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手册(99版).doc_第1页
培训手册(99版).doc_第2页
培训手册(99版).doc_第3页
培训手册(99版).doc_第4页
培训手册(99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圳亚奥新实业有限公司 ProMonitor动力设备及环境远程集中监控系统培训手册前言本文以通过对ProMonitor动力设备及环境远程集中监控系统的功能、结构的全面介绍,以及对其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详细描述,向读者展示了系统的概貌,希望通过本文的编写,能够使读者加深对系统的了解,增进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针对文中的疏漏和不足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有力支持。谨此再次感谢用户和读者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旧底图总号标记数量更改单号签 名日期底图总号拟 制智勇 99.5.20集中监控系统培训讲义AO1.291.201SS1审 核刘烈珍99.7.20日期签名标 准 化等级 标记第1/57页共57页批 准格式(4) 描图 罗玉莲 幅面;4 第一部分 系统概述1.1背景近年来,我国通信网飞速发展,网络规模日益扩大,网络设备日趋复杂,在为用户提供了各种服务以满足其不同层次应用需求的同时,也对电信部门网络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规模要扩大,服务功能要增强,服务水平要提高,人员却必须实现零增长,因此实现远端通信机房的少人甚至无人值守,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电信网运营维护体制已成为当前电信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几年建设的“九七工程”为电信部门各业务系统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最重要的科学保障,网管子系统的建设实现了交换及传输设备的集中维护和通信网络的综合管理。但是,要实现通信机房的真正无人值守,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在机房中除了交换和传输设备外,还有各种动力设备,如交直流配电、整流、电池组、柴油发电机、UPS、空调等等,另外还涉及通信机房的环境,如烟雾、红外、水浸、温度、湿度、玻璃破碎及出入门禁管理等,只有将机房的这些动力设备及环境也集中监控起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少人或无人值守,从而为建立现代电信网的运营维护体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有力的科学保障。ProMonitor系统就基于这一指导思想研制开发,它向用户提供一种较为全面、完整和一致的解决方案,包括动力设备监控、环境监控、远程图像监视三大功能,而且可根据用户的需要任意组合。1.2结构ProMonitor监控系统采用逐级汇接的拓扑结构,可由主监控中心MSC(Master Supervision Center)、监控中心SC(Supervision Center)、监控站SS(Supervision Station)、监控单元SU(Supervision Unit)及监控模块SM(Supervision Module)组成树形网络拓扑,通信局(站)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设置可相对独立,是本地网管的一个子系统,在一个本地网范围内,经监控中心SC进入本地网管中心。.ProMonitor系统的组网原则如下:图2-1 局房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结构图l 一个省设置一个主监控中心MSC;l 地市级及以上本地网设置一个监控中心(SC),MSC可与本地网管中心连网。l 根据各地电话交换网络的具体情况,监控中心SC可以下设一个或数个监控站(SS);l 各通信局(站)可设置一个监控单元SU;l 各通信局(站)可根据监控参量的具体情况(类型、数量、分布等)配置一个或数个监控模块SM,其他通信局(站)的SM可接入本通信局 (站) SU。监控模块分为自备式智能监控模块和附加监控模块两种形式1.3应用范围 邮政电信、公安、水利、金融、交通、煤炭、消防、化工、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物业管理 1.4相关技术 程控交换机技术 计算机网络 系统集成 监控安防 图像编解码/会议电视远程图像传输 大规模集成电路 软件工程第二部分 系统基础知识2.1通信基础知识2.1.1公用电话网PSTN(Public Service Telephone Network)PSTN提供的主要资源之一:2M中继线2M(E1)资源是邮电局内最常见的一种资源,是邮电传输部门提供的,主要用于连接不同地点的交换设备(如程控交换机)。2M资源的接口遵循ITU-UG.703和G.704标准。它有两种传输介质:一种是平衡接口,采用2对120的线对,一对发送,一对接收;另一种是非平衡接口,采用一对75的同轴电缆,一根发送,一根接收。