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论言语交际因素_语篇属性与翻译.pdf_第1页
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论言语交际因素_语篇属性与翻译.pdf_第2页
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论言语交际因素_语篇属性与翻译.pdf_第3页
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论言语交际因素_语篇属性与翻译.pdf_第4页
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论言语交际因素_语篇属性与翻译.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第 期 总第 期 江 西 财 经 大 学 学 报 一 言语行为的交际本质 如果说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是语言研究的两大传统 的话 那么5ABCDEF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无疑是前者的 杰出代表 而后者则集中体现于G H F等建立和发展 的系统功能语法 作为当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 系统功能语言学渊源于I BJ KB D和I JB等以人类学为 本的语言研究传统 着眼于语言的人本性 社会性 师 承 JA倡导的以意义而非形式为语言研究的方针L秉承 7 ST SR SR 验 阅读习惯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编码 对于成功有 效地交际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言交际中的另一要素是内容 即交际行为中的本 体 不同的话题和内容自然对于交际主体的语言策略 话语规范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为了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主体必须 根据不同话题内容而采取不同的措辞 遵循不同的语言 规范 谈论家庭琐事 发牢骚当然更多使用口语 方言 言辞简短 结构松散 而报告科学发现的学术论文则自 然书卷气息浓厚 术语连篇 结构严密 否则实现不了 作者的交际意图 所以 为有效交际 从主体的角度 无论是笔耕还是言说 其对语言形式的选择 不仅要因 受体而异 同时也需依本体 内容而别 言语规范当然也因语言而异 所以言语交际中又涉 及到另一因素即交际的载体 所用语言 不言而喻 使用一种语言 文字 自然要遵循该语言特征和该语言社 区的言语习惯 如使用汉语 一般多用短小精悍的流水 句 而用英语则较多依赖叠床架屋的复合句 因此在跨 语言交际如翻译中 这是编码方 译者 必须予以高度 重视的问题 否则 译语因不符译入语规范而 翻译腔 十足 甚至不可卒读 交际意图或目的是影响语言交际行为的一个不可忽 视的因素 有时候 言者为实现自己特定的交际目的而 有意地打破言语规范 本该平铺直叙 却表述得迂回 曲折 本可简明扼要 却写得晦涩 模棱两可 以传递 包括语用学中的 语用涵义 等在内的交际意图 环境因素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显而易见 广义地说 包括交际内容 对象 所用语言等在内的因素均可纳入 本范畴 但这里我们只限于对言语交际所发生的媒介作 初步考察 众所周知 语言交际既可在一种媒介如依赖 视角的文字媒介或仰仗听觉的语音媒介里进行 也可在 多种渠道 即既借助视觉文字又依靠听觉语音展开 如 带字幕的电影人物对白 由于受到交流媒介的限制 传 递同样的内容 一般地讲 书面文字就要比口头话语在 措辞上更为具体 明晰 因为在口语交际中 尤其在面 对面情形下 说话人对意义的表述 强调等可以借助严 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语言范畴的诸如姿势 面部表情等 手段 这一反映在交际媒介上的环境差异无论对于交际 主体还是受体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就前者而言 必须根 据所使用的媒介及其特征而相应地编码 对于后者来说 也同样需在把握不同言语 媒介特点的基础上来分析所 看文章 所听话语的措辞与结构 由表及里 解构作者 言者的真正意图 言语交际中主体 受体 本体 意图 载体 环境 等因素 归根结蒂 其落脚点无疑是为了保证交际的有 