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与名篇名句默写 第5讲 题型研究-文言文翻译题.doc

收藏

预览图
编号:4665943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12.01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1-08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5.99
积分
关 键 词: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与名篇名句默写 第5讲 题型研究-文言文翻译题 全国 通用版 2019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文言文 阅读 名篇 名句 默写 题型 研究
资源描述:
第5讲 题型研究——文言文翻译题 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检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属必考题。文言翻译集中考查了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了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可按以下两步骤进行。 一、找准3处着眼点——明确考查点在哪里 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文言翻译语句的赋分点主要体现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上,找准了这三点,也就抓住了翻译题的命题点和基本的得分点。 着眼点一 实词 思考是否为5种特殊实词   作为采分点的实词,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重点还是120个常用实词和次常用实词(课本中出现的)。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和借助语境推断词义的多义词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着眼点二 虚词 思考译或不译   作为采分点的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1)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2)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关键虚词的翻译,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着眼点三 句式 思考是否有特殊句式   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考生要灵活运用学过的文言句式的判断和翻译格式,重点把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应用体验] (2017山东高考有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提示:①第2句翻译为编者补加;②在翻译句子之前,请先找出“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并加以解释。)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关键实词:     关键虚词:     文言句式:     译文:     参考答案:(关键实词:)“度”译为“猜度”;“辄”译为“总是”;“辞”译为“推辞”;“雅”译为“一向,非常”;“重”译为“敬重”;“罪”译为“怪罪”。 (关键虚词:)“因”副词,译为“就”;两个“之”均为代词,他。 (文言句式:)“辄辞以疾”为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调整句序为“辄以疾辞”;“弗之罪也”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调整句序为“弗罪之也”。 (译文:)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 2.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 关键实词:     关键虚词:     文言句式:     译文:     参考答案:(关键实词:)“新除”译为“任命”;“让”译为“辞让(官职)”;“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奇特”或“以……为奇”;“宴席”,名词用作动词,译为“举办宴席”;“制”“作”,均译为“写”。 (关键虚词:)“为”动词,译为“作、撰写”;“而”连词,表顺承,不译;“之”代词,指代“奏章”;“因”副词,译为“趁着”。 (文言句式:)“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为无标志词的被动句;“请贞为让表”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写成“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官职的奏章”;“卿表自制邪?”“臣表谢贞所作”均为无标志词的判断句。 (译文:)府长史汝南人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官职的奏章。后主看过后认为奏章写得很不寻常,曾经趁着举办宴席的机会问周确:“你的奏章是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我的奏章是谢贞写的。” 3.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关键实词:     关键虚词:     文言句式:     译文:     参考答案:(关键实词:)“友善”,形容词用作动词,译为“交好”;“及”译为“到”;“笃”译为“病重”;“省”译为“探望”;“后事”,古今异义词,译为“身后的事”。 (关键虚词:)“之”,代词,指代“谢贞”;“以”,介词,译为“拿”。 (文言句式:)“问以后事”为省略句和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补出省略内容并调整句序:“以后事问(之)”。 (译文:)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拿身后的事问他。 参考译文: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是晋朝太傅谢安的九世孙。他的父亲谢蔺,曾任正员外郎,兼任散骑常侍。谢贞自幼聪敏,有诚挚淳厚的性情。他的祖母阮氏生前苦于中风眩晕,每次发病就一两天不能吃东西。谢贞当时年仅七岁,祖母不吃,他也不吃,亲属同族没有不对此感到惊奇的。母亲王氏,教谢贞学《论语》《孝经》,谢贞读完就能背诵。 在太清年间的动乱中,亲属离散走失,谢贞在江陵落入敌手,谢暠逃难到番禺,谢贞的母亲在宣明寺出家。等到高祖接受禅让即位,谢暠返还乡里,供养谢贞的母亲,将近二十年。太建五年,谢贞才回朝。等到始兴王陈叔陵担任扬州刺史,推荐祠部侍郎阮卓做记室,征召谢贞做主簿。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不久高宗驾崩,叔陵横行不法,叛逆作乱,他府中的属官大多受到牵连而被拘捕,唯独谢贞与阮卓没有受株连而获罪。 陈后主于是下诏让谢贞入宫担任中宫管记,调任做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人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官职的奏章。后主看过后认为奏章写得很不寻常,曾经趁着举办宴席的机会问周确:“你的奏章是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我的奏章是谢贞写的。”后主就下诏给舍人施文庆说:“谢贞在南平王那里,没有俸禄,可以赐给他一百石米。” 至德三年,谢贞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不久,朝廷下诏让他回来任原职。谢贞多次上奏坚决推辞。朝廷下诏答复说:“虽然知道你内心哀痛,但官府急等用人,(守丧的礼节有理由改变,)你可以随即勉强支撑病体回官府任职。”谢贞哀伤过度身体瘦弱,最终也没能到官府任职。当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一同来看望谢贞,见到他瘦骨伶仃,徐祚等人悲伤叹息。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拿身后的事问他。谢贞说:“我的儿子年幼才刚六岁,感情所牵不能忘怀,冒昧把他托付给您。”这天夜里谢贞去世。后主问姚察道:“谢贞有什么亲属?”姚察于是启奏说:“谢贞有一个儿子,今年六岁。”后主就下诏长期供给他所穿的衣服和所吃的粮食。 二、合理运用6字诀——变考查点为得分点 明确了着眼点,找到了命题点,接下来就要动手翻译了。翻译时要做到:(1)先直译,确保字字落实,直译不畅时再意译;(2)坚持三原则,即“信”(准确地表达原文意思)、“达”(文通字顺,句意畅达)、“雅”(用语得体,简明优雅。这是更高一级的要求,不必苛求);(3)谨记“6字诀”,防范“6失误”。   “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例1]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开运初,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记。(1)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2)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太宗即位,迁将作监、知泰州。坐擅借官库银造器,又妄以贡奉为名,贱市狨毛虎皮为马饰,为通判王廷范所发。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 (1)保留词语:继勋、朝、契丹、汴、思恭、帅 关键词语:会、谕、祸福、乃 关键句式:“思恭谕以祸福”(状语后置句),“(军士)乃止(喧闹)”(省略句) 译文:     (2)保留词语:斗志、思恭、军士、钱帛 关键词语:募、贾勇、矫、供、给 关键句式:“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定语后置句) 译文:     [解析] (1)翻译时,官职、人名、地名不用翻译,同时根据特殊句式翻译的原则,“思恭谕以祸福”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为“思恭以祸福谕”,“(军士)乃止(喧闹)”为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出省略的成分。(2)翻译时,现代汉语仍然使用的“斗志”“钱帛”可保留不译;人名不用翻译;“贾勇”译为“勇猛”,“矫”译为“假借、假托”;根据特殊句式翻译的原则,“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为定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思恭募先登军士厚赏”。 [参考答案] (1)刘继勋入朝拜见皇帝,正赶上契丹入侵汴京,军士喧哗鼓噪,请求拥立段思恭担任同州主帅,段思恭用利害关系晓谕他们,拒绝没有听从,(军士)才停止(喧闹)。 (2)士兵们都持观望态度,没有斗志,段思恭就招募冲在前面的士兵并给以丰厚赏赐,于是士兵们勇猛作战,大败贼人,段思恭假托皇帝旨意把向朝廷缴纳的钱帛奖赏给士兵。 [参考译文]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凭借祖先的功勋被推荐担任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年间,他的父亲段希尧担任棣州刺史,段思恭辞去官职(回家)奉养父母,(后)奉表章入朝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开运初年,刘继勋担任同州节度使,征召段思恭作掌书记。刘继勋入朝拜见皇帝,正赶上契丹入侵汴京,军士喧哗鼓噪,请求拥立段思恭担任同州主帅,段思恭用利害关系晓谕他们,拒绝没有听从,(军士)才停止(喧闹)。乾德初年,平定蜀地,担任眉州通判。当时亡命之徒集结在一起,进攻逼近眉州城,刺史赵廷进因害怕不能抵挡,准备逃往嘉州,段思恭制止了他,于是率领驻兵和贼人在彭山作战。士兵们都持观望态度,没有斗志,段思恭就招募冲在前面的士兵并给以丰厚赏赐,于是士兵们勇猛作战,大败贼人,段思恭假托皇帝旨意把向朝廷缴纳的钱帛奖赏给士兵。