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中的美学特质赏析——兼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在.pdf_第1页
英译中的美学特质赏析——兼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在.pdf_第2页
英译中的美学特质赏析——兼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在.pdf_第3页
英译中的美学特质赏析——兼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在.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英译中的美学特质赏析——兼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在.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9 年9 月 第2 6 卷第9 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o fH u b e iU n i v e r s i t yo fE d u c a t i o n S e p 2 0 0 9 V 0 1 2 6N o 9 古诗词英译中的美学特质赏析 兼彼得 纽马克翻译理论在其中的运用 张朵 周口师范学院外语系 河南周口4 6 6 0 0 1 摘要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高度浓缩 其意境深远 蕴含着许多美学元素 本文探讨了古诗词英译 中的美学特质以及在诗歌中的表现形式 并阐述了彼得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中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原则 并用其理论赏析 了不同的英译版本 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启迪 关键词 诗歌翻译 美学特质 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 中图分类号 H 3 1 5 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6 7 4 3 4 4 X 2 0 0 9 0 9 旬1 2 8 m 3 作者简介 张朵 1 9 8 0 一 女 河南驻马店人 助教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 尤其是唐诗宋词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 的璀璨明珠 诗歌是一门语言艺术 它不仅仅反映一个时代一个 社会中人们的价值 审美 情趣等内容 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精神文 明的高度浓缩 因此 国内外众多的译者都关注和探讨诗歌的翻 译 诗是艺术 而翻译诗歌是熔铸新的艺术生命的艺术 写诗 难 翻译诗歌更难 翻译好诗歌更难 从2 0 世纪初至今 古诗英 译出现过几个高潮 据郭延札考证 中国翻译文学最早面世的是 诗歌 2 1 但是 诗歌的翻译历来被认为是最难的 因为诗歌作为文 学这个门类中最唯美 最讲究语言的凝练 优美 含蓄 和谐以及 意向和韵律的体裁更是与无限丰富的美学追求和艺术蕴涵紧密 结合在一起 这些注定了诗歌的翻译拥有与众不同的特质 诗 形 诗味 诗韵 诗魂 样样都要关注 样样都值得考虑 却很难面 面俱到 对于诗歌的可译与不可译的问题也一直存在不同的观 点 雅科布逊从符号学的立场来讨论诗歌的翻译时曾说句法范 畴和词汇范畴 词根 前缀 音素和其组成部分在诗歌中都承 载着各自的意义 都是诗歌艺术的一部分 因此诗歌从定义上来 讲是不可译的 只能进行创造性转换 c r e a t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f i o n 林 语堂先生也曾说 凡文字有声音之美 有意义之美 有传神之美 有文气体形式之美 译者或顾其义而忘其神 或得其神而忘其体 决不能把文义文神文气文体及声音之美完全同时译出 p 1 然而众多译者却知难而进 不辞劳苦 从事古诗词英译的工 作 为我们留下来不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如以庞德 E z r a P o u n d 为代表的意象诗派对中国古诗词中意象的探讨 以及英国 的翟理斯 H A G i l e s 对中国古诗词的英译赏析 更有众多中国 翻译学者在这个领域留下了不少妙笔生花的佳句名篇 北京大 学许渊冲教授的佳作 唐诗三百首 让国内外读者一睹古代典籍 的原貌 原汁原味地汲取中华文明的精华和真谛 上海大学顾正 阳教授的 古诗词曲英译学研究 从美学层面上对中国古诗词曲 1 2 8 的英译展开了具有开拓意义的研究 但是纵览中外诗歌的翻译 我们发现这个道路仍然很漫长 从文艺美学和诗歌艺术角度来看 诗歌翻译就是对原文文 本 8 0 u r c et e x t 审美特质和艺术魅力的再现 Ho 所以在翻译诗歌 时 我们不仅要解决一般文学翻译中如何运用本国语言传达外国 文学作品的风格 思想等问题 而且还必须解决如何运用和原诗 一样精炼的语言 以简练的形式来传达原诗美学特质的问题 这 种美学特质也就是诗的意境和神韵 是诗的根本和生命力所在 北京大学著名学者辜正坤教授在 中西诗比较鉴赏和翻译理论 中对诗歌的鉴赏做了翔实地论述 诗歌视象美 中西诗音象美 比较 诗歌义象美 诗歌事象美 诗歌味象美 1 诗歌翻译的创造 性活动源于欣赏 诗歌翻译不仅要求翻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准 确传达原诗中的语义信息 而且更要再现原诗中的美学特质和美 学神韵 纽马克是英国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 主要从事德英互译理 论和实践的教学 在很多翻译理论上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纽马 克根据自己广博的知识面 并借助一些跨学科知识如逻辑学 哲 学 语言学提出了自己对翻译理论的新见解 他根据B u l e r 和J a c o b s e n 提出的三大语言功能理论即表达功能 