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各地区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广西桂林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 2题。 胡砺,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大军下河北,砺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与佣保杂处。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砺操笔立成!思致清婉,防喜甚。因馆置门下,使与其子处,同教育之,自是学业日进。防尝谓人日:“胡生才器一日千里,他日必将名世。”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久之,改定州观察判官。定之学校为何朔冠,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数,砺督教不倦,经指授者悉为场屋上游,称其程文为“元化格。” 皇统初,为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砺性刚直无所屈。行台平章政事高桢之汴,道真定,燕于漕司。砺欲就坐,桢责之,砺曰:“公在政府则礼绝百僚,今日之会自有宾主礼。”桢目:“汝他日为省吏当何如?”砺日:“当官而行,亦何所避。”桢壮其言,改谢之。改同知深州军州事,加朝奉大夫。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犹六七十人,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其人皆市井无赖,以迹盗为名,所至扰民。砺知其弊,悉罢去。继而有飞语日:“某日贼发,将杀通守。”或请为备,砺曰:“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之?”是夕,令公署撤关,竞亦无事。 再补翰林修撰,迁礼部郎中,一时典礼多所裁定c海陵拜平章政事,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海陵问其故,砺以令对,且日:“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海陵深器重之。天德初,再迁侍讲学士,同修国史。以母忧去官。起复为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使,海陵谓砺日:“房恭官在卿下,以其旧劳,故使卿副之。”迁翰林学士,改刑部尚书。扈从至汴得疾,海陵数遣使临问,卒,深悼惜之。年五十五。 (金史卷一百二十五)注: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扈从:随从护驾。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日必将名世 名:闻名B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 直:通“值”,报酬C桢壮其言,改谢之 谢:道歉D令公署撤关,竞亦无事 竞:竟然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胡砺性刚直无所屈的一组是( ) 砺操笔立成 砺日:“当官而行,亦何所避。 砺知其弊,悉罢去。 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 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 令公署撤关,竞亦无事。 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砺从小就喜爱学习,后来得到韩防的帮助,同韩唠的儿子在一起接受教育,进步很快,天会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 B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在漕运官署设宴,斥责胡砺就坐不懂礼法,胡砺认为自己是政府官员,同时又是今天宴会的宾客,理当就坐。 C胡砺任深州军州事期间,将各县按例设置的弓箭手全部免除不用,每年为老百姓减轻钱币五千余万的经济负担。 D刑部侍郎白彦恭的官职虽然比胡砺低,但因为他过去的功劳,被任命为宋国岁元使,胡砺做他的副手。第卷 (共12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II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四、(21分)11把第l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韩唠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砺操笔立成。(3分) 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4分) 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3分) 8、 D(竟:最终)9、 C(1是表现胡励的文才;3是胡励革除深州辖县的弊端;6显示胡励对所面临形势的正确估计)10B(“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在漕运官署赴宴”错,是到漕运官署赴宴。”另外,“公在政府则礼绝百僚,今日之会自有宾主礼”的大意是今天不是在官府,而是在宴会上,大家只行宾主之礼就可以了)四、(21分)11(共9分)(1)韩口遇见他认为他是一个奇才,让他写诗来显示他的志向,胡励提笔一挥而就。(3分,每个句子1分,意思对即可)(2)胡励经常用做人的礼教使他折服,郡守感到惭愧而心服,把郡俯的公务完全托付给胡励。(4分,前两个分句各1分,后一个分句2分,意思对即可)(3)盗贼贪图的不过是钱财罢了,我这样穷,还防备什么?(3分,每个分句1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胡砺,字元化,磷州武安(今河北武安)人。少年时期非常好学。天会年问,金军攻占黄河以北地区,胡砺为金其所掠,行至燕地时,逃跑藏到香山寺,与寺中雇_工混腾在一起。韩口遇见他认为他是一个奇才,让他:弓涛来湿示他的志向,胡砺提笔一挥而就,情致清静温和,胡砺十分高兴,于是收于门下与他的儿一起接受教育,从此学业一天天进步。韩口曾经对人说:“胡砺才学进步很快,将来一定名显天下。”天会十年,考中状元,授予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过了很长时间,改任定州观察判官。定州的学校是河朔地区最好的,聚居到那里的读书人常常数以百计,胡砺督学不倦,经他指点的学生,均成为多校骨,时人称胡砺考试示范文章为“元化格”。皇统初年,胡砺侄河:化西路转运都勾判官。他刚正不畏权势,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前往汴京,路过:真定府,到漕运官署赴宴。胡砺即将就座时,高桢却斥责他不懂礼法。胡砺道:“高公在公府,礼节当在百官之上,今日的酒宴自宾主之礼。“高桢很不高兴,说:”你他日当省史,又该怎样?“胡砺答道:“在官行事,有什么可怕的。”高桢对他的话极为赞赏。马上向他道歉。 胡砺改任同知深州军州事,兼任朝奉大夫。深州郡守残暴凶狠,蔑视下属同僚,胡砺经常刚做人的礼教使他折服,郡守感到惭愧而心服,把郡府的公务完全托付给胡砺。深州辖有五县,各县按惯例都没置了弓箭手,多者百余人,少者也有六七十人,每年向百姓征收钱币五千余万作为雇佣弓箭手的报酬。