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琦)浅谈古诗词的吟诵歌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doc_第1页
(李琳琦)浅谈古诗词的吟诵歌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doc_第2页
(李琳琦)浅谈古诗词的吟诵歌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古诗词的吟诵歌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南宁五中 李琳琦(注:此文章已发表于读写算杂志2014年第17期)摘要:吟诵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墨客对诗词的独特解读方式,通过吟诵领会诗情诗意,达到精神升华的目的。将吟诵运用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当中,可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趣味等的积极作用,本文就此做了一些分析与探索。关键词:吟诵;古诗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日渐深化,中华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关注。初中语文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教材当中古诗词名篇占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们依然无法挣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教师只重“背”与“讲”,学生只顾“死读”、“硬记”,对于诗词中传统文化与人文情怀的感悟则少之又少。而对古诗词的吟诵是千百年来中国读书人的传统方式,在全情投入的歌唱式的吟诵过程中,中国文人体味到了诗词的真境界,感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将吟诵的传统方法运用于当今的古诗词教学当中,对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将会大有帮助。一、吟诵的含义极其发展历程(一)何谓“吟诵” 古籍有云:“吟,歌吟也。”即接近于歌唱而无乐谱的一种自由朗声高唱的方式;“诵,讽也。”即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综合“吟”与“诵”之义,则“吟诵”即富有节奏感的高声背诵式吟唱。这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几乎囊括了人类的一切有声语言现象。可谓耳闻而心动,将情感与吟诵的内容相交相融。只要吟诵者专心致志,自可领悟诗词中的意境。(二)吟诵的盛与衰 诗歌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最初就是被先民随口吟唱出来的,早在文字诞生之前,他便产生了。周朝时期,吟诵已经是学子们的必修课。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多名家的发展,先秦时期吟诵就已经成了中国文人的传统。随着文化的普及,汉魏以来,吟诵广泛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推崇。随着唐宋以来诗词的大发展,吟诵也迎来了其长达千年的鼎盛时期,上至皇族下至平民,都将吟诵作为一种最普遍的文化交流方式,吟诵的场景随处可闻可见。新旧思想激烈交锋的近代,尤其是“五四”运动时期,激进新思潮几乎将所有的传统文化皆打为封建思想加以唾弃,吟诵之风也难以幸免,然而仍有许多有识之士在逆境中,不断为吟诵寻求着庇护。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传统文化的精髓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吟诵即将迎来新的春天。二、吟诵古诗词的具体要求(一)饱满的情感是吟诵的基调 做好古诗词吟诵首要的便是饱满的情感。通过文字媒介将自身的感官与诗人的感官相连接,通过诗人的视角去感受诗词中的世界。要真正的去思索,真情实感地投入吟诵之中,随着诗词中感情的变化而变换自身情绪,并反映在吟诵的音调当中,如此才能成功地吟诵一篇诗词。(二)优秀的普通话基础是吟诵的必要条件 我们常常用“字正腔圆” 来形容一些人普通话标准,音色纯正、吐字清楚。而吟诵带有歌唱的模式,“字正腔圆”更是其吧必要条件。这要求我们要具备标准的普通话字音识别能力,吐字发音准确、嘹亮,对声调的变化把握准确,对轻重音、儿话音、尾音等汉语语法了如指掌,以此作为基础,才能达到吟诵的基本要求。(三)强烈的韵律感是吟诵的前提 既然说吟诵是一种近似歌唱的自由式吟唱,那么韵律之美便是其一大前提。语言与音乐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音乐的基础,音乐是语言的升华,而吟诵作为介乎两者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必然要兼备语言的铿锵感和音乐的韵律感。在实际吟诵中要根据诗词的感情基调来调整韵律,达到诗与乐的完美融合。(四)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是吟诵的必备要件 任何的语言艺术如果没有了抑扬顿挫的节奏都将黯然失色。对于吟诵尤其如此。我们的语调、停顿、重音等都是对节奏感其关键作用的影响因素。通常根据传统吟诵规则采取“平长仄短”的模式,即平声要吟长,仄声则吟短。三、吟诵在古诗词教学当中起到的作用(一)怡情养性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信息手段的日益发达使得“快餐”文化、低俗文化充斥于社会生活当中,对于身心还不成熟的初中生来说,这些偏离主题,毫无“营养”的文化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文化审美情趣。而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其深邃的意境、凝练精致的语言、高雅的情感都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和美的享受。通过对这些文化瑰宝的反复吟诵,逐步培养起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领悟到诗词中的词汇美、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怡情养性,成长为一个志趣高雅的人,领悟到美的真谛在于人与自然的交流、在于真诚、善良的人性体现。(二)文情相融培养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 求知欲是人类前进的动力,而兴趣是求知欲的前提。当对某件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必然会利用一切机会去探索它、钻研它,并乐在其中而不会感觉枯燥乏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处于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更是如此,引导他们效仿先贤,闭目摇头、高声歌唱起朗朗上口的诗词,必然引发学生极大地兴趣,加之青少年对音乐的热爱必然能调动起他们对这种吟唱式诵读的热爱,对诗词的学习兴趣必然骤增。(三)诵读百遍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培养语言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读一向是我国中学生的弱项,这与只重笔上功夫的应试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很多学生都是下笔头头是道,开口无所适从。而语言技能是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能力之一。很多学生读起文章来只是“照本宣科”,没有感情色彩与语调变化,一篇好文章让人听起来味同嚼蜡,节奏感与韵律感更无从谈起。吟诵法的课堂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诵读能力,在长期反复的吟诵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节奏感,培养学生的语言韵律,加强学生对语感的准确把握,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语言交际水平。(四)效仿先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不可否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美德正在一代代人的身上逐步流逝着,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与接收,对传统文化的误解与无知造成了今天这样的文化缺失局面。但我们还有能力也有时间来挽救这种局面。对新一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继承和发扬吟诵这种中华民族独有的语言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使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珍惜祖先创造的辉煌文明,并产生民族自豪感。四、结束语当然“吟诵”作为传统的语言艺术形式,在新时期还需在实际的教学检验过程中进行不断改良与发展,才能焕发出新的光辉。本文所探讨论述的作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有不成熟之处,望得到广大同仁的指教。总之,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吟诵的方式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语文教学探索中的一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