产饲料产业技术问题的研究则应该更系统、更为宏观,要从水产饲料产业链、水产饲料产业链与种植业、粮油加工业和水产养殖也等相关产业链的交叉、整个产业链的宏观角度进行研究,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产业科学问题的研究向深层次发展,产业技术问题向宏观方向发展产业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应该更系统、更深入。水产饲料产业在中国仅仅30多年的时间,有很多基础科学问题目前是没有研究,也缺少研究基础,但可以对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更系统的研究。在生命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很容易推进研究的深度,国内也有单位在进行营养分子生物学测定的研究,但容易忽视研究的系统性,从而导致研究成果很难及时转化为应用技术。以饲料油脂与脂肪肝的关系问题为例,我们进行了油脂源、油脂添加量、脂肪蛋白比、饲料油脂与脂肪代谢合成酶主要基因表达活性、必需脂肪酸与相关基因表达活性等的研究,基本是从油脂、脂肪酸的正向营养作用、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而忽视了饲料油脂氧化中间产物、终产物的毒副作用,且这些副作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试验结果。另外,我们知道过量的饲料油脂、氧化油脂会引起养殖鱼类的脂肪肝病的发生,但对其形成机制不清楚,尤其是在养殖鱼类脂肪肝作为一种结果的情况下,饲料油脂、油脂氧化产物是如何导致脂肪肝发生、发展的则更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设计研究项目时,一般是从一个方面进行研究,而没有系统地、更宏观一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设计试验方案。产业技术问题研究应该更宏观、更系统。就水产饲料产业而言,对于饲料配方的研究和重视程度大家都能理解。在目前形式下,应该从产业链整体效益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了。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利润,以前在饲料原料供给充足、饲料原料价格相对稳定、饲料配方技术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饲料配方的调整来改善饲料企业的获利情况,目前的情况是饲料配方技术日趋完善、饲料企业之间的配方技术日趋同质化,重要的是配方改善使饲料企业获利的空间愈来愈有限,而饲料原料资源量、价格波动的幅度愈来愈大,即使在饲料配方技术方面通过技术改进,能够增加50元/吨的利润空间,而饲料原料平均价格变动通常在200元/吨以上,很轻易地把配方技术的优势淹没了。因此,我们花更多、更大的精力再去研究饲料配方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还不如转变思路去研究饲料原料,研究饲料原料的质量标准、开发新的饲料原料、研究不同饲料原料的替代和组合关系等问题,其结果对产业、对企业的影响和作用会更大。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现代产业发展、企业的竞争已经是全产业链整体实力、整体技术的竞争,不再是某一个产业环节、技术环节的竞争了。同时,相关产业的交互影响格局已经形成,一个产业的发展必定要涉及相关产业。资本市场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上述产业形势的发展。这就像现代战争形势和竞争方式一样,即使你的飞机、坦克再先进,也仅仅是代表你在这种武器上的技术水平;而实际战争中,是依赖海、陆、空、天、电子、电磁立体空间一体化的战斗,整体战争体系的完整性和技术水平才是最后获得胜利的关键。