效运行 因此 这又涉及到另一个因素 即交际效果 所谓交际效果 我们认为主要体现于主体的交际目的 意 图是否在受体那一端实现以及多大程度上实现 如果作 者 言者通过对前述 种因素的分析后 所编制的语码 文字 话语 被读者 听众正确解构并作出主体希望的 回应 那么主体的交际意图就实现了 交际效果就好 证明他对影响言语交际有效性的前 种因素的分析是正 确的 据此制定的交际策略及其反映这一策略的言语编 码是成功的 反之 交际效果就不好 反映出交际主体 对前述几个因素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分析判断是失败的 其言语编码是不成功的 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这一行为过程受到主体 受 体 本体 载体 环境 意图和效果等七个因素影响和 制约 这七个因素彼此之间是相互影响 互为制约的 共同作用 影响言语交际的过程和结果 三 关于语篇属性 如前所述 言语交际是发 受双方通过语言编码与 解码完成的 但语码的编制与解构并不是在传统的形式 主义语言学所关注的词和句子等语法单位上开展 而是 在反映语言 功能 情景这样一个语言行为框架的言语 交际单位 语篇层面上进行的 从发方来讲 通过对 影响言语交际因素的系统分析 有目的 有针对性地在 语篇的层面上对所使用语言的资源进行操纵 借助于小 句的及物性系统传递其所欲表达的概念意义 依靠小句 的语气和情态系统发表他对所讲内容的个人看法和对受 众的态度 最后依赖于体现于语篇功能的主述位和信息 系统将反映前述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的各个小句 小句 复合体等有机地组织起来 从受方来说 通过对语篇文 字话语作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地分析和解构 领会其意 义与功能 因此 在论述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何对语篇 话语情有独钟 将其作为本学派语言研究的基本单位时 或体裁 遵循一定的社会约定构造 重构语篇 表现出相应的形 式特征 比如 科技类语篇与文学语篇就具有相当不同 的互文性 读者正是依据关于这两类语篇的互文性知识 将它们区别 因为存贮在他们脑海里关于这两类语篇的 先前经验 知识等帮助他们注意到反映和区别这两类语 篇的形式标志和特征 语篇承载的信息内容并不是随意拼凑 堆集在一起 的 相反 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语篇世界 9648 6 8 3 48 和 6 三个词连写 23456 这样做 考虑到他的创作意图 我们认为他这样别出心 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论言语交际因素 语篇属性与翻译 裁 就是为了增加阅读难度 表现 出位 而译文语篇 为 化解谜津 方便读者则将它按常规分开译写了 但 不可否认的是原文的意图及言语特色在译文里也因而丧 失了 可接受性与翻译 交际总是针对一定的对象 即读者 听众 而在翻译 中 由于交际对象的不同和译文读者不同于原文读者的 认知背景等 就必须在重构翻译文本时在翻译策略上予以 周旋 如林语堂在翻译孔子 论语 时 为实现让一般的 西方读者较全面地了解孔子的哲学思想 他采取了归化的 翻译策略 对此书按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了重组改写 处理 抛开原文语录形式的篇章结构 将其分门别类 使 之成为一本逻辑周密 有头有尾 可读性强的书 从而在 西方读者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正是 基于这一原因 鲁迅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指出 我们的译 书 首先要决定译给大众中的怎样的读者 将这些大众粗 粗的分起来 甲 有很受了教育的 乙 有略能识字的 丙 有识字无几的 不过 译文读者的认知状态 接受环境是随时代的 更替而改变的 所以 一种在彼时适宜的翻译操作到此 时就不一定合适了 如清朝末期 尽管西方列强凭借船 坚炮利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当时的封建士大夫也承认 我们 技 不如人 但却以为中国文化是强势文化 自 称中国 把四周的民族都称作夷狄 鉴于这种文化环境 严复只好在把它译成中文时 在其外面裹上一层糖衣 采取归化的方法 如将原文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口 吻 使 天演论 读起来很像中国古代的说部与史书 