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7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7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7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doc_第4页
7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8 页 共 8 页1、 编制依据序号名称版本来源备注1XX省LNG配套天然气管道工程(G01176#桩施工图)设计单位2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0401-98)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3施工组织设计XX省XX建设公司2、 工程概况及特点2.1工程描述 XX省LNG配套天然气管道工程二,三标段起点位于G01桩。G01因改线,至126#桩大部分路由均在山上,海拔最高点约280多米,长度约8.6千米。126#-176#桩大部分路由距沿海中线而行,本工程线路途经XX市XX区XX镇和XX区的XX镇,山上段均野生林带,表层土很浅,约0.20.3cm,其内即为岩石层,(强风化层很薄),平原段的耕地现大多为花木地、果林地。其中穿越沿海中线一次,穿越通海渠3次,河道及水渠、机耕路较密集,穿越加油站1次,顶管穿越共 次。2.2材料供货特点 因有关部门在XX处设置中转仓库,但XX码头,XX仓库因正处于建设中,道路大多是山路、石子路对运管有可能产生不利的因素。3、 工程范围本方案仅适用于XX省配套天然气管道工程的二,三标段。4、 劳动力计划二,三标段设置测量队,根据需要分组工作,配置人员为测量工3人,辅助工7人。5、 机工具配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GPS定位仪台12全站仪台13经纬仪台14水准仪台25对讲机对26指南针个27望远镜台28塔尺个29计算器个210双排座台2带司机11测绳条212其他工具若干6、 操作工艺流程施工准备 测探单位交底 转角点、控制点交接 测量 放线、扫线 移桩、布加密桩测量放线移桩7、 作业程序及方法测量放线是长输管线及站场工艺的首要工序,它的工作质量高低,精度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及成本,对工程量的结算及施工进度也影响甚大,必须从设计交桩开始就引起高度重视。7.1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 准备放线区段完整的施工图;2、 交接桩记录及认定文件;3、 符合精度要求的完好的测量仪器;4、 足够的木桩、标笔及定桩工具;5、 放作业带边线所需要材料和工具。7.2测量7.2.1依据线路平面、断面图、设计控制桩、水准标桩进行测量放线。对于丢失的控制桩、水准标桩,根据交接桩记录或中线成果表等测定资料进行补桩(关键的中心桩及控制桩丢矢,由设计院补桩)。依据设计管线平面图、测量成果表,复查设计桩的位置和高程。7.2.2管线测量应测定出线路轴线和施工作业带边界线,每40m左右设置一个中心桩(中心桩尽量定在比较明显的地方),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段,要适当加密标桩;在线路轴线上还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设置纵向变坡桩、曲线加密桩、标志桩。7.2.3当纵向转角大于2,应设置纵向变坡桩,并注明变坡点位置、角度、曲率半径、切线长度、外矢矩。7.2.4当采用弹性敷设或冷弯管处理水平或竖向转角时,应在曲线的始点、终点上设桩,并在曲线段上设置加密桩,间隔10m。曲线的始、中、终点桩上注明曲线的半径、角度、切线长度和外矢距。弹性敷设或冷弯管迭加转向角的余弦等于水平角的余弦与纵向角的余弦之和。弹性敷设可以采用“总偏角法”进行测量放样。水平或竖向转角的处理方式依照图纸按以下要求进行:7.2.4.1原则上在没有地物障碍的情况下,13采用弹性敷设。7.2.4.2考虑重叠原理,312采用冷弯弯管,曲率半径为40DN。在弧长超过1根管长时,放线时要考虑两弧线之间的直管段长度。7.2.5在河流、沟渠、公路、地下管道、电缆、光缆、暗渠穿越段、线路阀室的两端及管线壁厚、防腐层等级变化分界处设置标志桩。地下障碍物标志桩注明名称、埋深和尺寸;壁厚、防腐层变化分界处标志桩注明变化参数、起止里程。7.2.6山上段测量放样7.2.6.1要准确选定轴线转角点,如遇信号问题,GPS要准确测量可比数据进行定位,放样。7.2.6.2放样、扫线时要及时测得标高数据,以供施工时作为坡比的参考数据。7.2.6.3要及时补放控制点的有关数据。7.2.6.4加密放样时同时要考虑变坡、排管等实际情况,以利于今后的管段组对。7.2.6.5山上段放样、扫线时应采取先窄后宽的作业带放样扫线的方法。7.2.6.6因山中树、木、草等影响视线和信号,施工便道也应该先放样,后施工的办法。7.2.6.7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转角桩需进行复测、校对,确保测量放样数据准确无误。