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doc_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doc_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doc_第3页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doc_第4页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可爱的草mng英雄,原来是群星下界。 寻常的瓦舍评书,暗藏着救世秘ju。 人间恰似水p,情义兰舟通彼岸。 天地wn如山寨,四海兄弟赴盟约。 (2010版水浒传片尾曲四海盟约副歌部分)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b“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提出,到2017年,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消除择校。c“微影我们”全国微电影大赛优秀作品表彰活动(中国电影家协会、泰州市政府联合主办)结果揭晓,阿妈的奶茶获得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奖。d清明节前夕,我市各校纷纷开展祭扫活动,缅怀先烈。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矻矻穷年,沥尽心血。b.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国庆阅兵的盛大的场面吸引了。c.五一黄金周,靖江马洲公园内,游人如织,不绝如缕。d.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眨眼就阴云密布,暴雨倾盆,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 根之茂者其实遂, 。 ,则无败事。 ,飞雪迎春到。 出淤泥而不染, 。边塞诗中常用富有边塞特色的音乐来渲染烘托气氛,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 ;辛弃疾破阵子中的 , 。5.名著阅读。(6分)(1)下列有关名著常识及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本散文集。阿长与中长妈妈给童年鲁迅买来了山海经,让童年鲁迅对她产生了空前的敬意。b.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c.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生动的人物形象,林冲是一百零八将中的著名英雄,他夜走蜈蚣岭,火并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d.保尔得知自己丧失了战斗能力的真实病情后,来到了古老的郊区公园,经过动摇、绝望等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战胜了自我。(2)武松被金圣叹誉为“水浒第一人”,但并没有被塑造成一个“完人”,请你结合相关情节加以分析。(3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8分)今年“五一”期间,央视播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引起热议。某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各题。(1)【提取信息】以下是学生收集到的三则相关材料,请从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2分)材料一: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 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材料二: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材料三: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讲述的8个工匠,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錾刻师孟剑锋为北京apec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焊工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钳工顾秋亮为“蛟龙号”装配载人深潜器 (2)【品析对联】某校邀请大国工匠孟剑锋来校做演讲,书法社结合孟剑锋的事迹拟写了一副“宝剑锋从磨砺出,和美精自细琢来”的对联。请结合材料三分析这副对联的妙处。(3分) (3)【书法展示】书法社社长准备用毛笔书写这幅对联,装裱好送给孟剑锋,下面是三种字体的效果图,请你向社长推荐其中的一种字体,并说说你推荐这种字体的理由。(3分) (甲)(乙)(丙)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柳 (李商隐) 咏柳 (曾巩)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注: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7.(1)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2分)答: (2)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答: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李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b.曾诗中“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c. 李诗中“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d.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诗人对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二)文言文阅读,完成811题(14分)雷震宋沈括内侍李舜举家曾为暴雷所震。其堂之西室雷火自窗间出赫然出檐。人以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黔。有一木格,其中杂贮诸器,其漆器银扣者,银悉熔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有一宝刀,极坚钢,就刀室中熔为汁,而室亦俨然。人必谓火当先焚草木,然后流金石。今乃金石皆铄,而草木无一毁者,非人情所测也!佛书言“龙火得水而炽,人火得水而灭”,此理信然。人但知人境中事耳,人境之外,事有何限?欲以区区世智情识,穷测至理,不其难哉!(选自梦溪笔谈)注释 内侍:官名。宛: 真切。黔:黑色。铄:熔化。炽:火旺,引申为旺盛、强盛。