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实验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需较低的温度时达到的蒸气压就足够等于外压,从而使液体更易挥发。gaogaogao告专业:应用化学一班学生姓名:陈小强 1114131005陈小花 1114131004指导教师:陈珺实验时间:2020年1月30日 实验二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一、 实验目的:1、了解本体聚合的原理,熟悉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2、掌握减压蒸馏的原理及操作过程。二、 实验原理: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存在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自由基加聚的工艺方法主要有四种: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及乳液聚合。本体聚合由于反应组成少,只是单体或单体加引发剂,所以产物较纯,但散热难控制;溶液聚合过程易控制,散热较快,不过产物中含溶剂(有些污染环境),后处理比较困难;悬浮聚合以水作溶剂,水无污染,散热好,易除去,但要求单体不溶于水,故在应用上受限制;乳液聚合反应机理不同,可以同时提高聚合速度和聚合度,散热好,易操作。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BPO引发下自由基聚合: 自由由基聚合属属连锁反反应,一般般有三个基基元反应: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 (有时还会会出现链链转移)反应。 链引引发: R +MMRM 链增增长: RM +MRMM +MRMMM +M M 链终终止: M+ M 死聚合物 本实验采用本体聚合,当反应到一定程度时粘度增大,大分子链自由基活性降低,阻碍了链自由基的相互结合,使链终止速率减慢,而小分子单体却依然可以自由与链结合,链增长速率不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自动加速效应,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又继续加剧反应,如此循环,而粘度度又屏蔽热量,使局部温度过高,严重影响聚合物的性质。 图中曲线表明:聚合反应开始前有一段诱导期,聚合速率为零,体系无粘度变化。在转化率超过 20 以后,聚合速率显著增加,出现自动加速效应。而转化率达到 80 以后,聚合速率显著减小最后几乎停止聚合,需要升高温度才能使聚合反应完全。为避免出现自动加速效应,可通过冷却降温与控制粘度的方法,在预聚时控制粘度,并控制温度在 8090时(引发剂的半衰期适当),以适应在较低温度下聚合。三、 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试管、圆底烧瓶、塞子、恒温水浴锅药品:过氧化苯甲酰(BPO)(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4、 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图:温度计五、 实验步骤、现象及分析: 步骤 现象 分析1、预聚:洗净干燥玻璃仪器。称取0.15g 引发剂BPO放入带带塞的烧瓶中,再加入10.6ml 单体MMA。在水浴锅中加热圆底烧瓶到8090。内的预聚物粘度与甘油粘度相近时,立即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BPO逐渐溶解形成无色溶液,加热刚开始无明显变化;后来逐渐生成油膜状物质出,溶液粘度增加,形成甘油状物质,摇晃烧瓶时,溶液只能小范围的来回移动,体积变小。 BPO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可溶于非极性溶剂MMA当中。由于本体聚合的特点造成加热后不同时间段明显的现象差异。反应最后反应液的粘度增大,因此有体积变小、不易流动现象。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产生爆聚 2、 灌模:取两干燥洁净的试管(可适当地加些许装饰物),为避免有气泡产生,将预聚物缓慢、呈细流线状倒入试管中甘油状物质慢慢流入试管中,并加入小花朵等,在试管中形成柱状结构从水浴锅中取出烧瓶,因自动加速效应,内部热量聚集,温度升高,加剧反应,从而使粘度变得更大,不易从瓶中流入模具 3、聚合:将试管封口,放入40-50的烘箱中聚合24h,硬化。在100下处理0.5-1h放入烘箱后,试管中甘油状物质慢慢硬化,形成有机玻璃低温、长时间反应最有利于聚合物的形成;形成固体时,体积会增大,有间隙地悬挂,防止影响聚合4、 脱模:将试管口向下,在地面上不停的敲击,得聚合物有机玻璃得到无色透明的有机玻璃,表面光滑,内部无气泡,放入其中的花朵沉于底部灌模时,试管中空气应排尽,才能使玻璃表面光滑并无气泡存在于内部六、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中所有器皿需洗净、干燥完全,否则会引入杂质2、预聚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温度的控制及粘度的变化2、不能剧烈地摇晃圆底烧瓶,防止引入过多氧气,影响聚合3、灌模时,不能完全灌满,应预留一定的空间4、应缓慢地、线流状地倒入试管中,防止产生气泡七、 实验结论及具体分析:1、温度控制在8090是为了使引发剂的半衰期最有效地用于反应时间。水浴锅的水浴温度并不完全准确,可能会不小心超过水浴温度上限90,这样很容易暴聚。 2、在加热时,不要老是摇动锥形瓶,这样容易把氧气溶入溶液中而氧化引发剂使之失效(有条件的话可以同氮气以排氧)3、 预聚时注意粘度变化,确定反应液粘度时,由于反应完全到暴聚的过程只有几秒钟,很难把握反应液粘度与甘油类似,这样就会导致反应要么不完全,要么暴聚;浆液粘度不可太小,粘度过小在灌模时容易晃动,产生细小的气泡,不易排除,并使诱导活化所需时间大大延长,产品中呈现分散型的气泡;当粘度与甘油粘度相近时,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如果不控制好,粘度继续升高,会导致自动加速效应,甚至暴聚,致使局部过热。而且粘度过大会造成灌模时的困难。3、灌模时,试管稍微倾斜,将冷却的高聚物呈细线形稳定、缓慢流入,这样做的目的主要还是减少氧气的进入氧化引发剂,因为反应中引发剂始终是十分重要的。氧在低温时是阻聚剂,而高温时却可以加速聚合反应,使发生暴聚,产生许多气泡。