,这些弓箭手大都是市井的无赖,以偷盗抢掠闻稻。胡砺得知后,全部免除不用。随即就有流言传来:“某月某日,将杀胡砺。”有人让胡砺早做准备,以防不测。胡砺神情从容,说道:“盗贼需要的不过是钱财,我这里一贫如洗,还准备什么?”力-且在夜间尽撤关卡哨兵,官署最终平安无事。 第二次补任翰林修撰,提升为礼部郎中,当时朝廷典礼大多由他裁决定夺。海陵王被晋升为平章政事,百官在朝廷上向他祝贺,纷纷行跪拜大礼,只有胡砺不跪。海陵王讯问其中的原因,胡砺以朝廷的有关法令回答他,并且说:“穿着朝服跪拜,这是拜见图君的礼节。海陵王听罢,不由得心服口服。从此,他对胡砺更加器重。天德初年,第二次被提拔为侍讲学士,同修国史。因为母亲去世辞官守丧,服丧结束又任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向彦恭为正使,海陵王对胡砺说:“彦恭的官职比你低,因为他过去的功劳,所以让你做他的副手。”后来升为翰林学士,改任刑部尚书。伴驾到开封得病,海陵王多次派人前去慰问,终病逝,海陵王为他深深哀悼惋惜。享年五十五岁。广西柳州铁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卞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青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_,将相之器也。”初袭祖爵。司空刘蹇引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并不行。后参东海王越军事。 时元帝为琅琊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日:“琅琊王仁德虽厚,面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己,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日:“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已顺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祟奉,君臣之礼始定。(晋书王导卷六五) 注:元帝:司马睿,公元317年他得到晋悯帝被俘的消息后,先自称晋王,第二年改称皇帝。东晋王朝从此建立。选文记载他称帝前初到江东的情况。禊:x,每年春秋二季在水边举行祭祀活动,以消除妖邪。俊义:德高望重的老人。吴会;地名。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谓其从兄敦曰 从:指堂房亲属 B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 潜:暗地里 C居月余,士庶莫有至得 居:居住 D存问风俗,虚已顺心 存:慰问、问候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 四组,全都能直接说明王导“识量清远”的一组是( ) (1)时元帝为琅琊王,与导素相亲善。 (2)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 (3)帝亲观禊,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 (4)帝乃使导躬造循、荣。 (5)存问风俗,虚已顺心,以招俊义(6)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A (2)(3)(5) B(3)(4)(5)C (1)(4)(6) D(1)(2)(6)10.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导少时被地方名士称为有将相之才,曾先后担任东阁祭酒、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等要职。 B王导与琅琊王亲密友善,志趣相投如挚友曾献计 帮助琅琊王赢得江东士人百姓的拥戴。 C. 江东士族开始看不起司马睿,后来看到他亲观祭祀时,那隆重的仪仗,威整的行列 都惊惧不已,于是纷纷前来投靠。D荣、贺循等当地名流归附以后,各地相继尊奉元帝,才开始制定君臣之间的礼仪。第 卷 非选择题(共60分)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5分)译文: _。 (3)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己振,宜有以匡济者。(5分)译文: _。 8、C (“居”是“过了”的意思。) 9、A (1)说琅琊王和王导关系一向很好;(4)王导奉命拜访荣、瞻二人;(6)说明吴地人心归顺。) 10、B (A王导并没有担任东阁祭酒、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等职。C江东士族纷纷前来投靠的原因是王导受命亲自登门拜访了贺循、顾荣二人,二人前来投靠。D应为“开始有了君王与臣子的礼数”,即尊奉琅琊王为帝。) 11、(1)王导年幼时就有风度,见识多,有远见。十四岁时,陈留名士张公见到他认为他是奇才,陈留名士张公见到他认为他是奇才。 (2)琅琊王仁德虽然厚重,但名望还轻。兄长在此早已声名大振,应该想办法匡正救助时局。 参考译文: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王览之孙。父亲名王裁,官至镇军司马。王导年幼时就有风度,见识多,有远见。十四岁时,陈留名士张公见到他认为他是奇才,对他的堂兄王敦说:“看这个孩子的相貌心志,是做将相的人才。”最初王导承袭祖上的爵位。不久司空刘寰引荐他做东阁祭酒,升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他均未赴任。而后做了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军。当时晋元帝还是琅琊王,与王导一向亲密友善。王导看到天下已经大乱,便全力拥戴(琅琊王),暗自立下复兴(晋室)的心志。晋元帝对他也很器重,志趣相投如挚友,元帝在洛阳时,王导时常劝他到自己的封国去。及至元帝出镇下邳,就请王导做安东司马,凡军国大计,王导都积极筹画。元帝刚出镇建康时,吴人不相依附,过了一个多月,仍没有士人百姓前去拜望,王导为此深感忧虑。待王敦来朝见,王导对他说:“琅琊王仁德虽然 厚重,但名望还轻。兄长在此早已声名大振,应该想办法匡正救助(时局)。”到了三月上巳节,元帝亲自前去观看修禊仪式,一路乘坐肩舆,威仪齐备。王敦、王导以及众名臣骏将也都骑马护行。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一带名望极高的人,他们私下前去观望,看到这种场面,都十分震惊,于是一起在路旁迎拜。王导于是又向元帝献计说:“古代凡是能够称王天下的,没有不礼遇遗老贤才,存问风土人情,虚心坦诚,以便招揽天下俊杰的。更何况现在天下大乱,国土分裂,我们立国的大业尚在初创,当务之急在于取得民心啊!顾荣、贺循二位是当地的土族首领,不如:将他们邀请过来以便广收人心。他们二位一来,其他人便没有不来的了。”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登门拜请贺循、顾荣,他们两人也就奉命前来朝见元帝,因此吴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民心归附。从此之后,各地相继尊奉元帝,开始有了君王与臣子的礼数。广西2009届高考适应性练习八校联考试题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当试馆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选自宋史许将列传)注释: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秩满:官吏任期届满。