7.2.7测量过程中做好各项测量记录,包括控制桩测量(复测)记录,转角处理记录7.3 放线7.3.1线路轴线和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定桩后,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在作业带清理前用竹杆和线沿桩放出,并在线上系上红布条,。7.3.2施工作业带边界线以业主规定的作业带占地宽度及施工方案确定的运输方向划定。一般施工作业带宽度规定见8.2.4,对于河流、公路穿越地段、地下水丰富和管沟挖深超过3.8m的地段,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作业带宽度并上报业主审批。7.3.3管沟边线,根据管道中心轴线及该地区管沟挖深与放坡系数确定。对于弯头等转角处,要先按弯曲半径放出管沟中心线,再放出管沟边线。7.3.4弹性敷设放线7.3.4.1弹性敷设放线一般采用偏角法,即预先计算好偏角和弦长,然后用经纬仪根据偏角和弦长来测量放线。偏角和弦长的定义如下:把圆弧HK等分成几份,每份弧长为l。等分点为B1、B2Bn、H、K,则所成夹角AHB1、AHB2AHBn为偏角,AHK为总偏角。和偏角所对应的弦HB1、HB2HBn的长度为弦长。注:图中A为转角点,H为起点,K为终点,HK为曲线长,为转角。 7.3.4.2放线时首先进行计算,然后根据计算成果放线。1、 选取放线弧段长(加密桩间距)l,通常取l=520m,自曲线起点H起,把曲线长HK分成若干段,直至剩作弧段长不足l为止,剩余弧段为lk,则n=L/l(取整),lk=L-nL。2、 计算分弧段对应的圆心角、k=(180/R)l=57.296 l/R()k =(180/R)lk =57.296 lk/R()3、 计算偏角、总偏角偏角1=(/2)偏角2=2=()偏角n=n=(n/2)总偏角=(/2)4、 计算弦长弦长1=2Rsin(/2)弦长2=2Rsin()弦长n=2Rsin(n/2)HK=2Rsin(/2)5、 根据计算成果在现场放线在现场找到A、H、K点。把经纬仪放在H点,对准A点为000,然后仪器转至偏角,找出HB1方向,并沿此方向量出第一段弦长,即得B1点,在该点打施工桩;仪器再转到偏角2,找出HB2方向,在此方向量出弦长2,即得B2点,如此分别找出各点,最后找出K点,检验该点是否和原K点重合,允许误差为5cm。7.3.5竖曲线放线对垂下平面内的竖曲线管段,应严格按管道线路设计纵断面的设计曲线元素和设计曲线加密桩进行放线。1) 根据纵断面图实地找出竖曲线的起点H、终点K、中点C的位置,设桩。2) 按设计曲线在加密桩位置设桩。7.3.6冷弯弯管段放线平面转角:放出曲线起终点桩,并用白灰放出圆弧曲线。竖向转角:放出起、中、终点桩并注明各点挖深。7.3.7在放线过程中,当管线经过村庄、林区、经济作物区、地面及地下障碍物地段时,积极与地方各有关部门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共同勘察、登记,现场确认。7.3.8如发现线路走向与图纸不符或合理的设计建议时,应及时向监理、设计院、业主反映,妥善解决。7.3.9对局部线路走向与地方百姓或当地发展有重大争议地段,应及时向监理、业主反映。由业主和设计单位与地方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如需改线由设计单位重新定测线路,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变更图,并按设计变更单和变更图重新交桩。7.4移桩7.4.1在划线完毕、清扫施工作业带之前,应将所有管线桩平行移动至堆土一侧的占地边界以内,距边界0.3m。移桩的位置应垂直于管道中线且至中线的距离相等。7.4.2平原地区宜采用与管道轴线等距平行移动的方法移桩,如下图7-4-2,移桩位置在管道组装焊接一侧,施工带边界线内1m位置为宜,转角桩应按转角的角平分线方向移动,平移后的桩称为原桩的副桩。7.4.3山区地区移桩困难时可采用引导法定位,即在控制(转角)桩四周植上4个引导桩,4个引导桩构成的四边型对角线的交点为原控制(转角)桩的位置。8、 质量标准8.1质量标准8.1.1中线测量的导线距离允许误差小于0.1。8.1.2方向测量的导线水平转角允许误差为其一次测回的角度值相差小于6;转向角桩间要求通视良好。8.1.3高程测量的闭合差小于50mm。8.1.4桩号间直线误差0.2,角度差0.1。8.2质量控制8.2.1测量仪器和工具齐备。经纬仪、水准仪、激光测距仪、定位仪和各种测量工具完好并具有检定证书。8.2.2 对线路测定资料、线路平面图和断面图应进行室内详细审核和现场核对。8.2.3在控制桩测量放线验收合格后,测量人员应根据设计测定的管道中心线并按图纸的要求,设置纵向变坡桩,变壁厚桩、百米桩,穿越桩和曲线加密桩。8.2.4确保数据按全部业主提供的数字确定,如有变更,应由设计部门出具设计变更单。施工作业带宽度见下表: 施工作业带宽度 表8-2-4地 段宽 度(m)一般地段20山区14林区16河流穿越大开挖按实际8.2.5确保全部水平、垂直参照点和标记正确,并在所需的最大公差之内。8.2.6对于测定资料及平、断面图已标明的地下构筑物和施工测量中发现的构筑物进行调查、勘测,并在线路与障碍物交叉范围两端设置标志。在标志上应注明构筑物类型、埋深和尺寸等。8.2.7质量检查人员应控制并确保施工作业带范围符合图纸要求和规范规定。8.2.7.1在农田地段施工时,可适当压缩占地宽度,控制在正常施工允许范围之内。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