e x p r e s i v ef u n c t i o n 信息功能 i n f o r m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 和劝说功能 v o c a t i v ef u n c t i o n 提出 了交际翻译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t r a n s l a t i o n 和语义翻译 s e m a n t i c t r a n s l a t i o n 的观点 纽马克对翻译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强调了交际 翻译和语义翻译的区别 并对两种翻译的本质和适用范围进行了 准确的阐释 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尤金奈达交际翻译理论的局 限 他对所有的语篇进行分类 并分析其对翻译者的影响 任何 表达功能型的文本 诗歌 小说 戏剧等富于想象的文学作品 权 收稿日期 2 0 0 9 0 6 1 5 万方数据 威性的声明 演讲 散文 其倾向于作者原语言及文化都应侧重于 语义翻译 信息功能型 科学论文 新闻报道 大多数非文学作品 和劝说功能型 广告 政治宣传品 公告说明书 的文本应侧重于 交际翻译 因此 译者决定采用哪种翻译方法时 首先应考虑面 对的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文本 在翻译语言上是倾向于译 文还是原文 在翻译时重点是放在译文读者身上还是原作者身 上 然后根据文本特点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研究 纽马克在1 9 8 1 年出版的论文集 翻译问题的探讨 中的论文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 中准确和清晰地论述了语义翻译和交际 翻译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交际翻译试图使读者阅读译文所产生 的效果尽可能地接近原语读者阅读原文所产生的效果 语义翻 译则试图在合乎第二语言的语义和句法结构下将原文准确语境 意义尽可能贴切地译出 1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之间的差别从理 论上讲是相当多的 语义翻译侧重于表达原来作品的思维过程 并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点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充分发挥语言的 表达功能 它强调忠实于原语文本作者 并准确传达原文文本的 语义内容 在译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 译文应尽可 能准确地 贴切地再现原文的文本意义和语境意义 交际翻译 则将重点放在目的语文本读者 强调一种特定语言和文化 将异 域元素转化人目的语文化 它的关键是传达信息让读者去感受去 思索 它为读者量体裁衣 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反映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都是以认知翻译为基础 都是对认知翻 译的修正和完善 都要求在目的语文本中准确传递原语文本的信 息 在同一语篇中 有时要用语义翻译 有时要采用交际翻译 有 时两者兼而有之 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 纽马克以诗歌翻译为例强调了审美价 值或者说语义翻译当中诗意事实的重要性 他认为 语义 翻译者 被要求对这些审美元素进行说明 而不一定要满足这个或者是那 个读者 1 语义翻译更侧重于保留原作的美学价值 美学价值是 由结构美 s t r u c t u r e 比喻美 m e t a p h o r 和声音美 s o u n d 三种因 素决定的 尤其在诗歌和散文翻译中 翻译者不可忽视其中任何 一种因素 归1 特别是要强化翻译审美主体在古诗英译中的主体地 位 刘宓庆教授曾说 翻译的审美主体就是翻译者 就翻译者 来说 审美主体的审美态度涉及翻译观问题而其任务则必须是双 重的 对S L 8 0 U r c el a n g u a g e 的理解和鉴赏以及s L 审美信息的再 现和创造 则由此我们可知 翻译者必须理解和欣赏原作中的美 学特质 并将此功能成功转移出去 那么对于古诗译者来说 他 首先必须理解原诗中哪些是美的 并知道从哪些角度去欣赏 采 取什么翻译方法通过译文创造地再现原诗中的美学内涵 因此 作为审美主体的理解者就必须具备相当杰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 经验 比如 审美感受力 审美理解力 审美想象力 审美情感和审 美心境等 诚如B u r t o nR a f t e l 所言 文学作品的翻译 尤其是诗 歌的翻译 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审美要求 译者所做的其它一切 就不可能有太大价值 l 我们理解了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又了解了古诗词翻译中美学 特质翻译的必要性以及审美主体的审美观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从 下列古诗词英译版本中来探讨一下这个理论 金昌绪的 春怨 中有这么几行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两种译文为 D r i v et h eo r i o l e sa w a y A l lt h e i rm u s i cf r o mt h et r e e s W h e ns h ed r e a m e dt h a ts h ew e n tt oL i a o h s i T oj o i nh i mt h e r e t h e yw a k e n e dh e r W i t t e rB y n n e r 译 D r i v eo r i o l e so f ft h et r e e F o rt h e i rs o n g sa w a k em e F r o md r e a m i n go fm yd e a r