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六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六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六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六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六 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5成都七中月考)“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直接原因是()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b中东石油危机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d胡佛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答案】c【解析】a项是危机的根本原因,b项是上世纪7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大危机的直接原因产销矛盾即材料信息的生产相对过剩而非自由放任政策,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2对下图所示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制度处于崩溃边缘b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大量失业c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破坏严重d世界各国工业生产持续下降【答案】c【解析】19291932年工业生产指数由100下降到63.8,反映了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破坏性,故c项符合题意。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爆发后,一方面劳动人民饥寒交迫,另一方面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这一矛盾现象()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家人为造成的反映出经济危机是由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直接引起的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危机全面认识的能力。资本家不愿看到经济危机,因此,不会人为地制造经济危机,题干只是资本家应付危机的一种方式而已。4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b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c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d潜伏着经济危机的巨大风险【答案】c【解析】“19201929年”,在危机前,c项是危机的影响,符合题意。“工资增长2%”“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工资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体现a项显失公平。“2%的人口占有3/5的财富”,体现b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贫富差距拉大,体现d项经济危机的潜在风险。51933年6月,资本主义各国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无果而终。这突出的说明经济大危机()a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空前紧张b瓦解了国际金融体系c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d中断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933年,正是大危机时代,各国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导致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各国关系渐趋紧张。6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材料主要说明()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c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d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答案】d【解析】抓住关键信息,根据题干中“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表明胡佛一定程度上也采取了干预政策,故d符合,其余选项不能反映题干材料信息。7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大部分经济生活包括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除经济自由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分析运用的能力。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凯恩斯表述了两层意思,不主张“把社会大部分经济生活包括在政府权限之内”;但“似乎没有强烈理由”又表露了他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81931年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为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体现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从经济学上看,表明凯恩斯认为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但是他没有看到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9观察19331937年美国经济活动指数表(19231925年月平均指数100)时间经济活动指数(月指数)工业生产就业制造业工资总额1933年3月5662.338.31935年12月10494.280.51937年9月117112.210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对外战争的刺激b罗斯福新政c凯恩斯主义的推行d美元核心地位的确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19331937年经济活动指数的增长。从时间上可判断为罗斯福新政时期。10罗斯福常对身边的新政派说:“你挑一个办法试试看嘛。失败了,就另换一个。总之,要搞点什么试试。”这表明()a“新政”开展很顺利b“新政”实施缺乏规划c“新政”有章可循d“新政”是在摸索中进行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通过罗斯福“挑一个办法试试看”等信息可判断,罗斯福新政是在探索与尝试中进行的。11罗斯福新政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主要解决的矛盾是()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社会各阶级的矛盾c市场与计划的矛盾d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答案】d【解析】罗斯福新政以理顺经济领域中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为重心,旨在摆脱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不符。12(2015重庆一中期末)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所述现象属于罗斯福新政时期措施以工代赈,通过兴建公共工程为人民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a项符合题意。b、c项与题意无关,d项不是以工代赈的目的。131932年4月,罗斯福说:“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保留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念c主张依靠社会底层度过危机d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答案】c【解析】罗斯福要求关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主要意图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社会救济缓解经济危机,但不能说明他主张依靠社会底层摆脱经济危机。14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罗斯福赢得了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和黑人等选民的广泛支持。罗斯福执政后,哪些政策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调整农业复兴工业 以工代赈abcd【答案】d【解析】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符合广大选民的利益;调整农业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复兴工业有利于保障城市工人的利益,以工代赈体现广大选民利益。故选d。15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指()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b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c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d私人经济受到限制【答案】b【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题干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因而加强,a、c两项表述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16(2015郑州市高三质检)列宁有言:“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一种牧师的职能。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下列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最能佐证“牧师”职能的是()a调整工业产销,防止恶性竞争b实施美元贬值,扩大外销c制定工资工时,维护劳工权益d整顿财政金融,重建公信【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可分析出牧师的职能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知,c项是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17(2015浙江富阳检测)面对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民主党总统罗斯福大加干预搞“新政”,把美国从萧条中拖回。