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汉字的崇拜..doc_第1页
12 汉字的崇拜..doc_第2页
12 汉字的崇拜..doc_第3页
12 汉字的崇拜..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汉字的崇拜汉字文化有精英文化,也有通俗文化。字圣崇拜、汉字崇拜、汉字迷信、文字游戏等属于俗文化现象。这些通俗文化有的可能是民间传说,有的已形成民间信仰,还有的变成精神生活的闲余娱乐内容组成部分。 第一节 字圣的崇拜1.世界文字史多有圣人造字传说认为文字是由圣人创造的传说并不是汉字所独有。在世界许多民族中都有圣人造字的传说。如:腓尼基人(犹太人的近邻)奉“Cadmus” 神(卡德摩斯,腓尼基王子)为字母创作神;诺尔斯人(Norsemen,挪威人)奉“Odin”神(北欧神话,欧丁神)为Rune字母(如尼文,古代北欧使用的文字)创造神;希伯莱人(古犹太人)奉人类始祖亚当为字母创造人。古代佛教中则认为造字者有三人:梵造右行文字(梵:又称梵天、梵王,梵名Brahma,古代印度传说中的造物神之一);佉卢造左行文字(西域古犍陀罗人,今巴基斯坦);仓颉造下行文字。(唐法苑珠林) 我国云南纳西族的“东巴经”也记载说,古代有“生于同时,分居三地”的三个圣人,造出了纳西、汉、藏3种文字。东巴文则是东巴始祖丁巴什罗所造。(纳西象形文字谱)汉族关于仓颉造汉字的传说,在先秦即已流行。如荀子解蔽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又如吕氏春秋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奚仲传说为黄帝四世孙,夏禹时任“车正”)淮南子也载:“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 。”仓颉到底是氏族名还是人名,后代已不很清楚。但战国以后的记载,则都把仓颉当作一个人。认为是黄帝的史官,是造字的圣人。民间则确信他是造字之神。并且为他画肖像、建祠庙、修坟墓等等,形成了几千年的字圣崇拜民俗。仓颉形象:大体类似帝王造型,只是双眼之上还有一双眼睛。根据是汉代纬书春秋演孔图中“仓颉四目,是谓并明”记载。仓颉祠庙、陵墓:不止一处。仓颉的活动范围大体是西起陕西白水县,南经洛南县,进入河南的开封、南乐,东向至于山东寿光县。仓颉的陵墓也至少有八处:陕西白水,河南开封、南乐、虞城、阳武、洛宁 ,山东寿光、东阿。有的是汉代建,有的是晋代建,有的是宋代建。第二节 汉字的崇拜1.汉字崇拜起源于图腾对字圣或字神的崇拜也就是对汉字崇拜的一种表现。文字的崇拜来源于远古的图腾文化。远古先民有各种崇拜对象,如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石头,动物植物,祖先鬼神等等,都可能成为崇拜对象。崇拜对象文字化,来源于汉字的造字原则。据说仓颉造字是“见鸟兽蹄迒(音杭)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说文解字叙)这样,就造出了最初的汉字。因此,汉字造字起源于图画,与图画联系十分密切。图腾文化消失后,文字的崇拜乃是一种文化崇拜。2.敬惜字纸崇拜民俗1)敬惜字纸劝善诗文清初扬州学者石成金在人事通里有敬惜字纸“十七戒” :卖废书于人,遗弃污秽中,脚下践踏,嚼烂吐弃,糊窗壁,裱箱屏,包物,覆瓿,拭几砚,擦垢秽,燃灯衣照,刀剪裁破,因怒扯碎,予妇女夹针线,枕藉坐卧于其上,刊淫词,贴揭帖。这些糟蹋字纸行为皆被认为是对汉字也就是对文化的大不禁。 印光法师(18611940)撰普劝敬惜字纸及尊敬经书说一文,其中有一段写道:“字之恩德说不能尽,敬惜书字,福报甚大。宋朝王文正公之父,极其敬惜字纸。后梦孔夫子以手按其背曰:汝何惜吾字之勤也,当令曾参来汝家受生,显大门户。后生子因名王曾,连中三元,为名宰相。殁后谥文正公,封沂国公。后世凡科甲联绵,子孙贤善者,悉由先世敬惜书籍,及与字纸中来。近世欧风东渐,不但普通人不知敬惜书籍字纸,即读书儒士,亦不恭敬书籍及字纸:或置书于坐榻;或以书作枕头;或大怒而掷书于地;或抽解而犹看诗书。不但大小便后概不洗手,即夜与妇宿,晨起读书亦不洗手。每每以字纸揩拭器物,犹以敬惜为名而焚化之。 故致普通人无所取法,而垃圾堆、毛厕中、街头巷尾无处不是字纸遍地。舟车行人,每以报纸铺坐处;出外妇女,率用报纸包鞋袜。种种亵渎,不堪枚举。以故天灾人祸,相继降作,皆由亵渎天地间之至宝所致。不知此字纸中,皆有天地日月之字,圣贤经书之文。以此种至极尊贵之物,视同粪土,能不折福寿而现受其殃,贻子孙以愚劣之报乎? 吾师前文,已包括其大致。犹恐举一而不悉反三,故又择其人所易忽者重言之。以期有心世道之人,展转劝化,同皆敬惜书字;则富寿康宁,现身获箕畴之五福,聪明睿智、后裔纳伊训之百祥矣!”2)敬惜字纸劝善书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民间认为其主文运功名,唐代后成为道教信奉的文昌帝君。