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doc_第4页
“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一、交通运输业经营现状由于车辆的安全管理等因素,交通运输部门对营运车辆的管理模式不统一。部分个体运输户未取得运输许可证,需挂靠至具备运输许可证的企业方可取得营运资格,主要是考虑一旦出现安全事故的追偿问题。而不论是运输企业还是其他企业只要拥有一辆以上营运车均可取得营运证,因此,目前实现运输的车辆主要有三种:一是运输企业自行购买的车辆;二是个人购买挂靠至运输或工业企业车辆;三是个体运输户为不需要或可不要运输发票的企业或项目提供运输的车辆。(一)陆路运输公路客运情况1、XX县客运公司有3户,共有车辆161台,其中18台为安顺户头,143台均为个体运输户挂靠公司,小型面包车32台,中型客车111台,小型车按100元/月交纳税款(含所有税费);中型车按17元/座/月,每台车按17座计算(除驾驶员和服务员)交纳税款,营改增后按如下计算公式进行国、地税税款划分:营业额=收取的税费总额4.9100国税增值税部分=营业额3%2、XX县出租车客运公司2户,共有车辆169台,均为个体运输户挂靠公司,按1000元/台/年交纳税款,其中30台应急分队车辆900元/台/年,现两公司在国税均未交纳税款。3、XX县公交车运输公司1户,现有车辆6台,公司自有车辆,按收入3%计算缴纳增值税。(二)陆路运输公路货运情况XX县道路货物运输公司8户,个体户(含代开发票户)150户。二、交通运输业营改增前后税收基本情况至2013年8月1日,交通运输业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在XX县正式运行。现已试行运行一年的时间,一年来交通运输业征收增值税327.65万元,比2012年营改前减征610.92万元,下降65.09%,比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营改增前减收1205.75万元,下降78.63%。其中客运征收增值税28.49万元,比2012年减少26.72万元,下降48.4%,比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减征40.84万元,下降58.91%;货运征收增值税299.16万元,比2012年减少584.2万元,下降66.13%,比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减征1164.91万元,下降79.57%。三、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税收制度角度来看,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增值税链条,有利于税务机关通过纳税人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制衡防控偷逃税。但是,交通运输业的经营特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抵扣功能等因素,容易形成利益驱动的洼地,导致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1.经营业务难以全面掌控管理。交通运输业具有分散性、流动性和隐蔽性特点,挂靠经营普遍,实际车主和名义车主往往不一致。车籍所在地、企业注册地和实际经营地往往不一致。2.缴纳地点难确定。交通运输业不同于其他的行业,业务发生地流动性很强,从事交通运输业的企业注册地很可能与业务发生地不同。根据财税【2013】第037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规定增值税纳税地点为:(1)固定业户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2)非固定业户应当向应税服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未申报纳税的,由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补征税款。这就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固定业户还是非固定业户的确认问题,大量的挂靠车辆从法律手续上来讲应该属于固定业户,但其实际运作情况则应该算是非固定业户。二是应税服务发生地的确认问题,货物运输往往有起运地和目的地,那么运输业务发生地到底应该是起运地还是目的地?这些实际问题带来了业务发生地税务机关和公司注册地税务机关之间税收缴纳地确定的争议。由于交通运输业所交纳的增值税属地方财政收入(省、市、县预算比例为2:2:6),导致部分地区纷纷出台财政扶持政策鼓励运输企业落户本地,争抢税源。3.纳税主体难确定。“营改增”实施办法对挂靠经营中纳税人的确认作了规定:同时符合“以被挂靠人的名义对外经营、由被挂靠人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这两个条件的,以被挂靠方为纳税人;否则,以挂靠人为纳税人。在实际运输业务中,个人拥有车辆虽然挂靠企业,以企业的名义经营,被挂靠的企业一般也承担一定的法律连带责任或有限责任。但是,挂靠人的经营收入归挂靠车主自留,油费、修理费、过路费等成本费用都由挂靠车主负责,被挂靠企业仅收取一定的挂靠费或管理费,无其他任何关联。 “营改增”前,营业税征收都是以挂靠人为实际纳税人,普遍是以挂靠车辆的开票金额来征收税款的。目前,如果严格按试点实施办法的规定,以被挂靠方为纳税人,会给增值税管理带来诸多问题。4.配载业务难确定。配载运输业务在运输行业中普遍存在,一些运输企业承接运输业务后,对自身运输能力不足的部分,会通过物流市场提供的信息,按照市场物流价格外包给符合条件的配载车辆。理论上按现行政策规定,运输企业应按照运输全额计收入,配载车辆应根据自身承包的运输业务计收入并开具货运增值税专用发票给运输企业抵扣。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这些配载车辆基本都是个人挂靠车辆,有些是过境车辆,有些即使是正规运输公司车辆基本也是驾驶员接私活的性质,因此,根本不可能按正常渠道开具货运增值税专用发票给运输公司抵扣。5.财务核算难健全。交通运输业具有分散性、流动性和隐蔽性特点,挂靠经营普遍,实际车主和名义车主往往不一致。车籍所在地、企业注册地和实际经营地往往不一致。按照增值税管理,需要纳税人按规定进行财务核算,但面对目前交通运输业的经营现状,运输企业对挂靠车辆的经营业务难以全面掌控管理,企业根本无法做到按实核算收入和成本。四、加强“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税收管理的建议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加上政策规定不够明确,加大了征管操作难度。一方面完全按现行增值税政策管理,会导致一些真实发生的运输业务无法通过合法的渠道实现收入、开具发票。另一方面税务机关若不加强控管,则会带来虚开货运增值税专用发票现象的滋生。因此,加强交通运输业的增值税管理、减少税收流失、防控其税收风险势必成为今后税收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为此,提出以下管理建议:1.规范经营主体。增值税征税范围囊括货物销售、加工、修理修配、交通运输和现代服务业,其纳税主体的确定只能以固定业户和非固定业户来区分,面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特殊性不可能单独制定专门政策。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强行业引导,促进行业整合。对于挂靠经营,可逐步引导被挂靠企业回购挂靠个人实际拥有的车辆,个人再以承包形式经营,所实现的运营收入纳入企业收入核算,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缴纳税款,发生的购车、油耗等费用由企业入账抵扣,车主的收益为收入与承包费的差额,企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名义车主和实际车主相一致,纳税主体、管理体制和法律责任等均主体明确,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比较明晰。2.加强运力控管。货物运输企业实际拥有或使用的运输工具是判断纳税人运输能力的重要依据。针对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强化部分协作治税,强化交通部门、运管部门和车辆年审部门的协作,及时取得落户办证、年审信息,从而加强交通运输业税源户籍管理。同时与交通部门联合制定或确认车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