三、水产饲料产业几个主要问题的分析1、更多地关注和研究水产饲料原料饲料原料的资源量饲料原料的资源量与其价格通常是紧密相关的,即使市场资本对粮油的炒作也是依据其资源量为基础的。水产饲料常用的饲料原料如鱼粉、肉粉、肉骨粉、豆粕、菜粕、棉陂、花生粕、芝麻粕、亚麻籽粕、椰子粕、玉米、小麦、次粉、麦麸、米糠、米糠粕、DDGS、豆油、猪油、菜籽油、鱼油等,也就20多种,每个企业都应该掌握这些饲料原料总体的资源量、资源在全国和全球的分布量,并结合自己的原料采购习惯、所在地区的特点,明确自己常用的饲料原料的资源状况和采购方向。有些原料资源量如果本身就不足,就得找替代的原料,每个企业总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饲料原料。在关注国内饲料原料资源的同时,也要关注国外饲料原料资源,尤其是邻近的亚洲国家的饲料原料资源。了解饲料原料价格操作规则这几年由于期货市场、市场资本等在粮食、食用油市场的介入,导致部分饲料原料价格发生频繁、剧烈的波动,其价格违背了正常的供求关系定价规律,给饲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是,只要是人在操作的东西,总归有其内在的规则、哪怕是潜规则,我们应该去研究、了解它,尽量避免在原料储备、采购定价时发生较大的失误。逐步建立水产饲料原料质量标准技术体系和采购质量标准现有的饲料原料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和指标值基本是采用家禽、家畜通用的标准体系。这些年的研究工作和实际使用结果表明,有些饲料原料在水产饲料中有差异,应该建立水产饲料原料采购的质量标准体系。例如关于植物蛋白原料,豆粕在家禽、家畜是优质蛋白质原料,但是在水产饲料、尤其是在已经研究过的部分鱼类饲料中,过多的豆粕会造成肠道粘膜损伤,导致鱼体生长性能下降、生理健康受到不良影响;菜粕在家畜饲料中过多使用会引起肠道粘膜损伤而出现下痢,但是鱼类可以忍受高比例用量的菜粕而不会引起肠道粘膜的损伤;棉粕在蛋禽饲料中使用过多会引起产蛋量和蛋品质量下降,但鱼类没有这个问题,我们在鲫鱼饲料中添加750mg/kg的游离棉酚也没有对生长性能、鱼体生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家畜、家禽对饲料霉菌毒素耐受能力有限,而鱼类则耐受能力相对较强。因此,我们应该逐步建立水产饲料原料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标准值,而水产饲料企业也应该建立相应的水产饲料原料采购质量标准,这项工作非常必要。关注和研究主要饲料原料之间的替代技术方案目前要应对频繁而剧烈波动的饲料原料价格的有效技术措施是什么?主要是饲料原料的组合效果与饲料原料之间的替代关系,当某一个饲料原料价格出现剧烈变化、出现背离正常供求关系的时候,可以实时启动替代原料技术方案。例如,当鱼粉的价格超过8000元/吨时,在水产饲料中就应该启动肉粉、肉骨粉、血球粉等动物蛋白质原料的使用而减少鱼粉的使用。当豆粕的价格过高时就应该启动葵仁粕、花生粕、高蛋白棉粕的使用方案。类似的应该研究大豆与豆油、豆粕,油菜籽与菜籽油、菜粕,米糠与玉米DDGS、菜粕,鱼油与猪油、豆油,玉米与小麦,小麦与次粉、麦麸等的价值关系,并设定预警价格,当达到预警价格时就启动替代方案。如果每个饲料企业都有较为成熟的饲料原料组合、原料替代技术方案的时候,我们就不在惧怕饲料原料价格频繁、剧烈的波动,饲料原料的资本炒家也会逐渐离开了。企业投资可以向饲料原料产业领域转移现在水产饲料企业的竞争已经是全产业链的整体竞争,更是饲料原料资源、原料采购价格的竞争,以前水产饲料企业的投资主要是向水产苗种、水产品加工、水产养殖基地等转移,现在更多的应该向产业链的上游、饲料原料生产领域转移。例如可以投资食用油料加工领域获得植物蛋白原料如菜粕、棉粕的竞争优势,投资粮食加工领域可以获得米糠、次粉、麦麸等原料优势,投资肉食品加工领域可以获得部分动物蛋白质如血球粉、肉粉、肉骨粉、鱼粉等原料优势。