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村加油加气站安全预评价.doc_第1页
新房村加油加气站安全预评价.doc_第2页
新房村加油加气站安全预评价.doc_第3页
新房村加油加气站安全预评价.doc_第4页
新房村加油加气站安全预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目录编制说明1前 言11.概 述21.1安全预评价的目的21.2安全预评价的意义21.3安全预评价范围31.4安全评价的主要依据41.4.1法律、法规、文件41.4.2国家(行业)标51.4.3其他依据61.5预评价的方法程序71.6建设单位简介91.7合作拟建汽车加油加气站项目概况91.7.1合作拟建汽车加油加气站项目的批准文件91.7.2拟建建设项目选址101.7.3总图及平面布置101.7.4建设规模111.7.5工艺流程111.7.6主要设备111.7.7经济技术指标。121.7.8公用工程121.8拟建项目选址区域内的地形地质131.9项目区内的水文地质131.10该拟建项目区域内气候条件142生产工艺简介142.1压缩天然气加气系统142.1.1工艺流程图142.2.2工艺流程简介152.2 加油系统152.2.1工艺流程图152.2.2工艺流程简介16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63.1定义163.2拟建油气合建站主要危险、有害物质识别与分析163.2.1天然气163.2.2汽油213.2.3柴油243.3拟建油气合建站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识别283.4拟建油气合建站系统危险性识别293.4.1拟建油气合建站加气系统危险性识别293.4.2拟建油气合建站加油系统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333.5静电危害373.6拟建油气合建站电气危害383.6.1触电事故危害383.6.2电气燃爆危害分析383.7油料的毒性危害413.8噪声危害413.9控制系统危害413.10高温、低温危害423.11安全培训不规范433.12其他危险、有害因素识别433.12.1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识别433.12.2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433.13重大危险源辨识444.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方法的选择和简介444.1评价单元的划分444.2评价方法的选择454.3评价方法简介464.3.1检查表法464.3.2预先危险性分析法474.3.3事故树分析法484.3.4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504.3.5事故案例分析法504.3.6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法515.定性、定量评价515.1安全检查表法分析评价515.1.1站址选择525.1.2总平面布置535.2生产工艺及设施单元分析评价565.2.1拟建加油加气站加气系统分析评价565.2.2拟建加油加气站加油系统采用事故案例分析法进行分析595.2.3评价结果分析605.3油、气储存单元分析评价615.3.1拟建的油气合建站天然气系统分析评价615.3.2 拟建的油气合建站加油系统分析评价665.4电器设备单元运用事故树分析法进行评价715.4.1根据触电事故原因分析715.4.2依据触电的事故树求出最小割集.715.4.3结构重要度分析735.4.4评价结果分析745.5 卸油、加油评价单元745.5.1卸油、加油评价单元爆炸危险区域划分745.5.2加油过程预先危险性分析755.5.3对卸油、加油评价单元采用事故案例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价765.6职业劳动卫生单元运用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法进行评价795.6.1 噪声作业分级评价795.6.2高低温作业分级评价815.6.3振动评价826.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836.1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836.1.1工程设计的安全原则836.1.2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846.2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856.2.1总图布置和建筑方面安全措施856.2.2工艺和设备、装置方面的安全措施866.2.3安全工程设计方面安全措施886.2.4安全管理方面对策措施906.2.5其他安全措施916.3拟建的油气合建站事故应急处理预案916.3.1事故的类型及预防926.3.2事故的应急处理要点927.安全预评价结论937.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计算)结果937.2拟建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源967.3重要的安全技术、管理对策措施967.4 新房村油气合建站安全预评价结论96附件:1.委托书2.陕西省商务厅关于黄陵县阿党加油站等18个新建加油站的批复陕商发200689号3.西安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沟上(红光)村油气合建站项目用地预审的批复市国土发2006285号4.西安市未央区经济贸易局关于新建陕西华银电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沟上村加油站的批复市国土发200610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5.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华银电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新房油气合建站项目备案确认书的通知市发改汽发2005453号6.徐家湾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7.