方便读者接受这部作品 王佐良 4 4 14 97 1 4 17 1 5 14 95 7 7 5 1 0 12 2 4 14 6 4 1 A 4 1 1 21 如果你要任性地绝食下去 并且因此死去 人家 又拒绝把你埋在教堂的墓地里 我说道 对他这样漠视 神明 感到大为震惊 孙致礼 处 安妮日记 是二战期间一个犹太小女孩在躲避 纳粹追杀期间写的一本日记 但当该书译成德文时 却 对原文一些地方作了有悖原文的变通和更改 如将原书 中 世界上没有比德国人和犹太人之间更深刻的仇恨了 译为 世界上没有比这些德国人和犹太人之间更深刻的 仇恨了 之所以加上原文所没有的 这些 这一限定 词 就是把斥责限定在纳粹党身上 而不是全体德国人 这正如译者自己所说的 这本书要在德国有销路 就 不该包含任何针对 德 国 人 的 侮 辱 字 眼 3 转引自孙致礼 A11 所以 翻译从来就不是 纯洁的 从翻译研究的角 度 理论家的一大任务就是要像B C 6D E 0A F G那 样 继续对翻译所涉的同类语篇的原语与译入语使用情 景进行比较 并据此阐述译者在多大范围内对原作语篇 进行 改写 FH互文性与翻译 关于语篇互文性的阐述对于翻译又有什么启示呢 我们知道 与看本国语言的作品相比 读者在读翻译作 品时的一种常有的感受就是 异样的 即 翻译的 其根源恐怕在于译者没有把握好所译的那类语篇在译入 语里的相应互文性标准 如果译者要使其译作在读者眼 中看不出翻译的痕迹 做到如傅雷所说 原语作者用 译作语言的再创作 就必须下大功夫熟谙译入语篇的互 文性标准 并据此有意识地贯穿于翻译策略的制定和翻 译时的语言操纵上 从而使译语语篇呈现出与用译入语 创作的同类语篇几乎完全相同的特征和丰彩 达到或接 近钱钟书所说的 脱胎换骨 化境 IH连贯性与翻译 由于中西方在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一段在原文 里顺畅 连贯的话 如果机械地翻译成目的语 则译文 往往不自然 H衔接性与翻译 交际之载体 语篇的衔接性特征对于翻译的借鉴 意义 这里只谈一点 即由于语言系统间的差异 一个 在原语环境里具有衔接性的语篇 如果逐句转换为目的 语 往往原作语篇的衔接性在译入语篇里无法保存和体 现 故而 译者必须根据目的语语言文字的语法 词汇 资源和语篇的衔接性机制进行编码 构筑目的语语篇句 与句 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性 一般地说 英语篇多于形 连EJ68 K 6 L 汉语语篇多于意连EJ68 J L 因此在将 省略了的形连标志语如连接词的汉语语篇译成英语时 就应将省略了的形连标志语添补进去 如 东边闪电出日头EM如果东边闪电则出日头L N D C8D K D8 KDO D P Q K 翻译作为言语交际的一种特殊形式 虽然较一般言 语交际 单语交际情形远为复杂 但将其置于 言语 交际 框架之下 从反映包括翻译等形式在内的言语交 际特征的语篇属性角度 就能较易对各种翻译现象进行 梳理 描写和阐释 故不失为翻译研究的一种有效途径 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R2S T C H UO E2 VL O W JD6 K 78 6 6 X6 D J 7 K D 6 H YKK Z 96 H RAS 9 D O L O a6 D b6 7 K D 6 78 6 KH 46 6 c d P e6 Z f6 D C H R S g O 5HYHhH Y N D 6 JD 6 D6 W JD 6 9 E A D 6 H46 6 ZY 6 iT j CZW6 C 4 C C k J8 C f K J8 X KKO 2 liAmmmH RlS g D HT c 5 K6 ONOE nL Ok8 k K D6 K a6 J D6 H 46 6 c d P e6 Z U6 D C H RFS g D H TH o Amm L O k J8 C f K J8 C k K D 6 H 46 C H RpS d Q DO Y c q8 O 9H 5HE nALOk K D 6 K k rDH h D s8 6Z k8 h D BD D t K D X KKH RnS q C 6DO aE HL H E3 0 L k8 k K D 6 X 6J KKZ Y rb D qD H g9 X Q J D 6 KZ e6 t K D O e6 H R0S g O 5H YH hH E3 0 L uq KD J T J C 6 uv H qH9 K c wHxH T K6 o LB KD J X Kb JD K x KJ6 K R S KKy 6 E3 V L k8 BJ J 6 k K D 6 R5S H 9 D d z C k Q C H R mS陈福康H中国翻译学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