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初级)报告传播版.doc_第1页
工程教育(初级)报告传播版.doc_第2页
工程教育(初级)报告传播版.doc_第3页
工程教育(初级)报告传播版.doc_第4页
工程教育(初级)报告传播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准备工作:(一)有关电子元器件:1、元器件的质量判别:l 电阻器:先从外观上看电阻器的电阻体或引线时候折断以及烧焦;若内部或引线有毛病,以致接触不良时,可用手轻轻地摇动引线,可以发现松动现象,用万用表测量,会发现指针不稳定或电阻值超差。l 电位器:(1)用万用表检测电位器开关,将开关“开”或“关”,如表针是“通”或“断”,则表示正常。(2)再检测电位器两端焊片,其阻值应与标称值相同。(3)将表棒接中心轴及电位器任一端,旋转电位器轴柄,如表针徐徐转动而无跌落现象,则说明电位器正常。(4)固定电容器: a.容量大于5000PF,用万用表测量,表针应向右偏转后回复到处。 b.外形完整,引线不松动。 c.电解电容极性问题: 正接漏电小阻值大黑表棒接正极,红表棒接负极。 负极漏电大阻值小黑表棒接负极,红表棒接正极。 可变电容器: 可变电容器在旋动时应感觉圆滑,不应感觉有松紧现象,用万用表测量动片、定片间电阻时表针应不动。这是因为常用的可变电容器的容量不会大于1000PF。2、电阻值标示法:l 直接标示法(直标法)即将电阻器的主要参数直接印在电阻器表面上的一种标志方法,如l 文字符号法即将电阻器的主要参数用数字和文字符号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印在电阻器表面上的一种方法。其组合形式为 整数部分+阻值单位符号(、k、M)+小数部分+允许偏差l 数码标志法即用三位数字表示阻值大小的一种方法。从左到右,第一、二位数表示该电阻器阻值的有效数字,而第三位则表示前二位有效数字后面应加“0”的个数。l 色环标志法(色标法)色标法是用不同颜色的色环把电阻器的参数(阻值和允许偏差)直接标在表面上的一种标识方法。色环颜色与数字的对应关系见下表。(1) 固定电阻器色环标志的二种形式:四环标记适用于普通电阻,有二位有效数字;五环标记适用于精密电阻,有三位有效数字。 (2) 色环电阻器的识别:找出色环电阻器的起始环,即色环靠近引出线端最近一环若是四环电阻器,只有5%、10%两种允许偏差,金或银色环的便是尾环表1 四环标志法 表2 五环标志法 颜色第一位有效数字第二位有效数字倍率允许偏差颜色第一位有效数字第二位有效数字第三位有效数字倍率允许偏差黑00100黑000100棕11101棕1111011%红22102红2221022%橙33103橙333103黄44104黄444104绿55105绿5551050.5%蓝66106蓝6661060.25%紫77107紫7771070.1%灰88108灰888108白99109白999109金10-15%金10-1 5% 银10-210%银10-210%无色20%(二)焊接的方法及要求:1、元器件装配的技术要求:标记安装时,字体应向上或向外,便于目视;中频变压器要与底板吻合;位置上下、水平、垂直、对称,要做到美观、整齐,同一类元器件高低应一致;元器件、导线饶头一般一圈到底,并用尖嘴钳夹紧;元器件的放置要平稳,支撑力尽可能相等,弯脚应成圆弧形,并不可齐根弯;晶体管、集成电路焊接速度要快,要注意脚的极性。2、导线l 加工过程:剪裁、剥头、捻头、浸锡和清洁等。l 走线原则:以最短距离接线;直角接线;平面接线;导线的根部不能受力,并且要顺着接线端子的方向走线3、有关电烙铁 电烙铁是手工施焊的主要工具,是电子产品装备人员常用工具之一,选择合适的电烙铁,合理地使用,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基础。l 种类:根据用途、结构的不同,有各式各样的电烙铁。从加热方式,有直热式、感应式、气体燃烧式等;从电烙铁发热能力分,有20W、30W、300W等;从功能分,又有单用式、两用式、调温式等。