ITU-UG.704标准中对2M接口,规定了帧的概念,即按照时分复用的方法,把一个2048kbps的比特流,分为32个64kbps的通道,每个通道称为一个时隙,编号从0至31,其中时隙0作为交换机之间同步用,其他31个时隙用来承载其他业务。2.1.2数字数据网DDN(Digital Data Network)DDN网是邮电局的一个数据业务网,其主要功能是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透明通道(数字串行专线),即用户从一端发送出去的数据,在另一端原封不动的被接收,网络对承载用户数据无任何协议要求,DDN提供的透明串行专线,又可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DDN以数据传输为主,也能传输话音和图像。DDN具备如下特点:l 传输速率高:DDN可为用户提供2.048Mbps以下的数据传输速率l 传输质量好:由于DDN采用PCM数字信道,传输误码率低,而且干扰不会叠加和累积l 传输距离远:由于PCM传输采用中继再生方式,所以传输距离可跨地区或跨国。l 传输安全可靠:DDN通常采用多路由的网状拓扑结构,因此中继传输段中一个或多个节点发生故障时,只要不是最终一段用户实线,网络均会自动迂回改道,而不会中断用户的端到端的数据通讯。2.1.3公用交换数字网PSPDN(Package Switching Public Data Network)公用分组交换网采用X.25协议,故又名X.25网。1、分组交换网的构成:PS分组交换机PMX分组多路复用设备NCC网络控制中心DTE终端设备LINE传输线路PAD分组装配和拆卸设备2、分组交换网基本业务:l 交换虚呼叫(SVC:Switched Virtual Call)交换虚呼叫的通信方式又称选择对方型的通信方式,主叫用户可以选择任意的通信对方进行通信,我们把呼叫建立到释放的过程称为完成了一次虚呼叫。l 永久虚电路(PVC:Permanent Virtual Cirecuit)永久虚电路又称固定对方型的通信方式,它不需要通过呼叫而完成链路的建立。永久虚电路的二终端之间虚电路永久的连接,它适用于通信终端固定不变的场合。l 用户任选业务分组交换网除了为用户提供两项基本业务外,还提供了多项用户附加业务,它们与网络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功能有关。有关用户任选业务可参考CCITTX.25建议。2.1.4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ISDN是以综合数字网ISN为基础发展演变而成的通信网,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性,用来承载包括话音和非话音在内的多种电信业务,客户能够通过有限的一组标准多用途用户/网络接口接入该网络。ISDN特点:l 综合多种业务支持电话、传真、可视电话、会议电视、数据通讯等多种业务,把来自各种信息源的电信业务综合在同一个网内传送和处理。l 全网数字化与电话网不同,ISDN支持端到端的数字传输,即一个用户终端到整个用户终端之间的传输全部是数字化的,从而改变了传统电话网模拟用户环路的状态,实现了全网数字化,所以噪声、串音及信号失真及受距离与链路线增加的影响都非常小,使用户获得优良的传输性能。ISDN提供比普通电话更高的用户数据传输速率。l 用户接口标准化ISDN提供了一组标准的用户-网络接口,包括2B+D的基本速率接口和30B+D基群速率接口。标准化的接口保证了用户终端间的互通,而且使用标准化的插座,也易于各种终端的接入。l 终端接入的灵活性一个ISDN的基本速率接口最多可以连接8个终端,从而可利用一对用户线为多个终端提供多种通信的综合服务。而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一对用户线上任意组合不同类型的终端。l 终端的可移动性ISDN终端可以在通信过程中暂停正在进行的通信,并根据用户需求移至其他地点,然后在需要时,插入插座后再恢复通信。l 充分利用现有通信网资源ISDN是在电话网的数字化的基础发展而来的,因此只需要在已有的电话网中增添或更改部分设备即可构成ISDN网。ISDN将各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网内,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2.2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2.2.1网络的概念网络就是将数部计算机连接起来,以达到彼此连通、相互传递数据或共用资源等目的。联网的好处在于外围设备的共用、资源共享、信息传递与交换等。就其覆盖范围而言,网络可分为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通常LAN多指在一办公室或一栋建筑物内的短距离网络而言;而WAN是LAN的延伸,其范围已不再局限于某一区域,它可能跨越了数千里的距离,通常需利用公共的通讯设施(如电信局的交换机和DDN、卫星通讯线路等)来作为通信的媒体。典型的应用如110系统中的二级接处警系统。2.2.2网络通信标准 为了能让不同厂牌或规格的设备连接在一起彼此连通,便制定了“通信标准”。如最常提到的ISO/OSI和IEEE802标准。OSI是“开放式系统连接”的缩写,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3年制定,称为OSI/ISO。该标准共有七层,每一层分别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特定步骤。如下图所示。