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线线路养护管理办法.doc_第1页
工程线线路养护管理办法.doc_第2页
工程线线路养护管理办法.doc_第3页
工程线线路养护管理办法.doc_第4页
工程线线路养护管理办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建宿淮铁路线路养护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1、 为确保新铺线路的运输安全,规范线路养护作业,依据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运【2006】146号)和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1-2008),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本办法。2、 本办法适用于中铁十局承担的宿淮铁路SHZH-1标段铺架工程。3、 宿淮铁路线路标准:级铁路,设计时速120km/h,标准轨距1435mm,采用25m工具轨换铺法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4、 线路养护的基本任务是将新铺轨道的几何尺寸经过多次整修,逐步达到换铺500长轨的施工条件。第二章 组织管理一、 组织机构领工员2人,技术员4人,工班长4人。下设3个作业班组。底碴铺设班组:负责底碴摊铺,并整平、压实,扒出中槽;拨荒道班组:负责拨荒道,使线路达到长平、长直,重点处理路桥过渡段的道碴整平(路基上底碴厚度略高于桥台底碴厚度)和道岔前后的顺坡;综合整治班组:负责起道和拨道工作,第一次起道按照150mm厚度起道,第二次起道预留6080mm起道量(大机养道),局部维修道床,维护线路在大机养道后能够换铺长轨。二、 劳动力配备底碴铺设班组20人,起拨道班组30人,综合整治班组40人。三、 机械设备配备装载机2台,压路机1台,自卸汽车8辆,K车2列,大机一套,液压起道机4台,运砟小车2台,捣固棒2台,轨距尺2把,水平尺2把,道砟叉50把。第三章 工作内容及标准一、 工艺流程铺底碴碾压整平(厚度200mm)铺轨排拨荒道第一次起道150mm第二次起道(高度不超过100mm)大机养道(起道高度控制在60mm左右)换铺长轨匀碴整修断面。二、 铺底碴1、 根据铺碴方案,以宿淮铁路正线里程DK15+483为分界点,小里程部分采用一次上足道碴(3.2 m3/延米),大里程部分按照130mm厚度、宽4.5m(双线9m)(0.6 m3/延米,双线1.2 m3/延米)铺碴带,采用K车补砟。2、 沿线路中线方向,摊铺道碴,碴面平整,用3m靠尺测量,不平整度小于30mm;中间及两端无凸起,半宽不小于1.5m,并挑出中槽,中槽顶面宽度为600mm,深度不小于50mm。3、 底碴摊铺厚度根据上碴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DK2+300至DK15+483段底碴按照厚度400mm摊铺;桥梁上底碴厚150mm,符离集台一侧备碴按照满铺台后路基面300mm厚度处置;台后30m内完成底碴厚度的顺坡。不同厚度的道碴部位也按照30m范围内顺坡处置。三、 拨荒道1、 轨排铺设完成后,钢轨的轨向、高低、水平偏差较大,待铺轨机(架桥机)通过后,利用2号车的运输间隙进行重点整道。2、 重点整道作业内容及标准:拨顺轨道方向,串实承轨槽处的枕下道碴,消灭反超高和扭曲,保证轨道长平长直,允许出现慢弯,但慢弯长度不应小于100m。3、 检查接头处的轨面高差和错牙情况,不应超过2mm。4、 重点整道后,轨道可以满足2号车以最大速度(12 km/h)安全运行。四、 K车补碴1、 第一次铺砟整道工点与铺轨机的距离控制在两个区间以内,铺砟厚度不宜大于150mm。采用K车运输道碴。2、 道碴在基地站内装载,装车前需检查车辆车门及车辆技术状态情况,无问题才能装车。装车时不得超重、偏重,避免装入垃圾、泥土等其他杂质。3、 K车从列车机后第一位开始,边行走边卸,行车速度不大于10km/h。根据线路缺碴情况,分地段,分次,分数量卸碴。卸碴结束后安排相关人员清道,运转车长确认后行车。4、 卸碴时应据列车装碴数与线路所需道碴数,先确定卸车地段,然后将道碴均匀卸于线路两侧的路肩上和枕木盒内。五、 小型机械整道1、 按照第一次补砟后,起道150mm高度的原则进行整道。2、 由测量队对线路中线及高程进行测量,并下发技术交底给作业班组,由作业班组进行起拨道作业。直线段起道桩、拨道桩均设于线路左侧,曲线地段则将起道桩设于曲线内侧,拨道桩设于曲线外侧。桩上标明起道高度与距轨头外侧的距离,作为起、拨道的依据。在直线左股、曲线外股的轨腰里面按轨枕设置位置标出轨枕中心点,以便进行方枕工作。3、 起道时,通常选择直线左股(曲线内股)作为标准股,在预先用水准仪测设好的水准桩处,按要求的高度起好,并在轨下串实道碴,作为起道瞄视的基准点。每次至少起好两个基准点,以便瞄视中间的轨顶水平。