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_第1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_第2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_第3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_第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1 行政法:以宪政为基础的调整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 行政关系:指行政组织在行使管理职能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其他行政组织或者与行政组织所属公职人员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3 行政法的特点:形式特点:无统一的法典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数量规模的宽泛性内容特点:行政权的支配性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混杂性效力的多元性对社会的适应性4 行政法的渊源:宪法制定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法律解释其他渊源(条约、民法规范、法律原则、行政惯例、判例、学说)5 行政法的效力等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6 行政法关系:指由行政法调整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由行政法规范所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是行政法关系的一种。主体: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和行政第三人客体:指行政法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标的即利益或负担内容:指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引起其消灭的法律事实: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死亡或资格的丧失;设定权利义务的行政决定的消灭;客体的消灭特征:主体的恒定性;主体具有法定性;内容设定的单方面性;内容的法定性;权利处分的有限性(行政合同法律关系是上述特点的例外)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指国家有权机关在监督行政行为的过程中,与行政主体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行政法律关系与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联系与区别联系: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式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区别:a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监督主体处于主导地位,行政主体处于被监督地位。b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于行政主体的另一方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于行政主体的另一方是监督主体。c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行为等;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客体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第二章 行政法基本原则(即行政法治原则)1 行政合法性原则:法律的规范创造力原则:要求行政法规范尽可能以法律的形式来规定,行政立法必须有法律的授权法律优先原则:指行政应当受现行法律的约束,不得采取任何违反法律的措施法律保留原则:要求行政行为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立法法中规定法律保留的10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以部分可以授权给其他国家机关立法,而另一部分权限则不能授权给其他国家机关立法,必须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可授权的部分称为相对保留,不可授权的称为绝对保留)绝对保留事项: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2 行政合理性原则:要求行政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同时要合理(适用的特殊性:只适用行政自由裁量权范围以内的行为,不适用羁束行为;是行政法原则不是行政诉讼法原则)平等对待:同等对待规则、区别对待规则、比例对待规则比例原则行政措施对目的的适应性原则也可以称为适当性原则:行政行为应合乎法律的目的最小干预可能的必要性原则也可以称为必要性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即使可以依法限制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设定相对人的义务,也应当使相对人所受损失保持在最小范围和最低程度禁止过分的适当性原则也可以称为狭义的比例原则:要求行政目的与行政手段相适应、成比例,要求行政措施符合行政目的且为侵害最小之行政措施正常判断3 行政应急性原则:指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的或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条件: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非法定机关行使了紧急权力,事后应由有权机关予以确认行政机关作出应急性行为应受有权机关的监督应急权力的行使应当适当,应将负面损害控制在最小程度和范围内第三章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1 行政主体:指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包括行政机关和被授权组织,不包括受委托组织)2 行政主体的分类凡行政职权随组织的成立而依宪法和组织法自然取得,无须经其他组织授予的行政主体,称职权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派出机关(县级以上;行政公署、街道办事处、区公所、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授权行政主体,指改组织的行政职权在其成立时并不是依照宪法和组织法获得,而是来自于有权机关以法律、法规形式的授予3 受委托组织:指接受行政机关的委托取得行政权,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并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由此所发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4 行政权限:指法律规定的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所不能逾越的范围或界限,即行政职权的限度5 国家行政机关:指依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置的,依法享有行政职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国家负责对国家各项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并且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国家机关。6 国务院组成国务院办公厅:协助国务院领导同志处理国务院日常工作的机构国务院组成部门,即各部、委员会、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务院直属机构(大多数都冠以“国家”字样,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务院特设直属机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办事机构(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办公室)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依法承担执法监管职能的机构,如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承担的事务具有特殊重要性,如新华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承担的事务专业性特别强,如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7 公务员: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8 行政职务关系:指公务员因担任国家公职、执行国家公务而与国家发生的法律关系产生:选任、委任、调任、聘任变更:罢免、撤职、辞去领导职务、免职、调职、升职消灭:死亡、丧失国籍、辞退、开除公职、被判刑罚、离休退休等9 行政相对人: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不具有行政权或者不行使行政权,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主体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简称相对人第四章 行政行为概述1 