OSI通信标准分成七层的原因是让用户更方便地使用网络,当用户在上层作业时,可以不必理会低层的操作。例如,您在网络中传输数据时,只须下达指令而不须考虑下层信号的传递或通信协议等问题。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主要担任用户之应用程序与网络间的沟通界面,使应用程序能很方便地与网络交谈。第六层表达层Presentation负责将数据转换成电脑或系统程序所看得懂的格式。其功能有字码的转换、数据的压缩和扩张等。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主要负责两节点在正式通信前的握手。例如两节点欲正式通信前,需先讲好所用的通信协议、通信方式、侦错和复原的方式等。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主要监督两节点在建立连接的状态下,将数据安全无误地送达目的地。若数据在传送过程中发生遗失、错误、重复等,本层能立即侦测并更正。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主要规划数据在网络中的最佳的传输路径。IP、IPX等网际通信协议即在此层中定义。在单一的网络中,只要有“节点地址”即可将数据包送达目的地;但在网际网中,除节点地址外还要有“网络地址”才行,此地址即由网络层赋予。因数据包在网际间传输的路径不只一条,故该层的另一项功能即是在各数据包送达目的地址后再将其重新组合恢复成原来的顺序。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将物理层传来的0、1信号组成桢(Frame)的格式。该层主要负责在网络中传送的交通管制。例如何时送出数据,传送过程中如何侦错,如何恢复等;另该层也定义了Ethernet、ARCnet、Token Ring等网络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主要负责处理由硬件设施(如网卡、传输媒介)送来的信号,例如依传输媒介电气特性转换成电压、脉冲数等。此信号的单位是Bit(0或1)2.2.3网络传输设备l 中继器(Repeater):中继器可以延长网络距离。在10Base2和10Base5中,最多可使用4个中继器,形成5个区段。中继器对应OSI/ISO七层模型中的物理层。l 网桥(Bridge):当两个相同类型但使用不同协议的的网络要彼此连接时,必须使用网桥。例如有A、B两以太网络,A网络使用IPX通信协议,B网络使用TCP/IP通信协议,这时可以使用网桥将两个网络连通。网桥对应OSI/ISO七层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l 路由器(Router):当两个不同类型的网络要彼此相连时,必须使用路由器。路由器对应OSI/ISO七层模型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路由器和网桥的比较:1.网桥仅能连接相同类型的网络;路由器则可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2.网桥时依据数据包的“工作站地址”来传送的;路由器则时依据数据包的“网络地址”和“工作站地址”来传送的。3.网桥在传送过程中只会循一条路径传送;路由器则会随时调整路径,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传送。4.网桥无法让网络避免广播风暴(例如一工作站的网卡损坏,它可能会不停地送出数据包而使网络瘫痪);路由器可避免此现象。5.路由器比网桥更具智能,功能更强,当然价格也更贵。l 网关(Gateway):当两种完全不同的网络要彼此连接时,必须使用网关。如一个PC-LAN与IBM SNA网络相连,必须使用网关。网关与OSI第一至第七层对应。l 集线器(HUB):集线器是一种网络中介设备,但与中继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并不是同一类东西,后者能衔接两网络,具有翻译数据包的功能;但集线器的功能只是分配频宽,并不具有翻译数据包的功能。l 网卡:一般连网的所有计算机内都应有至少一块网卡,其主要功能是将数据分解为适当大小的“数据包”后再传递出去。网卡在出厂前均已经由国际组织为其分配了唯一的网络地址,称为MAC地址。l 网线:连接不同计算机或网络设备之间的连线。通常有双绞线、细缆、粗缆、光缆等几种。现最常见的是三类或五类的UTP(非屏蔽双绞线)。2.2.4网络的操作系统和协议目前流行的网络操作系统,服务器端有UNIX、Novell和Windows NT三种。客户端现已经基本上被Windows95所占领。随着Windows系列产品的迅速被采用,基于Windows NT的网络已经占领了网络操作系统的60%。Windows NT也是所有操作系统中最易用、易学的一种,可管理性强。“通信协议”是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语言。目前通信协议有不下十种,如TCP/IP、NetBIOS、SNA、IPX/SPX、X.25等。其中TCP/IP随Internet的大力普及,已经成为事实上的通信协议的缺省标准。无论是在局域网还是在广域网均可应用此协议进行计算机通信。TCP/IP的突出优点有: 良好的故障恢复能力 连入新的子网不会引起网络服务的混乱 能够处理高错误率 不依赖于特定的厂商的网络类型 极小的数据开IP地址与以太网址:前面已经提到每块网卡均有一个MAC地址,即以太网址。MAC地址由12个16进制数字表示,如00-20-AF-F8-E7-6D。