一般每节钢轨的接头、大腰、小腰都要用起道机起平并在轨枕下串实道碴。当标准股连续起平3040米后,用水平尺及起道机将另一股起平使之符合要求。同时用方枕器与撬棍将轨枕方正,使轨枕中线与轨腰内侧的间隔印相一致,并垂直线路中心线。起道后应将路肩处的道碴填入轨枕盒中,以便进行捣固。在已起道与未起道的相连处应做成不大于5的顺坡,在末次起道时,为防止道床沉落,轨顶标高不足,可将起道高度适当抬高35毫米。4、 拨道时,主要按中线桩进行,把钢轨及轨枕一起横移一定距离,使其符合线路中心线的位置要求。为了不妨碍铺碴整道工作,保护中心线的准确位置,中线桩一般均设在线路中心位置外移3m,与起道用的水平桩合并设置。人工拨道一般使用68个拨道器,均匀分布在两根钢轨的同侧,分布范围约3.54m;1人指挥,其他人用拨道器用力拨道。5、 捣固作业采用小型液压捣固机和大头搞串捣结合的模式。对小范围的调整采用大头搞串捣的方式,起道后的捣固采用小型液压捣固机捣固。6、 捣固范围,混凝土枕钢轨外侧50cm和内侧45cm。钢轨下方应加强捣固,不得漏捣,不得少捣。对钢轨接头和曲线外股的捣固范围应加强捣固。人工捣固时,一般两人或四人一组,同时捣实一根轨枕。打镐顺序先由轨底中心向外,再由外向内,根据起道高度分别打1828镐,相邻镐位应略有重叠,落镐位置应离枕底边1030毫米,以免打伤轨枕并能将枕底部道碴打成阶梯形的稳固基础。捣固时及时回碴,以免轨枕空吊。7、 第一次铺砟整道后,应能保障列车以30km/h的速度安全运行。8、 第二次补砟按照起道标高距离设计标高60mm80mm的原则,进行整道。9、 采用人工或小型机具第2次铺砟整道,应在第一次铺砟整道并通过10列列车后进行。整道以高程控制桩为准,满足如下要求:轨向:直线用10m弦量的最大矢度不得大于8mm;曲线用20m弦量的实际正矢与计算正矢偏差不得大于8mm;轨面:使用10m弦量的最大矢度不得大于8mm;轨面水平和延长6.25m范围内的扭曲不大于8mm;轨距偏差为+8.-4mm。10、 轨道中心与设计中心偏差为50mm,正线与站线及其他线间距偏差为20mm,曲线头尾不得有反弯或“鹅头”。11、 轨枕正位,检查空吊板状况,无连续空吊板且空吊板率不得大于8%。12、 按照通过次数计算,通过总量超过7万T后,轨道无明显变形。13、 道床厚度偏差为50mm,顶面宽度偏差0,+50mm。六、 大养、补碴、稳定1、 预留大机养道的起道高度控制在60mm左右,能够有效保障养护质量,使道床尽快达到更换长轨的条件。2、 大机作业过程中,现场技术人员必须进行配合,随时对线路情况进行检查;测量队必须进行跟班作业,并安排5名清碴人员;根据铺轨进度,划分线路大养作业区段。一般以2km为一个作业区段,前后两个区段之间需搭接至少100m。3、 按照道床厚度确定补碴遍数,整道作业中一次起道量不大于50mm,一次拨道量不大于80mm,起道量超过50mm时,捣固作业需进行两次插镐捣固,镐头夹持时间为0.6秒左右。起道量在50mm以下时,捣固作业需进行一次插镐捣固,镐头夹持时间为0.81.0秒左右。每次的插镐深度从镐头至枕底不小于起道量。在捣固作业的同时进行道床碴肩的夯拍作业,在直线段尽可能的利用激光进行拨道作业。曲线地段上挑、下压量应尽量接近。每次捣固作业之后,至少应进行一次动力稳定作业,动力稳定的作业行进速度为0.61.5km/h,只动力稳定一次时,行进速度取低值,稳定两次时,行进速度取高值。4、 为保证捣固作业质量,步进式捣固车捣固频率每分钟不得超过18次,连续式捣固车捣固频率每分钟不得超过22次。对桥头、钢轨接头4根轨枕等薄弱处所,应增加捣固次数。5、 每次整道作业完毕,测量人员要对所作业的线路进行测量作业,为下一次整道作业做准备。七、 匀砟、整修断面碴肩堆高15cm,宽40cm,断面坡度为1:1.75;直线地段道碴断面需确保“两线”,即碴肩堆高点在一条直线,碴脚在一条直线。曲线地段道床断面必须圆顺,外侧加宽地段满足设计要求。第四章 轨料更换标准一、轨枕失效标准1.明显折断。2.纵向通裂:(1)挡肩顶角处缝宽大于1.5mm;(2)纵向水平裂缝基本贯通(缝宽大于0.5 mm)。3.横裂(或斜裂)接近环状裂纹(残余裂缝宽度超过0.5mm或长度超过23枕高)。4.挡肩破损,接近失去支承能力(破损长度超过挡肩长度的12)。5.严重掉块。二、混凝土枕严重伤损标准1.横裂裂缝长度为枕高的1223。2.纵裂:(1)两螺栓孔间纵裂(挡肩顶角处缝宽不大于1.5mm);(2)纵向水平裂缝基本贯通(缝宽不大于0.5mm)。3.挡肩破损长度为挡肩长度的1312。4.严重网状龟裂和掉块。5.承轨槽压溃,深度超过2mm。6.钢筋(或钢丝)外露(钢筋未锈蚀,长度超过100mm)。7.斜裂长度为枕高的1223。三、钢轨损伤标准钢轨伤损按程度分为轻伤、重伤和折断三类。1、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见表1、表2和表3。2、钢轨折断标准钢轨折断是指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1).钢轨全截面断裂;2).裂纹贯通整个轨头截面;3).裂纹贯通整个轨底截面;4).