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绷带与夹板固定技术课件.ppt_第1页
石膏绷带与夹板固定技术课件.ppt_第2页
石膏绷带与夹板固定技术课件.ppt_第3页
石膏绷带与夹板固定技术课件.ppt_第4页
石膏绷带与夹板固定技术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膏绷带 小夹板及牵引技术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骨科 石膏绷带技术 一 石膏的特性及其在骨科领域中的应用医用石膏 将天然石膏加热脱水 无水硫酸钙 的细粉末撒在特制的稀孔绷带上 遇水后结晶重新硬化 粘胶石膏绷带是将胶质粘合剂与石膏粉完全混合后牢固地粘附在支撑纱布上而制成 石膏绷带技术 石膏固定的优缺点 优点 能根据肢体的形状塑形 三点固定原则 价格便宜 使用方便 坚强可靠 便于搬运及护理 不需经常更换和调整 石膏对x线有半通透性 摄x线片仍可清晰观察到骨折对位和对线情况 缺点 沉重 透气性差 石膏绷带技术 适应证 1 小夹板难于固定的某些部位的骨折 2 开放性骨折清创术后 创口未愈合 软组织不宜受压 不适合小夹板固定 3 病理性骨折 4 某些骨关节术后 须长时间固定于特定位置 如关节融合术后 5 畸形矫正术后维持位置 6 化脓性骨髓炎 关节炎 用以固定患肢 减轻疼痛 控制炎症 7 某些软组织损伤 如肌腱 肌肉 神经 血管 需在松弛位固定 石膏绷带技术 骨折 脱位 关节损伤 复位后的固定畸形矫正 位置的维持骨关节急 慢性炎症的控制 制动肌腱 血管 神经等软组织损伤 松弛位固定 禁忌证1 确诊或可疑伤口有厌氧细菌感染者 2 进行性浮肿患者 3 全身情况恶劣 如休克病人 4 严重心 肺 肝 肾等疾病患者 孕妇 进行性腹水患者禁用大型石膏 5 新生儿 婴幼儿不宜长期石膏固定 石膏绷带技术 二 石膏绷带类型1 有衬垫石膏衬垫较多 即将整个肢体先用绵纸自上而下全部包好 然后外面再包石膏绷带 患者较舒适 但固定效果较差 多在手术后作固定用 2 无衬垫石膏并非完全无衬垫 是只在骨隆突部放置衬垫 其他部位不放 固定效果交好 但影响血运及压伤皮肤 多用于治疗骨折 二 石膏绷带类型石膏托 将石膏绷带折叠成石膏条 置于伤肢的背侧或后侧 宽度 一般以能包围肢体周径的2 3为宜 厚度 上肢 10 12层下肢 12 15层 石膏夹板 两条石膏条带分别置于伤肢的伸侧及屈侧石膏夹板固定的牢固性优于石膏托 石膏管型 指将石膏条带置于伤肢屈伸两侧 再用石膏绷带包缠固定肢体的方法 常用的有 头胸石膏 颈胸石膏 石膏背心 石膏围腰 髋人字石膏 三 石膏固定前的准备 材料准备 石膏卷 绷带 纱布块或棉垫 泡石膏绷带的水桶或水盆 冷水1盆 石膏剪 卷尺 有色铅笔 皮肤准备 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局部皮肤 有伤口者更换敷料 骨骼隆突出垫纱布块或棉垫 参加包扎石膏带人员 应有明确的分工 如浸泡石膏者 扶托肢体维持功能位置者 进行包扎石膏者 肢体固定位置 四 石膏绷带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 测量固定肢体长度 选择合适的石膏及衬垫 石膏条带制作 将石膏卷在桌面水平摊开 到达先前测量的长度 由助手按住 反折向相反方向折叠 不时用手掌用力抚摸 使条带之间连接紧密光整 厚度 上肢一般是10 12层 下肢12 15层 宽度为包围肢体周径2 3为宜 石膏的浸泡 将石膏绷带轻轻平放于桶内 使其全部浸透 卷内气泡全部排出后 双手握石膏绷带卷两端缓缓与水面平行取出 用两手向石膏绷带卷中央轻轻对挤 挤去多余水分 注意事项 不可用双手拧石膏卷 以免石膏浆过多流失 影响固定效果 4 包扎及塑形 助手辅助下迅速将条带贴于皮肤上 绷带缠绕固定 边缠绕边注意塑型 使石膏绷带干硬后能符合肢体的轮廓 尤其膝关节和足弓 注意事项 需使手指及足趾露出 以便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 感觉和活动功能 同时有利于功能锻炼 5 塑型和美化 硬化之前用手掌充分抚摸 必要时修剪和开窗 如有创口的 6 标记 诊断 固定日期及期限 特别注意事项 必要时画出创口及骨折断端 固定后的护理 1 