后来度支请求查究他的罪责,太祖爱惜他(行事)果断干练,没有允许,(反而)让段思恭主管眉州事务。太宗即位,升迁做将作监、泰州知州,(段思恭)因为擅自借官库白银制造器具犯法,又无端以进贡为名,降低买来狨毛虎皮作马骑饰物,被通判王廷范揭发。淳化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6失误”之(一) 该留不留,强行翻译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4辽宁高考改编)赵立,徐州张益村人。……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会金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 (选自《宋史赵立传》) [错误翻译] [我来评卷] 官职名“左将军”“通守”“宣抚使”及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作用的“之”,不用翻译,却强行翻译,应保留官职名,删去“之”。 [我来改正] 适逢金国左将军完颜昌加紧围困楚州,通守贾敦诗打算交出城投降,宣抚使杜充命令赵立率领部下前往支援。   “换”即翻译时把文言文中的部分词语替换成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①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②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③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④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⑤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例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士隆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1)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2)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 (1)需替换的关键词语:坐、削、籍、谄、善 关键句式:“凤鸣者,宝坻人”(判断句),“坐罪削籍”(无被动标志词的被动句) 译文:     (2)需替换的关键词语:词、连、素、悉、逮、付 关键句式:“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省略句),“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均为无被动标志词的被动句) 译文:     [解析] (1)关键是把“坐”“削”“籍”“谄”“善”等词替换解释为“因……犯罪”“取消”“官籍”“谄媚”“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凤鸣者,宝坻人”是判断句,要翻译成带“是”的句子;“坐罪削籍”是被动句,要翻译成带“被”字的句子。(2)关键是把“词”“连”“素”“悉”“逮”“付”替换解释为“状词”“牵连”“平时、向来”“全部”“逮捕”“交付”;“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为省略句,翻译时要在“素”前补出“薛凤鸣”;“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均为无被动标志词的被动句,要译为带“被”的句子。 [参考答案] (1)薛凤鸣,是宝坻人,先前担任御史,因犯罪被取消官籍,逢迎侍奉众多奸佞之臣,尤其与钱宁交好。 (2)状词牵连到宝坻县令周在,和薛凤鸣平时所仇对的几十个人,全部逮捕交付司法衙门,薛凤鸣却能够被释放。 [参考译文] 张士隆弹劾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取利益之事,并且说:“廖铠凌虐陕西,正是他父亲廖鹏凌虐河南的旧习气。河南因廖鹏的原因招致民乱,廖铠又想祸乱陕西。(臣)请求将廖铠父子绳之以法,并召回廖銮,以此消除陕西民众的愤恨。”廖銮,是廖铠所随从镇守陕西的人。钱宁向来亲近廖铠,见到奏疏大为恼恨,于是趁张士隆调查薛凤鸣的案件时来诬陷他。薛凤鸣,是宝坻人,先前担任御史,因犯罪被取消官籍,逢迎侍奉众多奸佞之臣,尤其与钱宁交好。薛凤鸣与堂弟薛凤翔有仇,唆使侦缉搜捕的人揭发他的隐私,下交司法官吏被判处死刑。刑部怀疑有冤情,一并逮捕审讯薛凤鸣。薛凤鸣害怕,让他的小妾在长安门外哭诉冤枉(并)自杀,状词牵连到宝坻县令周在,和薛凤鸣平时所仇视的几十个人,全部逮捕交付司法衙门,薛凤鸣却能够被释放。张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调查惩办(此案),又逮捕薛凤鸣对证,(最终)释放了周在并恢复他的官职。 “6失误”之(二) 该换不换,文白混杂 (2017全国卷Ⅲ)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绍圣初,(许将)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错误翻译] [我来评卷] “章惇为相”“罗织”文白掺杂,“为相”是“成为宰相”还是“担任宰相”表意不明确,“罗织”为“虚构罪名,进行诬陷”。 [我来改正] 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 [重点多练] 请用“替换法”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1)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2)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1)需替换的关键词语:生、喜、习、好、视、声利 关键句式:“先生生世族”(省略句) 译文:     (2)需替换的关键词语:出、知、誓、以、污 关键句式:“不以一钱自污”(宾语前置句) 译文:     解析:(1)翻译时要把“生”“喜”“习”“好”“视”“声利”等词通过替换解释为“出身”“喜欢”“习气”“崇尚”“把……看”“名利”;“先生生世族”是省略句,要补充省略的介词“于”。(2)重点是把“出”“知”“誓”“以”“污”解释为“出任”“做……知县”“发誓”“因为”“玷污”,“不以一钱自污”为宾语前置句,需要调整语序为“不以一钱污自”。 