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doc_第1页
春望   .doc_第2页
春望   .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望教学设计(简案)孝南区车站中学 祝爱丽教学目标1.通过闯关读诗,推敲关键词,理解诗歌内涵,品悟诗歌情感。2.通过类文积累和对比阅读拓展诗歌范围,锻炼学习能力。教学重点:通过闯关读诗,推敲关键词,理解诗歌内涵,进而品悟诗歌情感。教学难点:通过类文积累和对比阅读拓展诗歌范围,锻炼学习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 诗歌导入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张说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红尘白日长安路,马走车轮不暂闲。张元宗望终南山二、闯关读诗(一)第一关:读准字音1、 生僻字:搔 簪2、 点名学生读3、 播放录音4、 学生齐读(2) 第二关:读通诗意1、 解题2、梳理诗意(1) 国破山河在破 物是人非(2) 城春草木深深 反衬荒芜凄凉(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拟人 移情于物(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思乡怀亲(5)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 簪 : 细节描写3、小组集中讨论,整理诗意(三)第三关:读懂诗人1、 介绍诗人纵向拓展阅读杜甫的诗歌成长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三吏三别2、 写作背景橫向拓展阅读杜甫“三吏”“三别”中的重点诗句,让学生全面了解“安史之乱”及其对唐代的影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四)第四关:读出诗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思乡怀亲(五)读出画面感1、 任选一联,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场景2、 背记诗歌三、探究学习(一)探究写法1、巧用修辞、移情于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积累诗句:拟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移情于物: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细节描写“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积累诗句:细节描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2) 对比阅读甲: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2分)(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4分)四、课堂小结1.“世上瘡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就是诗圣杜甫。出示PPT:他的怜悯是无边的:上达君王,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