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这材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 )A. 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 B. 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C. 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 D. 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新途径2、古时人有云: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这一治国思想与以下哪一点相同( )A.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C.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D.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3、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其台词的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4、孔子曾说:“为国以礼”。在古代社会,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不仅是对祖先的庙祭,还是对天地诸神的社祭。这材料反映孔庙“祭祀之礼”的主要作用是( )A. 礼仪教化与政治分离 B. 凸显宗族、亲族关系C. 以礼制巩固国家制度 D. 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5、荀子认为,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必须视“礼”的教育;而仅依靠“礼”还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还需搞好“法治”。这表明荀子( )A.在儒学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 B.融合其他学派思想以完善儒学C.已经摈弃早期儒家的德治思想 D.极大地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6、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7、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8、“公元前124年,建立了一种帝国大学,招收的学生是专为国家政府部门培养的,学校不断扩大,到公元一世纪下半叶,学生总数达3000人,在汉代结束前,学生总数已达30000人。”下列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该学校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四书五经” B政府的支持是学生数量增加的重要原因C“帝国大学”初建是在汉武帝时代 D帝国大学毕业生可不经察举而直接做官9、春秋繁露中写道:“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A春秋时期,道家辩证法思想 B汉武帝时,儒家“天人合一”思想C西汉初年,黄老“无为”学说 D战国时期,法家“以法治国”思想10、汉武帝时期的太学,虽然规模非常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但却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自汉昭帝时代起,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达到三万多人。太学教育的发展( )A宣扬了黄老“无为”学说 B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C提高了官员执政能力 D缓和了西汉以来的阶级矛盾11、 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A.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 存天理、灭人欲C.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 君子气节、道德自觉12、西游记中王母娘娘开蟠挑大会,请的宾客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各宫各段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这材料反映了当时( )A. 魔幻小说创作已经兴起 B. 佛道两家屈从于儒家C. 三教合流得到官方认可 D. 三教呈现交融的状态13、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他又说:“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B. “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C. 心即理也D. 一概反对人的欲望14、钱穆在阳明学述要记述王阳明对学生曰:“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此事,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此是我立言宗旨。”这表明王阳明( )A.要禁绝百姓一切恶念以维护封建等级制 B.认为知行和良知是建立在内省的基础上C.将其认识论实践论建立在心学基础之上 D.极力批判朱熹格物致知而忽视道德修养15、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下列与这首诗的观点最相符的是( )A. 天人感应 B. 心外无理 C. 格物致知 D. 经世致用16、李贽在藏书中说:“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他的这一观点( )A. 摆脱了“天理人欲”束缚 B.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C. 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 D. 大力倡导经世致用1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下列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18、顾炎武弟子潘耒为日知录作序:“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伤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由此可知,顾炎武著日知录旨在( )A. 明道救世 B. 借古讽今C. 博辨文辞 D. 精详考据19、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20、有学者认为:“明淸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该材料所说的“异质” ()A.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B.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概括上述每则材料的核心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材料三和材料一、二思想主张的有什么不同? 简述其产生的背景。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庄子天下中写道: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庄子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其内涵通俗的讲,“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统一就是儒学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材料二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 朱子语类中说:“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宋明时期的儒学是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统治、经济和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在哲学中的反映,又对封建专制制度起到巨大的维护作用;在理论思维水平方面,这一时期达到了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新高度。 -中国哲学史通览 材料四 “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请回答:(1)材料一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是否有道理?请用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加以说明。 材料二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不得摘抄原文)(2)材料三中提到:宋明时期的理学“达到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新高度。” 宋明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请与宋以前相比,宋明理学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3)材料四作者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为儒家思想的言论序号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材料二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1)根据材料一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3)材料三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概括指出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面对社会变革诸子百家提出自己的观点,实际上都是在寻求各自的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争”是思想观点上的争夺而非统治权力的争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争夺学术霸主而是寻求各自的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不仅仅是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问题,还有更多的社会问题的探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要明白百家争鸣实际上是在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2、【答案】B【解析】由材料“治大国如烹小鲜”出自道德经,“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意思是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即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思想,“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指真正的圣人或统治者应该以无为而治放弃束缚人们的巧智,这样就会使百姓受益百倍了,符合道家思想,故答案选B;A是儒家思想,C是法家思想,D是墨家思想,排除ACD。