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第一章 第一节 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ppt_第1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第一章 第一节 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ppt_第2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第一章 第一节 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ppt_第3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第一章 第一节 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ppt_第4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第一章 第一节 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节 说明文阅读 续表 一 2012年梅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 10分 见课本 1 文章从哪些角度介绍了 烧火龙 这一客家传统习俗 请作简要说明 4分 答案 从悠久历史 美丽传说 制作演变 表演形式这四 个角度介绍 2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b a 每逢元宵佳节 所有人都会出钱 出力 制作火龙 祈求风调雨顺 祥和吉利 b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通过讲述神话故事来吸引读者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c 全长可达35米 禹门高6米 宽10米 这些句子是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 现在 烧火龙 就是用稻草制成的别开生面的大型烟花表演 3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4分 像 烧火龙 这些充满了中国味道的 老玩意儿 既是历史的见证 又是文化的沉淀 下面是同学们在参与以 走近中国的 老玩意儿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所搜集到的资料 请你结合本文 围绕 中国的 老玩意儿 得以传承的原因 整理出两条主要信息 材料1 中国的年画色彩鲜艳 文化内涵丰富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春节来临之际 家家户户在室内门上张贴年画 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 家室安泰的祈盼 材料2 中国各地的灯彩花色众多 风格各异 冰灯晶莹剔透 纱灯流光溢彩 宫灯端庄稳重 它们无不具有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 灯彩为婚寿吉庆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物 答案 1 中国 老玩意儿 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 值 2 中国 老玩意儿 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或 中 国 老玩意儿 是吉祥象征物 二 2013年梅州卷 10分 见课本 1 简要说明第 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选文中所起的作用 4分 答案 画线句子指出了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 它起到总起的作用 后文围绕它分别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2 第 段画线句运用了 两种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 4分 作比较 形象生动地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 答案 打比方对称的自然之趣 3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c a 苏州园林 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运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和总分的结构方式 b 假山的堆叠 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一句中 艺术 与 技术 两个词不能对调 因为 技术 只是操作方面的技巧 艺术高于技术 d 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中的 这 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三 2014年梅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 10分 见课本 1 贮藏 是运输问题 而果肉和果核是生态问题 荔枝不耐贮藏 一段放在 荔枝的肉 和 荔枝的核 两段之间 是否破坏了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4分 答案 荔枝不耐贮藏 主要与荔枝肉有关系 所以把这一自然段紧接在介绍荔枝肉的后面 如果把这一段移到介绍荔枝核的后面 行文就不如现在安排得自然 言之有理即可 2 在写荔枝 不耐贮藏 时 引入唐明皇的事 目的何在 4分 答案 充实文章内容 丰富相关的知识 使文章生动活泼 引起读者兴趣 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3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a 南州六月荔枝丹 南州 泛指我国南部地区 六月指的是阳历六月 b 本文与平实说明文不同 既有科学性 又有文学趣味 属于科学小品文 c 文段中加点的 大多数 有的 左右 少数 等限制语的运用 增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严密性 d 本文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引用诗文 史料方面 探究 1 热门考点 1 整体感知文章 文段 文句 的内容 含义 判断说明的对 象 正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 了解说明顺序 正确划分文章结构 3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 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严密性 并品析重点词句的作 用 5 创新性试题和鉴赏类题目 包括 课内外知识的迁移 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运用 知识阅读后的感悟与创新 社会热点问题的思索与个人见解 品析鉴赏与自主探究等 2 答题思路 1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这种题目答题时的总体思路是 看分数分点答题 具体方法 确定好范围 画出相关语句 筛选关键性文字 然后加工改造 以2012年梅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第1题为例 这是4分题 答案应该是四点或两点 文章介绍 烧火龙 这一客家传统习俗的内容集中在1 4自然段 分别从悠久历史 美丽传说 制作演变 表演形式四个方面来介绍 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表达效果 解答这种题目时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 作用及其答题格式 以2013年梅州卷第2题为例 本题要求对第 段画线句的说明方法进行辨别并说出其作用 从 用图画来比方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 不是美术画 而园林是美术画 两处可以辨别出此句分别运用了打比方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解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时可采用如下答题模式 方法 效果 特征 所以这题的参考答案是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形象生动地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自然之趣 1 说明文的概念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客观地解说事物的状态 性质 构造 功用 制作方法 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2 说明对象及特征 说明对象是指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一般来说 说明文说明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 也可以是抽象的 3 说明文分类 1 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 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 文 2 根据说明语言和表达方式 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 说明文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4 说明顺序 续表 5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续表 续表 续表 6 说明文的语言 1 准确性 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 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 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 本质 规律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凡是表示时间 空间 数量 范围 程度 特征 性质 程序的文字表述 都要求准确无误 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 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 确切的理解 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 如 基本上 大约 比较 一般 大多数 等 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2 生动性 有些科学小品 讲究趣味性 可读性 需要作必要的生动 形象的说明 主要体现在形容词 动词的运用及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如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 就像虹 7 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总 分 式 或由总到分 或由分到总 或总分总 并列式 