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中心小学新教育之路.doc_第1页
花园中心小学新教育之路.doc_第2页
花园中心小学新教育之路.doc_第3页
花园中心小学新教育之路.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花园中心小学新教育之路 花园中心小学是一所镇级中心小学。学校位于花园镇十字街往南500米处,地处偏远,交通便利,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现有15个教学班,教师38名,学生800多名。 学校牢固树立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以“博学,创新”为校训;以“我体验,我能行,我成长,我快乐”为校风,以“乐教爱生,同伴互助,探究实践,爱生乐教”为教风。以正确的方向,超前的意识,明确的目标,着力打造精品学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学校2012年牵手新教育,在前行的道路上,一路学习、一路感悟、一路实践。运用新教育理念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工作。以“一月一事”主题教育为切入点,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运用“有效教学框架”构建理想课堂。在运用“框架”创新实践,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操作实践,以校本教研为形式开展研讨交流,形成了24字运用模式。建立“安徽霍邱花园随想”,为教师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搭建平台,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在开展以“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书香校园”活动中,坚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知识积淀为目的,把传统的“古诗文素养实验”与新教育倡导的 “儿童课程”、“农历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读写结合,动静结合,课内外结合”的“营造书香校园”活动。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们小学从2009年就开始了“经典诵读”实验。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实践,发现学生的情趣超出我们的预想,背诵速度也不断提高,而情趣越来越浓, 2012年加入新教育实验之后,又把诗文素养拓展为“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并融入新教育“营造书香校园”活动中。让经典在不断的重复中彰显它的魅力。 在诵读方式上,以“晨诵、午读、暮省”为主要诵读形式。用现代诗歌开启学生启求知的心灵;读古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午间阅读,师生共同陶醉在书海之中,晚上,孩子们把诵读的古今经典诗文做成“诗配画”或者“诗配景”,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内涵美。与家长一同分享诵读的快乐。 在选择内容上,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择难以不同的古诗词和诵读内容。购置了一批适合各个不同年级段的诵读的古诗问读物,供不同年级诵读。 在评价落实上,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背诵的内容和数量参差不齐,我们印制了阅读卡,给每个学生建立诗文背诵档案。留下学生阅读的痕迹,把诵读活动列入教师业务考评之中,量化评价每一个教师。对教师和学生在诵读活动和各类比赛量化打分记入教师年度考核成绩之中,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在营造书香校园活动中坚持做到“八个一”:一室一柜:每个班级配制一个图书柜;一周一课:每周一节阅读课;一天一诵:每天早读前20分钟坚持诵读古诗和现代诗歌;一周一画:三至六年级每周做一张诗配画或手抄报;一周一查:每周教师对学生名篇诵读情况进行检查(教导处抽查)。一月一研:每月召开一次晨诵午读研讨会(班级召开);一年一测:每年六一对古诗文和名篇诵读情况进行一次比赛;一月一刊:(学校特色期刊)把教师的教学随笔、教学反思、读书心得、教育教学论文汇编成册。一期一展:每学期举行一次成果展示,在(六.一、元旦)把师生在“书香校园活动中”的成果通过“读、写、绘、演、唱、做”等形式展示出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面貌日新月异,教学质量年年攀升。霍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了学校的书香校园和特色活动,教师和学生的行走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诵读美文佳作,同学们感受诗句美,当学生理解后体会内涵美,进行诗配画,诗配景感悟意境美,同时也感受到了创造美。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语文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变得活泼开朗:课堂学习积极主动,课间活动文明有序,课外活动自主创新,读书成了学生的一种习惯。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诵读美文佳作,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质。师生的行走方式发生了变化。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天济沧海”。新教育实验为前行中的花园中心小学构筑了文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注入了生机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