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我参照效应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在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而且不容易忘记。自我参照效应 - 简介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是指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优于其它编码条件的现象,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回忆经验为特征的R反应(“记得”)上。其研究范式主要有经典范式、自传体提取范式和R/K范式。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存在多种理论解释,最主要有:精细加工说、组织加工说及双过程说。影响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的因素主要有:参照他人的亲密程度、回忆方式、个体差异、刺激材料的性质。西方一些研究表明,自我参照的记忆成绩优于参照母亲的记忆,本研究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得到参照父亲和母亲的记忆与自我参照有同样好的成绩,显著优于参照名人的记忆,并且父母之间元差异。这支持了独立型/依赖型自我概念模型中的东方文化下的自我概念包括父母的观点。在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而且不容易忘记。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安德鲁杰克逊,曾经于1837年出任美国总统。在他妻子死后,杰克逊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变得非常地担忧,家中已经有好几个人死于瘫痪性中风,杰克逊因此认定他必会死于同样的症状,所以他一直在这种阴影下极度恐慌地生活着。一天,他正在朋友家与一位年轻的小姐下棋。突然杰克逊的手垂了下来,整个人看上去非常地虚弱,脸色发白,呼吸沉重,他的朋友走到他身边。 “最后还是来了,”杰克逊乏力地说,“我得了中风,我的整个右侧瘫痪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朋友问。 “因为,”杰克逊答道,“刚才我在右腿上捏了几次,但是一点感觉也没有。”这时,和杰克逊下棋的那位姑娘说道:“可是,先生,你刚才捏到的是我的腿啊!”不要以为这种错误的恐慌只会出现一位垂垂老去的人身上,实际上它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与程度不同而已。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每个人都会受到一种“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所谓“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就是指我们在接触到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或者事情时,最不可能忽视或者出现遗忘。自我参照效应- 自我与记忆洛克和休谟认为记忆为我们的个人特征提供非常重要的基础。詹姆斯(1890)进一步指出,我们的特征取决于我们的记忆得成为我们自己的能力;James Mill (1982)更是概括出:自我现象和记忆现象仅仅是同一事实的两个方面。自我一直是较难操纵的问题,因为记忆与自我之间的微妙关系,使其两者之间较难分离,这也成为自我研究精细之处和难点所在。直到Rogers(1977)发现自我参照效应,使其成为研究记忆、自我与文化的纽带,而且对自我参照效应的行为实验和脑认知成像的认知科学的研究,都为探讨自我在大脑中如何定位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自我参照效应 - 案例分析英国的一家大公司日常工作费用开支很大,公司经理为了降低费用开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雇了一位面孔冷酷、资历很深、有会计工作经验的人。经理让这位会计师坐在前面有玻璃窗的办公室里,这样,他就可以看到在他前面办公的所有的员工。公司经理告诉所有的员工说:“他是被雇来检查所有的费用帐簿的。” 每天早晨公司职员都会把一叠费用帐簿摆在他的办公桌上。到了晚上,他们又来把这些帐簿拿走交给会计部门。然而这位被请来的会计师根本未曾翻阅过那些帐簿,但是所有的员工都不知道这回事。奇迹出现了,在会计师来公司“检查”帐簿的一个月时间内,公司所有费用开支降低至原来的80。但是实际上,这家公司请来的会计师每天并没有检查帐簿,但奇迹为什么出现了呢?这主要是公司的人员出现了“自我参照效应”。公司请会计师这一客观事实,引起公司人员的神经冲动,开始产生心理活动,感知到“检查”,对“检查”做出整体反映,就是要进行自律,不能胡乱开支。我们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也常常有这种效应发生作用。一方面,我们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常常会将这些东西与自己联系起来。如果学到的东西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而且不容易忘记。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效应也有其不利影响。比如医学院的学生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每当老师介绍一种病症的时候,学生总免不了会先想到自己是否出现过类似的征兆,如果不巧有两三点看似符合,就开始惊慌,怀疑自己是否已经病入膏肓,其实自己一点都没事。 这个记忆现象除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以发挥作用之外,也可用在广告中。有这样一个研究,让被试看一则照相机的图片广告,然后分别问他们三个问题:这张图片有没有红色、这是什么、你用过这种产品吗。过后,让被试者回忆照相机的牌子,结果被问过第三个问题的人回忆得最好。很显然,第三个问题与我们自身有直接的联系。1自我参照效应 - 对儿童记忆研究记忆自我参照效应自发现至今,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验指标等方面得到众多新的发展,记忆自我参照效应也被证明为是成人记忆中的一种稳健的现象,而有关儿童记忆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至今依旧相当匮乏,其中实验范式是最大的瓶颈。 在现有实验范式的基础上,通过要求被试完成与其年龄发展阶段相适合的实验任务,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的4岁、5岁、8岁、9岁、10岁和11岁儿童的记忆自我参照效应进行探究,旨在从发展的角度丰富和深入记忆自我参照效应领域的研究。三次实验实验一: 在经典SRE研究范式基础上增加妈妈参照、老师参照和朋友参照,考察了8岁、9岁和11岁儿童记忆自我参照效应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表明所有年龄段儿童都未表现出记忆自我参照效应。对此结果的可能的解释是自我参照效应受一系列实验因素的影响。 实验二: 对实验一的实验程序进行改进。结果表明8、9、10、11岁儿童和成人表现出了自我参照编码在促进记忆上的相同优势,自我参照和妈妈参照无显著差异,而老师参照和朋友参照两者与自我参照的差异显著。 实验三:在修订后更适合于低幼儿童的自我参照效应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增加老师参照,对4和5岁儿童进行探察。结果表明4和5岁儿童都未能表现出记忆自我参照效应。对此结果的解释是,实验范式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验结论综合实验一、二、三得出如下结论: (1)、8岁儿童已表现出了记忆自我参照效应,但8岁可能并不是儿童表现出记忆自我参照效应的最低年龄,如果实验范式适当,这一年龄可能会被提前。 (2)、记忆自我参照效应不随年龄变化而变化。8、9、10、11岁儿童和成人表现出了自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无毒消杀培训内容课件
- 生产安全单位安全培训课件
- 农业碳汇项目碳排放监测与减排效果评估报告
- 理财课程解读课件
- 改造工程标段划分方案(3篇)
- 饭堂净水工程方案(3篇)
- 顶管工程测量方案(3篇)
- 安全文明施工内容培训课件
- 猫郑振铎课件简介
- 分包工程接口方案(3篇)
- 小学课件培训:AI赋能教育创新
- 口腔癌手术护理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讲座课件
- 开学后学科竞赛准备计划
- 《金融行业客户服务礼仪培训》课件
- (新版)园林绿化工职业技能考试题(附答案)
- 气体充装安全培训课件
- 玻璃隔断制作安装合同
-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方案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计算题“天天练”习题卡,含100份题组-附参考答案
- 【MOOC】理解马克思-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