但是至今不领情,反而抨击他毁坏自由经济根基的,也大有人在。“抨击他毁坏自由经济根基的”理由可能是()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干预b规定了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资本家的利益受到损害c颁布工业复兴法,制定经济计划d社会救济,以工代赈【答案】a【解析】罗斯福新政特点是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强了政府对经济干预,因此有人“抨击他毁坏自由经济根基的”。18罗斯福新政和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全面发展国有经济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比较能力,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大力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有计划干预,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本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二者都改变了单一的所有制形式,排除。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排除。二者都体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自我调节的结合,正确。故选c项。19(2015河北衡水)有学者指出,在500余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扮演了一个开拓者和革命者的角色。其依据是罗斯福()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b挽救了岌岌可危的资本主义c放弃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d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答案】a【解析】考查罗斯福新政。依据材料中“罗斯福”“开拓者和革命者”,联系罗斯福的新政的相关内容可知,罗斯福新政实施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改变了原来的自由主义,故a符合题意,而b、c、d说法均布正确。所以应选a。20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比较图,下列对该图的分析中,正确的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拓展利用科技发展新兴产业知识经济的出现abcd【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持续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知识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可排除。21依据下列政府排列在一起的标准,再找出一个类似的政府()杜鲁门政府肯尼迪政府约翰逊政府a里根政府b克林顿政府c布什政府d艾森豪威尔政府【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把握基础知识的能力,首先找出将三个政府排列在一起的是采取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再判断选项里的内容即可找出正确答案了。22下列示意图正确反映了美国二战后经济发展的轨迹的是()【答案】a【解析】结合教材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稳定发展;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美国经济复苏;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繁荣阶段。对照示意图,可得出答案为a。23二战之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政府的宏观调控b生产力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d社会市场经济的模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影响。二战后,联邦德国逐步确立了社会市场经济的模式,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逐渐成为西欧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4二战后法国与西方其他国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扩大国有经济成分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c实行减税政策d是唯一实行明确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答案】d【解析】二战后,法国形成了计划指导经济,是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明确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25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一则广告中说:37.6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几乎每一个公民都是资本家。如果你第一次看到这则材料,应该采取的态度是()a不相信,因为广告都是商家的促销手段b相信。因为它有利于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c确信无疑,因为它符合通用电气公司的实际状况d不轻信,因为所有一家之言都需要其他史料来佐证【答案】d【解析】本题实质是考查考生如何学习历史。针对任何所谓的事实,我们都不能直接判断正误,而是需要通过其他材料进行论证。所以本题选d项。第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6分,29题10分,共50分)26识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材料二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进口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1932年,英国在渥太华举行英联邦会议,决定在英帝国内部建立关税优惠制;法国则采取限额输入的办法,保护本国的商品市场。这就形成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请完成:(1)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说明的问题。(2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所述现象的影响。(6分)【答案】(1)图l:经济危机蔓延到整个世界,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图2: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受到沉重打击,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2)现象: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激烈的经济战。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各国试图摆脱经济危机,强化贸易保护政策,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3)影响: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崩溃;世界经济秩序进一步陷入混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材料二由于他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此罗斯福对“弱势群体”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对“弱势群体”也比较关注,在经济大危机中,他采取“抑富济贫”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关注“弱势群体”的相关措施,并分析其影响。(10分)【答案】(1)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2)措施:制定最低工资、最高工时标准;允许劳动者有与雇主谈判的权利;制定社会保险法,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影响:缓解社会矛盾;刺激经济复苏(缓和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傅任敢译全国产业复兴法(节录)材料二“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由于政府对私人企业持敌视态度,对其管制过严,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业的竞争,因而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美国通过向交战双方兜售军火才使美国真正走出经济危机。杨目、赵晓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材料三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3分)(2)材料二是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材料二认为美国经济“真正恢复”得益于什么?(3分) (3)如何理解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5分)(4)他们两人“挽救”社会制度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5分)【答案】(1)内容:“公平竞争”、促使同行业团体合作、解决劳资纠纷、保障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等。核心:产业复兴法(或工业复兴法)。(2)评价:“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得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兜售军火。(3)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一方面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起来,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使美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是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邓小平做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可以说是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4)共同点:都是在坚持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都注重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都涉及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