最常用的是单一焊接用的直热式电烙铁,它又可分为内热式和外热式两种。l 组成:电烙铁一般由烙铁头、烙铁芯、烙铁身、烙铁手柄、电源引线及插头等部分组成。l 规格:电烙铁有20W、25W、45W、75W、100W等数种规格。电烙铁上标的功率,实际上是单位时间内消耗电源的能量,而非电烙铁的实际功率。一般功率越大,电烙铁相同加热条件下的温度越高。l 检查:使用前检查电源线有无破损,手柄和烙铁头不能松动; 用万用表欧姆档测量电烙铁插头电源端,内阻应是0.5 K-2 K,功率越大,电热丝内阻越小。检查电烙铁的绝缘电阻应是大约2 M-3 M,基本处于绝缘状态。l 注意事项:(1)烙铁头初次通电升温时,应先浸上松香再把焊锡均匀溶化在烙铁头上,即进行搪锡或上锡。(2)电烙铁内的加热芯在加热状态下应避免震动,使用时应轻拿轻放,不能用来敲击。(3)使用电烙铁时应握持其手柄部位,常用的握持方法有三种: 握笔型:此法适用于小功率的电烙铁,焊接散热量小的被焊件,如焊接收音机、电视机的印刷电路板及其维修; 反握型:就是手心朝上握住手柄,此法适用于大功率电烙铁,焊接散热量较大的被焊件。这种握法动作稳定,不易疲劳;正握型:就是手心朝下握住手柄,此法适用的电烙铁也比较大,且多为弯型烙铁头,使用弯把烙铁时一般用此握法。(4)电烙铁金属管的温度很高,一般大于200,因此千万不能用手触摸。(5)停止使用时,应拔出电源插头。(6)电烙铁头要经常保持清洁,间隔一定的时间应将烙铁头取出,倒去氧化物,重新插入拧紧,防止烙铁头与加热芯烧结在一起。(7)不可将烙铁头上多余的锡乱甩,而应注意左右他人安全。(8)烙铁头应经常保持清洁,可以沾一些松香清洁,也可用耐高温的湿海绵擦除烙铁头上的赃物。(9)烙铁头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有黑灰色氧化层而影响上锡时,要用砂纸去掉;轻度磨损时,可用剪刀剪去尖脚;磨损厉害凹凸不平时,应用锉刀进行修整。修整后的电烙铁要立即镀锡。4、接点的焊接焊点的几种情况如下图所示l 对焊接点的技术要求:焊接点要牢固,具有一定的轻度。接触电阻要小,吃锡透彻,无虚焊、假焊及漏焊。焊点大小均匀,圆滑、满焊、无生焊。焊接点表面要整洁、无杂物残留。焊点之间不应搭焊、碰焊,以防短路。焊点表面应有良好的光泽,无毛刺、无拖锡,防止尖端放电。l 焊接注意事项:烙铁头温度(233)掌握要适当。焊接时间要适当(控制在2秒之内)焊料与焊剂使用要适量。焊点未冷却前不准摇动焊接物,以防焊点表面粗糙及虚焊不应烫伤周围的元器件及导线。l 手工焊接法的焊接步骤:准备:首先准备好被焊件、焊锡丝和电烙铁,随后左手拿焊丝,右手握电烙铁(烙铁头上已焊锡),随时准备进入焊接状态。加热被焊件:把烙铁头放在接线端子和引线上进行加热。放上焊锡丝:被焊件经过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后,立即将左手的焊锡丝放到被焊件上融化适量的焊料,而不是直接加在烙铁头上。移开焊锡丝:当焊锡丝融化一定量(焊锡不能太多)之后,迅速移开焊锡丝。移开烙铁:当焊料的扩散范围达到要求后,移开电烙铁。撤离烙铁的方向和速度的快慢与焊接质量有关,操作时要特别注意。完成上述五个步骤后,等待焊料凝固,不随意改变焊件位置,防焊点虚焊,粗糙。二、了解万用表:(一)万用表的用途:万用表又称多用表,通常可以用来测量直流电流、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直流电阻等,有的万用表还可以用来测量交流电流、电容、音频电平及晶体管的某些参数等。它具有多种用途、多种量限,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等优点,是电子技术实验与实践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二)万用表的基本组成: 指针式万用表主要由表头、测量线路和转换开关组成。1、表头: l 用途:指示被测量的数值l 测量:多采用高灵敏度的磁电系测量机构l 满偏:满偏电流一般为数微安到数百微安,满偏电流越小,表头灵敏度越高。