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及雷止 ( ) 银悉熔流在地( )漆器曾不焦灼( ) 穷测至理 (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乃 ”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今乃金石皆铄 a乃吾前狼假寐 b 乃不知有汗 c乃重修岳阳楼 d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9. 用斜线()为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其 堂 之 西 室 雷 火 自 窗 间 出 赫 然 出 檐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人但知人境中事耳,人境之外,事有何限?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11“非人情所测也”中“人情”指 ,“不其难哉”,“难”在 。(结合文章内容,分别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10分)通常认为狮子、老虎、鲨鱼这些食物链顶端生物没有天敌,实际上它们都斗不过人类。而我们一直认为人类是这个星球的主宰,然而实际上我们也是猎物而已,因为蚊子确实以我们为食。公元2015年,由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引起了全世界的热议与恐慌。这种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在人群中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在疫情最严重的巴西,2015年感染者多达150万人,新生儿小头症疑似病例激增至3894例。伊蚊是蚊子族裔中有名的狠角色,其代表明星是埃及伊蚊。伊蚊喜欢白天猎食,地点通常在城市,主要传播登革热、黄热病和淋巴丝虫病等疾病。以登革热为例,20世纪60年代以来,登革热患者数目一直在显著上升,每年有5000万至5.28亿人感染,大约25000人死亡。登革热的流行区域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潜在感染人口数量在25-3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当然,你不要以为伊蚊传播的其他疾病就是小角色,比如你去查一下黄热病,就会发现历史上感染几十万几百万人并导致数万人死亡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因此,伊蚊是货真价实的“职业杀手”。另一个狠角色是按蚊,代表明星则是斯氏按蚊。按蚊喜欢夜晚出没,地点通常在郊区,传播的是大名鼎鼎的疟疾。疟疾病例每年达3-5千万,流行区域主要在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南部,潜在感染人口数量在3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2015年为例,共有97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疟疾,报道的感染数量超过2140万,导致43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儿童。who在2016年的数据显示,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个儿童死于疟疾。毫不夸张地说,按蚊也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既然蚊子与人类有如此大的血海深仇,为什么不彻底把它干掉?当然,对付蚊子不是没有办法,我们祖先最早不就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武器手掌嘛。不过,副作用是有点疼并且效率不高。当然人们也试过蚊香、引诱器和杀虫剂,但似乎都治标不治本。难道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吗?当然有,比如近年来马来西亚、印度等国研制利用转基因技术使蚊子的后代失去生存能力,最终达到种群“自毁”的目的。这种方法目前看来,效果不错。但“转基因”可能带来的变化引发了一些人的担忧,转基蚊是否会改变生态系统的构成,是否会对人类的繁衍生息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人们对于无法预知的未来总是充满忧虑12第段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有什么作用?(3分) 13(1)文章将伊蚊和按蚊做了哪几方面的比较?(3分) (2)下面句子放在文章哪两小节之间最合适,理由是什么?(2分)每年因伊蚊、按蚊叮咬致死的人数约有七十多万。 14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作者认为将蚊子拍死是自古以来行之有效的灭蚊方法。b蚊香、诱捕器、杀虫剂等对灭蚊子毫无效果。c转基因蚊虽然能有效灭蚊但可能会带来不可知的灾难。d作者认为用转基因技术灭蚊是有效的,应大力推广。(四)阅读小议“慎独”,完成后面15-17题目。(10分)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去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十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1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16.选文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4分) 17阅读选文段,将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4分) ( ) 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 刘备自律的名言怎样做到“慎独” ( ) ( ) 爱因斯坦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 吴阶平年老时还不忘反思自己(五)阅读张晓风的有些人,回答18-21题。(20分)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胁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为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能。”那个胖女人说。“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那年七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而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丽的彩笔我第一次懂得,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之外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课室里结束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国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不必要的,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18 请简要概括三个人的故事以及他们被作者记在心中的理由。