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表示成W.X.Y.Z的格式。四段格式每一个数字均对应了一个Internet地址的8位。由于8位可表示0到255的值,因此四段格式中每段的数值范围均为0到255。如。子网的划分:国际网络信息中心(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NIC)将网络划分为A、B、C三类网络供不同规模的组织使用。其中:A类地址:0126.X.X.XB类地址:128191.X.X.XC类地址:192223.X.X.X反向回送地址:127.X.X.X反向多目地址:224239.X.X.X反向试验地址:240255.X.X.X说明: A类网络IP地址的前8位由NIC设定,其余24位可由网络内部的管理员设定。前8位(最左边8位)的取值为0到126,允许127个A类网络。 B类网络IP地址最左边的16位已经预先分配好了,只剩下16位可供自己使用。总共有16384个可能的B类网络,每一个B类网络最多可带65535个主机。 C类网络IP地址的最左边的24位都预先分配好了,只剩下8位可供自己管理。总共有209万个C类网络,每一个C类网络可带最多255个主机。 保留试验性地址:用于多目地址和进行试验,因此它们是不能分配给网络使用。例如用于多目广播,网络传送给一组计算机。 回送地址:地址保留作回送。如果向发送信息,则信息返回,除非网络上出了故障。因此我们可以用Ping 来测试我们的系统中是否TCP/IP协议已经工作。 网络号码:一般以X.Y.Z.0来代表X.Y.Z.0X.Y.Z.255的子网。所以网络中不会存在X.X.X.0这样的地址。 IP广播地址:用于广播到子网上每个机器的地址。例如在简单的C类网络中,广播地址为X.Y.Z.255。 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用于判断两个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网段,即是否属于同一子网。例如主机A的IP地址为0,子网掩码为,主机B的IP地址为2,子网掩码为,则我们用如下规则来判断:0与=2与= 以上两步运算得出的结果不同,则说明A和B不在同一子网。若得出的结果相同则A和B处于同一子网中。2.2.5网络系统名词解释l 1010BaseT :三种常见的架线方式为:10Base2、10Base5和10BaseT。其中10代表10Mbps,Base代表基频,2代表最大传输距离200米,5代表最大传输距离500米,T代表双绞线。l 网络的拓扑:是指网络的布线方式。常见的有总线型(BUS)、星型(STAR)和环型(RING)。l NT Server: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具有许多诱人的特点。它是独立于硬件系统的,不局限于x86芯片系统上,还可以采用RISC等芯片系统,NT中与硬件有关的部分单独放在相对较小的硬件抽象层(HAL)中,对应不同的硬件需要不同的HAL;NT支持多处理器结构,一个NT服务器可安装多达16个处理器;它是一个具有抢占、分时间片、优先级驱动等功能的真正多任务系统;支持高达4G的内存;程序初始化信息集中于一个数据库中,安装程序进行注册(Registry);丰富的联网功能;远程访问服务;域/工作组的管理功能;容错与RAID支持。l 客户机:有时也称工作站,通过连接登录到服务器上,共享利用服务器的资源;在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中,只有登录到服务器上才可以使用,而在对等网(peer to peer)模式中,例如我们使用的Win95/WinNT中,安装Win95的客户机不登录到网络上,也可使用,但是无法访问域中的共享资源,不具有这些权限。l 工作组(Workgroup):工作组是一个计算机的集合,这些计算机共享资源(打印机、磁盘空间和文件)并且共享相同的浏览列表。l 浏览列表(Browser table):网络的宗旨是实现共享,在共享时在使用某一资源前便需要知道该资源的名字,在Microsoft的方案中,采用了“主浏览器”,由它提供一个计算机资源的列表,称为浏览列表。l 主浏览器:可称之为名字服务器,其他计算机登录到网络时,通知它更新浏览列表,并向计算机提供浏览列表。l 域(Domain):改进的工作组,具有集中安全控制的工作组;在工作组中,每个用户只有一个口令,且所有用户知道该口令,而在域中,工作站只与主域控制器打交道,由它来控制访问资源的合法性。域是共享同一个安全数据库和浏览列表的所有计算机的集合。在ProMonitor计算机系统中,只有一个域,域名为DOMAIN。l 主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 ):具有一个安全信息数据库,并使用这些信息检查工作站对网络资源请求的合法性;可以分别设置每个工作站的口令,规定其权限,并且只有一个口令,通过该口令可访问所有授权的资源。l 网络软件:局域网完成的基本任务是让用户通过网络硬件获取网络上的数据;为了让应用程序能够使用数据,报文必需跨越网卡及运行在客户、服务器机器上的网络软件;网络软件可分为三部分:网卡驱动程序,网络重定向器,网络协议。l 网卡驱动程序:驱动程序将网卡从操作系统中分离出来,用户可不必依赖于某一种网卡;网卡驱动程序必需知道设置哪个IRQ中断,使用哪个I/O地址,并有与高层网络软件的接口。l 网络重定向器:重定向器的作用是使应用程序误以为它是从本地驱动器而不是从网络上获取数据,客户机上的映射网络驱动器功能是其中一例。它需要同服务器上的文件系统安装器共同工作完成重定向的功能。l 文件系统安装器:管理服务器上的文件资源,与客户端重定向器协同工作。