l 选择原则:灵敏度越高越好万用表在用于测量时,要从被测电路中获取能量,用以推动表针偏转;这一能量越小,对被测电路影响越小,测量结果越正确。l 本实验表头:本表头满偏电流为83.3,在一般指针式万用表中属中档灵敏度。2、测量线路:l 用途:把各种被测量(电压、电流或电平等)转换成适合表头偏转的直流微小电流,以实现万用表的多种功能测量,并且有多种量限(或称满量程)。l 组成:大多用各种规格的电阻原件(如线绕电阻、金属膜电阻、电位器等),在特殊测量中还会用到其它电子器件(如测量交流电压电路中应有整流原件、测量电阻的电路中应有内置电池、测量交流电流的电路中应有交流电流互感电感等)。3、转换开关:l 用途:实现万用表对不同测量对象和测量范围的选择,以适应各种测量要求。l 规格:万用表中的转换开关通常采用多刀、多掷波段开关或专用的转换开关,通过旋转开关可以使万用表测量线(俗称表笔)与表内不同的测量线路接通,以满足不同的测量要求。l 本实验转换开关:此次安装的MF-50型万用表,是利用印刷版铜箔作为固定触点,而三头簧片作为旋转触点构成的专用旋转开关,共有十八个档位,提供五种不同的测量功能。(三)测量线路原理分析:如下页图示为MF-50型万用表的电路原理图:读图可知MF-50型万用表以下信息:l 本表所用表头灵敏度:83.3l 内阻(偏转线圈铜阻):1.2 K左右l 使其满偏时表头两端所需电压:83.31.2 K=100mV注:这一电压并不能使并于表头二端的二极管产生电流,而电容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相当于开路。故在下面原理分析中,忽略此些器件的存在。MF-50型万用表电路原理图1、直流电流的测量线路(DCA)直流电流的测量线路上页图中,表头与W2串联组成一满偏电流83.3,内阻为1.5K的基本表。测量电路采用环形分流式电路,显然为满足“A点”与“*”间流过100时的表头满偏。则并联电阻总值应为: R并=83.31.5 K/(100-83.3)=7.5 K式中:R并=R1+R2+.+R8此时,回路环阻总值为9 K,在此基本状态下我们可以求出每一测量档分流电阻的值。 设:RN为第n档分流电阻总值(单位为) IN为第n档电流测量满度值(单位为mA) 则当第n电流测量档表头只是满度时应有下式: (9 K-RN)83.3=(IN-83.3)RN 9 K83.3- RN83.3=INRN-83.3RNRN=9 K83.3/IN根据上式我们可以求得: 第一档I1为2.5A,可得R1=0.3 第二档I2为250mA,可得R2=3 第三档I3为25mA,可得R3=30 而具体的Rn则为RN与RN-1的差值,即: Rn=RN-RN-1于是我们可得:R1=0.3,R2=2.7,R3=27,余类推。同样,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求出环型分流电路中任一点接入时的满偏电流值。即: IN=9 K83.3/RN式中:R并=R1+R2+.+Rn IN为此接入端对应的满偏电流值。据此可求得: R5与R6中间“B点”接入时的满偏值为:250 R7与R8中间“C点”接入时的满偏值为:1122、直流电压的测量线路(DCV)由图可见:直流电压基本测量电路的表头分流接入端为A,此时的满偏电流为100,只要在A端串入相应的分压电阻,即可构成不同量程的电压表。根据前述,制成的电压表对被测电路的影响越小越好,对电压表而言,内阻越大,从电路分走的电流越小。本直流电压表的表头分流电路接入点电流满度为100,因此串入的分压电阻每分得1V电压所需的电阻值为:1V/100=10 K,或称电压测量灵敏度为10 K/V此值是表示电压表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此值越大,表示电压表性能越好。直流电压的测量线路 图中:A端与“*”间的等效电阻值为7.5 K/1.5 K,而任一电压测量档的总电阻为: RVN=VN/100式中:VN为该测量档表头满偏电压值。 实际应串入的电阻值为: RVN=RVN - 1.25 K 本表的最低直流电压测量档为满度2.5V。