徐家湾油气合建站项目平面布置图100陕西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中心国家安评机构资质证书编号:APJ-(国)-0157-2006陕西华银电力实业有限公司新房油气合建站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说明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安全预评价实际上就是在项目建设前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的安全评价。陕西华银电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拟建的新房油气合建站项目安全预评价,是以拟建油气合建站项目作为评价对象,根据拟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生产工艺过程、使用的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等,识别和分析拟建建设项目建成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原理方法,定性、定量评价系统的危险性,确定拟建建设项目建成后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的危险性: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性提出消除、预防和降低的对策措施,从而为拟建建设项目设计提供依据。安全预评价的最终成果是安全预评价报告,是作为项目设计的重要依据文件之一。前 言陕西华银电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拟建的新房村油气合建站项目,是经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发改汽发2005)453号)文件批复同意备案确认的。受陕西华银电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陕西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中心于2006年9月8日组织安全评价组对该拟建的油气合建站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在收集资料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新房村油气合建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和预测了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并对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了预测,同时,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根据安全预评价导则规定的内容和格式要求,编制了该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报告。1.概 述1.1安全预评价的目的安全预评价的目的是根据新房油气合建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事故的严重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最终目的是确定采取哪些安全技术、管理措施,使各系统及该建设项目整体达到可按受风险的要求,并指导在该建设项目设计中对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的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1.2安全预评价的意义安全预评价的意义在于在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的伤害与伤亡。安全预评价与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监察工作不同,安全预评价是从技术带来的负效应出发,分析论证和评价由此产生的损失和伤害的可能性、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等。安全预评价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实行宏观控制,将有效地提高工程项目安全设计的质量和投产后的安全可靠程度。安全预评价不仅能确认系统的危险性,而且还能进一步考虑危险性发展为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通过安全预评价可以预先识别系统的危险性,分析项目建成后的安全状况,全面的评价系统及各部位的危险程度和安全管理状况,促使项目建成后达到规定的安全要求。安全预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安全预评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和生产设备的本质安全,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安全管理水平,促进落实安全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定采取哪些最优化的技术、管理措施,使建设项目整体达到安全标准要求。1.3安全预评价范围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涉及的安全管理方面对确保油气合建站安全生产的适应性。包括对站址选择,总平面布置,油、气储存,电器设备,卸油、加油工艺,职业劳动卫生的评价。1)拟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汽车加油加气合建站安全管理体系和功能的适应性。2)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的适应性。3)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生产工艺流程、辅助设施及主要生产设备、设施、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要求。4)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程5)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及建议。1.4安全评价的主要依据1.4.1法律、法规、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4.