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 要抓中心句及连接词 如 首先 其次 还 也 此外 等词语 考点一 筛选信息 把握说明对象和内容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本考点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理解能力 常见的题型有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 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 3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 4 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题指导 1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1 从分析标题入手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 时 也指出了其特征 如 死海不死 2 抓首句和中心句 有些说明文运用首句和中心句来突出 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3 从分析材料入手 先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 一方面的特征 然后归纳小结 4 答题格式 实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 对象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 关于 的道理 原因 方法 原理等 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过程 2 筛选信息 概括要点的方法 1 浏览全篇 理解题意 事理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清晰明了 开篇先引出说明对象 然后提到说明对象的特点 并分析特点形成的原因 最后顺势总结 或给人以启迪 或指出其影响 题目有时可以帮助我们思考 具有指向性 2 注意标志性词句 抓关键词语和句子 要善于分辨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语段的结构层次 进而明确文章语段的内容要点 3 信息再加工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再加工 提炼 压缩 完善 整合成文 考点二 分析说明顺序与方法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本考点考查考生感知文章 把握文意 理清思路的能力 常见的题型有 1 本文或某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有何好处 2 某些段落或语句的顺序能否调换 3 文中某段或某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 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 简要说明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答题指导 1 说明顺序 1 解题技巧 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 2 答题格式 本文 段 句 使用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 使说明更有条理 第一空应填具体的说明顺序 第二空应填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说明文 但又不能准确表述 可用 事理 科学事理 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2 说明方法 1 解题技巧 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 答题格式 本文 段 句 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具体直观 生动形象 深入浅出 科学准确等 地说明 突出 强调 了 事物 说明对象 的特点 使读者 考点三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本考点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性的把握 理解 词句的含义或作用 常见的题型有 1 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或生动性的词句 并分析其 作用 2 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或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 为 什么 3 分析语句或语段说明语言的特点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 析说明语言的特点 4 指示代词具体指代的内容 答题指导 1 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1 解释词语 考虑限定词语的角度或修辞 2 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 回答此词语对表达被说明事物特 征的作用 3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2 判断加点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或 为 什么用 而不用 1 表态 一般不能替换 2 分析词语含义 简单解释词语或换个说法 3 分析加点词语从哪个角度修饰限制中心语 或 考虑修 辞 注意时间 空间 数量 范围 程度等 4 分析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 5 分析换词后句子意思的改变 从而判断它不科学或不符合实际 说明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6 答题格式 不能替换 因为用了 一词 生动地 准确地 说明了 事物的 特征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符合实际情况 具有科学性 3 判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1 表态 一般不能去掉 2 解释词语或指出对说明对象进行了哪些方面的限制 说 明其原意 3 结合原句 具体指出该词的作用 紧扣说明对象的特点或 说明的中心 4 如果去掉该词 原句的表达效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 样表达意思太绝对或与事实不符 5 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性 6 答题格式 不能 用了 一词 生动地说明了 能够激 发读者的兴趣 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不能 删掉 一词 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太绝对化 用了 一词 准确地说明了 符合实际情况 留有余地 具有科学性 4 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的词句 并分析其作用 1 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 找有准确数据的词句 找有 概数的词句 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2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明其作用 考点四 拓展 迁移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本考点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常见题型有 1 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 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 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 4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的想象 5 结合文章内容 对现实中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6 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 拟写警示性 标语 建议 广告等 答题指导 1 结合文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首先 理解文中所介绍的科学原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其次 找出题干中所提到的生活现象对应其中的哪个原理或规律 答题时要着眼于整体感知 了解作品的内容要点 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才能真正体会文中所传达的科学精神 从作品中领悟作者的科学思想 2 其他题型解题技巧 1 做创新表述题时 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优缺点 意义 语言表达要准确 层次要清晰 2 做举例阐述题时 要注意所举例子一定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要真实可信 符合事理 理由的阐述要准 要精 要点要全 不能偏离题目的要求 3 做问题探究题时 首先要读懂材料所蕴含的信息 其次 要抓住题干 有条不紊地回答 4 做推断题时 读懂文本是关键 同时思维要放开 视野 要开阔 观点表述要准确 全面 5 做建议或提出解决方法题时 要分析 理解所给材料 联系实际 组织好语言 紧扣题干作答 考点五 选择题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本考点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 主要涉及内容的理解 如关键信息的筛选 要点的归纳概括 关键语句的理解 语言特点的体会 知识的迁移等 答题指导 1 代入法 此法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极为有效 即将选项一一代入原文 仔细揣摩它与原文的叙述有何差异 这种差异是否改变原句的意思 2 归谬法 此法为常用方法 即根据文意 逐项判断对错 适用于考 生对原文内容以及选项非常有把握的情况 3 排除法 即首先排除已确认的选项 4 归类法 此法适用于前三项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 一般来说 四个选项会涉及四个方面 如果四个选项中有重复的方面 答案很有可能就在其中 例 阅读 你的体重 它们决定 回答问题 见课本 1 简要概括本文的说明中心 答案 人的体重是由肠道微生物群落决定的 或 肠道微生 物群落能够调节人的体重 2 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第四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答案 运用列数字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拟杆菌和厚壁菌类群在人体的众多菌类中是最主要的菌类 3 下列表述与本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