所以 R12=2.5V/100-1.25 K=25 K-1.25 K=23.75 K,由于不同量程的测量档其接入电阻是串联累加的,故相邻两测量档的串入电阻值应为:R=(VN-VN-1)/100本表2.5V档的相邻档满度电压值为10V,从上面分析可知: R11=(10-2.5)V/100=75 K依次可计算出:R10=400 K;R9=2 M必须指出,1000V直流电压档的表头分流接入端为B点,此时满偏电流为250,因此,该档应串入的电阻总值为4M,本表借用了交流测量线路的分压电阻,它们的测量电阻和正好为4M。此时的电压测量灵敏度为4K/V。显然,如果在250V与1000V相邻档间串联R*,(如上图中虚线所示)同样可以获得满偏为1000V的测量范围,且测量灵敏度也高。但是(1)此时计算出的R*应为7.5 M,通常高值电阻的精度较低,印刷电路的基板绝缘对其影响较大。(2)该电阻二端要降去750V电压,对普通小型电阻器难以承受。而采用现在的电路,则可避免上述弊病。3、交流电压的测量线路(ACV)交流电压档只能测量正弦电压,其读数为有效值。交流电压测量线路 从图中可见,线路中引入了D1和D2对正弦电压进行整流。当被测电压在正半周时,D2导通,产生的电流推动表头偏转;当被测电压在负半周D1导通,产生的电流流回“*”端。对表头电路而言,D2构成的仅是半波整流,半波整流后的直流电压平均值仅为实测电压有效值的0.45倍,流过表头电路的平均电流亦仅为实测电流有效值的0.45倍。又从前面直流1000V的测量线路借用交流测量分压电阻可知,交流测量时的电压灵敏度也为4 K/V,即任一档满幅测量时的电流有效值应达250,而流经表头电路的平均电流只有(2500.45)=112,因此本测量电路的半波整流输出在表头分流电路的接入端改为C点,(即前面分析的R7与R8中间),正好满足表头满偏112的要求。4、电阻测量线路:电阻是无源器件,不可能为电表提供能量,为使测量时表头偏转,电表内必须内装电池。我们知道,万用表用于电阻测量时,表笔短接,表头满偏,表指针值为0;当接入被测电阻时,回路电流减小,表针偏转减小,指示值增加,被测电阻越大,回路电流越小,表针偏转越小,指示值越大。欧姆表中值电阻:MF-50型万用表表面刻度线中值为10;即档在1档时指示此值为10;10档时指示此值是100。余此类推。图中可见,在测量回路中串入了1.5V电池,当测量端接入电阻,回路电流即可推动表头偏转。电阻测量线路现分析R1K时的电路原理:图中开关所呈位置为R1K状态,在“+”端与“*”端间接入10K电阻,应使表针指示为中值,当短接此二端应使表针满偏,显然此时测量线路的内阻与被测电阻相等,也为10K。由此可知,满偏时的电流值应为:1.5V/10K=150我们在环形分流电阻中寻找合适的接入点,使其满足测量回路电流为150即可,在此接入状态下计算出表头电路等效内阻再串入R24,使其总电阻正好为10K即完成了R1K档的设计。当IN=150时,可求得RN=5K此时表头电路内阻为5 K/(9 K-5 K)=2.23 K R24=10 K-2.23K=7.77 K由上图可见,当转换开关置于R100时,实际在1K测量基础上再并联R22作为分流电阻而构成:,如下图示:R100时的电阻测量电路据前分析,此时表的中心值电阻应为1K,相应测量表内阻也应为1K,短接测试时满偏电流值应为:1.5V/1K=1.5根据分流原理,R22应分流掉1.35mA,则:R22=10K150/1350=1.11K对于R10与R1档,计算方法类似。在R10K档时,中值电阻应为100K,电阻测量线路内阻也为100K。为使表头达到满偏,原来的1.5V电压显然不够,本表采用15V电池串入R23并利用1K档的环型分流电阻接入端,可满足此档要求。(四)阅读归纳:Q 1:测量直流电流时如何改变电流值测量范围?A: 在表头并联一适当阻值的电阻进行分流,并通过改变分流电阻的阻值,以改变电流表的测量范围。Q2: 测量直流电压时如何改变电压值测量范围?A: 在表头串联一适当阻值的电阻进行分压,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以改变电压的测量范围。Q3: 测量交流电压时如何改变电压值测量范围?A: 由于使用的是直流表表头,在测量交流时,需要加装一个并串式半波整流电路,将交流进行整流变成直流后再通过表头,由此根据直流电压的大小来测量交流电压。