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6.安全评价通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37号 7.安全预评价导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77号 8.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原劳动部发1199556号 9.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 10.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动部发199640号 11.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督与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经贸委令第17号 12.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 13.劳动保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号令 14.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改投资2003)1346号) 15.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16.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 17.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2号 18.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19.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号2006年9月2日)20.陕西省安监局关于对设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实施审批制度的通知 (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 省安监管发200550号2005年7月5日)21.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06年第23号2006.12.4)22.关于加强防雷电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陕西省气象局、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 陕气发200358号 2003年4月14日)1.4.2国家(行业)标准 1.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2000 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版) 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6.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CJJ84-2000 7.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2(2006版) 8.天然气GBl78201999 9.车用压缩天然气GBl8047-2000 10.车用汽油GB48488 11.车用柴油GB25287 12.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l280l91 1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02 1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15.噪声作业分级LD80-95 16.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8163 17.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 18.安全色GB28932001 19.安全色使用导则GBT652721986 20.安全标志GB28941996 21.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l61791996 22.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 23.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定SH3097-2000 2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5.钢制焊接常压容器JB473526.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30号 1997.3.1实施)27.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公安部令第73号 2004.9.1实施)2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文件 国发200615号 2006.5.10发布)29.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原劳动部劳部发199556号 1995.1.11发布)30.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国家质检局颁发 2000.1.1实施)31.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劳动部(1996)140号文颁布 1996.7.1实施32.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检局文件 2000.10.1实施)33.气瓶充装许可规则(TSG R4001-2006)1.4.3其他依据 1.西安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新房油气合建站项目用地预审的批复(市国土发2006221号) 2.陕西华银电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新房油气合建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陕西省燃气设计院) 3.