参考答案:(1)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 (2)(先生)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参考译文] 先生姓梁,名熙,字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在诗歌方面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就写出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辈们都感到吃惊诧异。十三岁被补荐为诸生第一名,文名很大。 先生通过了顺治三年举行的乡试,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先生)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先生在咸宁做官半年,回朝后又做了云南道监察御史。   “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至谓语的前面。②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应翻译为“寻求(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③谓语前置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应翻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④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 [例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韡,字子华,福州候官人。登开禧元年进士第,嘉定十四年,辟京东、河北干官。绍定四年二月,躬往邵武督捕余寇,贼首迎降,韡以其力屈乃降,卒诛之。端平二年,入奏事,帝称其平寇功,韡顿首言曰:“(1)臣不佞,徒有孤忠,仗陛下威灵,苟逃旷败耳,何功之有。”景定元年,援福建安抚大使知福州。明年卒,年八十有三。崔福者,故群盗,尝为官军所捕,逸去。因隶军籍,收李全有功,名重江、淮,又累从韡捕贼,积功至刺史、大将军。会淮兵有警,步帅王鉴出师,鉴请福行,韡因厚遣之。(2)福不乐为鉴用,遇敌不击,托以葬女擅归,亦不闻于制置司。鉴怒,请必正其慢令之罪。会韡亦厌忌之,遂坐以军法。 (节选自《宋史陈韡传》) (1)关键词语:不佞、徒、苟、逃 调整句式:“何功之有”(宾语前置句) 译文:     (2)关键词语:击、托、闻 调整句式:“福不乐为鉴用”(被动句),“托以葬女擅归”(状语后置句),“亦不闻于制置司”(状语后置句) 译文:     [解析] (1)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何功之有”为宾语前置句,应该调整为“有何功”。(2)句翻译时注意“福不乐为鉴用”为被动句,翻译成带有“被”的句子;注意句式的调整:“托以葬女擅归”为状语后置句,应该调整为“以葬女托擅归”;“亦不闻于制置司”为状语后置句,应该调整为“亦不于制置司闻”。 [参考答案] (1)我并没有什么才能,所有的只是一片忠心,仰仗着陛下的神威,暂且免于失败罢了,哪有什么功劳。 (2)崔福不乐意被王鉴调用,遇到敌人也不出击,以给女儿下葬为借口擅自回来,也不向制置司报告。 [参考译文] 陈韡字子华,福州候官人。陈韡开禧元年考中进士,嘉定十四年,被征召为京东、河北干官。绍定四年二月,亲自前往邵武督察剿捕残余的贼寇,贼寇的首领前来投降,陈韡认为他是在力量耗尽之后才投降的,最终还是杀了他。端平二年,进京禀奏事情,皇帝称赞他平定强盗的功劳,陈韡叩头说:“我并没有什么才能,所有的只是一片忠心,仰仗着陛下的神威,暂且免于失败罢了,哪有什么功劳。”景定元年,被授予福建安抚大使兼福州知州。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三岁。崔福,原本是强盗,曾经被官军搜捕,但他逃跑了。于是就加入了军籍,因收服李全立了功,在江、淮一带名气很大,又屡次跟随陈韡剿捕强盗,累积功劳升到刺史、大将军。正赶上淮兵发出警报,步兵统帅王鉴发兵,王鉴请求崔福同行,陈韡便隆重地给他们送行。崔福不乐意被王鉴调用,遇到敌人也不出击,以给女儿下葬为借口擅自回来,也不向制置司报告。王鉴很生气,请求一定要治崔福轻慢军令之罪。碰上陈韡也憎恶忌惮崔福,于是便按军法问罪了。 “6失误”之(三) 该调不调,不合规范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贼将张弼异之……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四》) [错误翻译] [我来评卷] “不自伐”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不夸耀自己。 [我来改正] 世人都以大亮知恩图报为贤,并且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 [重点多练] 请用“调整法”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①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踵②也。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2)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者,未易与言。有官君子,其审择焉。 [注] ①中:宫禁之内,亦指朝廷。②骈首踵:摩肩接踵,形容众多。 (1)关键词语:居、所以、清白、率、由、中、给、其、取 调整句式:“其势必当取于人”(状语后置句) 译文:     (2)关键词语:使、为、则、救 调整句式:“则子孙不能我救也”(宾语前置句) 译文:     解析:(1)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其势必当取于人”为状语后置句,应该调整为“其势必当于人取”。(2)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为宾语前置句,应该调整为“则子孙不能救我也”。 参考答案:(1)(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朝廷(的俸禄)既然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他们)必然要向他人索取。 (2)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 参考译文: (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朝廷(的俸禄)既然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他们)必然要向他人索取。有的谋取利益侵扰百姓,有的趁着打官司收受贿赂,有的名义上借贷,有的请托亲戚,宴请、馈赠、索取、竞争,整个家族没人禁止,以至于在做事时动辄互相从旁牵制,威严没法施行。自己虽然一天比一天过得好,百姓却一天比一天劳苦;自己虽然一天比一天快乐,百姓却一天比一天抱怨。因为这而犯罪进监狱受羞辱的人摩肩接踵。唉,如果为了妻妾来做这些事,那么妻妾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朋友来做这些事,那么朋友是救不了我的。妻妾、子孙、朋友都不能救我,哪比得上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廉洁勤政,并自己做自己喜欢的更好呢?自己做自己喜欢的,虽然关门闭户长久淡泊,却能够使子孙安康荣耀;做人虽然欢乐无比,但是祸患就会发生在身边。(对于)这两种情况,不是真切地知道,深刻地体悟的人,不容易与之交流。做官的君子,应该仔细思考选择啊。   “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文言句子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 [例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1)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2)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夫将,提鼓挥枹[注],临难决战。接兵角刃,鼓之而当,则赏功立名;鼓之而不当,则身死国亡。是存亡安危在于枹端,奈何无重将也。(节选自《尉缭子》) [注] 枹:鼓槌。 (1)删削词语:夫、也 关键词语:利、臣妾、盗 译文:     (2)删削词语:之、焉 关键词语:兵、加、武、议、亲 译文:     [解析] (1)“夫”是发语词,“也”是语气词,皆可不译;“利”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利”,“臣妾”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臣妾”,这两个词均应意译;“盗”解释为“强盗”。(2)“之”是音节助词,“焉”为语气词,均不译;关键是把“兵”“加”“武”“议”“亲”解释为“战争”“施加”“用兵”“处罚、惩罚”“亲近、拥护”。 [参考答案] (1)杀害人家的父兄,掠夺人家的财物,奴役人家的子女,这些都是强盗的行为。 (2)对于被讨伐的国家,要使农民不离开他们的土地,商人不离开他们的店铺,官吏不离开他们的机关。因为用兵的目的,只在于惩罚祸首一人,所以能不必经过流血战斗就可得到天下的拥护。 [参考译文] 凡是用兵,不要进攻没有过失的国家,不要杀害无辜的人。杀害人家的父兄,掠夺人家的财物,奴役人家的子女,这些都是强盗的行为。战争的目的是平定暴乱,制止不义行为。对于被讨伐的国家,要使农民不离开他们的土地,商人不离开他们的店铺,官吏不离开他们的机关。因为用兵的目的,只在于惩罚祸首一人,所以能不必经过流血战斗就可得到天下的拥护。将帅击鼓指挥军队,使其在危难情况下与敌决战,当两军短兵相接的时候,如果指挥得当,就会建立功名;如果指挥不当,就会身死国亡。由此看来,国家的存亡安危,在于将帅的指挥是否得当,这怎能不使人重视将帅的作用呢? “6失误”之(四) 该删不删,画蛇添足 (2016全国卷Ⅱ改编)将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错误翻译] [我来评卷] “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中的“夫”字,是句首发语词,翻译时可删去不译,上面答案翻译成“那些”,明显是错误的。 [我来改正] 谏官是替天下主持是非的,却让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么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   “补”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 [例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兵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材,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1)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西域。即日引军分行,未至城三十里,止营。郅支单于遣使问汉兵何以来,汤因让之:“我为单于远来,而至今无名王大人见将军受事者,何单于失客主之礼也!(2)兵来道远,人畜罢极,食度日尽,恐无以自还,愿与大臣审计策。”郅支单于怒,引兵攻,战不利,遁入城。汉兵围之。 (节选自《汉书•陈汤传》) (1)增补词语:(张勃)坐削户二百,会(张勃)薨 关键词语:无循行、选举、坐 译文:     (2)增补词语:(我们的)兵来道远,愿(单于)与大臣审计策 关键词语:罢、度、计策 译文:       [解析] (1)“无循行”译为“没有遵守礼法的品行”;“选举”是古今异义词,译为“推荐、举荐”;“坐”是“获罪”的意思。(2)“罢”是“疲劳”的意思,“度”译为“估计”,“计策”译为“考虑策划”。 [参考答案] (1)司隶上奏皇帝,弹劾陈汤没有遵守礼法的品行;张勃不按照真实情况举荐人才。(张勃)获罪,被削夺二百户食邑。恰好这时(张勃)死了,因而皇帝赐他“缪侯”的谥号。 (2)(我们的)军队远道而来
内容简介: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与名篇名句默写 第5讲 题型研究-文言文翻译题.doc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665943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