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上元:即元宵节。元祐: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后章惇、蔡京为宰相,称司马光等人为“元祐奸党”。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荣:赞誉B及肄射,将先破的 的:箭靶中心C吏籍为盗者系狱 籍:登记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 难:危难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许将为官才能的一组是: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将在昭庆军判官一职任期满后,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但许将却愿做地方官,并希望能多读书。后来神宗非常赏识他,在三天内把他擢拔数级,B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而当年应该出使辽国的官员由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务。C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皆尽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人犯法,就连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许将诽谤朝政。徽宗将许将贬为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第卷(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5分) (2) 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5分)8D(难:认为困难。例:1.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2.是以圣人犹难之。-道德经。A.赞誉。 B.例:有的放矢。C.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9C(有误)10. B(不是“主动请缨”,而是奉诏使辽)11(1)适逢审理太学生虞蕃诉讼一案,(许将)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亶借机陷害许将。(“治”1分,“释诸生无罪者”倒装句1分,“因”1分,句意通顺2分)(2)章惇与蔡卞(蔡京之弟)一起肆意虚构罪名,降职流放元祐党诸臣,并上奏要掘元祐党首司马光坟墓。( “肆罗织”1分;“贬谪”1分,”奏发”1分,其余2分)附:文言文阅读材料译文 许将,字冲元,于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中状元。欧阳修读其赋时说:“君辞气似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未可量也。”任命他为昭庆军判官。任期满后,宋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得馆职是当时仕途青云直上的龙门,也是许多以荫入仕的人梦寐以求的。)许将却认为:“起家为官,本代耕,愿出为地方官,读所未见书。”宰相对他的读书志向很赞赏,让他任明州通判。(宋神宗听说这个状元爱读书),神宗便召他进宫(谈话)。神宗(很赞赏他的才能),任命为集贤院校理。由太常寺本当转任博士,但神宗又破格提拔他为右正言,第二天入值舍人院,第三天判流内铨。这是神宗使用的特别任命,举朝上下都赞誉许将的才能。契丹以20万兵力压代州境(大举进犯代州),并派使者前来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过去契丹与宋朝定期在代州谈判),这次原定的宋朝使者不敢去(而轮到当年出使辽国的官员惧不敢行),朝廷因而改派许将去。许将对神宗说:“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许将行前到枢密院认真地查阅了有关代州的一切档案,作了充分准备。许将来到代州境时,契丹人爬满房上观看并喊叫:“看南朝状元。”当许将与契丹人进行肄射时,许将先射中。契丹使者萧禧在宾馆以礼迎接,谈判时,萧禧果然提起代州事,许将随问随答,不失国体。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神宗,神宗对许将大加赞赏,先后任许将为知审官西院,尚书兵部。又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对许将的重用)引起朝臣的忌妒。在审太学生虞蕃讼学官一案时,他(反对牵连太广而)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亶借机陷害许将,把他们父子都抓进了御史府,一个多月才放出来,许将被降职任蕲州知州。第二年,以龙图阁待制到郓州任职,元宵节那天,一些官吏登记为盗者并使之皆尽入狱,监狱人满。许将说:“这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于是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一日犯法,牢狱空无一人。父老叹曰:“这是建狱56年来第一次空牢也。”郓州曾有一帮士人喜好聚众谤言朝政,许将虽然没有制止,至此也消失了。许将被召为兵部侍郎。绍圣初年,许将任吏部尚书。(当时)奸臣章惇为相,与蔡卞(蔡京之弟)罗织元祐诸臣罪名,并上奏要掘元祐党首司马光墓。哲宗问许将该怎么做。许将说:“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崇宁元年,鄯、廓州抚定。当时边将要求兴师渡河西攻,朝中大臣议论,皆有惧色,独许将说:“兵机不可失,宜速进军。我愿意跟随大军出征。”不久,很快传来捷报。许将因收复了河、湟,因此加“特进”(宋朝的最高荣誉奖励)。(哲宗死后,徽宗即位,一些奸臣密谋要贬许将)。御史中丞朱谔找到许将过去章表中某些语句,诬为诽谤朝政。徽宗将其贬为保留资政殿大学士到河南任知府,朱谔又进谗言,徽宗又免除资政殿大学士,到颖昌任知府,后来又迁任大名知府。政和初年,卒,享年75岁。谥文定。 2008学年秋季学期南宁市高中09届高三11月语文月考题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 一 10 题。(9分)醒心亭记曾巩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木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涯:水边B、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滋:滋扰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憾:怨恨D、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殁:死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自为记,以见其名义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B、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正体现了曾巩散文平正周详而长于议论的特点。