陕西华银电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新房油气合建站总平面布置图(陕西省燃气设计院) 4.陕西省商务厅关于黄陵阿党加油站等18个新建加油站的批复(陕西省商务厅文件 陕商发200689号) 5.西安市规划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6.安全预评价委托书1.5预评价的方法程序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预评价导则规定的内容和我中心与陕西华银电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的安全生产预评价合同,确定对该合作拟建新房路油气合建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安全预评价,安全预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确定安全预评价单元;选择安全预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安全预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本项目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如图所示。明确对象和范围、资料收集事故案例分析法划分评价单元作业危险程度分级评价事故树分析法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确定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简介评价结论检查表法归纳、整合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综合评述应急预案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分析评价单元划分预评价结论评价立法的选择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及建议预评价1.6建设单位简介拟建的新房油气合建站项目是由新房小学与陕西华银电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1本站新建土地为新房小学,国有土地,新房小学与陕西华银电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经营。2陕西华银电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西安市东关正街78号,法定代表人许和兴,属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7年在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注册资本1220万元人民币,主要经营石油制品、化工产品,销售汽、煤、柴油、燃料油及天然气,另外该公司还是国家商务部批准的成品油批发企业(批准证书号:613010)。1.7合作拟建汽车加油加气站项目概况 1.7.1合作拟建汽车加油加气站项目的批准文件1.合作拟建项目立项新房油气合建站项目已由陕西省商务厅关于黄陵县阿党加油站等18个新建加油站的批复陕商发200689号文件批复。要求拟建单位严格按照加油加气站设计施工标准和陕西省加油加气站规范达标准暂行规定施工建设。2可行性研究报告新房油气合建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陕西省燃气设计院于2006年8月编制,该可研报告编制的基本要素齐全,符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程序、切实可行。该设计院资质等级为甲级,资质证书编号:261169。3拟建项目规划用地新房村小学提供新房油气合建站建设用地,已由西安市规划局规划许可,并颁发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许可证编号:(2006)106。4土地使用陕西华银电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取得了由西安市国土资源局(市国土发2006)221号)文件,用地预审的批复。5拟建项目总平面布置合作拟建新房油气合建站总平面布置,已由陕西省燃气设计院设计完成。该设计院资质等级为甲级,资质证书编号:261169。1.7.2拟建建设项目选址本站站址位于西安市北二环东延伸线的北侧,原新房村小学内,占地约4000m2。总建筑面积867m2。1.7.3总图及平面布置拟建的油气合建站,总平面已由有资质的单位完成了设计,平面布置按照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版)的要求布置,总建筑面积867m2,主要包括售气售油罩棚、营业室、办公室、监控室、值班房、司机休息室、库房及卫生间等,车辆出入口分开设置,图纸已设计了必要的设施。1.7.4建设规模拟建的油气合建站1座,确定日供气能力15000Nm3,油罐储量共90m3,其中15m3汽油储罐2个,30 m3柴油储罐2个,柴油折半后总储量为60 m3。属二级加油加气合建站,项目计划投入资金680万元人民币。1.7.5工艺流程1.压缩天然气工艺流程管道天然气将来自城市中压管网(0.4MPa),经调压计量、过滤后送入压缩机加压,使其压力达到25MPa,再经后处理系统干燥脱水,然后再进入储气系统,最后由高压储气井和售气机将压缩天然气加入车辆储气瓶。2.加油系统工艺流程成品油由油罐车运至站内,进入卸油场地,采用密闭卸油方式,卸入成品储罐,然后通过税控加油机加给汽车完成卸油加油过程。1.7.6主要设备 1.CNG系统:(1)进气系统:进气阀门 2台 自动式调压装置 1台 进行缓冲罐 V=2m3 p=0.8MPa 管道过滤器 2台(2)压缩机系统: 压缩机主机2台,排气量650Nm3h 容积流量:4.5s/m3 轴功率:152MW 行程:100mm 转速(R/min):740(3)压缩机控制柜: 2套(4)后处理系统: 干燥器1台,处理气量2000Nm3h(5)输气系统: 输入气程序控制盘 1台 (6)储气系统: 储气井3m3 4眼 (7)售气系统: 顺序控制自动售气机(双枪) 4台(8)废气收集系统:废气收集罐V=2m3 p=0.8MPa 1台2油品系统(1)油罐15m3和30m3各两个。(2)税控加油机 8台1.7.7经济技术指标。1.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的天然气进价为145元M3,估价为215元m3,每天售出15万Nm3,综合成本为05元m3,税后利润为02元m3,油品价格市场波动幅度较大,每天按20T销售计算,税后利润100元/吨。