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及淋巴回流 2 观察患肢末肢的血液循环 活动以及皮肤感觉情况 3 注意石膏的保暖 防止冻伤 4 询问有无局部疼痛 防止压迫性溃疡甚至坏疽发生 必要时开窗 5 为防止骨质疏松和肌萎缩 鼓励病人积极功能锻炼 绷带基本包扎方法环形包扎法 用于肢体较小或圆柱形部位 如手 足 腕部及额部 亦用于各种包扎起始时 绷带卷向上 用右手握住 将绷带展开约8cm 左拇指将绷带头端固定需包扎部位 右手连续环形包扎局部 其卷数按需要而定 用绞布固定绷带末端 2020 1 29 19 可编辑 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周径近似均等的部位 如上臂 手指等 从远端开始先环形包扎两卷 再向近端呈30 角螺旋形缠绕 每卷重叠前一卷2 3 末端胶布固定 螺旋反折包扎法 用于周径不等部位 如前臂 小腿 大腿等 开始先做二周环形包扎 再做螺旋包扎 然后以一手拇指按住卷带上面正中处 另一手将卷带自该点反折向下 盖过前周1 3或2 3 每一次反折须整齐排列成一直线 但每次反折不应在伤口与骨隆突处 图3 8 字形包扎法 用于肩 肘 腕 踝 等关节部位的包扎和固定锁骨骨折 以肘关节为例 先在关节中部环形包扎2卷 绷带先绕至关节上方 再经屈侧绕到关节下方 过肢体背侧绕至肢体屈侧后再绕到关节上方 如此反复 呈 8 字连续在关节上下包扎 每卷与前一卷重叠2 3 最后在关节上方环形包扎2卷 胶布固定 牵引技术牵引是利用外界的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的作用 对肢体或躯干进行牵拉 以达到治疗和辅助治疗的目的 牵引既有复位又有固定作用 尤其是对于不宜手术的病人 也可以通过牵引达到治疗目的 牵引的分类一 持续皮肤牵引皮肤牵引是借助胶布贴在伤肢皮肤上 海绵带捆绑在伤肢皮肤上 利用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 间接将牵引力传递到骨路上 故皮肤牵引力较小 牵引重量不超过5kg 它主要包括胶布牵引和海绵带牵引2种 由于胶布牵引的并发症较多 因此现在较多采用海绵带牵引 皮肤牵引应注意以下事项 适用于小儿及年老体弱骨折的牵引治疗以及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 皮肤有损伤或有炎症时 禁用皮肤牵引 牵引重量一般不得超过5kg 否则易伤皮肤或起水疤 影响继续牵引 一旦出现水泡后可改用海绵带牵引或骨牵引 皮肤破损部位用75 乙醇溶液涂擦 一般牵引时间为2 3周 时间过长 因皮肤上皮脱落影响胶布粘着 如需继续牵引 应更换新胶布维持牵引 牵引期间应定时检查肢体固定的松紧度及牵引的胶布粘贴情况 及时调整重量和松紧度 防止过紧影响肢体血运循环或过松达不到牵引效果 二 骨骼牵引利用穿入骨内的克氏针 斯氏针 特制巾钳或颅骨牵引弓 对躯体患部进行牵引 常用的有颅骨牵引 尺骨鹰嘴牵引 尺桡骨茎突牵引 股骨大转子牵引 股骨髁上牵引 胫骨结节牵引 踝上牵引和跟骨牵引等 股骨髁上牵引操作步骤 确定进针点 自髌骨上缘1cm处画一条横线 再沿腓骨小头前缘画一条与髌骨上缘横线相交的垂直线 相交的点即是进针点 老年人骨质较松 穿针要距髌骨上缘高一些 局麻后 根据病情需要 选择粗细适合钢针或骨圆钉 然后由助手将膝关节近侧软组织用力向近侧按捺 使该处软组织绷紧后再穿针 牵引针应由外向内钻入 注意保持针水平位 与股骨垂直 不可过于向前方 以免进入髌骨上部的关节囊 造成膝关节感染 安装牵引弓和牵引架后 将床脚抬高20 25cm 以作对抗牵引 牵引所用的总重量应根据伤员体重和伤情决定 一般为体重的1 7 1 10 胫骨结节牵引 布朗氏 Braun 架 牵引术中注意事项各种骨牵引均在局麻下进行 即在进针和出针部位用1 利多卡因溶液局部注射浸润麻醉除颅骨牵引外 其他骨牵引在进针和出针时 不要用尖刀作皮肤小切口 可将牵引针或巾钳直接穿入皮肤至骨 进针前将皮肤向肢体近侧稍许推移 以免进针后在牵引针远侧有皮肤皱折或牵引后切割针孔远侧皮肤导致针眼感染 进针方向 危险侧向安全侧进针需行牵引的肢体有较大软组织创面时 进针部位最好离创面较远 小儿慎用骨牵引 因小儿有骨骺 骨牵引时可影响骨骺生长 且小儿关节囊较大 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