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乌鲁木齐市语文中考试题.doc_第1页
2004年乌鲁木齐市语文中考试题.doc_第2页
2004年乌鲁木齐市语文中考试题.doc_第3页
2004年乌鲁木齐市语文中考试题.doc_第4页
2004年乌鲁木齐市语文中考试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4年乌鲁木齐市语文中考试题一、(本大题共9小题,共32分,第7题6分,第8 9题各4分,其余每题3分)I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D )A诘问(j) jie 窥见(ku) 窘迫(jing) 情不自禁(jn)B栖息(q) 奢侈(ch) 惩戒(chng) 谆谆教导(zhng)zunC 分歧(q) 琐屑(xi) 粗犷(kung) guang 惟妙惟肖(xio)D 呜咽(y) 晦暗(hu) 歼灭(jin) 面面相觑(q)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A娴熟 清澈 油光可鉴 异想天开 B,学藉 籍 理睬 迥然不同 销声匿迹 C附和 侥幸 投 愉机取巧 兴风作汲 D,矜持 懦弱 不屑置辨 辩 寡不敌众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 A全国上下同舟共济,不仅取得厂抗击“非典”的阶段性胜利,而且在防治“禽流感” 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B那深沉、悲愤、如泣如诉的蒙古族歌曲嘎达梅林,多少年来打动了无数人的心!C我市“红领巾导游团”首批80名小导游近日戴上导游证正式上岗了,他们挥洒自如的讲解吸引了众多的游客。D“花季周刊已让我崭露头角,更会让我在它那里尽情地播撒希望的种子” 位“花季小记者”的心声。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括号内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我们周围的事物、对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做出自己智慧的判断。( )再把它加到技能中去,这样就 ( )有技能, ( )有判断能力,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社会一定会非常欢迎你, ( )你是一个智慧的人、有能力的人。 A如果 既 又 因为 B所以 要么 要么 因为 C如果 要么 要么 因此 D所以 既 又 因此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 人生就是这样要去面对一次次的“告别”。我曾与伴着笑声的纸飞机惜别在柔和的晨曦里,_;我曾与空中飞舞的风筝惜别在温暖的春风里,_;我臂与花丛中飞舞的彩蝶惜别在香飘四季的花园里,_;再见了,我的初中生活,你永远是我记忆中的一片灿烂阳光。为了实现我那高高悬挂的梦为了我五彩缤纷的未来为了能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展翅高飞A B C D6下列作品、出处、时代(国别)、作者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A陈涉世家史记西汉司马迁 B始得西山宴游记柳河东集 唐代柳宗元 C藤野先生朝花夕拾现代鲁迅 D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美国莫泊桑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1) _所谓伊人_,在水一方。(诗经蒹葭)(2)春蚕到死丝方尽,_蜡炬成灰泪始干_。 (李商隐无题)(3) _落红不是无情物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4)望岳中反映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_会当凌绝顶_,_一览众山小_。(5)从陋室铭或岳阳楼记中任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对偶句,并默写出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8请你仔细的阅读下面这段话,然后把你从中悟出的道理用同样句式的一句话写出来。 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 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景岗山”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井冈山”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侏尔”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九一八”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当今的人越来越多,知道过去的人越来越少。9下面的应用文,在语言表达和格式上有四处错误,请指出错误序号并改正。征稿启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科学的希望。为了鼓励全体同学争做品学兼优,为了调动全体 同学的科技创新意识,我校将举办“科技小论文大赛”。请此活动有意参加者,于4月30 日前将小论文交到“科创小组”负责人王小山同学处。 2004年4月8日 天山中学“科创小组” 二、(本大题共16小题,共5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4题。(共20分,每题4分)一棵死树能孕育多少生命 某个清晨,密林深处的一棵古老的橡树倒下了,一些受惊的动物仓皇而逃,然后又是一片寂静。 虽然一棵老树的“去世”会使人很伤感,但这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很自然的一件事。或许人们还不知道一棵死树能为很多植物和动物提供食物及避难所,同时这些植物与动物又渐渐地将树分解,使其变为泥土重新被植物所利用。白蚁、甲虫及另外一些靠树木为生的昆虫是死树的第一批“入侵者”,因为它们能以粗糙的树皮为食。如果仔细观察过一棵死树的树皮,会发现树皮里面有很多“隧道”,而入侵昆虫就把卵产在这些“隧道”中。 当然,当一些树木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时,早已有昆虫和其他一些分解者在其体内生活了。这一迹象表明,如果树皮遭受了损伤,会促使昆虫的入侵。当侵入大树的昆虫,从上到下把整棵树都消耗殆尽时,树就会死去,这也许就是那棵老橡树死去的原因。 现在这棵树已经倒下。树生昆虫使它变得很松软,甚至把它搞成糊状,这吸引了更多的昆虫前来觅食,如蚂蚁、苍蝇等。当这些昆虫成倍增长时,也招来了它们的“克星”,如蜈蚣、蜘蛛、癞蛤蟆、啄木鸟等。有时候当一棵树倒下时,它已经被蛀空,那么它又会成为浣熊、花栗鼠和蛇的“乐园”。 但是在所有寄居树木的生物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分解者却是真菌与细菌。真菌是一种不含叶绿素的植物,必须从其他植物中获取营养。当芽孢(真菌的种子)着生在一棵潮湿而腐烂的树上时,它就生长出像根一样的菌丝,菌丝释放某种化学物质,溶解了木质素,这样真菌就能吸取其中的营养。人们很有可能注意到,蘑菇(真菌的果实)在一场温暖的大雨之后如雨后春笋般突然从地下冒出来。蘑菇能产生成千上万个孢子,但只有极少数的孢子能“找到”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细菌也是一种植物。虽然它们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树木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能将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与枝条,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维持植物利用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体内而不能参与到物质循环中。细菌通过将碳素不断地转移到土壤和空气中,维持了整片森林甚至整个地球的盎然的绿意。 森林中的许多生物能依赖这棵死去的橡树生活很多年。最终这棵橡树开始支离破碎,碎末混入泥土,形成腐殖质。这种类型的土壤,含有丰富的营养,适宜新种子萌发与生长。 当人们漫步森林看到倒在地下的大树时,也许没有想到,就在它们的下面,是树木释放其营养的地方,也是萌发新生命的地方。10对“森林中的许多生物”分类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树生昆虫、真菌和细菌、某些动物和植物 B昆虫、真菌和细菌、植物、动物 C树生昆虫、真菌、细菌、某些动物 D昆虫、真菌和细菌等植物、某些动物11对细菌在分解树木过程中的关键性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能接通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链条。 