所以每天平均天然气利润在3000元,油品利润在2000元,每天合计利润5000元,每年有效营业日为360天,每年计算利润为180万元,考虑某些不可预见因素,每年实际利润为150万元。 1.7.8公用工程1.供水、供热、排污工程项目所需的供水接市自来水公司管网,进水管径为DN300,可满足生产生活用水。供热、排污等公共管网,也均利用西安市新房村小学现已建成的公用设施。2.供电电源来自10KV城市供电网,站内设400KVA变压器一台,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用电。1.8拟建项目选址区域内的地形地质该拟建设项目位于西安东郊,地处渭河平原,无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危害。该地属渭河南岸二级阶地、地带开阔平坦,地势起伏变化小,地貌发育过程及地貌类型简单。地面由南向北倾向河谷,高出河床35米,地面绝对高度约507505m,地层结构简单。自下至上为:中更新统下部冲积湖积层(aL+LQl2),厚度40-50米,为亚粘土夹中、粗砂层;上更新统下部冲积层(aLQl3),厚度1520m,为浅灰灰黄色细中沙、中粗沙,上更新统上部风积层(eoLQ23),厚度16-18m,为上更新统黄土夹一层棕红色古土壤层。渭河冲积平原地层岩性为黄土沙质,土壤类型为发育在黄土母上的娄土,为碳酸钙碱性土,属古农业区。1.9项目区内的水文地质地下水以30m深度为界,以上的黄土、砂砾石层地下水为潜水型,以下主要为承压水类型。潜水:主要分布在黄土状土、粉土、粉细砂和砾石层的孔洞中,地下水位埋深不等,漫滩处较浅为2.7-5m,一级阶地后缓埋深大约为11.5m。自80年代由于减少地表水灌溉,开采利用地下水灌地,故呈下降趋势。地下水总的流向向南,局部受开采影响稍有变化,但没有形成漏斗地区。水质: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03S04C1-Na、Mg型为主,矿化度1.271.57gL-1,pH值为7.57.7,以碳酸钙计为480-625mgL-1,侵蚀性C02零值,S04含量为4-427.5mgL-1,小于500mgL-1,对混凝土侵蚀判定为无晶无分解性侵蚀。1.10该拟建项目区域内气候条件拟建项目建址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夏、春、秋季节分明。年平均气温13.2,极端最高气温为41.1,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0.8。年平均降水量537.9mm,年际间降水差异较大,多雨年的最大降水量为829.7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47.3小时,年辐射总量1185kcal/cm。最大风速16.0m/s,主导风向为东北风。2生产工艺简介2.1压缩天然气加气系统 回收罐2.1.1工艺流程图双塔干燥器售气系统CNG汽车进站后经过过滤、计量城市中压天然气管道压缩系统储气系统控制系统图21 CNG加气站工艺流程示意图2.2.2工艺流程简介CNG加气系统是将来自城市中压管网(0.4Mpa)的天然气,经调压计量、过滤后送入压缩机加压,压缩机加压至25Mpa的高压天然气,再经后处理系统干燥脱水,干燥器采用高压微热再生干燥器,处理后的天然气常压露点54,含尘量5mgNm3,含尘粒径10um,符合国家车用天然气标准,然后再进入储气系统,储气系统由4眼地下储气井构成,每眼3m3,每眼可储高压气750m3,共储气3000m3,储气并分为高、中、低压三个压力系统,4眼井的高、中、低压配比例为1:1:2。压缩机压出的高压天然气和储气井的高压天然气(包括高、中、低压系统),经顺序控制盘控制给天然气汽车加气,开始时先由低压储气系统供气,后来是中压储气系统,再后是高压系统供气。压缩机气罐中的废气可经废气回收系统收集再生。2.2 加油系统运油车卸油平台储罐加油用户2.2.1工艺流程图图22 加油工艺流程示意图2.2.2工艺流程简介工艺流程简述:油罐车拉来油料,进入加油系统专用卸油场地,采取密闭方式卸油至直埋地下卧式钢制油罐中。用户加油时,油罐内的油料经埋地管路进入加油机,通过计量装置和加油枪,送至用户,从而完成卸油加油过程。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3.1定义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两个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危险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3个方面。下面就拟建新房村油气合建站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3.2拟建油气合建站主要危险、有害物质识别与分析该拟建油气合建站的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天然气、汽油、柴油。3.2.1天然气1.本项目使用的天然气,气质数据如下表所示:表21 天然气气质数据表组成百分率(%,烃类)组成百分率(%,非烃类)CH496.16N20.001C2H41.098CO22.546C2H80.136H2S0.0002IC4H100.021H2O0.004NC4H100.008IC5H120.005总烃0.5868比重196.840密度0.7065g/L由上表可以看出:天然气的组分以甲烷为主(含量为96.16%),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气等气体。由此,天然气的危险性主要表现为甲烷的危险性,具体分析如下:2.甲烷(1)标识中文名:甲烷英文名:natural gas分子式:CH4CAS号:74-82-8危险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化学类别:烷烃(2)理化性质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熔点:():-182.5 沸点:():-161.5相对密度(水=1):0.42(-164)相对空气(空气=1):0.55饱和蒸气压(kPa):53.32(-168.8)燃烧热(kJ/mol):889.5临界温度():-82.6临界压力(MPa):4.59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3)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易燃闪点():-188爆炸下限(%):5.3爆炸上限(%):15引燃温度():538最小点火能(mJ):0.28最大爆炸压力(MPa):0.717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4)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品,可致冻伤。