重定向器(客户机)TCP/IPDLCIPX/SPXNetBEUILAN网卡驱动程序应用程序文件系统安装器(服务器)TCP/IPDLCIPX/SPXNetBEUILAN网卡驱动程序服务器l 网络协议:协议是为了达到兼容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化规则,例如NetBIOS/NetBEUI,TCP/IP,DLC,IPX/SPX等等。l 用户权限:NT服务器的安全性管理通过域用户管理器、文件管理器、和服务器管理器完成;服务器的目录和文件的权限可以授予服务器所在域中的局部组、全局组和单个用户,信任域中的全局组和单个用户,特殊组(如:Everyone);权限包括对目录文件的读操作、写操作、读写操作、删除操作、修改操作、完全控制等;例如首先在域用户管理器中建立一个新的组,并规定它的权限,可以访问那些资源,然后建立新用户放入这个新组,则具有了组的权限;通过建立不同的组来区分不同的权限范围;同样也可以具体到每个用户的权限。通过设置用户的权限,达到对服务器的安全性进行管理,限制用户的操作的范围。l 共享打印机:在局域网中能够共享打印机是令人非常愉快的;它需要将打印机安装在服务器或一台工作站上(建议用服务器来做打印服务器),然后将它设置成共享设备,然后再在工作站上安装网络打印机,这样任何一台工作站都可以将文档打印到这台计算机上,爽!l 数据库服务器:Windows NT只是一个服务器操作系统,它提供了基本的文件服务器功能,可以共享服务器上的磁盘空间资源、打印机资源,但是只在此基础上无法提供足够强大的数据服务,因此需要安装数据库服务器软件,如Oracle 7.0 for NT Server,它支持SQL结构化查询,优化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支持数据回滚,具有高效率,高可靠性等特点。当安装完毕后,数据库服务器在NT启动时,就被启动开始运行,完成监听客户机的SQL命令,执行SQL命令,返回结果等功能,在公共安全系统运行时,我们可以发现,有时客户机硬盘灯没有闪烁,而是服务器硬盘灯不停闪烁,这就是客户机发送命令后,服务器在进行工作,只有产生结果时才返回客户机,节省了网络通讯,提高了效率,这也正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主要优点。l2.3软件常用工具及操作NT和95的常用操作 Windows NT和Windows95都是多任务操作系统,并且为了提高性能,运行时很多数据是在内存中的,因此一定要使用菜单命令中的“关机”命令,在系统提示“您可以安全的关闭您的计算机了”或“现在请关闭电源”时,才可以关闭电源,否则由于一些数据未及时保存,会产生不可预料的结果。切记谨慎操作。l Win95中进入DOS屏幕:在开始菜单选程序,再选MS-DOS方式,进入DOS屏幕。l WinNT中进入DOS屏幕:在(主群组)中,用鼠标左键双击(命令提示符)运行程序,进入DOS屏幕。l WinNT域名、机器名观察:在(主群组)中,选择(控制面板)运行,在(控制面板)窗口中选择(网络)运行,出现(网络设置)窗口,可以看到计算机名和域名。l Win95计算机名、工作组名观察:在开始菜单选设置,再选控制面板,进入控制面板窗口,运行网络程序,出现网络窗口,单击标识页,可观察到本机的计算机名,工作组名,和计算机说明;计算机名是网络中的唯一标志(如写为“szly”,工作组是该计算机所属的工作组,在网上邻居中方便浏览列表的分类,计算机说明是对该计算机具体的注释以方便其他用户计算机区分(如写为“局长查询终端”)。l 文件管理器:是WinNT上的组织和管理文件、目录的应用软件,也是对目录和文件进行浏览、组织和连接的基本工具,对于网络管理人员,它还是一个用来控制磁盘、目录和文件权限的简便的工具;它完成以下任务,显示遍历目录和文件、创建和删除目录、移动拷贝和删除文件、确定文件的属性、维护软盘、与网络上被共享的目录建立连接、共享目录、防止文件和目录的非法使用。在主群组中双击文件管理器图标,打开文件管理器,会出现本地磁盘的目录树和当前目录上的内容,标题条显示当前驱动器名和目录路径。n 更改驱动器:在菜单条、工具条下面有一个驱动器条,可单击驱动器条上的驱动器图标选中该驱动器。n 浏览目录:文件管理器窗口上的两个白色窗口,左边是目录树窗口,右边是文件列表窗口;目录树显示了当前驱动器上目录的构造情况,该列表的顶部是根目录,在根目录右边的是驱动器文件系统名,如NTFS、HPFS或FAT。在根目录下面分支,所形成的其余目录树便是磁盘上的其他目录和子目录,目录用小文件夹图标,被共享的目录表示成一支手托着一个文件夹,而当前正在使用的目录则用一个打开的文件夹表示;在目录树中,目录图标通过一根直线与其上一级目录相连,在任意一个目录上双击便会展开它的下一级目录显示该目录的子目录;在目录树中选中某个目录后,该目录下的内容会显示在右边的列表中。n 选择目录和文件:在管理一个目录或文件前,必需先选中它,当某个目录或文件被选中,其名字会在目录窗口中被高亮度显示,在文件管理器中有几种选择文件方法,用鼠标单击欲选择的目录或文件;用鼠标单击第一个文件,然后按住Shift键,用鼠标单击最后一个欲选择的目录或文件,则可以选中连续的多个文件;用鼠标单击第一个欲选择的文件,然后按住Ctrl键,再单击其他欲选择的文件,可以选中不连续的多个文件。n 创建新目录:首先选择新目录放的位置,即在哪个目录下,然后选文件菜单,选择创建新目录,会出现创建新目录对话框,在空白处键入目录名,注意不要超过8个英文字符,然后按确认按钮,创建完毕。n 复制(拷贝)文件:首先选中要拷贝的文件或目录,然后选文件菜单复制,在复制对话框中键入目的路径名(如:a:),按确认按钮即可。