D能将植物中的养分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C能将植物体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D能使植物体内的碳素转移到土壤和空气中。12文章是按照哪种说明顺序怎样进行说明的?13文章中用了许多加引号的词语,它们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14读了这篇文章(或文中的某句话),你懂得了什么知识?悟出了什么道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20题。(共23分,第16题3分,其余每题4分)一诺千金 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很贫穷,他母亲仿佛是个职业孕妇,每年都为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她留给大家的形象不外乎两种,一是腹部隆起行走蹒跚;乃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头扎看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口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那男生很难堪,他低下头,说那钱有急用,又说保证5天内归还。我不知怎么来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到了第5天,那男生竟没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地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的脸上淌着汗,手紧紧攥成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突然松开,手心里像开花似的开了两元钱的纸币。 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办成了一件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他反复地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后来,从那男生的获奖作文中知道,他当时借钱是急着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夜里到北站附近的旱桥下帮菜家推菜。到了第5天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洞中睡着了,没料到竟酣睡了一白天和黄昏。一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那是我和那男生的惟一的一次交往,但他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绵长深切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儿,总会联系上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谨。 那个男生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他早已遗忘了我们相处的这一段,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到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守候。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也是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白茫茫的,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突然,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伞下的少年一下窜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欢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当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当时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大雨取消。既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畏惧。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因为对于并不怎么看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奔跑着为我还钱的男孩和那两个相会在风雨中的少年。15第段中写男生母亲这一形象有何作用?16第段中画横线句是文中的伏笔,请从文中找出与此句相呼应的语句。17第段中“但他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绵长深切的”这句话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的?18第段中“流淌”一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你的感受?19如果没有第、段,文章也算完整,那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两段?20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理由。(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21-25 题。(共15分,每题3分)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丈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平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项是( )A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B气可以养而致家贫,无从致书以观C称其气之小大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D故其文疏荡彼竭我盈,故克之2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_(2)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_23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证明的? 2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与“气”关系的见解。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5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中第一句通过写景,既点明了_,又暗写了诗人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关切。诗中还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感,将其人格化,诗人托付_将_寄给朋友,把自己对朋友的慰藉带到遥远的夜郎西。三、(共60分)参考答案:一、 1 D 2 A 3 C 4 A 5 B 6 D7(1)所谓伊人 (2)蜡炬成灰泪始干 (3)落红不是无情物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符合要求即可 8例:知道这世界变化太快的人越来越多,知道把持这变化的人越来越少。9(1) 在该句后加“的学生”。 (2) 将“调动”改为“培养”。 (3) 将“有意参加”和“此活动”对调 (4) 日期和落款调换位置二、(一)10D 11B 12按照逻辑顺序,先写昆虫和某些动物对树木的分解,再写真菌和细菌对树木的分解。 13加引号的词语都运用了比喻或拟人的手法,从而使语言不仅准确,而且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14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即可。(二)15生动地展现了这个家庭极端贫穷的状况并为下文写男生辛苦攒钱还钱作铺垫。16到了第5天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洞中睡着了,没料到竟酣睡了一白天和黄昏。17男生严搔遵守诺言的品质强烈地打动了我,给我留下了深刻久远的印象。18“流淌”本指液体的运动,这里用来形容两个少年的相互欣赏,通过击掌这个动作,自然、畅快、热烈地传递、交流、融合。19这两段既与前文形成对比,又从侧面起了渲染补充的作用,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对信守诺言的品德的赞美和对不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