在饲料原料掺假方面的技术我们应该是世界一流水平的,与其花很大的代价和精力去鉴别饲料原料的真伪,还不如企业自己投资生产一些关键性的饲料原料。关注资源量小的和新的饲料原料多种因素的限制,水产饲料企业的规模较小,即使是大的水产饲料企业集团也仅仅是依赖企业数量而达到较大的规模,对其中的具体一个水产饲料企业而言依然还是35万吨/年的小型饲料企业。所以,有条件采购和使用一些资源量有限、但价格合适的饲料原料,这些饲料原料包括芝麻粕、花生粕、植物叶蛋白、鸡(鸭、鹅)爪皮、鸡(鸭、鹅)珍皮、鸡(鸭、鹅)肠粉、三角帆蚌肉粉、猪肝粉、猪肠膜蛋白粉、葵仁粕、红花籽粕、葡萄紫、苹果籽、花椒籽、番茄籽、橘子籽、黄酒渣等。研究部分饲料原料的加工技术米糠在必需氨基酸平衡性、油脂含量、米糠免疫多糖、维生素含量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含有脂肪酶使米糠油脂容易发生氧化酸败,也有显著的季节性,如果采用挤压膨化处理破坏脂肪酶就可以延长其保质期,米糠就成为一种可以保存的优质饲料原料了。各类肉品加工有较多的副产物,如肠、内脏、油渣等,如果饲料企业自己收集这些原料经过初步加工就可以获得动物油脂、肉粉等饲料原料。还有,可以采用发酵技术、酶解技术改良部分饲料原料,如虾头、珍珠蚌等也是可行的。研究和创新性使用部分饲料原料根据水产饲料加工特点使用原料。生玉米一直被认为不能直接在水产饲料中使用,其理由是淀粉没有糊化而影响消化率。水产饲料制粒温度可以达到90左右,可以使玉米淀粉被一定程度地熟化,我们的试验研究也证实16%以下用量的生玉米可以在淡水鱼类饲料中直接使用;类似的还有大豆、油菜籽等在水产饲料中的使用效果。根据相关原料的价格关系使用饲料原料。在油脂价格如果很高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油菜籽、大豆、油葵、苹果籽、花生粒等,既可以提供油脂又可以提供植物蛋白质、磷脂等。这就需要建立油脂、粕与油籽之间的价格关系。当次粉、麦麸的价格与小麦的价格相差很小时,就应该直接使用小麦了。根据原料的特性使用饲料原料。草鱼容易寄生绦虫等肠道寄生虫,而南瓜籽具有驱虫效果,如果在饲料中直接使用一定量的南瓜籽,可以提供油脂、蛋白质、免疫多糖、驱虫,这才是真正的绿色饲料添加剂。米糠含有较多的米糠免疫多糖,水产饲料中应该使用一定量的米糠。根据水产饲料的要求和原料特性使用原料。在水产饲料中直接使用部分含水量高的饲料原料、增加配合饲料中水分含量是可行、且有效的。有的水产饲料企业直接在饲料加工时使用一定量的冰冻鱼干,可以提供部分蛋白质,也可以提高饲料水分含量。一些发酵后的饲料原料含水量达到30%左右,水产饲料生产过程要加入水蒸气、水等,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使用烘干了的饲料原料呢?使用一定量的含水率高的饲料原料即可以节省饲料原料成本,也可以有效增加水产配合饲料的水分含量。 根据饲料原料营养素的互补关系研究饲料原料的组合效应鱼粉是最好的动物蛋白质,使用单一饲料原料基本无法替代鱼粉的使用效果。但是,根据鱼粉的氨基酸平衡效果、适口性、矿物质含量、可消化性等,利用肉粉、血球蛋白、诱食剂、部分微量元素、牛黄酸等系统地替代鱼粉是可行、且有效的。棉粕、菜粕之间具有很好的氨基酸互补性,两者混合使用替代豆粕是完全可行的。类似的原料组合效果和替代关系完全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实施。根据使用的饲料原料特性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前面已经谈到在替代鱼粉时要考虑诱食剂、牛黄酸、微量元素等的补充问题。如果饲料中使用了较高比例的豆粕可能导致肠道损伤,就可以考虑使用酵母培养物等肠道健康保护添加剂;如果使用了含有氧化油脂的原料可能导致肝胰脏的损伤,就可以考虑使用鱼虾4号、肉碱、胆汁酸等肝胰脏保护、促进脂肪代谢的添加剂。