C、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D、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公筑亭题名的含意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第II卷(共120分)四、(23分)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3分)(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4分)(3)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3分)三.8.B (滋:滋生蔓延,形容云雾水气丰沛) 9.C (“乎”都是介词,相当于“于”,A项中第一个“以”作连词,表目的,相当于“用以”;第二个“以”作连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B项第一个“焉”作兼词,相当于“于此”;第二个“焉”作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D项中第一个“之”作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第二个“之”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10C(作者认为欧阳修的乐并不在于“一山之隔,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而在于国泰民安,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达士之乐。)四11(1)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来观望风景。(“或”“即”各1分,大意1分)(2)他真是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命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善”“其实”各1分,“于山泉之间”后置的状语1分,大意1分)(3)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的呀(判断句式1分,“所以”1分)【参考译文】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事。 只要欧阳公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待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形成的原因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地区鸟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而只是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 像欧阳公的贤德,韩愈死后的数百年才有。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以后的百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参观他的遗迹,想要见他一面,却有没办法再见到的感叹(或说有比不上他的感叹),然后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所以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寄托名声在他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2008学年秋季学期南宁市高中09届高三12月语文月考试题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0题。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注:丞相,指秦桧。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 )A士民丐留不获 丐:乞丐 B登条十余事告之 条:分列项目、条目 C谋中以危法 中:中伤 D属登母死舟中 属:适逢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 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是可以借此升官的好事,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C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第二卷(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5分)译文: (2)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5分)译文: 8、A(丐:乞求) 9、B(表清廉。表示至死关心国事。)10、B(汪藻并没有直接告诉他)四。(23分)11、(1)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赠金),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语意2分,“辞”、“置”、“谢”各1分)(2)高登归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语意2分,第一个“狱”字、“死”、“卒”各1分)参考译文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幼年失去父亲,致力学习,用法度来约束自己。绍兴二年,在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知无不言,无有什么顾忌回避的,主管部门厌恶他的正直,就授予他富川主簿一职,接着又命他兼任贺州学事。州学过去有田舍,州里出台法令将其撤掉交由买马司经管,高登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太守说:“买马、养士哪一个更急迫?”高登说:“买马固然紧急,然而学校是礼义诞生的地方,一旦废弃,读书人与堂下卒有什么区别?”太守说:“你这是违抗长官!”高登说:“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标准,只有礼义与法度罢了,既然两者都可以抛弃,还说什么!”太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最终听从了他。任期结束,士民乞求他留任没有如愿,就相约馈赠钱币五十万,不留姓名,告诉太守说:“高君贫困没有什么来养家,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赠金),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被授予静江府古县县令,经过湖州,湖州太守汪藻安置他在宾馆里。汪藻想留他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坚决推辞,有人说:“这可以作为升官的阶梯。”高登说:“只是我意下不想这样。”就出发了。广西驻军首领沈晦问高登如何治理县事,高登条列十余事告诉他。沈晦说:“这是古人的做法,今人奸诈,恐怕不可行。”