改变电压测量范围的方法与直流电压相同。Q4: 测量电阻时如何改变电阻值的测量范围?A: 在表头并联或串联适当阻值的电阻,同时串连额外电池或更换为大容量电池,使电流通过被测电阻,根据电流的大小,测量出电阻值。并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来改变电阻的量程。(五)问题思考:Q 1:在用电场必须注意哪些安全措施?A:凡带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都以电线接地;注意检查插头、电线等是否有破损现象;切忌人体与电源接触;注意表笔安放位置,切勿导致短路。Q 2:安全操作有哪些?A:电工作业时要单手操作; 切忌手潮湿时接触开关或电器插座; 检查或维修电路或电器时要谨记先断开电源。Q 3:如遇触电事故应如何急救? A:快速断开电源;若电源无法切断则就近选择木质等绝缘体使触电者脱离带电器;脱离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若触电者停止呼吸则立即施用心脏复苏、并正确进行人工呼吸。三、万用表的制作与调试(一)检查器件1、清点配套元器件数量并按序标识电阻 (1)电阻(21个) : R1 0.3(已装), R2 2.7, R3 27, R4 270, R5 2.7K, R6 1.1K,R7 500,R8 800,R9 2M,R10 400K, R11 75K, R12 23.8K, R13 43.2K(已装), R14 36.5K, R15 160K, R16 800K, R17 3M, R18 20.5K, R19 86.6K, R20 9.1, R21 100, R22 1.1K, R23 88K, R24 7.78K。(2)W2 620 (3)二极管 IN4007 4只 (4)电容 1只 (5)线路板 1块 (6)电刷 1只 (7)其他零件 导线若干,内齿垫圈1只(黑色),M4螺母1只,M2.5螺钉2只,M3自攻螺丝3只2、表头电流灵敏度测试(1)测试原理:两电流表串联,其电流相等。(2)测试方法:将校准仪功能开关置DCI,量程选择100档。 用螺丝刀调整表头机械零点;用校准仪输出红鳄鱼夹接表头红线,黑鳄鱼夹接表头黑线。 接通电源开关,“内/外”控开关置外控,调节外控盒“粗、中、细”调电位器,使被测电表满度,此时,校准仪读数即为被测表头灵敏度,一般为83左右,如过分偏离则表头不能用。(3)测试结果:万用表表头电流灵敏度为 83.2 。(4)注意事项:校准仪输出为恒流源,当外接开路时,会出现超载报警,应排除故障后,按“复位”继续调试。(二)装配电表1、印刷版的安装 对照下图安装电阻及引线(1)将电阻按图示位置孔距弯脚,插入印版并紧贴印版焊牢。装焊顺序为:先装印版边缘的电阻,后装近中心孔的电阻。当装好所有电阻检查无误后,奇根剪去电阻脚。(2)将二极管按图示位置同样操作,注意极性。(3)将电容插入印版并贴紧焊牢并剪去电容脚。(4)根据引线去向选择合适长度的导线焊至印刷版相应的点位: 1号(80mm),引线接至表壳“2.5A”测试接线桩; 2号、3号(45mm),引线接至调零电位器W1两端; 4号(50mm),引线接至表壳“100”测试接线桩; 5号,此点不用引线,可直接由表头(+)极线接至此; 6号(130mm),引线接至表壳测试公共端“*”接线桩,同时将表头()极接至“*”端,晶体管测试端的PNP(e),NPN(c)也接至“*”端; 7号(150mm),引线接至表壳“+”测试接线桩,同时将1.5V电池座()极也接至“+”端; 8号(90mm),引线接至调零电位器W1中心端; 9号(110mm),引线接至15V电池座(+)极; 10号(90mm),引线接至1.5V电池座(+)极。2、整机装配 (1)将表壳内晶体管测试端按图与“+”端和“*”端用导线进行连接; (2)电池座()极与“+”端用导线进行连接; (3)表头()极线直接接至“*”端; (4)将焊好的印刷版装入表壳,仔细微调印版位置,使旋转开关轴正好位于印版孔中间,拧上三枚自攻螺丝; (5)将印刷版引出线分别焊至合适的位置; (6)将表头(+)极线接至5号引线位置; (7)将三头簧片电刷安装到旋转开关轴上,加上垫圈,拧上螺母。