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应该是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可能导致什么危害、损伤,就保护、预防、修复什么损伤和危害。2、针对水产养殖方式,合理确定水产饲料营养方案中国水产养殖品种多,有近100种养殖水产动物,物种分类地位距离相差很大,摄食饲料的养殖种类达4个门以上;水产养殖是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条件的“靠天吃放”的粗放渔业生产方式;池塘养殖为多种类混养,一般会在4个养殖种类以上;中国地理区域跨度大,气候条件、水域条件差异非常大。要将所有养殖种类的 营养需要研究清楚几乎是一件难以完成的艰巨任务;针对一个养殖池塘,单纯只考虑一个养殖对象的营养需要确定饲料方案也是极为不现实的方法。市场需要水产品,饲料工业要发展,针对目前水产养殖现实,水产饲料营养方案和饲料方案如何进行?养殖鱼类营养需求具有较强的共性我们比较分析了中国主要养殖鱼类彼此之间的肌肉氨基酸、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平衡模式的关系,表明绝大多数鱼类肌肉必需氨基酸平衡模式非常接近。因此,不同养殖鱼类在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主要营养物质的需求在种类、平衡关系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共性,不同的差异主要在绝对量方面,如鲫鱼本为小型鱼类,现在养殖市场需要在1.5年内养殖达到400600g/尾,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饲料)供给,肉食性鱼类如鲈鱼、鲶鱼等需要更多的蛋白质和脂肪物质,冷水性鱼类如虹鳟需要更多的饲料油脂供给。其他养殖鱼类如杂食性的鲤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鮰等,草食性的如草鱼、团头鲂等在营养物质需求比例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只是在绝对量可能有差异。淡化养殖种类专用饲料,强化通用性水产饲料我们有近100个水产养殖种类,不可能去做近100种专用饲料;既然一些养殖种类在主要营养需求方面具有较强的共性,就可以发展通用性饲料;从饲料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方面考虑,也应该发展通用性水产饲料,一个饲料企业保持56种水产饲料品种较为适宜。通用性饲料主要设计不同营养水平(内在质量差异)的饲料总类、而不分养殖品种。例如按照饲料蛋白质水平,可以设计42%(主要针对肉食性鱼类、苗种)、38%(肉食性鱼类、苗种)、32%(鲫鱼、杂食性、草食性鱼类苗种)、30%(杂食性鱼类、杂食性、草食性鱼类鱼种)、28%(杂食性、草食性鱼类)、26%(草食性鱼类)即可。不同养殖种类、不同的养殖需求(如市场鱼价格高时需要快速生长就可以选择营养水平高、价格高的饲料)选择使用饲料品种。如果一个饲料企业生产的饲料种类过多,就会在饲料生产线上频繁更换模具、更换饲料配方程序、清理料仓,以及在饲料包装袋、饲料标准等方面增加不必要的生产成本、甚至造成浪费。池塘养殖饲料适宜推广使用混养饲料中国的池塘养殖是几种养殖鱼类的混合养殖模式,我们按照那种鱼类来进行营养和饲料方案进行设计呢?按照通用性饲料方案设计混养饲料;根据混养的摄食饲料的鱼类种类比例模式、养殖密度选择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例如草鱼、鲫鱼、鲢鱼、鳙鱼混养,是按照鲫鱼或是草鱼来选择饲料?此时要参考养殖鲫鱼、草鱼的比例和密度,如果草鱼比例大、鲫鱼比例小则选择草鱼适用的饲料,而如果鲫鱼比例大、养殖密度高,则应该选择鲫鱼适用的饲料。对养殖池塘的技术分析应该更系统、深入池塘养殖饲料的选择最大的困惑在于池塘养殖鱼类生长状况与饲料的实际使用效果缺乏基础数据。