回答说:“忠信可在蛮貊之地推行,说不能行,是诚心不到罢了。”豪民秦琥雄霸乡里,挟持官吏把柄,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都被他屈服。高登到达,他颇有改变,高登也喜其变好,增补他担任学职。一日,琥有私人请求,高登拒绝了他,秦琥心生怨愤,企图通过诬陷来中伤高登。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州学钱财,高登喊秦琥来到,当面责备他,声气严厉,喝令他下去,告诉郡中及主管部门按法律处置他,秦琥气忿而死,全郡的人们都为此感到快意。驻军首领胡舜陟对登说:“古县,是秦太师父亲过去治理过的地方,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何不建祠祭祀他?”高登说:“秦桧做宰相不象样,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抓住秦琥一事,调荔浦丞康宁以代替高登,高登因母病离去。舜陟遂建起秦桧的祠堂并自己写了记,并且用专权杀人之罪来诬陷高登,朝廷下诏押送高等到静江府监狱。舜陟派遣健卒逮捕高登,恰逢高登母亲死在舟中,高等把她草草葬在水边,航海回朝廷上书,请求纳官赎罪。故交中有担任右司一职的人,对他说:“丞相说曾经在太学认识你,如果你能见一见他,终身的大事将不必忧虑,上书是徒劳的。”高登说:“我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不久中书衙门上奏说按照惯例没有纳官赎罪的,仍旧押送高登回静江监狱。高登归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教授学生来维持生计,对家事全不介意,只是听说朝廷所行事有小过失,就皱眉不乐,有大过失就随之恸哭,临死,所说的话都是天下大计。其治学把慎独作为根本,有东溪集刊行于世。广西南宁二中20082009学年高三综合测试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课文,回答79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7下列加点的实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去以六月息者也。息:气息B天亡苍苍,其正色邪?苍苍:深蓝色C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D我决起而飞。决:坚决地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B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C小知不及大知D此小大之辩也9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去以六月息者也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令以责之里正C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D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曰,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故无收其尸者。薛彤死后,其子负骨归葬。(节选自三十国春秋) 注:武皇帝:宋武帝刘裕。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之布指算,不爽爽:差错20081006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刑:宰杀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伺:等候D道济趋下阶趋:快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 (1)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2)事平,以功让道济 (3)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4)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5)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6)遂请护粮,乃免 A(1)(2)(4)B(2)(3)(5)C(1)(3)(6)D(4)(5)(6)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20081006第卷四、(19分)13翻译下面句子:(8分)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_。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_。7 答案:D(决:快速的样子)8 答案:B(冥通溟,知通智,辩通辨)9答案:D(介词结构后置。A反问句,B省略句,C宾语前置句)10 答案:C解说: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此处应取“窥伺,探,观察”之意11答案:D解说:此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三人的交往是三人志义相合,此处仅是普通的叙事,与人物计谋无关;反映人物的谦逊,与计谋无关;反映人物心思的精巧,与计谋无关。12答案:A解说: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选项所叙述的事件时间颠倒。高进之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具体时间文中并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绩效管理实务 习题及答案 8绩效反馈
- 委托培训合同安全协议课件
- 平面构成对比课件
- Fmoc-PEG-Maleimide-MW-3400-Fmoc-NH-PEG-Mal-MW-3400-生命科学试剂-MCE
- FGFR-IN-22-生命科学试剂-MCE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考真题2025
- 工业安全培训基地课件
- 浦发银行石家庄市长安区2025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北京市密云区2025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七台河市桃山区2025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2023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招聘笔试真题
- 快递设备安全培训
- 典当行财产抵押借款合同2024
- 行为矫正技术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家具安装调试及施工进度保障措施
- 2024制冷系统管路结构设计指导书
- GB/T 18029.6-2024轮椅车第6 部分:电动轮椅车最大速度的测定
- 健康照护师测试题及答案【300题】附有答案
- 城市配送行业未来发展展望
- 大学生校园网络安全文明主题
- (正式版)SHT 3115-2024 石油化工管式炉轻质浇注料衬里工程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