试旋动开关,使电刷的三个触点正好对准印版中间,并且三点压力均匀,再用尖头钳拧紧螺母; (8)装上电池,表可短路调零。(三)万用表各档的校准注意事项:连接电路时注意正、负极性。用万用表前进行机械调零。测量电阻时,每次测量前都应进行欧姆调零。选择合适的量程档位。选择适合的刻度和并准确读数。 万用表不用时,最好将档位旋至交流电压最高档或HFE档,避免损坏;不要旋在电阻档,因为有内置电池,若不小心易使万用表短路,轻则耗费电池,重则损坏表头。如果不知道被测物件的规格,应先用最高档测量,而后再选用合适的档位,以免表针偏转过度而损坏表头。1、100测量端的校正l 校验方法:被校表置电流档,负表笔接校准仪黑夹子,正表笔100端接校准仪红夹子。校准仪置DCI,100档、外控。接通电源,调节外控盒“粗、中、细”调电位器,使校准仪显示80。仔细调节印刷板上620电位器W2,使被测表电流也为80。l 注意事项:(1)无输入时,预先调整表头机械零点 (2)读书时务必将被测表放水平,且视线应在法线方向(3)调整中可能会引起基准表的读数变化,此时应多次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准确为止。l 切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2、直流电压测量档校验l 校验方法:被测表置DCV与校验仪DCV外控并联连接,调节外控盒“粗、中、细”调电位器,按要求测试。l 注意事项:(1) 高压测量牢记单手操作。 (2) 相对误差=(测量值-标准值)/标准值100% (3) 当相对误差2.5%时,应及时查找原因。l 测量数据:2.5V档:校验1V、2V的准确度 校准仪显示: 0.99140V , 被校表显示: 1V , 相对误差: 0.852 % ;校准仪显示: 2.0088V , 被校表显示: 2V , 相对误差: 0.44 % ;10V档:校验4V、8V的准确度校准仪显示: 3.9522V , 被校表显示: 4V , 相对误差: 1.195 % ;校准仪显示: 8.062V , 被校表显示: 8V , 相对误差: 0.78 % ;50V档:校验20V、40V的准确度校准仪显示: 19.779V , 被校表显示: 20V , 相对误差: 1.15 % ;校准仪显示: 40.604V , 被校表显示: 40V , 相对误差: 1.51 % ;3、交流电压测量档校验l 校验方法:被测表置ACV与校准仪ACV外控并联连接,调节外控盒“粗、 中、细”调电位器,按要求测试。l 注意事项:(1)注意10V专用刻度的读数。(2)高压测量牢记单手操作。 (3)相对误差=(测量值-标准值)/标准值100%(4)当相对误差4%时,应及时查找原因。l 测量数据:10V档:校验4V、8V的准确度校准仪显示: 3.9757V , 被校表显示: 4V , 相对误差: 0.6075% ;校准仪显示: 8.042 V , 被校表显示: 8V , 相对误差: 0.525 % ;50V档:校验20V、40V的准确度校准仪显示: 19.819V , 被校表显示: 20V , 相对误差: 0.905 % ;校准仪显示: 40.360V , 被校表显示: 40V , 相对误差: 0.900 % ;4、直流电流测量档校验l 校验方法:被校表、校准仪均置DCI相应档位后串联连接,调节外控盒“粗、 中、细”调电位器,按要求测试。l 注意事项:(1)出现“超载”报警时,检查联结良好后按复位键继续校验。(2)大电流校验时间不能过长。(3)相对误差=(测量值-标准值)/标准值100%(4)当相对误差2.5%时,应及时查找原因。l 测量数据:2.5mA档:校验1mA、2mA的准确度校准仪显示: 0.97828mA, 被校表显示: 1mA , 相对误差: 2.172 % ;校准仪显示: 2.0290 mA, 被校表显示: 2mA , 相对误差: 1.45 % ;25mA档:校验10mA、20mA的准确度校准仪显示: 10.137 mA, 被校表显示: 10mA, 相对误差: 1.37 % ;校准仪显示: 2.0290 mA, 被校表显示: 20mA, 相对误差: 1.13 % ;5、电阻测量档校验l 测量方法:用标准电阻作为被测对象进行测量,在取下列标称值时,表针偏转应在表头1/2附近。