(6分) 19 品读语言。(1) 体会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2分) 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2) 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丽的彩笔。 20.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题目中的“有些人”是指那些平凡却又伟大的人,所谓平凡是说他们的职业或人生平凡,所谓伟大,是指其精神或品格伟大、崇高。 b.“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这句话用对比手法,批判了生活中这种“无所畏惧”的人缺乏良知,不知敬畏,反衬了米店女人精神的可贵。 c.作者觉得没有必要去查一下那个代数老师的名字是因为生活中给予自己这样帮助的人太多,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弄清他的名字。 d.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三言两语,各具特色。小学女教师的语言,米店老板的神态,代数老师的外貌都让人印象深刻。2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请简要说说为什么链接材料和文中的划线句,都说在多年之后才回味出当年的美?其中各蕴含着怎样的情感?(6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请以“终于,我读懂了你”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定。 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书写工整规范。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答案1.莽、诀、泊、宛 2.b 3.a5. (1)d(2)示例:武松刚愎自用、虚荣自负、杀人过多。在“三碗不过冈”酒店,不听酒家苦劝,一口气吃了十八碗酒,却几次三番嘲笑店家,充分显露出武松的自负傲慢;血溅鸳鸯楼杀人过多(性格1分、情节2分)6(1)【提取信息】与国外相比,中国制造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优质产品)。(或:从目前我国缺乏优质产品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还缺少技术人才。)“优质制造”需要大批技术人才。(或:国家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工匠精神,只有传承工匠精神,才能缔造工匠神话。(2)【品析对联】化用古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巧妙将工匠的名字“剑锋”和他所创作的国礼的名称“和美”嵌入(写入)对联。蕴含着对孟剑锋大国工匠精神(吃苦耐劳、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赞美。(3)【书法展示】(称呼1分,字体特点1分,语气委婉1分)7.(1)“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2)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2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3) d8. (6分)(1) 等到 都 竟然 追根究底 (2) b9.(2分)其堂之西室雷火自窗间出赫然出檐10.(4分)(1)人只不过了解人世间的事情罢了,人世间之外,无穷无尽的事理又有何极限?(2)朝廷每天有米粮供给,父母每年有冬夏衣服给予,没有挨冻受饿的担心了。11.(2分)雷火为害当先焚草木,然后才熔化金石;人世间的知识和情理非常有限,无法去追根究底地测量终极道理。(2分,每点1分)参考译文: 内侍李舜举家曾被暴雷所震。他家堂屋的西头房间,有雷火从窗户冒出,赫然蹿出于房檐之上,家里人以为堂屋已被烧了,都跑出去躲避。及暴雷停止,那间房子却宛然如故,只是墙壁和窗纸都变黑了。屋内有一个木架,其中杂七杂八地存放着各种器物,那些有银饰的漆器,银饰全都熔化流到了地上,漆器却不见被烤焦。有一口宝刀,极为刚硬,就在刀鞘里被熔化为铁汁,而刀鞘也俨然完好无损。人们通常必定会认为,雷火为害当先焚草木,然后才熔化金石;而现在却是金石都被熔化,草木反而无一被毁,这不是人之常情所能推测的。佛书上说“龙火得水会更炽烈,人火得水则会熄灭”,这话确有道理。人只不过了解人世间的事情罢了,人世间之外,无穷无尽的事理又有何极限?欲以区区人世间的知识和情理,去追根究底地测量终极的道理,真是太难了!12. (3分)用具体的数据(列数字)说明蚊子(伊蚊)带来寨卡病毒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之严重;也是用热议事件(人们身边发生的事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蚊子的说明。13.(1)(3分)猎食时间 猎食地点 致病数据 (2) (2分) 第段和段答题要点:需理清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第段紧接第段介绍伊蚊。第段 又承接上文介绍“另一个”按蚊。介绍了两种蚊子之后说明其共同造成的危害之大致死人数,然后才有下文第 段灭蚊对策的说明。14. (2 分)c15. (2 分)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16. (4 分)不能调换。第段论述“慎独”对完善自我的重要性,第段推及他人,论述“慎独”对辨别人品高下的重要性,第段上升到社会,论述“慎独”对净化社会的重耍性。这三段层层递进,步步深人地论证了“惧独的重要意义。17. 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1分)(2)王顺友严格要求自己,把邮递员工作做到了极致。离不开自我反省18. (6 分)小学老师:以谦逊和毫不吝惜的称赞,挖掘出“我”心中的自信;米店老板:不敢做不诚信的事,对诚信、良知的敬畏;代数老师:穿过两个城市在地上为我讲行列式,体现了君子谋道的精神。19. (1)(2 分) 如果老师不会写“挖”字也没有关系,她用谦逊的态度,用巧妙的教学方法(1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这是最值得赞美的(1分)。(2) (3 分)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泥土大地比作纸张,将利石比作流彩的笔,形象写出了老师在地上给我讲行列式给我的感动之深,老师在我心中的魅力(1分),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1分)。20. (3 分)c21. (6 分) 因为在经历了人世的冷漠以后(或在后来的人生中再难遇到这般淳朴的人情以后)才感觉到那份真情的可贵(2分)。本文抒发了对那位代数老师“君子谋道”,超出功利,无私帮助自己的,最纯粹、最美好的关爱的感激赞美之情。对现代这种精神缺失的遗憾(2分)。链接材料抒发了对农村淳朴的风俗人情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或人间再难寻觅这种淳朴的人情的遗憾)(2分)。作文评分标准 1.基本原则 评分必须坚持以立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