行政行为:指行政机关及其他行政主体在职权行使过程中所作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成立要件:行政权能的存在行政权的实际运用法律效果的存在表示行为的存在合法要件:行政行为的主体应当合法行政行为应当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行政行为内容合法、适当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2 行政行为的内容:指一个行政行为对相对方在权利、义务上产生的具体影响,亦即对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作出某种具体处理和决定赋予权益或科以义务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变更法律地位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3 行政行为的分类抽象&具体: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或者尚未特定化的行政相对人所作的行政行为,其具有向后发生普遍性法律效力并可反复适用的特点,并具体表现为行政立法、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或者已经特定化的行政相对人所作的行政行为,具有设定、变更、消灭或确认特定行政法关系的特点,如对具体活特定的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给予行政奖励等行政行为。(以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为标准)羁束&自由裁量: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对其范围、条件、标准、形式、程序等作了较详细、具体、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仅对行为目的、行为范围等作一原则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标准、幅度、方式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依职权&应申请附款&无附款授益&负担要式&非要式作为&不作为独立&需补充(上级机关的审批或备案)内部(不得适用行政复议程序和提起行政诉讼)&外部4 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先定力:以行政主体的意志为内容公定力:指行政行为一经成立,不论是否合法,即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表示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确定力:指已生效行政行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所具有的不受任意改变的法律效力拘束力:指已生效行政行为具有的约束和限制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法律效力执行力:指已生效的行政行为要求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对其内容予以实现的法律效力5 无效行政行为P76不具有公定力,不能被推定为有效主张和确认行政行为无效不受时限的限制行政行为被确认无效后,视为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6 可撤销行政行为(可因时效的原因二区的合法的效力)行政行为撤销通常使行为自始失去法律效力,但也仅使行政行为自撤销之日起失效若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主体的过错引起,而依社会公益的需要又必须使行政行为的撤销效力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起,由此给相对人造成的一切实际损失应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若行政行为的撤销时因为行政相对人的过错或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共同过错所引起的,行政行为撤销的效力通常应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7 行政行为的错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行为中所作的意思表示或者所为外界理解的意思表示与其真实意思表示存在明显的矛盾第五章 抽象行政行为(行政立法&制定行政规范的行为)1 行政立法: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并按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根据行政立法权的取得方式职权立法:指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组织法所赋予的行政立法权所进行的立法活动(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市人民政府)授权立法:指行政机关根据单行法律和法规或授权决议所授予的立法权而进行的立法(被授权机关不得将该项权力转授给其他机关)根据行政立法的功能执行性立法:指行政机关为了执行或实现特定法律和法规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行政规范的规定而进行的立法(“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实施办法”;不能独立存在)创制性立法:指行政机关为了填补法律和法规的空白或者变通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以实现行政职能而进行的立法(不因授权法律、法规的消灭而当然消灭,只要不与新的法律法规相抵触)根据行政立法的主体中央立法:指中央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活动地方立法:指地方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规章的活动根据行政立法的最终结果法规性立法:指国务院依法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的活动(条例、规定、办法)规章性立法:指国务院主管部门和法定地方政府依法制定和发布行政规章的活动(规定、办法、实施细则、规则)2 行政立法的程序法规、规章的提议和起草行政法规国务院法制局国务院主管部门;部门规章主管部门法制机构业务机构;地方规章地方政府的法制部门职能部门起草组织的组成人员一般应包括公务员、业务专家和法律专家,也可以吸收公民参加法规、规章草案的审查和审议由下列情形之一,法制机构可以缓办或者退回起草部门制定行政法规的基本条件尚不成熟的有关部门对送审稿规定的主要制度存在较大争议,起草部门未与有关部门协商的上报送审稿不符合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所要求的形式和程序条件的法规、规章的听证(听证会应公开举行,起草单位应当在举行听证会的30日前公布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和内容)法规、规章的发布(应由行政立法主体的行政首长签署命令发布,并刊载于相应的媒体)备案法规、规章的修改和废止3 行政规范:指行政机关及被授权组织委实施法律和执行政策,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决定、命令等普遍性行为规则的总称4 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人大和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备案和审查制度:行政法规应当在公布后的30日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日内报国务院备案,地方政府规章还应当同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还应当同时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备案)诉讼监督第六章 具体行政行为1 行政征收:指行政主体为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以强制的方式无偿取得负有法定缴纳义务的行政相对人一定金钱或事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以行政征收发生的原因或条件为标准因法律、法规确定的义务而产生的行政征收(税费的征收、建设资金的征收)因行政相对人对国有资源、资产的使用而产生的行政征收(水资源费、矿产资源费)因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提供服务所产生的征收(市场管理费、工商注册费)因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规制而产生的征收(排污费、社会抚养费)以行政征收的内容为标准税(主体是国家税务机关和海关)费(资源费、建设资金费、管理费、环保费)2 行政确认: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者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定、证明(否定),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根据确认行为的内容法律事实的确认:行政主体对特定事实的性质、状态、真伪、等级、数量、质量、规格等的确认(技术鉴定、卫生检疫、抚恤性质和等级的鉴定)法律关系的确认(不动产所有权的确认、不动产使用权的确认、专利权的确认)根据确认行为的表现形式确定:颁发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认定(认证):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书、产品质量认证书证明:颁发学历学位证明、居民身份证明、货物原产地证明、卫生合格证明登记:工商企业登记、纳税登记、房屋产权登记、户口登记、婚姻登记鉴证:工商管理机关对经济合同所作的鉴证根据确认行为的实施领域公安行政确认劳动行政确认卫生行政确认民政行政确认经济行政确认3 行政许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办法许可证、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行政相对人拥有可以从事为法律一般禁止的行为的权利和资格的法律行为分类一般许可(驾照)&特殊许可(持枪许可):一般许可仅是对法律的一般禁止的解除,被许可人并不因许可而获得新的权利,而特殊许可时赋予行政相对人可以与第三人抗衡的新的法律效力的行为,是为特定人设定新权利和资格的行为。