l 注意事项: (1)每档测量前必须校零。(2)表为非线性刻度,相对误差计算不同于前述,在此不必计算。l 测量数据: 1 档: 标称值: 10 , 实测值:11.5;10 档: 标称值: 100, 实测值:110 ;100档: 标称值: 1K , 实测值:1 K ;1K 档: 标称值: 10K, 实测值:9.9K;10K档: 标称值:100K, 实测值:97K ;(四)问题探讨:Q1:如何串联两个电阻可使电路更美观?A:将两电阻相邻较远的一端分别于电路板接好后,用钳子把剩余两端拧成A字型靠在一起,镀锡、焊接然后剪去尖端。Q2:如何连接D1、D2两二极管可使电路更美观?A:将D2正脚剪到合适高度,再将D1负脚弯向D2正脚,然后用焊锡相连接。Q3:如果欧姆表短路不能调零怎么办?A:先静下心来对照电阻测量线路图用老师提供的万用表找出问题所在。如果电阻各档短路后表头超满度而不能调零,则是由表头回路的分流电路开路所致,常见是W1左端断开,或连接导线未焊牢等;如果是无任何显示,则是电源通路发生了开路而无电流指示。查找时,若确定电路板装接无误,则可将重点放在电路板以外的器件及连接上,如电位器、电刷、导线等故障多发地带。 Q4: 如果万用表调整后无法校正到80怎么办?A:首先,调节电位器;其次,通过调整万用表表头灵敏器来使其达到;如果电位器已经旋转到底,但万用表仍旧存在一格以上的偏差,则考虑加长电位器,即在R8和W2间串上一个390的电阻。(五)实践出真知:1:用电烙铁给线路板上锡时,先用电烙铁在上锡位置预热几秒钟,再用锡条靠近该位置则可轻易完成,方便且美观。2:当连接多股导线时可先将全部导线的头并在一起,用钳子拧紧,整股上锡后,再进行整股焊接。3:当发现电阻接错而电阻腿已经剪掉时,可以找一段较长的剪下的电阻腿,将错接电阻拆下后,用尖头钳把两段金属丝拧在一起,拧紧后上锡,然后焊接到正确位置。4:15V电池总是松动导致与金属片接触不良甚至完全脱离,可将电池盒两极极端处的金属片提高,并适当调整,使其略微突出,以便将电池扣住。5:关于欧姆档的无法满偏问题: (1) 检测欧姆档时,表笔短接后各档均无法达到满偏。研究思考询问之后得知其原因为所用电池电量不足,使得空载电压降低,以至电池内阻增大,欧姆表无法无法达到满偏。购买一节新的优质电池即可解决问题。 (2) 检测欧姆档时,其余档均检测正常,而只有R10K档无法满偏。研究分析万用表电路原理图后,发现R10K档的中值电阻为100K,,电阻测量线路内阻也为100K。故为使表头达到满偏,只能由15V的电池串入R23并利用R1K档的环形分流电阻接入端提供电势差,满足要求。因此如果15V的电池与金属片接触不良,则此档无法满偏。 (3) 检测欧姆档时,将两红黑表笔短接后没有现象,而当波动开关调至直流电压档时却出现了满偏。打开盒盖查询,发现此时波动开关指向HFE档,但三头簧片电刷并未与波动开关的金属接触部分对齐,产生了错位,经调整后便可正常检测。6:实验中三头簧片电刷总是很难调节、容易松动、错位。安装三头簧片电刷时一定要注意电刷方向,接反电刷则会导致量程紊乱;加上垫圈和螺母后试着旋动开关,看电刷的三个触点是否正好对准印刷板上相应量程的中间,并且三点压力均、完全接触,若发现触点和印刷板之间存在空隙,则用尖头钳对该触点进行调整;必要时,可运用弹簧原理作调整,使得触点间无间隙,且旋转开关活动正常。四、用好万用表:(一)基本测量:1、直流电压的测量l 测量方法::将电压表二根电笔分别接至被测对象的两端,红笔接正端,黑笔接负端,即能从表头的指针偏转位置上读得被测量二点的电压值。l MF-50型万用表:共有五档直流电压测量档,分别为满度2.5V,满度10V,满度50V,满度250V,和满度1000V。除去1000V档外,其他四档电压测量灵敏度均为10K/1V;而1000V档得电压测量灵敏度为4 K/1Vl 注意事项:测前先估计范围。无法确知时先用大量程档测量。 万用表水平放置,避免引起倾斜误差。 