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导学案.doc_第1页
《诫子书》导学案.doc_第2页
《诫子书》导学案.doc_第3页
《诫子书》导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诫子书导学案编写:佟月会 审核:王永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3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学习难点】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知识链接】1、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著有诸葛亮集。2、小说三国演义中他被描写成智慧的化身,主要故事有 三顾茅庐、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激周瑜、三气周瑜、空城计等。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古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为“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将一贯有法家风范的诸葛亮神化成了算无遗策、通天晓地、精通军事、运筹帷幄的一个智慧超卓入圣之完美人物。3、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1、准确诵读夫(f)/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l),将复何及!2、疏通文意(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 君子:静: 以:译文:(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 无以:明志: 宁静:致远:译文:(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广才: 志:译文:(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淫慢: 励精:险躁: 治性:译文:(5)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驰: 日: 枯落:多不接世: 穷庐: 何:译文:【合作探究】 (1) 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 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从那两方面进行论述的?同学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这个问题,要从原文中找依据。(3) 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4)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是否关系?(5) 问题引申: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 【教师点拨】 【达标训练】 1诫子书选自 ,作者 ,字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我们以前学过他感人肺腑的课文 ,陆游对这篇千古传诵的表文曾称赞道: , 。2给粗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夫君子之行( ) 淡泊 ( ) 淫慢( )则不能l( )精 险躁( )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遂成枯落( )悲守穷l(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夫君子之行 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遂成枯落 悲守穷庐 4背诵默写夫君子之行, , 。非澹泊无以明志,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 。 淫慢则不能励精, 。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6在出师表一文中也有能体现诸葛亮的淡泊名利的思想的语句是 , 。7、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拓展升华】警句推荐: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与诸葛亮有关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歌颂诸葛亮的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归纳总结】【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完成导学案。【课后反思】章武三年春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注释】笃:病重。竭:用尽。敕:告诫,嘱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必能安国: 若嗣子可辅: 事之如父: 2翻译句子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3请写出一个人们陈赞诸葛亮高风亮节的成语。 4近人游俊曾写过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你知道其中的“两表”“三顾”“一对”分别是指什么呢?两表: 三顾: 一对: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 行:操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淫漫:荒淫,怠惰。励精:振奋精神。意:意志。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非学无以广才( )悲守穷庐( )又相天子( )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夫君子之行( ) 险躁则不能冶性(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2、提示板书: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D、惜时:(见上,略)3明确;A、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B、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品德。4、2、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说明: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