行为许可(经营许可)&资格许可(从事某一职业许可)排他性许可&非排他性许可独立证书许可&附文件许可原则许可法定原则许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许可便民、效率原则(除当场决定的行政许可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的,可以延长10日。采取集中办理、联合办理或者统一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不超过45日;45日内不能办结的,可以延长15日)信赖保护原则。它要求:a 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行为一经作出,未有法定事由和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改变b 对行政相对人的授益性行政行为作出后,时候即使发现违法或对政府不利,只要行为不是因为行政相对人过错所造成,亦不得撤销、废止或改变c 行政行为作出后,如事后发现有较严重违法情形或可能给国家、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必须撤销或改变此种行为时,行政机关对撤销或改变此种行为给无过错的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给予补偿行政许可的设定土地、矿藏、海域、森林、山林、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无线电频率、公共运输线路等有限公共资源的配置从事可能产生污染或者其他公害、损害生态环境的活动电力、铁路、民航、通信、公用事业等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行业中垄断性企业的市场准入和法定经营活动金融、保险、证券等涉及高度社会信用的行业的市场准入和法定经营活动利用财政资金或者由政府担保的外国政府、国际组织贷款的投资项目和涉及产业布局、需要实施宏观调控的投资项目易燃性、爆炸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等危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销售,以及其他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物品的生产、经营等活动为公众提供服务、直接关系公共利益并且要求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的设计、建造、安装和适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变更、终止教育、文化等从业机构的成立和活动直接关系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国家安全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行政许可的程序行政机关遵循“不告不理”原则受理期限: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即为受理审查:形式审查&实质审查(若需要进行实地核查,行政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听证程序:主动举行&依申请(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20日内组织听证)许可后有下列情形之一,行政主体应当依法注销行政许可有效期已过未延展行政许可的公民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或者被撤销的因受行政处罚而吊销行政许可证件、执照的因不可抗力不能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的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间内不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的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4 行政监督: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依法对行政相对人是否遵守行政法规范和执行行政决定等情况所作的事实行为一般监督&特定监督 守法监督&执行监督事前监督&事后监督专门监督&业务监督专门:指由专门从事监督检查而无其他管理职能的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行政监督业务:指由担负一般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双重任务的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行政监督5 行政处罚:指具有法定权限的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原则:处罚法定原则公正、公开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处罚救济原则种类:警告、罚款、没收(没收违法所得和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吊扣证照(暂扣许可证或执照和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行政拘留(1日以上15日以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设定法律的设定权:法律可以设定任何种类和形式的行政处罚行政法规的设定权:不能设定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地方性法规的设定权:不能设定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行政规章的设定权:在法律。法规对处罚已作规定的情况下,规章只应在法律、法规设定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规章可以设定警告或一定数量的罚款管辖职能管辖地域管辖: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级别管辖:只能是具有处罚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指定管辖:对管辖发生争议的,应当报请它们的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适用一事不再罚规则: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追究限时规则: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行政处罚的具体裁量的规则a 三种不处罚:无责任年令人违法、精神病人违法、违法行为轻微的b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罚刑合并原则程序简易程序,即当场处罚程序条件: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处罚程度上,对公民是处以5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对单位是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警告(交通违法当场处罚的罚款数额为200元)具体步骤:表明身份;说明理由;填写处罚决定书;交付处罚决定书;事后备案普通程序: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制送处罚决定书听证程序:a只适用于较重的行政处罚案件(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b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7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c只有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才可以举行听证;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公开举行执行程序执行的方式:自觉履行、强制执行(加处罚款、强制拍卖和强制划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罚款的执行,即收缴a 罚款分离原则:作出罚缴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当事人应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的专门机构(即银行)缴纳罚款,再由银行将收受的罚款直接上缴国家b 当场收缴罚款:依法给予200元以下罚款的;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当事人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的(应自收缴之日起2日内交至行政机关,在水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自抵岸之日起2日内交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应在2日内将罚款交付指定的银行)6 行政强制:指行政主体为实现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或为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预防和制止违法行为和危害事件发生而实施的强行限制相对人权利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强制执行(不得进行执行和解)和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以司法机关强制执行为主、以行政机关强制执行为补充的体制直接强制执行a 条件:设定相对人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已经生效;采取直接强制执行确属必要;行政主体具有直接强制执行的权力b 方式:断绝能源供应;强制扣款;强制划拨;以物折抵;强制履行;拘留(只有公安机关能采取);其他方式间接强制执行a 代履行。