n 查找文件:打开文件菜单,选搜索,打开搜索对话框,在搜索内容中键入要找的文件名(如:system.ini),在开始目录中键入在哪个目录中搜索(如:c:xieyi),把下面的选择框选上,允许在子目录中搜索,然后按确定按钮,开始查找,找到的内容将会显示在一个新的对话框中。填搜索文件名时,可以使用通配符*和?,*.exe表示所有后缀为exe的文件(如:a.exe,abc.exe,abcde.exe),?.exe则表示前缀为两个字母,后缀为exe的文件(如:ab.exe,cd.exe)。n 启动应用程序:选中要启动的应用程序的文件名,然后用鼠标双击它,或按下回车键,则开始运行该应用程序。n 共享驱动器和目录:网络上的大多数服务器主要是用来存放可被网络用户访问的文件和目录,要使网络用户可以访问运行NT Server服务器上的文件和目录,需要先进行共享;对网络上的用户来说,被共享的目录相当于一个硬盘,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从工作站上连接到该目录,对目录的内容访问;共享目录必需提供一个共享名,工作站通过共享名来访问共享目录,同一个目录可以有多个共享名;在文件管理器窗口选择一个要共享的目录,在磁盘菜单下选择共享为选项,会看到新共享对话框,输入共享名和路径,缺省的共享名是路径名,用户限制缺省为无限制,可以按权限按钮更改权限,建议使用缺省设置,然后按确定按钮,则新的共享目录设置完成。n 格式化软盘:操作前一定要检查软盘上的内容是不需要的,格式化后将无法恢复;软盘均采用FAT文件系统来进行格式化;选择磁盘菜单格式化软盘选项,打开格式化窗口,用默认选项(磁盘A,1.44M)按确定按钮,开始格式化,另外可以键入卷标,来标记磁盘,最多8个字母。n 共享设置:选择一个要共享的目录,在(文件管理器)的磁盘菜单,选共享为,打开新共享窗口,输入共享名和路径,缺省共享名九十目录名,选择OK,该目录就会以共享目录图标出现在目录树中;另外可以为它设置用户限制和共享权限,缺省为无限制。l 域用户管理器:域用户管理器是管理网络上的用户帐号、组、计算机和域的安全策略等最基本的管理工具;允许管理网络人员完成以下工作,创建删除修改域中的用户帐号、定义用户环境和网络连接、为用户帐号分配登录信息、管理域中的组和组中各帐号间的成员关系、管理网络中不同域间的信任关系、管理域的安全策略。l 创建新用户:在(系统管理工具)中双击(域用户管理器)图标,打开域用户管理器,首先看到域中所有用户列表,和域中所定义组的列表(注意它们的图标是不一样的),开始显示的是当前帐号所在域的信息,域名则出现在标题条中。选择用户菜单新用户项,会打开新用户窗口,在用户名一项中键入小于20个字母的英文字母(如:jjzd1),在全名一项中键入该用户的全名(如:主控台),在下面的描述符一栏中键入说明的内容(如:江阴市邮电局监控中心),在口令和确认口令栏中键入您设定的的口令;在下面的五个选择框中只选择口令永久有效;单击新建按钮,则新用户建立完毕。在这里我们使用用户的默认组、配置文件、登录时数、帐号等信息。l 修改用户信息:同上打开域用户管理器,选择一个用户,在其上双击鼠标左键,弹出用户窗口,与新用户窗口大致相同,只是用户名不能更改,其他用户信息都可以在此观察和更改。l 服务器管理器:它在系统管理工具程序组中,利用它,可以查看连接在域中的工作站,服务器的状态。在服务器管理器窗口中,选择查看菜单,分别选择服务器、工作站、所有可分别显示几种情况。l 打印管理器:在(主群组)中,双击打印管理器图标运行打印管理器程序,打开打印管理器窗口;在打印管理器中可以完成以下功能,创建打印机、控制对打印机的访问、设置打印作业优先级、设置打印时间、监视打印队列状态。l 创建打印机:配置一台打印机使其在网络中共享的过程称为“创建”打印机;可以在(打印管理器)窗口的打印机菜单选择新建打印机来创建打印机,在创建打印机窗口中,输入打印机名(如:ProMonitor printer)、驱动程序(选择对应您打印机的打印驱动程序)、打印到的端口(一般选择LPT1)、是否在网络上共享(共享则打上x)、共享名(HP-P)和打印机的物理存放地点(如:Server,指明打印机在服务器上)。l 打印队列:打开打印管理器窗口,可以观察正在和等待打印的文档,这就是打印队列;窗口中显示打印文档的打印优先级、开始时间、目前状态、所有者等内容,如果管理者要取消打印,在此可以选择删除打印文档。l Win95的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包含一组程序,它们完成了所有对Win95的设置工作,选择开始菜单中设置,再选控制面板,便打开了控制面板窗口。以下介绍打印机,网络两个程序的使用。u 打印机:双击打印机后打开打印机窗口,可以看到添加打印机图标,和一个已安装的打印机图标,如:EPSON1600K。 添加打印机:双击添加打印机,开始安装新的打印机,安装过程非常简单,只需选择本地/网络打印机、打印机的品牌型号、打印端口、打印机名称等选项,其他一路按下一步即可;如果安装网络打印机,则需要先在服务器上设置打印机共享,并且登录到服务器上,安装时会询问打印机所在路径,只须单击浏览,选择网上邻居,选服务器计算机名(如server),选中共享打印机即可。 打印管理器:双击已安装的打印机,可以打开一个窗口,窗口名是打印机名,窗口中显示正在或准备打印的文档以及所处状态(如正在打印)、所有者、进度、开始时间等信息。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出现了阻塞状态的打印文档,还可以选文档菜单取消打印项删除该文档,以使下面的打印顺利进行(删除是需要一点时间的,要耐心些呦)。u 网络:双击网络图标,打开网络窗口,在安装了网络的计算机上它分成三页,配置、标识、访问控制;在配置一页,显示已安装的网络组件和基本网络登录方式,已安装的网络组件中包括Microsoft网络客户、网卡(如Accton ISA.)