任何一次改变量程均应将表笔撤离被测电路,量程改好后再进行测量。 测量高内阻的电压源时,测得的电压读数是不准的,应尽量选择灵敏度高的电压量程,提高电表内阻,以减少对测量系统的影响,或将该测量档的量程乘以测量灵敏度而得的电阻值考虑进电路进行修正,或加接一合适的阻抗变换器后在低阻抗端进行测量。2、交流电压的测量l 测量方法:与直流电压的测量方法相同,只是测量时不必考虑正负端。l MF-50型万用表:共有四档交流电压测量档,分别为满度10V,满度50V,满度250V和满度1000V。四档的电压测量灵敏度均为4 K/1V3、直流电流的测量l 测量方法:关闭被测电路的电源,断开被测电路待测点连线,将万用表表笔接入测量点,开启被测电路的电源,测读完数据后立即关闭电源,撤离万用表表笔,连通断开的被测点连线,再进行下一步测量。l MF-50型万用表:共有三档直流电流测量档和两个直接外接的100及2.5A测量端,三测量端分别为满度2.5,满度25,满度250。4、线性电阻的测量l 测量方法:先将万用表二表笔短接,表头指针应偏转,调整表上调零电位器旋钮,使表针指示零欧姆,断开表笔,接入被测电阻直接从表面上读数即可。l MF-50型万用表:共有五档电阻测量档,分别为R1档,R10档,R100档,R1K档,R10K档。l 注意事项:电阻测量时的数值读取是借助表面上的刻度线,将表针指示值乘以当前档位即可获得测量值 刻度线是一根典型的非线性刻度线,表针偏转值越小,数值分辨率越低。因此,我们在测量时应尽量使表针偏转在表头的中间位置以上。 用R10K档测量高值电阻时,应避免人体或其它低电阻率物体介入测量之中而导致较大的测量误差。 用R10K档内置电池电压达15V,应注意不能用来测量某些低耐压且又娇嫩的电子器件,以免损坏这些器件。 R1测量档表针短接时电流达150mA以上,因此不应较长时间的短接表针而导致内置电池消耗过快;同样也应注意不能用来测量某些不能通过大电流且又娇嫩的电子器件,以免损坏这些器件。 电阻测量档不能用来测量非线性电阻器件的电阻值,即使测量了,其结果也是不准确的。 (二)100电流表内阻测定:l 测试内容:1、按左图连接好电路。2、测试开关K置“分”,调节电源电压使电流表满度(9V左右)。3、开关置“合”,调节测试板上电位器,使电流表为50。4、开关置“分”,用自己的万用表测电位器电阻,即本电流表内阻。5、记录实验结果:1100l 测试目的: 1、学习一种间接测量娇嫩器件电阻的方法。 2、通过电流表内阻的测定正确熟练掌握电流表、欧姆表的使用方法。l 分析与思考: 1、能否用欧姆表测量100电流表内阻?如何测? A:能。只要串联一个电阻R(阻值约8750)。此时I = 1.5V/20k5/6 = 62.583.3故可用来测量。此时测出R测,则R100A = R测 R。2、总结本测试中易犯错误的地方,应如何避免?A:电表读数容易读错;切记细心谨慎。 使用欧姆档测电阻时忘记校零;要养成习惯。 容易选错量程;正确估测被测物范围,选择合适量程,无法估读时先从大量程测起。(三)观测电流表内阻不为零、电压表内阻不为无穷大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l 测量2.5V电压加在100电阻两端的工作电流。 1、用自己刚校验好的电压表准确测量2.5V电压。 2、分别用25mA档、250mA档测电路电流。 3、记录实验结果:18.0V l 测量11V电压加在240K与24K串联电路两端,在24K电阻上的分压值。 1、用自己刚校验好的电压表准确测量11V电压。 2、分别用2.5V档、10V档测量24K电阻上的分压值。 3、记录实验结果:0.55V 0.8Vl 分析与思考:分别画出上述电流、电压测试的原理图,并计算理论值(考虑万用表内阻)1、2.5V电压加在100电阻两端测工作电流用25mA档用250mA档 2、11V电压加在240K与24K串联电路两端,测24K电阻上的分压值用2.5V档用10V档(四)常用器件的测试1、测电阻:l 选好量程,当指针指示于1/32/3满量程时测量精度最高,读数最准确。l 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