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月考语文试题-掌门1对1.doc_第1页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掌门1对1.doc_第2页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掌门1对1.doc_第3页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掌门1对1.doc_第4页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掌门1对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掌门1对12012.10.6一、本大题共12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各组词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鞭笞 懈怠 舌苔 心旷神怡 百战不殆B、隔阂 遗骸 弹劾 惊涛骇浪 言简意赅C、癖好 薜荔 巨擘 穷乡僻壤 劈波斩浪D、茁壮 罢黜 拙劣 咄咄逼人 相形见绌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抉择 矍铄 咀嚼 大放厥词 群雄角逐B、赝品 筵席 笑靥 笔墨纸砚 狼吞虎咽C、没落 陌生 蓦然 顶礼膜拜 秣马厉兵D、皈依 瑰丽 龟裂 循规蹈矩 岿然不动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厉行节约 再接再厉 变本加厉 励精图治B、无是生非 循规蹈矩 事必躬亲 委屈求全C、炫赫一时 明火执仗 拾人牙惠 不肖子孙D、颐指气使 遗人笑柄 得不偿失 浮想连翩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战栗 凭心而论 众口铄金 心有灵犀一点通B、溜达 门可罗雀 原形毕露 置之死地而后生C、纰漏 贻笑大方 恼羞成怒 冒天下之大不韪D、吞噬 重整旗鼓 共商国是 一年之计在于春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有的地方把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当作发财机遇,以复兴传统文化之名,行发财之实,这种做法不足为训。B、市政府积极拓展监督渠道,主动接受市民监督,让市民对政府工作挑三拣四,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改善。C、中秋联欢晚会以个性的舞台布景,耀眼的灯光效果,新颖多彩的形式和绘声绘色的表演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D、 通过建设绿地、粉刷外墙立面等环境改善措施,这个老旧居民小区已经焕然一新,被评为北京市住宅环保小区。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从当前来看,入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波澜不惊的悄然变革,无视或忽略不计显然会贻误发展机遇,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未雨绸缪。B、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宣传,老百姓对成龙和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功夫之王早已耳熟能详了。昨天,这部众人期盼已久的电影终于和大家见面了。C、原本想在上海滩遏止住连败的颓势,但积重难返的防守问题又让自己和伤口被撒了把盐三连败,这就是力帆昨天下午在上海浦东体育场的遭遇。D、德国近三年来失业率持续走高,10月份失业人数猛增,比上月增加2.2万人;政府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迅速平息“冰箱门事件”,西门子公司就此向消费者诚恳道歉,以避免对公司终端产品的销售和品牌形象造成更大的损毁。B、德班气候大会举行期间,场外的示威抗议活动持续不断,环保人士高喊口号,要求各国政要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做出更多努力。C、在日本那些再现曲水宴的表演中,有着不少“中国元素”,但是由于现代年轻人对古代中国文化了解甚少,并不知道哪些元素来自中国。D、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仅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文化自身的繁荣。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凿、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B、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D、朝夕相处,谁也不能保证不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任何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 , , ; ,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A. B. C. D.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玉树藏族自治州 , , , , , ,玉树既是“三江源头”,也是“藏獒之乡”和“虫草之乡”。东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连是长江落差最大的标志点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相通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6621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气候高寒A. B.C. D.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编年体是中国史书的一种编写体例,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实。例如,春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史书。B、“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这副对联写的是北宋散文家苏洵、苏轼和苏辙。 C、茶馆是通过裕泰茶馆的盛衰,表现自清末到民国近50中国社会的种种变化。是“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戏剧代表作。D、高老头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哈姆莱特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巴尔扎克、雨果、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英国的莎士比亚。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夏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世家30、列传70、书8、表10,共526500字。B、“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几句,与兰亭集序首段写景句式相同,景物特征相同,情感倾向相同,由此可知它的作者是王羲之。C、王安石是欧阳修所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的散文游褒禅山记充分体现了他所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D、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居“二十四史”之首,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百家之言”的伟大著作。二、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申甫传 汪 琬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己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 媐(x):嬉戏。 瘗(y):埋葬 窭(j):贫穷。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人濒行 濒:临近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C.遽薄京师 薄:逼近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子甫 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权贵人俱不习兵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诸路援兵不至A. B.C. D.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1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错误明显的一项是A、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B、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C、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D、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朝中权贵重臣)又害怕申甫那件白色的衣服引来敌人袭击,就商议先派他们去对付敌人。(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22题。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继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觝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资治通鉴唐纪八)注:款:至,到。鱼龙曼延、角觝:均为古代杂戏名。表: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竿。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为伯父让之所鞠 B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C咸私哂其矫饰焉 D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犹且从师而问焉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2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 A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B凡所陈奏,矩辄以闻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C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裴矩遂能延折,不肯面从 D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技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 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22、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强调“表动而景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三、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列坐其次(旁边) 夫人之相与(参加)B、谬其传而莫能名(说出)者 余与四人拥(拥有)火以入C、其致(思想情趣)一也 吾与子所共适(享有)也D、便可白(禀告)公姥 独其为文犹可识(知道)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良乃入,具告沛公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名词活用为动词,结网B、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C、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D、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活用为动词,掩护2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樊於期扼腕偏袒而进曰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D、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27、分析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4)辍耕之垄上(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6)君将哀而生之乎(7)蚓无爪牙之利 (8)吾欲之南海(9)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0)夫晋,何餍之有A、/ /(6)/ B、(6)/C、(6)/ D、/(6)/四、本大题共1道小题。每空1分,共9分。28、按课文原句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 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