、TCP/IP、Microsoft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等内容,用鼠标双击TCP/IP选项,会弹出TCP/IP属性窗口,这里设置TCP/IP协议属性;双击Microsoft网络客户,弹出Microsoft网络客户属性窗口;在标识一页显示了计算机名、工作组名、计算机说明;在访问控制一页显示对访问的控制策略,可以是共享级访问控制(对每个共享资源设置口令,所有用户使用统一口令),用户级访问控制(对每个用户设置共享,且分别设置口令)。 TCP/IP属性:这个窗口包含IP地址、高级等几项,IP地址页上设定了IP地址和子网掩码,“高级”页设置选IP协议为默认协议。 Microsoft网络客户属性:这一页显示选择登录到NT域和NT域名。l 资源管理器:是Win95上管理计算机资源的工具;u 在开始菜单选择程序,再选择资源管理器,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可以看到左右分为两部分,左边由Desktop、我的电脑、网上邻居、回收站等几个大的基本部分组成,在左边选中一项,则右边显示它的详细内容;在“我的电脑”中可观察到驱动器A、驱动器C、网络驱动器(如“在server上的cd-rom(D:)”、控制面板、打印机等设备;u 选中“打印机”选项则可以观察现在安装的打印机,双击(添加打印机)还可以安装新的打印机;u 对于文件的拷贝可以在这里完成,首先选中右边要拷贝的文件或文件夹,选菜单编辑中的复制,然后选左边的拷贝目的文件夹或驱动器,再选菜单编辑中的粘贴,完成复制文件;u 映射网络驱动器也在此操作,选菜单工具中映射网络驱动器,会弹出映射网络驱动器窗口,在“驱动器”中选驱动器名,如“Z:”,在路径中键入计算机名和共享名,例如,如果计算机名是server,共享名是xieyi,则键入“serverxieyi”.l PING命令:PING是网络上证实网络通讯的工具软件;在Win95或WinNT上分别进入DOS屏幕,如下键入命令:C:ping ,其中可以是任意一个网络上存在的地址,如果返回信息为Reply from :bytes=32,time=10ms,TTL=128,其中数字地址都可能是其他值,这样表示从本台机器到另一台(由IP地址决定)的网络通讯正常;而如果返回信息是Request timed out,则表示通讯断了,可能的原因是网卡,网线,集线器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出现了问题;如果ping命令后输入本机的IP地址,返回信息正常,表明本机的网卡是正常的。2.4硬件基础知识2.4.1串口通讯串行通讯是CPU与外部通讯的基本方式之一,串行通讯的优点是只需要一对传送线并可以远距离传输数据,串行通讯又分同步通讯和异步通讯两种,在ProMonitor集中监控系统中我们采用的是异步通讯模式,即每个数据以相同的帧格式传送,每一帧信息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波特率设定在9600左右。系统采用RS-485和RS-232串行通讯接口。2.4.2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将非电量(物理或化学量)转换为与之确定对应关系的电量输出的一种装置。传感器在非电量电测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它获得信息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测量系统的精度,现代信息采集与处理都要通过传感器来获得信息。传感器种类繁多,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种:1、以被测参量划分:有温度、湿度、流量、压力、风速、位移、转速、频率、化学成分、浓度、粘度、比重等类型的传感器。2、以工作原理分类:有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磁电式、热电式、压电式等类型的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物理量,温度的测量及控制在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温度传感器是通过一些物体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某种特性来间接测量的。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阻,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及集成对管温度传感器等。1、 热电阻是利用物质在温度变化时本身电阻也随着发生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主要材料有铂、铜和镍。一般热电阻测温精度高,但测温范围比较小。热电阻加上绝缘套管、保护套管和接线盒等组成测温传感器。2、 热电偶测量范围较宽,一般为-100+2000。热电偶基本工作原理来自物体的热电效应:两种不同的导体A与B组成两个接点,形成闭合电路;当两个接点温度不同时,回路将产生电势,该电势的方向和大小取决于两导体的材料及接点的温度差,而与两导体的粗细、长短无关,由上述两导体组成的回路称为热电偶。3、 集成温度传感器,其线性度好,灵敏度高、体积小、使用简便。该传感器输出形式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种。 