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法家的思想主张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韩非”,结合韩非的思想派别和思想主张解答即可注意题干信息“韩非”,结合所学可知,韩非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主张以法治国,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A项是墨家的思想,应排除B项是儒家的思想,应排除C项是道家的思想,应排除故选D4、【答案】C【解析】根据“为国以礼”“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说明孔庙“祭祀之礼”体现以礼制治理国家、巩固统治的作用,故C正确;A不符合“为国以礼”,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抓住关键信息“为国以礼”“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即可。5、【答案】B【解析】材料并没有指出荀子开创了法家思想,只是说其思想中有关注法治的内容,故排除A。法治不属于传统儒家思想,这说明他融合其他学派思想来完善儒学,故选B。荀子是重视礼的,礼是德的内涵,所以礼治是德治的重要内容,材料看不出他摒弃德治,故排除C。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儒学地位的提升,故排除D。6、【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关键信息有:“有善质而未能善”与“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材料“有善质而未能善”,说明其主张“性本善”;材料“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说明其主张“君权神授”故D正确A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B明显不合题意故排除故选D7、C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确立独尊儒学的措施主要考查对汉朝太学设立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后,重用儒生为官,开办太学,以儒家思想内容为主,太学是政府开办的教育制度,太学生毕为后可直接为官故BCD项符合太学的内容,与题意不符合,排除;四书是南宋时期才总结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与汉初时期不符,故A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A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需要掌握董仲舒的著作和提出的新儒学的内容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春秋繁露”、“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结合董仲舒的著作和提出的新儒学的内容解答即可依据材料中的“春秋繁露”可知,这是董仲舒的著作,依据题干“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可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这是西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提出的新儒学的内容,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B10、B11、【答案】D【解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是君子的气节、是道德的自觉,所以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君子气节、道德自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是理学后来的追求,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存天理、灭人欲也是理学后来的追求,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12、【答案】D【解析】题干的侧重点在蟠桃会宴请的宾朋,体现三教呈现交融的状态,排除A。题干强调三教呈现交融的状态,没有涉及佛道两家与儒家的关系,排除B。西游记属于民间小说,无法体现三教合流得到官方认可,排除C。根据题干可知,蟠桃会宴请得有佛道、各家,反映了三教合一的现象,D项正确。所以选D。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说明朱熹认为私欲是超出“礼”的不正当的欲望,故答案为A项。朱熹认为“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说明天理和人欲(私欲)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符合“礼”,不是同一概念,排除B项;C项是心学的观点,排除;朱熹认为“饥而食渴而饮”是正当的欲望,并不反对,故排除D项。14、C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万物根源总在心” 可知,万物本原在于自己的心,可知是心学, B项是心学的内容,正确。A项是汉代思想家董仲舒思想,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是程朱理学求理的方法,排除。D项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等思想家的观点,强调做学问要关注现实,解决现实问题,排除。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B。16、【答案】C【解析】据材料“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李贽从爱才爱民的客观角度评价武则天,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故C项正确;统治者爱才爱民与“天理人欲”的束缚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说明李贽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经世致用指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材料也没有反映经世致用的思想,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C。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扣住材料关键信息“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认识到这属于客观务实的历史观,注意排除天理人欲、经世致用等干扰信息,即可正确判断。17、C18、【答案】A【解析】题干大意是:日知录通过考证、明辨各种学问的源流,使“有整顿民物之责者”即有改革观念的执政者,读到这本书有所觉悟启发,能采用他的学说,对现实世界有所帮助。由此可以看出顾炎武著日知录是希望能够对后人有所借鉴,其最终目的是“明道救世”,也就是经世致用。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19、C20、【答案】B【解析】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孔孟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批判,突破了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故A错误;之所以在明清之际出现进步思想家,是因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逐步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因此他们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需求,故B正确;西学东渐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中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的观点没有体现西学东渐的思想,故C排除;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没有提出推翻封建社会制度的时代要求,也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21.(1)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的思想有利于建立君主专制统治,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君主专制统治。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他的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过一定的影响。(3)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强调建立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统治的反封建民主思想。政治上,明清事情君主专制高度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上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上程朱理学禁锢人们头脑。22.(1)有道理。孔子:“内圣”表现为仁的学说,“外王”表现为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孟子:“内圣”表现为人有四德:仁、义、礼、智,“外王”表现为“仁政”和“君轻民贵”,荀子“内圣”表现为“仁义”“外王”表现为“君舟民水”。认识: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特点:发展到理学和心学。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新在:使儒学哲学化,具有思辨性。观点: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经济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内圣外王”本来是道家提出的,但是由于和儒家的思想的具体主张在的一致,所以才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例如,孔子主张的仁、德治、以德治民,孟子主张的仁政、四德,荀子的“君舟民水”的主张均能证明这一点。从材料二的“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足以证明材料二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体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协议合同-劳务派遣合同2篇
- 港盛荷馨苑环评报告
- 方案变更工程联系函(3篇)
- 安全文明标化培训心得课件
- 电路改造工程采购方案(3篇)
- 安全文件宣贯培训课件
- 安全教训培训小结课件
- 分局电视监控工程方案(3篇)
- 房屋工程管理服务方案(3篇)
- 堤防工程运行度汛方案(3篇)
- 品牌推广策划方案(3篇)
- T/CAPE 11005-2023光伏电站光伏组件清洗技术规范
- FOCUS-PDCA原理及流程课件
- 涉税服务保密协议书
- 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课件
- 动物医院运营课件
- 《思想道德与法治》(23版):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 2024年广东广州中考满分作文《那个教会我说谢谢的人》
- 当前中小学科创教育的现状分析
- 代加工洗涤合同范例
- 钻探安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