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doc_第1页
课后作业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doc_第2页
课后作业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机械厂为提高C6140车床加工轴杆的工效,用正交表L9(34)安排正交试验,试验指标为工时(越短越好)。试验因素及水平、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试分别用直观分析法(计算法)、方差分析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性及主次顺序,将有关结果填入相应的表格中。(请自己绘制极差分析表、方差分析表等有关表格)1、 直观分析法(计算法)试验号因素(列号)A(1)转速(r/min)B(2)进给量(mm/r)C(3)切削深度(mm)4yi实验结果工时(s)11(480)1(0.38)1(2.5)188212(0.20)2(1.7)2145313(0.15)3(2.0)319442(600)12370522311176231215573(765)13257832139393321123(水平1下的3个工时之和)427215336(水平2下的3个工时之和)342355338(水平3下的3个工时之和)273472368(水平1工时平均值)142.3371.67112(水平2工时平均值)114118.33112.67(水平3工时平均值)91157.33122.67极差51.3385.6710.67按极差计算结果确定主次因素(极差越大,影响越主要);极差表可知:(主)B进给量 A转速 C切削深度(次);由于试验指标(工时)为望小指标,计算分析最佳水平组合是A3B1C1;直观分析最佳水平组合是第七组:A3B1C3。2、 方差分析法重复试验次数:k=1试验数:n=9自由度:方差:第一类误差:第二类误差: (列号)试验号因素 A(1)转速(r/min) B(2)进给量(mm/r) C(3)切削深度(mm)4yi实验结果工时(s)11(480)1(0.38)1(2.5)188212(0.20)2(1.7)2145313(0.15)3(2.0)319442(600)12370522311176231215573(765)132578321393933211234272153363283423553383572734723683571823294622511289610758411696412602511424412744974529222784135424127449124607.33131678120854.67120827.333966.8911037.56214.23186.89方差分析表方差来源偏差平方和自由度方差A3966.8921983.4518.52高度显著性B11037.5625518.7851.52较显著C214.232107.111.15不显著e93.45293.451928.698按方差计算结果确定主次因素(F越大,影响越主要)。方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