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件 鲁教版.ppt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件 鲁教版.ppt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件 鲁教版.ppt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件 鲁教版.ppt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件 鲁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人的心灵家园在哪里 现代人的心灵家园在哪里 世界向何处去 语文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走近孔子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 前479年4月11日 字仲尼 排行老二 汉族人 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据有关记载 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 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 孔子逝世时 享年73岁 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 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 论语 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 史记 孔子世家 论语十则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悦 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由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子曰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子曰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孔子思想 仁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孔子对仁有许多解释 如 仁者 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走近孟子 孟子 前372年 前289年 名轲 字子舆 战国时期鲁国邹人 今山东省邹城市 又字子车 子居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 孟子 一书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有 亚圣 之称 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 有作品 孟子 流传后世 孟子像 孟子 和孔子一样 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 齐 宋 鲁 滕 薛等国 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 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 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 序 诗 书 述仲尼之意 作 孟子 七篇 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 今天我们所见的 孟子 七篇 每篇分为上下 约三万五千字 一共二百六十章 但 汉书 艺文志 著录 孟子十一篇 比现存的 孟子 多出四篇 赵岐在为 孟子 作注时 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 认为七篇为真 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 东汉以后 这几篇便相继亡佚了 名人故事知多少 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代 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 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 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 孟子看了 决定周游列国 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 孟子来到梁国 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 梁惠王对孟子说 我费心尽力治国 又爱护百姓 却不见百姓增多 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 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 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 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 厮杀结果 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 飞奔逃命 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 只跑了五十步 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 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 问梁惠王 这对不对 梁惠王立即说 当然不对 孟子说 你虽然爱百姓 可你喜欢打仗 百姓就要遭殃 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 又以 五十步笑百步 来比喻程度不同 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孟子对齐宣王说 假如 大王您的臣子当中 有一个把他的妻子孩子托付给他的朋友 照顾 然后到楚国游历的人 等他回来的时候 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 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说 抛弃他 这里可以用 抛弃他 但好一点的解释是 和他绝交 断交 孟子说 如果司法官不能管理 他的 下属 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说 罢免他 孟子又说 一个君主不能治理好他的国家 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环顾身边的大臣们 却说别的事情了 王顾左右而言他 邹国与鲁国交战 邹穆公对孟子说 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个 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而牺牲的 杀他们吧 杀不了那么多 不杀他们吧 又实在恨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 到底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 灾荒年岁 您的老百姓 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 年轻力壮的四处逃荒 差不多有上千人吧 而您的粮仓里堆满粮食 货库里装满财宝 官吏们却从来不向您报告老百姓的情况 这是他们不关心老百姓并且还残害老百姓的表现 曾子说 小心啊 小心啊 你怎样对待别人 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现在就是老百姓报复他们的时候了 您不要归罪于老百姓吧 只要您施行仁政 老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领导人 肯为他们的长官而牺牲了 出尔反尔 成语 1 色厉内荏s l n ir n 释义 色 神色 样子 厉 凶猛 荏 软弱 外表强更 内心虚弱 出处 论语 阳货 色厉而内荏 譬诸小人 其穿窬之盗也与 2 言不及义y nb j y 解释 及 涉及 义 正经的道理 指净说些无聊的话 没有一句正经的 出处 论语 魏灵公 群居终日 言不及义 好行小慧 难矣哉 3 杀身成仁sh sh nch ngr n 解释 成 成全 仁 仁爱 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处 论语 卫灵公 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 仁 有杀身以成仁 4 后生可畏h ush ngk w i 解释 后生 年轻人 后辈 畏 敬畏 年轻人是可敬畏的 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 论语 子罕 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5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r nzh ngd oyu n 解释 任 负担 道 路途 担子很重 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 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泰伯篇 释 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 因为他负担沉重 路程遥远 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 不也沉重吗 到死方休 不也遥远吗 任重道远6 举一反三j y f ns n 解释 反 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 论语 述而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7 见贤思齐ji nxi ns q 解释 贤 德才兼备的人 齐 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 论语 里仁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zh