F a ro f fo nt h ef r o n t i e r 许渊冲译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而一首好诗往往意在言外 自蕴其味 1 2 这首诗具有较浓的文化意境 它取材单纯而含蕴丰富 意象 生动而语言明快 它以小见大 语短意长看来只是一首抒写儿女 情长的小诗 却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在 结构上 这首诗不同于惯常的起承转合的思路 而是突如其来地 先写了一个 打起黄莺儿 的动作意象 然后层层递进地叙明原 因 为何 打起黄莺儿 是因为不让黄莺儿在枝间啼叫 为何 莫 教枝上啼 是因为黄莺的歌声打扰了佳人的好梦 为何特别恼 怒黄莺 惊妾梦 是因为它把佳人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这 一线可怜的希望也无情地打消了 B y n n e r 的译文中L i a o h s i 纯属直译 它只是传达了字面意思 而不能表露出其中暗含的深意 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的原则来 说 B y n n e r 的译法是忠实于原文 不加不减 只不过是外国读者不 了解诗中这一文化背景 因此不能了解 辽西 的文化内涵 而许 的译文采用的是意译 从原诗的意义上着手进行翻译 改成了原 文没有而意义上等同的内容 体现了其暗含的荒凉 遥远 艰险之 意 不仅如此许的译文还创造性地再现了原诗的语气修辞风格 沿用了和原文一样的五言绝句 又采用了韵律A A B B 保持了原文 格律的和谐与美 将诗中 意美 音美 形美 再现的淋漓尽致 而 且四句翻译句句设疑句句作答 犹如香蕉剥皮 剥去一层还有一 层 所以它不仅篇法圆静而且在结构上也曲尽其妙 这正如 语义翻译 原则中所提出的结构美比喻美和声音美 一样 其决定了译文的美学价值 在诗歌翻译中译者不能忽视任 何一个因素 尽管在原则上 针对不同的文本 他可以重新安排这 些因素 优先考虑认知意义 l 纠在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 论文中阐述到审美价值依赖于三个因素 第一个是结构 就是文 本的整体规划以及单个句子的形状与平衡 第二个因素是比喻 它指可以唤起声音 触觉 气息和味道的视觉意象 第三个是声 音 它包括头韵 类韵 节奏 拟声词以及诗歌中的音步和韵脚 自居易的 琵琶行 诗歌中有这么几句 大弦嘈嘈如雨急 小 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其两种译文 如下 T h el a r g e rs t r i n g sh u m m e dl i k er a i n T h em a l l w h i s p e r e dl i k eas e c r e t H u m m e d w h i s p e r e d a n dt h e nw e r ei n t e r m i n g l e d L i k ea p o u r i n go fl a r g ea n ds m a l lp e a r l si n t oap l a t eo fj a d e W i t t e rB y n n e r 译 T h et h i c ks t r i n g sl o u dt b r u m m e dl i k et h ep e t e r i n gr a i n T h ef i n es t r i n g ss o f t l yt i n k l e di nai n t l r l n u rs t a i n W h e nm i n g l i n gl o u da n ds o f tn o t e sw e r et o g e t h e rp l a y e d Y o uh e a r dl a r g ea n ds m a l lp e a r l se a s c a d eo np l a t eo fj a d e 1 2 9 万方数据 许渊冲译 作为诗歌其灵魂在于意境美 但音韵美和形式美是诗歌的基 本属性 是诗歌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 诗歌的格律包括节奏 音韵和乐感手段三大部分 格律不仅仅是诗歌声音美的表现 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体 裁的形式特征之一 译者兼诗词两体制 英法两语种 钱钟书 语 的许渊冲是汉诗英译 音美 理论的创立者和实践者 1 他认 为 即使百分之百地传达了原诗歌的意美 如果没有押韵 也不可 能保持原诗歌的风格和情趣 副这首诗具有明显的声音美的特点 朱光潜先生也曾说 音律是制造距离的工具 把平凡粗陋的东西 提高到理想的境界 这是指音律美的美化作用 音律最大的价 值是它的音乐性 是诗歌的命脉 1 6 j 在原作中 自居易用 嘈嘈 切切 两个叠声词模拟声音 又用 如急雨 如私语 两个比喻 使之形象化 而 错杂弹 又再现了大弦小弦两种美妙旋律的交 错混杂 有种 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之妙 通过对两种译文的分析就会发现 许的译文不仅沿用原诗歌 的A A B B 韵律 而且在结构上 声音上 意义上等方面也都再现了 原诗歌的风格和内容 同时也符合了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原则的 三美 神韵 因此要略胜一筹 在B y n n e r 的译文中 他将 大弦 小弦 错杂弹 分别翻译为 l a r g es t r i n g s s m a l ls t r i n g s i n t e r m i n g l e d 都没有将诗歌的用词准确表现出来 因为这首诗歌的 大弦 小弦 错杂弹 都是属于具有乐器特点的词 表现的是 琴弦的精制特征 所以此处B y n n e r 的译法要稍逊一筹 他的译法 更侧重于交际翻译 侧重于对原诗歌的理解 传达信息以及读者 的接受和思考 对于古诗词英译中是用交际翻译还是语义翻译 没有绝对的 标准 有时两者兼而有之 效果可能会更好 通过以上例子 我们了解了彼得 钮马克翻译理论中 交际 翻译 和 语义翻译 的基本观点 翻译审美活动是一个开放系 统 具有无限性 叫翻译美学的研究始终兼顾审美主体和审美客 体 两者辨证统一 用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来指导古诗词英译不但 使作品更有诗意 而且会丰富翻译理论 参考文献 1 李玉良 刘重德 