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50mm且深度大于10mm的掉块。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 表1伤损项目伤损程度备 注轻 伤重 伤max120kmhmax120kmh轨端或轨顶面剥落掉块长度超过15mm且深度超过4mm长度超过30mm且深度超过8 mm钢轨顶面擦伤深度超过1mm深度超过2mm钢轨低头超过3mm超过3.5mm用1m直尺测量最低处矢度。包括轨端轨顶面压伤和磨耗在内波浪形磨耗谷深超过0.5mm钢轨表面裂纹有包括螺孔裂纹、轨头下颚水平裂纹(透锈)、轨腰水平裂纹、轨头纵向裂纹、轨底裂纹等(不含轮轨接触疲劳引起轨顶面表面或近表面的鱼鳞裂纹)钢轨内部裂纹有包括核伤(黑核、白核)、钢轨纵向裂纹等钢轨变形有轨头扩大、轨腰扭曲或鼓包等,经判断确认内部有暗裂钢轨锈蚀经除锈后,轨底厚度不足5 mm或轨腰厚度不足8 mm钢轨头部磨耗轻伤标准 表2钢 轨(kgm)总磨 耗 (mm)垂 直磨 耗(mm)侧 面 磨 耗(mm)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其他站线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其他站线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其他站线60以下501214891214注:总磨耗=垂直磨耗+12侧面磨耗。 垂直磨耗在钢轨顶面宽13处(距标准工作边)测量。 侧面磨耗在钢轨踏面(按标准断面)下16 mm.处测量。钢轨头部磨耗重伤标准 表3钢 轨(kgm)垂直磨耗(mm)侧面磨耗(mm)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及其他站线max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及其他站线60以下501017四、扣件损伤标准扣件类型应与轨枕、钢轨及轨下胶垫类型相匹配。扣件应保持齐全,位置正确,作用良好。弹条扣件的弹条中部前端下颚应靠贴轨距挡板(离缝不大于1mm)或扭矩应保持在80150 Nm。扣件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有计划地修或更换:1、螺旋道钉折断、浮起,螺帽或螺杆丝扣损坏,严重锈蚀。2、垫圈损坏或作用不良。3、弹条、扣板(弹片)损坏或不能保持应有的扣压力。4、扣板、轨距挡板严重磨损,扣板、轨距挡板前后离缝超过2 mm 。5、挡板座、铁座损坏或作用不良。6、橡胶垫板压溃或变形(厚度为10 mm的橡胶垫板超过20 mm)丧失作用,橡胶垫片损坏时,应进行更换。7、接头螺栓应齐全,作用良好,缺损时应及时补充和更换。 8、接头夹板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及时更换:1)折断。2)中间两螺栓孔范围内裂纹:正线、到发线有裂纹;其他站线平直及异型夹板超过5 mm,双头及鱼尾型夹板超过1 5 mm。3)其他部位裂纹发展到螺栓孔。9、接头螺栓及垫圈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及时更换:1)螺栓折断,严重锈蚀、丝扣损坏或杆径磨耗超过3 mm不能保持规定的扭矩。2) 垫圈折断或失去弹性。第五章 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见下表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项 目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其他站线作业验收经常保养临时补修作业验收经常保养临时补修轨距(mm)+62+74+94+62+94+104水平(mm)46105811高低(mm)4610581l轨向(直线)(mm)46105811三角坑(扭曲)(mm)缓和曲线457578直线和圆曲线4695810注:轨距偏差不含曲线上按规定设置的轨距加宽值,但最大轨距(含加宽值和偏差)不得超过I 456mm; 轨向偏差和高低偏差为10m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 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m,但在延长18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专用线按其他站线办理。第六章 巡守制度一、交接班制度线路巡守人员交接班时,应交清和接清下列事项:1.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以及需要继续处理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