我国池塘养殖有上千年的历史,但一直是把池塘作为黑箱来考虑,只是考虑投入(鱼种、饲料)和产出(渔产品),缺乏对池塘内不同鱼类生长情况的了解。从水产饲料应用方面考虑,需要了解养殖池塘的鱼种比例、摄食鱼类养殖密度,以及养殖种类的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养殖池塘不同鱼种类摄食饲料后的生长情况、对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贡献等。下面以一个养殖池塘养殖鱼类鱼类生长效率、经济效益分析为实例,希望提供一个深入、系统分析池塘养殖鱼类生长、养殖效益分析的一个案例,推进池塘养殖、饲料应用效果的技术分析方法的进步。这种分析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了解池塘内不同鱼种类的生长、效益情况,以此分析在该池塘使用该饲料是否合适,尤其是在养殖种类、养殖密度变化的情况下,到底该使用何种营养水平的饲料,案例是2009年江苏盐城地区一口200亩(水深1.6)的池塘,使用蛋白28%、脂肪4.5%的混养饲料,得到2.36的饲料系数,每亩1992.63元/亩的经济效益,投资收益率为19.34%,饲料投入占养殖总投入的比例为68.08%。详细资料见表4、表5和表6在实例中的养殖池塘,虽然鲫鱼的放养密度达到1532.46尾/亩,草鱼放养密度为909.17尾/亩,使用的是蛋白28%、脂肪4.5%的混养饲料,而实际结果是草鱼增长了20.74倍、鲫鱼增长了4.31倍,显然草鱼的生长速度远大于鲫鱼;从经济效益的贡献分析,每亩草鱼增值达到7007.10元/亩、增值15.29倍、贡献64.98%的总增值比例,鲫鱼亩增值2931.79元/亩、3.14倍、贡献27.19%的总增值比例。结果表明草鱼的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的贡献大于鲫鱼,该种饲料适合草鱼而不适合于鲫鱼的生长。再分析套样的鳙鱼和鲢鱼,放养密度分别为10.58尾/亩、10.17尾/亩,总增重倍数分别为5.98倍、9.05倍,鲢鱼的生长速度远大于鳙鱼,该池塘养殖条件更适合于鲢鱼的生长;但鳙鱼的市场价格9.4元/、鲢鱼为4元/,鳙鱼、鲢鱼的亩增值量分别为517.89元/亩、327.38元/亩,亩增值的贡献率分别为4.8%、3.04%,在经济效益方面的贡献是鳙鱼大于鲢鱼。根据不同的需要,还可以从这些表格中获得更多的技术信息。对于很多技术我们目前或许不知道该如何作,但可以对已经进行的养殖生产结果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就知道该如何作了。表4:养殖鱼类密度与生长速度鱼种类草鱼鲫鱼鳙鱼鲢鱼合计鱼种放养均体重(g/尾)36.0061.00417.00167.00鱼种初总重()6546.0018696.002115.002034.0029391鱼种放养密度(/亩)32.7393.4810.5810.17146.96鱼种数量密度(尾/亩)909.171532.4625.3660.902527.89吃饲鱼重量密度(/亩)126.21-126.21吃饲鱼重量密度比例85.88-85.88鱼类收获收获均重(g/尾)1220.00502.002490.001508.00-0收获总重()135733805541263918403247329收获亩产量(/亩)678.67402.7763.2092.021236.65吃饲鱼亩产(/亩)1081.44-1081.44吃饲鱼亩产比例87.45-87.45生长速度亩增重(/亩)645.94309.2952.6281.851089.69亩增重率(%)1973.53330.86497.59804.77741.51总增重倍数(倍)20.744.315.989.058.42吃饲鱼占总增重的比例(%)87.66-87.66养殖鱼类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鱼种类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