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版)《绝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017年春季版)《绝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017年春季版)《绝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017年春季版)《绝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双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种形式阅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学习小说中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2、智能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3、人文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归纳、概括能力。2、学习人物的精彩描写手法。教学难点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装裱前后的字画比较导入,激发学生对字画装裱的兴趣。(二)作者介绍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当过工人、宣传干部、报社记者,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现在河北保定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工作,系河北文学院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可以作为“大跃进”前后中国农村精神状况的备忘录。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质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在谈歌的创作中有一类作品,如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方等,形成了他的笔记本“绝”字头小说系列。这个系列的小说记录的都是发生在作者老家乡古城保定的故事。(三)整体阅读1、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小说故事情节。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2、说说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学生自由谈。3、小说中哪些内容可以称为“绝品”?画“绝”、技“绝”、人亦“绝”。4、根据以上讨论,说说小说以“绝品”为题有何深意?本文标题一语三关,既点明画品之绝,装裱技艺之绝,更点出人品之绝。(四)品味咀嚼1、一“绝”画(唐代珍品)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三爷不可错过机会。”“三爷若收下此画,万不可示人。若是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三爷屏去下人,又关门闭窗,常先生才打开布包,里边又是布,如此四五层,最后取出一幅画来。常先生笑了笑,就把画卷好,重新包裹严密,双手交与三爷,郑重说一句:“三爷啊,善待此画,我不再多说,此画价值连城,悉心藏之啊。”“那幅画为宝中之宝,实为揭裱后倒装置了。”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论其装裱,更是绝品。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2、二“绝”装裱技艺提问:找出相关语句:“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论其装裱,更是绝品。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果然是了。”“若复原,怕是要有绝代高手才行。我家三代做收藏生意,父辈只说过有倒揭两层者的绝技,不曾想还有倒揭三层者的。今日算是开了眼界。”3、三“绝”人提问:小说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提问: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小说是围绕“绝品”而展开情节:“收藏送”,而这其中的主体即是刘三爷。提问:简单分析归纳常先生和王商人的形象。(1)常先生:手艺绝(“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眼力绝(“皆货真价实”、“先生目力老到,辨得真伪优劣。”)人品绝(“举止不凡”、“十分豪气”、“常先生在京城被砍了头,罪名是革命党。临刑前常先生哈哈大笑,面色如常。”舍生取义)(2)王商人:重情重义(“王商人听得呆了,愣愣地点点头,就把字画退给了三爷。”)诚信待人(实话告知:“那幅画为宝中之宝。”)热爱收藏,保护国宝(“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王商人送到客栈门前,忍不住叮嘱一句:“刘先生,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啊。”)文章围绕一幅唐代珍品刻画了三个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着墨不多的马氏,小说有哪些情节涉及马氏?买画时,马氏问:“什么宝贝?值这么多?”三爷道:“常先生看中,断不会错的,你莫要再多言了。”买画第二天,街上传闻常先生失踪,马氏终是放心不下,差下人到京城请来一位古董行家鉴定那幅画。行家鉴定画为揭品,马氏忍不住心疼地骂起来:“姓常的黑心,坑了咱三千大洋啊。常先生最后一次回保定,来到三爷家中,马氏进来讥笑道:“常先生果真走了眼力,卖与我家老爷一张好画?”当听说常先生被砍头时,马氏一声冷笑:“真是报应,那次被他坑去了三千大洋。”家境败落后,马氏为了度日,偷偷卖掉了三爷的收藏。提问:文中马氏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衬托作用:以上情节中,我们不难看出马氏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但她所做的一切又都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当画被鉴定是揭品时,心疼地发几句牢骚。当家境败落时,卖掉字画换钱来度日,这似乎都无可厚非。但这个平常人却在小说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了马氏的反衬,我们就会发现刘三爷对常先生的信任承诺、重情重义是远远高于马氏这样的普通人的,刘三爷的品质是出类拔萃、冠绝当世的。学生讨论,重点分析刘三爷的形象。(1)根据文中的情节分析刘三爷的性格特点。刘三爷考过秀才,现在做商人,于是儒雅与豪气便可以在他身上同时存在了。他为人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他信任常先生,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赝品不值几文,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可见他做人的大度。(2)马氏在家境败落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卖了字画,刘三爷为什么要赎回这些画?既然已经赎了回来,为什么又送给了王商人?在刘三爷家境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对友情的珍视,自己冒雪去把画赎了回来。在他知道了常先生的一片苦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之时,毅然把这些画送给了可以收藏这些画的王商人。他对朋友、对国宝的这种情感着实令人肃然起敬。讨论: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他们身上共同之处是什么?三人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地表现出对祖国艺术珍品的热爱。在那样动荡的年代,能够不顾个人利益,倾力保护国宝,由此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五)小结“绝品”泛指最宝贵,最珍贵的物品或艺术品,小说的“绝”,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无人能及。文中的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文中的装裱技艺,能将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可谓技艺中的绝品;文中的人,刘三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