(5)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6)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7)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发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8)防护措施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高浓度时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3.车用压缩天然气技术要求为了满足汽车发动机的需要和安全生产的要求,根据车用压缩天然气GBl8047-2000的要求,车用压缩天然气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1)低热值等于或大于33.4MJNm3;(2)H2S含量小于或等于10mgNm3;(3)含尘量小于或等于5mgNm3;(4)C02含量小于或等于3;(5)脱水后气体在常压下露点温度低于或等于-54。从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分析来看,天然气的爆炸下限为5,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第411条规定,爆炸下限90-97(2)抗爆指数( (MON+RON)/2 )8592(3)馏程10馏出温度不高于70;50馏出温度不高于120;90馏出温度不高于190;经馏点不高于205;残留量不大于2。(4)蒸汽压KPa从9月1日至2月28日不大于88;从3月1日至8月31日不大于74。(5)实际胶质rog10Qml不大于5(6)诱导期min不大于480(7)硫含量不大于0.15(8)酸度mgKOH100ml 不大于33. 汽油(1)标识中文名:汽油分子式:C4C12脂肪烃和环烷烃危险性类别:第3.1类 低闪点易燃液体(2)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具有特殊臭味熔点:60 沸点:40200相对密度(水=1):相对密度0.700.79相对空气(空气=1):3.5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脂肪。(3)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易燃闪点():闪点50引燃温度():415530爆炸下限(%):7.8爆炸上限(%):1.4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4)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5)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就医。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6)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7)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8)防护措施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保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耐油手套。从汽油的理化性质分析来看,汽油的闪点为-18的液体,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第411条规定,闪点28的液体属于甲类液体;因此,汽油为甲类火灾危险物质,具有易燃易爆危险性。3.2.3柴油1.柴油的规格和选用 柴油分为轻柴油和重柴油。加油站一般都经营轻柴油,因此这里只对轻柴油进行分析,轻柴油的规格按凝点各分为10#、0#、10#、20#、35#和50#六个牌号。关中地区加油站一般经营10#20#轻柴油,轻材油一般作为汽车燃料,是根据不同气温、地区和季节,选用不同牌号的轻柴油。气温低,选用凝,点较低的轻柴油,反之,则选用疑点较高的轻柴油。2.车用轻柴油的技术参数为了满足柴油汽车的需要,根据车用轻柴油GB25287的要求,车用轻柴油应达到以下技术标准。(1)颜色、色号不深于3.5(2)催速安定性沉渣rog1000ml,不大于2(3)硫含量不大于0.5(4)硫醇硫含量不大于0.01(5)酸度mgKOH100ml不大于5(6)10蒸余物残炭不大于0.3(7)灰分%不大于0.01(8)运动粘度(20)mm2/s10#至-10#3-8-20#2.5-8(9)凝点 10#10 0#0 -10#-10 -20#-20(10)冷滤点10#12 0#4 -10#-5 -20#-5 -20#-14(11)闪点不低于65(12)十六烷值不小于45(13)馏程50%馏出温度不高于300;90%馏出温度不高于355;95%馏出温度不高于365;3.柴油(1)标识中文名:柴油英文名:Diesel oil危险性类别:第3.3类 高闪点易燃液体(2)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0#轻柴油的特性数据如下:闪点():58 凝固点():0密度(20):823.9kg/m3(3)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易燃引燃温度():257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燃烧爆炸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4)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皮肤接触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头痛。(5)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用肥皂和大量清水清洗污染皮肤。眼接触:立即翻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食入:饮牛奶或植物油,洗胃并灌肠,就医。(6)泄漏应急处理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堵漏。