又与梓潼神亚子有关。 晋书载东晋宁康二年(374),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人们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之建张育祠,并尊奉他为雷泽龙神。时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因两祠相邻,后人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并称张亚子仕晋战殁。张亚子于唐宋封至英灵王,道家谓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元代加号“帝君”,天下学校多奉祀。文昌既主文运,故敬惜字纸的惜字劝善书就皆托文昌帝神授。如:文昌帝君劝敬字纸文、文昌帝君惜字功罪律、文昌帝君惜字真诠等。如文昌帝君惜字功律刊有敬字纸功例和慢字纸功例,善书以“文昌帝君”口吻昭告劝惜字纸文,并附敬字十凡例。律例规定对各种亵渎侮慢字纸行为的奖惩措施。“功过格”本是善书中常见的供人自我约束的规条。3)惜字亭、惜字炉等设施旧时孔庙前均设有“敬惜字纸”提示牌。在一般乡镇集市也多建有“惜字炉”或“惜字塔(亭)”以化字,并多刻有一副通用对联:能知付丙者,便是识丁人。 没有化字炉的也有惜字篓、惜字冢之类的设置。据说清代还有“惜字文昌会”这样的与惜字有关的民间集会活动。(见清帝京岁时纪胜)3.各种名位文字古人崇拜汉字,把汉字看得非常神圣,以至于认为可以代表神灵。1)天地圣灵牌位旧时私塾里必设有孔子牌位或“天地君亲师”牌位。塾师的桌子像神龛一样,摆在牌位之前。学童入学、惩罚下跪时要面对供奉在上的“至圣先师”或“天地君亲师”文字牌位,其地位与神像一样神圣。类似的汉字供奉在道教仪式中还有许多。例如:在家庙宗祠木主牌上,书写名讳,代替祖宗。灶王位贴“一家之主”。在道场中书写各种神鬼名字,以代替神灵化身就更多了。2)辟邪厌胜汉字姜太公:民间书写悬挂的“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字条,是古代中国民间的辟邪物之一。姜太公即协助武王伐纣的姜子牙,也是封神榜人物,此辟邪文字传说来自姜太公封神传说。 石敢当:书刻“泰山石敢当”或“石敢当”小石碑,在桥道要冲或路口的房屋墙壁,也是经常可以见到的民间建筑避邪物。“石敢当”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唐代颜师古作注指出:石是姓,敢当为所向无敌之意;即石敢当是一个功夫了得、所向无敌的人。古人对“石敢当”三字,赋予了它降邪、镇鬼、祈福神力。与此类似的还有一些地方路旁常见佛教的“南无阿弥陀佛”石碣。据说在路旁每隔一段,立一上书“南无阿弥陀佛”的石碑,可以保佑行路安全,并能给人以安全感 。4.祷告诗文古人对汉字的魔力深信不疑。早在战国时代就出现了“诅楚文”这样的文章。其理念支持便是汉字的魔力。诅楚文相传为秦石刻文字。战国后期秦楚争霸激烈,秦惠文王祈求天神保佑秦国获胜,诅咒楚怀王和楚国败亡,故听从方士建议,刻诅楚文于石块上,祭祀后沉入朝那湫(在今甘肃开城县)水中。北宋时发现三块,根据所祈神名分别命名为“巫咸”、“大沉厥湫”、“亚驼”。 后代民间同样有书写文章以烧化祷告神灵的迷信活动。如因道教而产生的文体“绿章”就是。绿章亦名青词、青辞、清词,是道教斋醮时敬献天神的奏告文书,通常是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故称。古人认为,人神之沟通,仍可以依赖汉字来进行。 5.祭文与扶乩等各种祷告祭文乃至于“扶乩”等等活动,无不是以汉字崇拜为基础的。如韩愈就有著名的祭鳄鱼文。扶乩又作扶箕、持鸾,也称降笔,也就是请神写字。两人或一人扶住一种架子,在预设的沙盘上写出文字,并作出神灵旨意解释的一种迷信活动,为古代所谓“天人交通”术的一种。通过扶乩者,进行人神灵沟通。乩者通常以桃柳枝为书写工具,先请吕祖仙师上身,然后降书字于白沙土上,扶乩手写出的字称“乩文”。除了在沙盘上写字外,据说还有“乩坛有用毛笔作锥笔蘸墨写在纸上者,笔画超脱,非凡人所能为。而作乩手者不必能书,甚至不识字,亦奇事也”。这种“不识字”而能写汉字乩文的说法是令人难以置信的。6.汉字咒语功能中国人相信汉字具有咒语魔力。日常生活中,想利用文字神奇魔力来表达喜怒哀乐的行为还很多。文革中在街道地上乱写名字以表示让“千万人践踏,永世不得翻身”或对被批斗人员的名字打叉、倒写等表示侮辱、泄恨的行为,也还是汉字崇拜的一种遗风。 7.符箓迷信道教的“符箓”是汉字崇拜的延伸、变种,那些似字非字的神秘符号,其本源仍是汉字崇拜。(符箓起源于东汉,是符和箓的合称。符指书写于黄色纸、帛上的符号,笔画屈曲、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箓指记录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的秘文,一般也书写于黄色纸、帛上。