同时,由于反应生成固体时体积会增大,所以灌模不能灌满。4、预聚后要在 4050温度下聚合,而不是8090。这是因为低温、长时间反应最有利于聚合物的形成。低温聚合速度降低,可以大大降低发生爆聚的几率;温度过高会使聚合度下降。因为本体聚合最大的麻烦就是散热,温度高了产物质量就有影响。 5、 有些组的结果为乳白色的原因:灌模时添加了一些鲜花,其局部含有较高的水分,高温聚合时,水分进入有机玻璃,形成乳化。有少量气泡的原因:灌模时,量太多,残留的气泡不能逸出。8 产物展示:无色透明的有机玻璃,内部无气泡,表面光滑 九、实验误差讨论及改进-影响聚合反应的主要因素:1、温度 温度是引发单体使单体活化,引起聚合反应的主要条件,又是促进聚合,决定聚合速率的主要因素。由于温度对链增长与链终止的速度有密切的关系。高温下,链终止的速度超过链增长的速度,高温又能引起链增长的解聚作用,使生成短链的机会增多,因此对产品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温度过高,还会引起爆聚,造成事故,产生废品;温度控制不均匀,易形成局部过热,产品会出现气泡等缺陷。温度控制不当,有时即使不出现明显的缺陷,但由于产品相对分子量的差异,仍然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有机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不能盲目的采用强制降温,局部过冷造成的收缩不均匀就导致应力集中,产品表面可能出现裂纹。2、 时间 时间仅对聚合反应进行的程度产生影响。甲基丙烯酸甲酯在50加热,当聚合物含量至45%时反应速度大为减慢这是由于随着聚合物的生成,反应体系粘度逐渐增大,阻碍了单体分子的活动能力,防碍增长链与单体分子接触反应,在此温度下,即使时间延迟很长也无济于事,若要加速反应使游离单体继续聚合,只有升高温度。所以在低温聚合后,升温至100保持13 小时,使聚合反应进行的更完美。3、氧 气 氧对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有双重影响:随温度的变化,它既可起引发剂的作用,又可起阻滞作用。在低温条件下,氧能与游离基或游离基团直接结合生成稳定的基团,使后者失去活性。所以,低温下氧是阻聚剂,在低温聚合后期,当其它部分都已聚合固化时,与氧直接接触的那部分单体及其附近,还呈粘滞态或弹性态。在高温下,已经与氧结合的单体过氧化物会分解而生成新的活化中心,反应速率骤增,并大量放热,造成爆聚。4、引发剂 聚合物分子量随引发剂的浓度升高而下降,这是因为在一定量的单体中,引发剂越多,生成的活性点也越多,形成的活性链就越多,则分配到每个链上的单体数目就相应地减少。5、压力 如果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在3000 大气压下保持加压聚合,聚合速率可比常压下增加36 倍,聚合物相对分子量增加2 倍。原因:加压后使单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增加活性链与游离分子的撞击机会,加快了反应的速率; 加压使单体的沸点升高,减少因单体汽化而形成的爆聚十、实验思考题:1、什么是自由基的聚合反应?自由基的聚合反应又分为哪几种?答:自由基聚合反应是连锁反应的一种,主要由三个基元反应组成,即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自由基聚合反应分为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和配位聚合。2、本体聚合的优缺点是什么?本实验中有何解决措施来克服缺点?答:优点:反应组成少,只是单体或单体加引发剂,产物较纯,无需后处理产品纯净,电性能好,可直接进行浇铸成型,生产设备利用率高,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分离、提纯操作;生产工艺简单,流程短,使用生产设备少,投资较少;反应器有效反应容积大,生产能力大,易于连续化,生产成本低缺点:热效应相对较大,自动加速效应造成产品有气泡,变色,严重时则温度失控,引起爆聚,使产品达标难度加大由于体系粘度随聚合不断增加,混合和传热困难;在自由基聚合情况下,有时还会出现聚合速率自动加速现象,如果控制不当,将引起爆聚;产物分子量分布宽,未反应的单体难以除尽,制品机械性能变差等。 解决措施:为了改进产品性能或成型加工的需要而加入有特定功能的添加剂;为了调节反应速率,适当降低反映温度而加入一定量的专用引发剂;为了降低体系黏度改善流动性,加入少量内润滑剂或溶剂;采用较低的反应温度,较低的引发剂浓度进行聚合,使放热缓和;在反应进行到一定转化率而此时反应黏度还不算太高时,就分离出聚合物;3、凝胶效应进行完毕后,提高反应温度的目的何在?答:先高温是引发聚合,但是本体聚合是放热反应,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爆聚现象;所以当反应物反应达到一定粘度的预聚物,要降低温度,低温段是让其稳定,避免暴聚,避免产生气泡。但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的聚合,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后期高温一段时间是使其单体聚合更完全。 因为预聚后,为了防止在高温下聚合,出现暴聚的现象,导致实验失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聚合不能进行完全,还有部分的单体未反应,因此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再反应一段时间,为了提高拒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度,提高聚合物的综合性能,并使反应趋于完全。4、MMA的本体聚合“凝胶效应”的产生原因?有何特点?制造有机玻璃的步骤有哪些?答:由于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物料的粘度增大,活性增长链移动困难,致使其相互碰撞而产生的链终止下降。 特点是在聚合过程中,当转化率达到1020时,聚合速率突然加快,物料的粘度骤然上升,以致发生局部过热现象。 制造有机玻璃的大体步骤是:预聚聚合高温退火处理。5、制备有机玻璃时,为什么需要首先制成具有一定粘度的预聚物? 答:一是缩短聚合反应的诱导期并使凝胶效应提前到来,以便在灌模前移出较多的聚合热,解决散热,避免自动加速作用而引起的爆聚现象,以利于保证产品质量; 二是可以减少聚合是的体积收缩,因为爆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