禁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沟等受限制空间。用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至空旷处焚烧,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化处理后废弃。(7)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搬运使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8)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防护,特殊情况下,佩戴供气式呼吸器。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从车用柴油的理化性质分析来看,车用轻柴油的闪点为65,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第4.1.1条规定,闪点60的液体属于丙类液体;因此车用轻柴油为丙类火灾危险物质,具有可燃性。3.3拟建油气合建站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设备设施缺陷:设备强度不够,密封不良;管道强度不够,密封不良;设备腐蚀严重;建筑物耐火等级低等。可能造成:气体、油品泄露,可能引起火灾、爆炸。2.防护缺陷:加油加气站与站外建筑物之间、加油加气站站内建筑物之间防护距离不够;员工没有防护衣物或防护衣物不全。可能造成:事故范围扩大;员工人身伤害。3.车辆伤害:车辆进站加油加气不按顺序出入站,易产生车辆拥挤、堵塞、碰撞、挤压。可能造成:车辆伤害,损害设备,撞伤人员。4.作业环境不良:站内安全通道太窄或有障碍物;站内通风不良。可能造成:员工健康伤害,无法救援或无法及时救援。5.信号缺陷:站内无报警设施;报警设施失效;报警信号不当或信号不清;报警设施位置不当等。可能造成:事故发现、报警不及时,事故影响扩大。6.标志缺陷:危险区域无标示;标示位置不当;标示不清晰;标示不规范等。可能造成:顾客、员工人身伤害。3.4拟建油气合建站系统危险性识别3.4.1拟建油气合建站加气系统危险性识别汽车加气系统通常由五部分组成,即气体处理系统;气体压缩系统;气体储存系统;设备控制系统和售气系统。 1.气体处理系统的危险性气体处理系统主要包括调压、除尘、脱水、干燥等工序,气体在处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阀门、法兰盘及焊缝处泄漏等现象。(1)由于工程设计考虑不周到、施工时埋下事故隐患或设备、管道、阀门等质量原因,造成气体泄漏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爆炸和燃烧。(2)带有天然气的设备、管道、阀门等因为种种原因发生泄漏,其泄漏速度很快,若处置不及时、不得力,容易造成气体大量泄漏,大面积扩散,有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3)由于操作、控制失误,使设备、管线内气压超过安全阀的额定工作压力,便会自动放散、排气,也具有爆炸燃烧危险。(4)站内有产生着火源的危险。站内气体处理系统的工艺管道,设备静电接地和防雷接地装置失效而产生的静电火花、雷电火花;电气设备和仪表因丧失防爆性能而产生电气火花;安全管理不严出现漏洞等都会产生着火源,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2.气体压缩系统的危险性气体压缩系统是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的核心部分,该系统主要是通过压缩机进行多级压缩,将天然气的压力提高至25MPa,然后通过管线送至储气设施。气体在压缩时,处于受压、受热状态,工艺管网易造成泄漏,遇火源就会发生火灾和爆炸。当压缩机房泄压面积不足,同时又没安装通风换气设施,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和强制通风,排气、紧急切断等设施失灵时,一旦造成天然气聚集,遇明火就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3.气体储存系统的危险性气体储存系统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储气系统都属于高压容器,因此,储气设备的质量问题就非常重要,储气设施基本都是钢质耐压,由于受腐蚀或存在先天性缺陷,如制造工艺不能满足规定的技术要求,加上维修保养不善,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等因素,极易造成储气设施或零部件损坏,发生泄漏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地下储气井使用中出现的事故隐患主要是泄漏、井管爆裂和井口装置上串或下沉。(1)泄漏泄露有两种情况:井口装置泄漏和井下泄漏。井口装置泄漏发生在井口封头与井管连结螺纹处和井口装置中的阀门、管件处,这类泄漏现象比较容易发现,也较容易处理,一般不致酿成严重后果。井下泄漏发生在井下,可通过储气并充满CNG后,井口压力表不能稳压而发现。问题在于很难弄清井下泄漏的确切泄漏位置。也就很难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2)筒体严重上串或下沉在些储气井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井管慢慢地向上爬的现象,甚至出现处理一次后,又继续上爬的现象;有些储气井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气井有下沉的现象。对于上述两种情况,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连接管线破裂拉断,联接接箍松动、冲管事故,导致大量气体从井内喷出,其后果也是较为严重的。此种情况多数是由于固井质量不良所致。4.设备控制系统的危险性设备控制系统主要是对加气站内各种设备实施手动或自动控制。因此,加气站内存在着潜在的点火源,各生产环节防静电接地不良或者各种电器设备、电气线路的防爆、接头封堵不良,在天然气稍有泄漏时就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5.售气系统的危险性 售气系统工作时,易产生静电,此外违章操作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例如工作人员违章穿钉子鞋、化纤服,也易造成事故。在加气时汽车不按照规定熄火加气,还有尤为常见的搭载乘客在车辆加气时吸烟的现象,都为C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