条件:相对人不履行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设定的义务;代履行的义务必须是他人可以代为履行的义务(不能是人身方面的义务);代履行的义务必须使代履行后能达到与相对人亲自履行义务同一目的的义务b 执行罚。条件:相对人不履行已生效具体行政行为所设定的义务;采取执行罚的行政强制执行确属必要;行政主体具有执行罚的权力方式:延误金;滞纳金行政强制措施:指行政主体为制止违法行为或在紧急危险情况下,根据法律、法规规定,采取法定的强制方式,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或者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措施(除当场采取外,需经行政主体负责人批准)7 行政给付:指行政主体基于法定职责或服务的要求,在特定相对人处于失业、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及其他法定情况下,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对上述相对人无偿提供物质帮助或其他优待的具体行政行为主要由民政和劳动保障部门实施形式:抚恤金(牺牲病故人员抚恤金;残疾人抚恤金;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生活补助费;退伍军人安置费);救济金;自然灾害救济金和救济物资8 行政奖励:行政主体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激发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的发展,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严格遵纪守法并作出突出成绩的行政相对人,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从而激励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具体行政行为通报表扬记功奖金或奖品晋级通令嘉奖授予荣誉称号9 行政裁决: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事务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行政行为损害赔偿纠纷的裁决 权属纠纷裁决 补偿性纠纷裁决 其他侵权纠纷裁决第七章 行政指导、行政合同与行政事实行为1 行政指导:指行政主体在其职责范围内,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通过建议、劝告、引导等非强制性的方法,指导相对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一种行政作用宣传 指导性计划(国家制定,计划经济产物)建议 警告 奖励和鼓励2 行政合同:指行政主体为了履行行政职能和实现特定的行政目标,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经过协商,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科研合同 国家订购合同 行政征用合同 公共工程建设投资合同土地等国有资源的有偿出让、承包经营和开发利用合同 企业承包、租赁合同政府采购合同 BOT政府特许经营合同3 行政事实行为: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实际作出的与行使行政职权有关的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益的单方行为种类:日常的建设、维持行为;咨询和通告行为;非正式行政行为;暴力侵权行为救济: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第十章 行政复议1 行政复议:指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该行政主体的上一级机关或法律规定的其他行政主体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决定的法律活动2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全面审查的原则司法最终原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原则3 行政复议的基本制度一级复议制度:行政复议案件经行政复议机关一次审理并作出决定之后,行政复议程序即告终结,申请人即使不服,也不得再次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的一种法律制度例外:纳税义务人同海关发生纳税争议时,应当先缴纳税款,然后自海关填发税款缴纳证之日起30日内,向海关书面申请复议,海关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复议决定;纳税义务人对海关的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海关总署申请复议;对海关总署作出的复议决定仍然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对国务院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原机关申请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书面审理制度被申请人负举证责任制度(申请人仍应向复议机关提供证据,并对行政不作为行为负举证责任)4 行政复议的范围可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行为行政处罚行为:警告、罚款、没收、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如强制戒毒、强制遣送;对财产的强制措施,如查封、扣押、冻结等有关证书的变更、中止或撤销行政确权行为: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决定不服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行为变更或废止农业承包合同的行为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行为:违法集资、乱征收、烂摊派等行为不予行政许可的行为行政不作为:不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不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费等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内部行政行为 居间裁决行为(但可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5 行政复议的管辖法定管辖是由法律、行政法规直接规定复议案件受理机关的管辖一般管辖a 上一级主管部门管辖:对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主管部门管辖b 上一级人民政府管辖: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管辖;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辖c 同级人民政府管辖:上一级人民政府内没有相应的业务的主管部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由同级人民政府管辖的特殊性质的行政争议案件特殊管辖a 共同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管辖:以它们的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为复议管辖机关(原则:相同职能部门的共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管辖机关是它们的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政府与职能部门之间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管辖机关应当是它们的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b 派出机构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管辖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复议管辖机关是设置改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由职能部门设置的派出机构,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其复议管辖机构是设置该派出机构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以自己设置的不能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派出机构的具体行政行为,复议管辖机关是设置该派出机构的职能部门的上一级职能部门。