zh w izh zh b zh w ib zh 解释 懂就是懂 不懂就是不懂 出处 论语 为政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与孟子有关的成语常见的1 杯水车薪b ishu ch x n 解释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 解决不了问题 出处 孟子 告子上 今之为人者 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 不言而喻b y n ry 解释 喻 了解 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处 孟子 尽心上 仁义礼智根于心 其生色也 然见于面 盎于背 施于四体 四体不言而喻3 曾经沧海c ngj ngc ngh i 解释 曾经 经历过 沧海 大海 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 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出处 孟子 尽心上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唐 元稹 离思 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孔子语录 关于诗歌 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关于生活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关于学习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关于人格 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生以成仁 关于交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关于处事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孟子语录 尽信书不如无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孔孟的名言及赏析 活动 子曰 学而不思则惘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 父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 子曰 三军可夺师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语出 论语 子罕 寒冷的季节 众树凋零而松柏青翠依旧 引申指越在艰苦中越能见人的品格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语出 论语 卫灵公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 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 周密的考虑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译 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 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 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这样的人才能够叫大丈夫 人有不为也 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译 一个人应当对某些事放弃不做 才能够集中力量有所作为 做事应当有所选择 这句话是孟子所说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现在的不为正是为之后的可有为 每个时期都会有要为有不可为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分清轻重缓急 默写填空 2006年大连卷 名句恒久远 千古永流传 说到王勃 你会想到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说到苏轼 你会想到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说到孟子 你会想到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或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或其他 2006中考考题精选 中考链接 2006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 最近一段时间 台湾岛内 倒扁 呼声四起 陈水扁真可谓是 2006中考考题精选 长春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 论语 中表达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来修正自己的句子是 中考链接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作业 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为题 写一篇议论文 内容不限 题目自拟 论语 的温度 历史的天空 烟尘滚滚 淡去了王侯将相的身影 隐没了大秦阿房的残垣 消逝了运河灵渠的繁忙 甚至于历史的车轮轧过的痕迹 也早已悄然无踪 然而 泱泱大国 华夏文明 上下五千年 总有些像 论语 一样的典籍 早已褪去迷离的色彩 却余温尚存 甚至触手可及 穿越尘封千年的隧道 纵观自春秋而至晚清的历史烟云 你怎么也不会忽略这一阶层 士人 三更明月 五更鸡啼 十年如一日地寒窗苦读 不为其他的什么 只为金殿独占鳌头 光耀门楣 那么我的人生坐标又在哪里呢 行文至此 我停下笔来想想 推己及人也是启发我们心智的途径之一 那就来一次推人及己吧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低眉仰首之间 胸次坦然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这也许是经典给大多数人的启示 然而 论语 告诉我们更多的是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 积极向上 也许 我们可以做很多事 或成功 或失败 但心态很重要 论语 非热非冰 是一种永恒的温度 温暖透心 择善而从 孔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后句含意深刻 使人大有所悟 大家知道 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 正书有 颜筋柳骨 之说 颜体丰满遒劲 柳体则骨立挺健 至今仍是学习书法之范本 柳体创始人柳公权是颜派鼻祖颜真卿的后辈 早年从师于颜鲁公 后来柳公权发现颜体虽雄浑厚朴但不乏臃肿肥大之弊病 于是柳公权不断揣摩 择颜体雄健的优点 改其臃肿肥大之弊端 掺入自己 骨立如嶙 的特长 终于创立了世代奉为经典的 柳体 这不正是 择善而从 的典范吗 倘若柳公一味效法于颜体 而不顾其弊端 那么可能现在就不会有相提并论的 柳骨颜筋 那该是多么遗憾啊 思古及今 改革之风已靡及中华大地 要改革就必须开放 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但 开窗 虽好 不免有苍蝇蚊虫飞进来 这就需要我们有 择其善而从之 其不善而改之 的头脑 可就是有一些 失其本性 的人 沉湎于西方物质享受之中而不能自拔 更有甚者 为腐败的糟粕所毒害而锒铛入狱 他们因为 不善而从 终成咎由自取的可悲者 由此可见 对待一切事物 我们要运用 择善而从 不善而弃 的标尺 放开眼光去学习和处理 只有这样才能有所突破 反之甚至会身陷泥潭 一误再误 那么如何才能 择善而从之 让我们再看柳公权的例子 颜鲁公弟子百人 却没有一人像柳公权那样有所建树而流芳百世 这是因为身为唐朝大臣的柳公权博学而勤勉 注重锤炼 字外功夫 因此他站得高 望得远 能够发觉颜体的优点与微瑕 其优点 从接受到孜孜不倦地实践 成为自己的优点 其微瑕 则予扬弃 并在这基础上进而创造出自己的风格 学习与思考 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指 如果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 就会不辨真伪 更不能融会贯通 学以致用 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却不认真读书 就会孤陋寡闻 才疏学浅 更不能做到博见约取 标新立异 孔子的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 两个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 只学习不思考不行 只思考不学习也不行 只有将二者正确地结合起来 才算真正懂得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这里所说的学习 主要指从书本上汲取间接经验 古今中外 凡成大学问者 无一不是博览群书 读破万卷的 人非生而知之 只有不断学习前人的经验 成果 充实自己的头脑 才能进一步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 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完成资本论这一巨着 曾在大英博物馆潜心研究 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可见认真读书是成才所不可缺少的 要勤于学习 必须博览熟记 持之以恒 鲁迅先生说 读书 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 枯燥了 另外 学习还要持之以恒 要 戒怠荒 戒无恒 戒躁急 戒泛杂 只有这样 才能学有所成 然而 学习本身并非目的 学会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知识才是真正的目的 为此 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进行积极 认真的思考 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知识的有机联系 如果学到的东西不经头脑加工 就好比吃下的食物未经口腔咀嚼 肠胃消化 即便是美味佳肴 也不会被身体吸取一样 非但无益 反而有害 法国作家伏尔泰对此有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