译诗探析 J 济南大学学报 2 0 0 1 4 2 郭延礼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 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 社 2 0 0 1 3 0 4 3 林语堂 论翻译 A 罗新璋 翻译论集 c 北京 商务印书 馆 1 9 8 4 4 2 6 4 3 0 4 李特夫 陈剑静二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意象的处理 J 四川师 范学院学报 2 0 0 1 6 5 辜正坤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 版社 2 0 0 3 6 6 N e w m a r k P A p p r o a c h e st OT r a n s l a t i o n O x f o r da n dN e w Y o r k P e r g a m o n 1 9 8 1 3 9 7 杰里米 芒迪 翻译学导论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 0 0 7 8 1 3 谢天振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 社 2 0 0 8 1 5 1 9 9 刘金龙 王英 浅谈对古诗词英译的赏析 J 聊城大学学报 2 0 0 4 3 1 0 刘宓庆 翻译的美学论 J 外国语 1 9 9 6 5 1 1 R a f f e l B u r t o n 1 1 l eA no fT r a n s l a t i n gP o e t r y M U n i v e r s i t y P a r k T h eP e n n s y l v a n i as t a t eu p 1 9 8 8 1 2 刘金龙 试论古诗词曲中关学特质的传译 J 上海工程技术 大学教育研究 2 0 0 7 2 1 4 李特夫 李国林 诗歌翻译理论研究 传统思路与现代视野 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 0 0 3 1 1 1 5 许渊冲 翻译的艺术 C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 9 8 4 6 9 1 6 朱光潜 诗论 M 北京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社 1 9 8 4 1 3 6 1 7 刘金龙 刘晓民 一部开拓古诗英译美学研究新境界的力作 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 0 0 7 1 责任编辑 郑诗锋 A e s t h e t i cA t t r i b u t e sA p p r e c i a t i o ni nP o e t r yT r a n s l a t i o n Z H A N GD U O E n g l i s hD e p a r t m e n t Z h o u k o u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Z h o u k o uH e n a n4 6 6 0 0 0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P o e t r yi st h ea r tl a n g u a g eo fa n di ti st h eh i g h l yc o n c e n t r a t e ds p i r i to fan a t i o n I tc o n t a i n sf a r r e a c h i n gi m p l i c a t i o n so fi t sc o n c e p t i o na n dan u m b e ro fa e s t h e t i ce l e m e n t s T h i s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 a e s t h e t i ca t t r i b u t e so ft h ep o e t r yi nt h e E n g l i s ht r a n s l a t i o na sw e l lf l Si t sp e r f o r m a n c e a n de l a b o r a t e so nt h et h e o r yo f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t r a n s l a t i o na n ds e m a n t i ct r a n s l a t i o no fP e t e rN e w m a r k t h e na n a l y s e sa n da p p r e c i a t e st h eE n g l i s ht r a n s l a t i o no fd i f f e r e n tv e r s i o n sb yt h et h e o r yf o rp e o p l et o e n j o yt h eb e a u t ya n dg e tu s e f u li n s p i r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p o e t r yt r a n s l a t i o n a e s t h e t i ca t t r i b u t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t r a n s l a t i o n s e m a n t i ct r a n s l a t i o n 1 3 0 万方数据 古诗词英译中的美学特质赏析 兼彼得 纽马克翻译理论古诗词英译中的美学特质赏析 兼彼得 纽马克翻译理论 在其中的运用在其中的运用 作者 张朵 ZHANG Duo 作者单位 周口师范学院 外语系 河南 周口 466001 刊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年 卷 期 2009 26 9 参考文献 16条 参考文献 16条 1 李玉良 刘重德 译诗探析 2001 04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