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打印.doc_第1页
生化打印.doc_第2页
生化打印.doc_第3页
生化打印.doc_第4页
生化打印.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1、tRNA二级结构特点:单链 三叶草叶形 四臂四环2、260nm光吸收的应用: DNA或RNA的定量:RNA浓度(ug/mL)=X稀释倍数 DNA浓度(ug/mL)=X稀释倍数 式中:OD260为260nm波长处光密度值;L为比色杯的光程,一般为1cm;0.022为每毫升溶液含1微克RNA的光密度; 0.02为每毫升溶液内含1微克DNA钠盐时的光密度。.判断核酸样品的纯度 DNA纯品: OD260/OD280 = 1.8 RNA纯品: OD260/OD280 = 2.03、生物学中心法则:4、DNA分子的一级结构: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叫做DNA的一级结构,简称为碱基序列。5、DNA碱基组成及结构特点:同一生物的不同组织的DNA碱基组成相同; 同一种生物DNA碱基组成不随生物体的年龄、营养状态或者环境变化而改变; 几乎所有的DNA,无论种属来源如何,其腺嘌呤摩尔含量与胸腺嘧啶摩尔含量相同A =T,鸟嘌呤摩尔含量与胞嘧啶摩尔含量相同G =C,总的嘌呤摩尔含量与总的嘧啶摩尔含量相同AG=CT。不同生物来源的DNA碱基组成不同,表现在AT/GC比值的不同。这些结果后来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6、 碱基当量定律:双链DNA中,A与TG与C碱基的摩尔比接近于1的规律7、 分子杂交3种方法:Southern 杂交Northern 杂交:步骤凝胶电泳分离RNA转印至硝酸纤维薄膜 加入RNA探针并杂交洗脱未杂交探针放射显影,研究结果Western 杂交 第二章1、 Pro二级结构 概念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肽链主链不同肽段通过自身的相互作用形成氢键,沿某一主轴盘旋折叠而形成的局部空间结构,因此是蛋白质结构的构象单元,主要有-螺旋 、-折叠 、 b-转角和无规卷曲 等2、 螺旋 特征:(1)多肽链主链骨架围绕一个中心轴一圈又一圈地上升,从而形成了一个螺旋式的构象,每一圈包含3.6个氨基酸残基,每圈螺距0.54nm,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轴上升0.15nm,绕轴旋转100。(2)相邻的螺旋之间形成链内的氢键(3)与-碳原子相连的R侧连,位于-螺旋的外侧,对-螺旋的形成和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4)-螺旋有左手和右手之分。天然蛋白质中的-螺旋绝大多数都是右手螺旋。3、aa等电点:对某种氨基酸来讲,当溶液在某一特定的pH时,氨基酸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正电荷与负电荷数相等,净电荷为零,在直流电场中,既不向正极移动,也不向负极移动,这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在pI时,氨基酸的导电率最低,溶解度最小,容易发生沉淀。4、盐析的机理: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中和表面的净电荷。常用的中性盐:主要有硫酸铵、硫酸钠、硫酸镁、氯化钠和磷酸钠等。其中应用最广的是硫酸铵。 5、亲和层析:将具有亲和力的两个分子中一个固定在不溶性基质上,利用分子间亲和力的特异性和可逆性,对另一个分子进行分离纯化。?6、SDS电泳用途及指示剂:测量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十二烷基硫酸钠(SDS)?7、比较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氧合曲线,并简单说明。第三章1、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基团所构成的微区。?2、共价修饰的调节机制:?3、叠构调节概念:4、 米氏常数: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mol/L。米氏方程式5、 凡是使酶的必需基因或酶的活性部位中的基团的化学性质改变而降低酶活力甚至使酶完全丧失活性的物质,叫酶的抑制剂6、 抑制剂与底物的结构相似,能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ES复合物的形成,使酶的活性降低。这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不与酶结合,只与ES复合物结合。当反应体系中存在反竞争性抑制剂时,不仅不排斥E和S的结合,反而增加了二者的亲和力;这与竞争性抑制作用恰巧相反,故称为反竞争性抑制用。7、 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理:?8、底物动力学第五章1、 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又称细胞氧化或细胞呼吸。2、 生物氧化过程中,从代谢物上脱下的氢经过一系列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的传递,最后传至分子氧而生成水,这种氢和电子的传递体系叫电子传递链又称呼吸链。3、 呼吸链组分及功能:组分:黄素蛋白、铁硫蛋白、泛醌、细胞色素。它们都是疏水性分子。除泛醌外,其他组分都是蛋白质,通过其辅基的可逆氧化还原传递电子。4、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复合体、根据自由能变化和P/O比值G=-nFE P/O比值:指每消耗一个氧原子所产生的ATP分子数。 NADH=3 FADH2=25、 1. NADH氧化呼吸链 NADH 复合体Q 复合体Cyt c 复合体O2 2.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琥珀酸 复合体 Q 复合体Cyt c 复合体O26、 1。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肌细胞) 2。苹果酸穿梭系统(肝细胞)、第六章1、糖酵解的概念及部位: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是一切生物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径。简称EMP途径。反应部位:胞液2、 三羧酸循环三个关键酶:柠檬酸合成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异柠檬酸脱氢酶3、 1分子葡萄糖分解产生多少分子ATP? 葡萄糖 CO2 + H2O + ATP (1) 糖酵解:葡萄糖 丙酮酸 + 2NADH + 2ATP; (2)丙酮酸 乙酰CoA,产生1分子NADH; (3)一分子乙酰CoA经过三羧酸循环,产生3NADH + 1FADH2 + 1ATP/GTP 经过呼吸链:1NADH 2.5 ATP 1FADH2 1.5ATP 所以,总结算:10NADH 25ATP + 2FADH2 3ATP + 4ATP = 32ATP 如果细胞质基质中的NADH(糖酵解步骤产生)经过甘油-3-磷酸穿梭(心脏和肝脏)进入线粒体,就会转变成FADH2,所以就会少产生2ATP(2NADH 2FADH2),总数就是30ATP。 因此,一个葡萄糖分子完全氧化可以净生成ATP的个数就是30或者32个。4、磷酸戊糖途径意义:产生大量NADPH,为细胞的各种合成反应提供还原力。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产物为许多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如5-磷酸核糖是合成核苷酸的原料。与光合作用联系,实现某些单糖间的互变。5、糖异生的部位及意义:部位:哺乳动物在肝脏中进行。意义:维持血糖浓度恒定 补充肝糖原 指进食后,大部分葡萄糖先在肝外细胞中分解为乳酸或丙酮酸等三碳化合物,再进入肝细胞异生为糖原的过程。 调节酸碱平衡(乳酸异生为糖)乳酸再利用,避免了乳酸的损失;防止乳酸的堆积引起酸中毒。 糖异生对反刍动物意义特别大。因为反刍动物是将瘤胃中的淀粉、纤维素发酵产生的丙酸、丁酸、乙酸等低级脂肪酸经异生作用转变为葡萄糖的。 第七章?1、饱和脂肪酸从头合成关键酶、原料和来源。部位:动物在胞质溶胶进行,植物在叶绿体和前质体中进行。原料:乙酰COA,合成不超过16碳的饱和脂肪酸。途径:丙二酸单酰COA途径。酶:乙酰CoA 羧化酶、乙酰CoA:ACP转移酶 、丙二酸单酰CoA:ACP转移酶、-酮脂酰-ACP合酶、 -酮脂酰-ACP还原酶、-羟脂酰-ACP脱水酶、烯脂酰-ACP还原酶 2、酮体的形成及利用:酮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