c 授权组织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管辖:直接主管该组织的行政机关d 受委托的机关或者组织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管辖:委托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e 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管辖:由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署名的机关为复议的被申请人,复议管辖机关根据这一原则确定f 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其被撤销前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管辖: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管辖g 原行政机关对其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管辖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复议管辖机关为原人民政府。对国务院各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管辖机关不是国务院而是这个部门。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管辖。裁定管辖移送管辖 指定管辖6 行政复议程序申请期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的,可以再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如果法律规定申请期限在60日以上的,则从其规定;如果法律规定少于60日的,则一律按60日执行。申请人没有正当理由逾期不申请复议的,丧失复议请求权。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受理审理决定第十一章 行政赔偿1 行政赔偿: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执行职务时,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2行政赔偿的范围国家负责赔偿的行政侵权行为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A人身自由权损害赔偿a 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b 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无权限或有权限但严重越权)B 生命健康权损害赔偿a 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b 违法使用武器、器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c 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情形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范围a 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b 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c 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的d 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国家不予赔偿的行为a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b 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c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3 人身自由损害的赔偿标准: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4 生命健康权的损害赔偿标准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的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倍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以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能力的程度确定,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赔偿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10倍;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抚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造成公民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对死者生前抚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应当支付生活费。生活费的发放标准参照当地民政部门有关生活救济的规定办理。被抚养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18周岁为止;其他无劳动能力的被抚养人的生活费给付到死亡为止。对于造成死亡的赔偿费用,如果死亡前进行治疗的,还应当赔偿死亡前的医疗费用。第十三章 行政诉讼概述1 行政诉讼: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任务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2 行政诉讼的性质司法审查制度 行政法律救济制度 国家诉讼制度的一部分3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共有原则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 当事人诉讼法律地位平等原则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辩论原则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进行法律监督的原则特有原则合法性审查原则a 只能审查具体行政行为b 原则上只进行合法性审查c 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所进行判断的依据是我国的行政法律规范d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内容,包括对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审查和适用法律的审查以及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的审查三个方面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起诉不停止原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原则: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所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因原告不服而提起诉讼就停止执行不停止执行时原则,停止执行时例外a 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b 原告申请停止执行,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可裁定停止执行c 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法律调解原则例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的侵权行为造成损害而提起赔偿诉讼的,人民法院可就双方当事人所争议的赔偿问题进行调解有限司法变更权原则条件:a 司法变更权只能针对行政处罚行为 b 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行为必须是显失公平的第十四章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1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2 确定受案范围原则人权保障原则 正确处理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循序渐进、逐步扩大受案范围3 确定受案范围方式概括式:指由法律或行政法院判例概括地确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方式列举式:指由具体的成文法或判例法明文规定行政相对人可以提起诉讼和不能提起诉讼的范围混合式:指一国的行政诉讼法中同时采用列举式和概括式来划定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我国采取混合式以概括的方式确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界限以肯定列举的方式列出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各种具体行政行为以否定列举的方式对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事项作排除的规定4 