电压型的灵敏度为10mV/,电流型的灵敏度为1mV/。4、 石英晶体温度传感器,石英晶体切割方式不同,其频率变化率f/f与温度的关系不同。采用Y或LC切割方式,f/f对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这种切割方式使用于作温度传感器。石英晶体温度传感器的振荡电路与一般的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相同。但由于温度传感器所用晶体的精度要求很高,所以振荡器的元件温度性能要好。 湿度传感器湿度是表示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的测量及控制同样是社会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因素。空气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反映,湿度常用的表示有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露点湿度。1.绝对湿度绝对湿度表示单位体积内空气里所含水蒸气的质量,其可称为空气中的水蒸汽密度。2.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分压与温度下所含最大水蒸气分压(饱和水蒸气压力)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常写成RH。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含量是有限的,这个限度对应于该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力。工程上常用的是相对湿度。3.露点湿度保持压力一定,将含水蒸气的空气冷却,当降到某温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开始从气态变成液态,此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湿度敏感器件是基于所用于材料性能与湿度有关的物理效应和化学反应的基础上制造的。通过对湿度有关的电阻、电容等参数的测量,就可相对湿度测量出来。现简介几种常用的传感器:(1) 阻抗型湿敏元件组成的湿度传感器湿敏材料主要是金属氧化物陶瓷材料,一般采用厚薄膜结构,有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并且有较小响应时间;缺点是阻抗的对数与相对湿度所成的线性度不够好。(2) 电容式湿敏元件组成的湿度传感器相对湿度的变化影响到内部电极上聚合物的介电常数,从而改变了元件的电容值,由此引起相关电路输出电量的变化。其线性度好,响应快。(3) 热敏电阻式湿度传感器其利用潮湿空气和干燥空气的热传导之差来测定湿度,一般接成电桥式测量电路。 红外传感器自然界中的物体均会放射出红外线,红外传感器可以检测物体发射的红外线,用于测量、成像或控制。红外传感器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两类:量子型及热型。热型红外传感器光敏元件的特点是:灵敏度低、响应速度较慢、响应的红外线波长范围较宽,并可在室温下工作。量子型红外线光敏元件的特性与热型的刚好相反,一般必须在冷却条件下使用。目前常用的是热释电型红外温度传感器。其原理是:在红外光照射下,元件的温度发生变化,从而使表面极化,电荷失去平衡,将引起电荷变化而以电压或电流形式输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用途很广,主要用于防盗装置或安全报警装置、自动门、自动照明装置、非接触温度测量、火灾报警装置等。 烟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主要用于火灾探测。可分为离子式和光电式两种。1.离子感烟传感器离子感烟传感器由内外两个电离室组成。外电离室有孔与外界相通,烟雾可进入,而内电离室是密封的,烟雾不能进入,由此引起内外电离室离子电流不同,输出与烟雾成比例的信号。2.光电感烟传感器光电感烟传感器有减光和散射光两种:减光式该探测器的检测室内装有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正常情况下,受光元件接受到发光元件发出的一定光量;而一旦检测室内进入大量烟雾,发射光受挡,受光元件接受的光强度降低,则光电流亦降低,就会产生信号输出。散射光式该探测器的检测室内同样装有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正常情况下,受光元件接受不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因而不产生光电流。烟雾进入后,由于烟粒子的作用,使发光元件发射的光产生漫射,这种漫射光被受光元件所接受,使受光元件阻抗发生变化,产生光电流,引发信号输出。 水浸传感器水浸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机房是否进水。由于空调或其他原因造成漏水现象,可能造成重要设备的不良运转,为避免此等事情的发生,由水禁传感器的感应片探测,当有进水现象时,造成感应片短路而告警第三部分 系统结构与功能3.1系统结构3.1.1传输及网络接口u 监控模块SM与监控单元SU之间采用专用数据总线。l RS4851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