道教认为符箓是天神的文字,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北大何九盈说:“书、画、符,在远古图腾时代,很可能是不分家的。它们是同一崇拜对象,后来发展方向不同。向艺术方向发展的为图画,向语言发展的为文字,向宗教发展的为符箓。”(汉字文化学)后世的许多符箓实际就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符箓中往往夹杂汉字)8.吉祥文字民间以吉利文字作为装饰,崇拜遗响至今犹然。如倒写“福”字,还有常见的“福、禄、寿、喜、双喜、百寿图、百福图、百喜图”以及“财丁贵、招财进宝、黄金万两”等合体汉字装饰品,吉祥文字画。这些都是汉字崇拜的遗风。民间红白喜事时书写挂贴的各种吉利文字纸条,作用与此相类。如结婚人家在门上挂“凤凰到此”、“麒麟到此”红纸条;建房时则贴“安梁大吉” 、“紫气东来”、“龙甲凤科”等红纸条。 第三节 汉字舞字舞是一种按汉字字形列队的集体舞蹈。唐代武则天所作。“字舞者,以舞人亚身于地,布成字也。”一般是在祭祀大典或嘉宾盛宴等比较隆重的集会场合演出。唐杜佑通典载: “圣寿乐,高宗武后圣寿乐,高宗武后所作也。舞者百四十人,金铜冠,五色画衣。舞之行列必成字,十六变而毕。有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岁,宝祚祢昌。”这种“作字如画”的字舞,也传到高丽。元代清代也都有“字舞”。唐代诗人王建宫词描述: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遇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第四节 汉字与语言迷信1.预言(古称谶语、谶言)认为汉字可以预测未来,是文字崇拜的另一种表现。汉字预言的方式有的通过童谣,有的通过数字,有的通过碑文,有的竟以文本的方式流传于后世,其中著名的有托名诸葛亮的诸葛马前课,唐初李淳风的推背图,北宋邵康节的梅花诗,明刘基的烧饼歌等。1)最早的周代“檿弧萁服”预言史记:宣王立,女童谣曰:“檿(音演)弧萁服,实亡周国。”后有夫妇鬻是器者,宣王使执而僇之。既去,见处妾所弃妖子,闻其夜号,哀而收之,遂亡奔褒。后褒人有罪,入妖子以赎,是以褒姒,幽王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王废申后及太子宜咎,而立褒姒、伯服代之。废后之父申侯与缯西畎戎共攻杀幽王。檿弧,野桑木做的弓;萁服,萁草编的箭袋。2)汉“千里草”童谣谶语后汉书五行志:“献帝践祚之初,京都童谣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案: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凡别字之体,皆从上起,左右离合,无有从下发端者也。今二字如此者,天意若曰:卓自下靡上,以臣陵君也。青青者,暴盛之貌也。不得生者,亦旋破亡。”预言董卓必败命运。3)曹魏谶语汉献帝末年儒生苏林等为了给曹魏受命为天子找依据,从纬书中摘录只言片语附会成谶语: “日载東,纪光火。不横一,圣明聪。四百之外,易姓而王。天下归功致天平。”(孝经中黄谶)预言曹丕当皇帝。(曹字头为二東)、“言居东,西有午,两日并光居日下。其为主,反为辅,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出。”(易运期预言汉朝至献帝四百年到了建都许昌就该亡了。而魏受土德,气色为黄,曹丕就是要受命的真命天子。 又“鬼在山,禾女运,王天下。”会“魏”字,预言曹魏“王天下”。 4)襄国谣预言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石勒(274333)为月支羯族胡人,原为佃客,在并州为郭敬家做长工时,襄国(今邢台)有谣曰:“古在左,月在右,讓去言,或入口。”会“胡、襄、國”仨字。预言石勒建都建都襄国。石勒于赵王元年(319),果以襄国为都城,建立赵国(后赵)。 2.测字迷信测字也称“相字”,一种迷信占卜法。在古代,由于认识能力及知识水平的限制,人们不能正确认识汉字及其起源、发展及功能,从而给文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出现了文字崇拜。当时的人们认为文字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或者蕴含着命运的枢机,或者预示着神鬼的意志。 1)宋春渚纪闻载,宣和间蜀人谢石“以相字言人祸福,求相者但随意书一字,即就其字离析而言,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