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不服行政处罚的案件(不服,有权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拘留、罚款等不服行政强制措施的案件:限制人身自由或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定经营自主权的案件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案件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法定职责的案件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案件对依法应发放的没有发放对应按法定数额发放的作了扣减对应按期发放的无故拖欠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案件:强行摊派、强迫劳役、非法征收征用等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案件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起诉的其他行政案件5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事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抽象行政行为: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属于内部人事行政活动)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通过的规范性文件)被公安机关处罚的人对处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除申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选择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上一级公安机关的裁决就是终局裁决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就自身具体行政行为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的裁决是最终裁决;省级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决定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行政机关的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务会制定的法律所规定的仲裁;对于法规、规章所规定的其他仲裁,当事人不服的,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第十五章 行政诉讼管辖 1 行政诉讼管辖:指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和分工2 具体法条理解适用各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和审查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专门人民法院、人民法庭不审理行政案件,也不审查和执行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管辖3 级别管辖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确认发明专利权案件和海关处理的案件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P303a 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且基层人民法院不适宜审理的案件b 社会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c 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案件d 其他重大、复杂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一审终审)4 地域管辖一般地域管辖:被告所在地特殊地域管辖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而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共同地域管辖5 裁定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协商不成的,报它们共同的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第十六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1 行政诉讼原告: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引起行政诉讼程序发生的一方当事人原告的范围: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特殊情况下的原告受害人的原告资格民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如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裁决不服的,均具有原告资格相邻权人的原告资格公平竞争权人的原告资格企业投资者的原告资格P3172 行政诉讼被告:指受原告指控违法行使职权侵害其合法权益,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确定被告的一般情形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当事人不服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在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上署名的机关为被告行政机关组建并赋予行政管理职能但不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力的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组建改机构的行政机关为被告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实施机关作为被告行政机关委托其他组织作具体行政行为的,委托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不作复议决定的,当事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当事人对复议机关不作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复议机关为被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与非行政机关共同署名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以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为被告,非行政机关不能成为被告确定被告的特殊情形被告资格的转移:合并、分立、撤销被告的变更追加被告3 共同诉讼人:指共同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共同原告和共同被告必要的共同诉讼: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诉讼必要的共同诉讼人:共同被处罚人侵权案件中的加害人和受害人都对行政处罚不服共同受害人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以一个共同行政决定的形式,处理或处罚了以个或若干个当事人行政机关在一个行政决定中同时对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及其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理,相对人不服而提起行政诉讼普通的共同诉讼人:指一方或双方是两人以上,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行政争议,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诉讼当事人4 行政诉讼第三人:指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经申请或法院通知,参加到已经开始的诉讼进程中来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种类有,行政处罚案件的被处罚人行政机关的同一具体行政行为涉及两个以上的利害关系人,其中一部分利害关系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没有起诉的其他利害关系人应列为第三人其他案件中具体行政行为的直接相对人具体行政行为涉及或影响其权益的其他人行政裁决案件的一方当事人两个行政主体对同一相对人作出相互矛盾的具体行政行为(一方为被告一方可为第三人)行政主体越权行使其他行政主体的职权,被越权的行政主体可作为第三人应当追加为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行政机关共同署名的非行政机关第十七章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1 行政诉讼证据:指一切用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以及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材料2 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当事人无正当事由超出举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材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形成的未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证据材料;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且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被当事人或者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