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导学案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以我国分省地震灾害风险图为例分析我国地震灾害风险等级的区域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引出课文内容,接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析了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地理背景以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和原因。在此基础上以广东省为例进行了分析。 2解析:第一部分“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地理背景”,主要讲述了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自然地理环境状况和人文地理条件,简要分析了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严重的原因,重点论述的灾害有有: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地貌灾害,有害生物滋生和繁殖等生物灾害。在“知识窗”中,介绍了城市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成因和防御对策。 第二部分“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首先,从自然因素方面分析我国主要灾害类型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以及地域组合特点。其次,从人文环境因素方面分析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的差异性。在“知识窗”中,详细论述了我国干旱和洪涝的地域差异。最后,教材设计了一个活动,要求学生运用地图描述我国旱涝灾害的地理分布特点,目的是一方面强化学生对我国首要自然灾害-干旱和洪涝的认识;另一方面强化学生利用地图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部分“自然灾害多发区案例分析”,首先,选择了华北、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带、东部沿海海陆过渡带等自然灾害多发区,分析其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其次,以广东为例,分析了我国东、西部自然灾害多发区特点的差异。在“知识窗”中,简述了自然灾害区划的意义,介绍了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的一种方案。最后,教材提供了我国农牧交错地带自然灾害多发区的一个典型案例-宁夏西海固地区,设计了活动思考题,期望进一步强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结合实例,通过对各种致灾因素及其关联性的分析,懂得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2)结合实例,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关联密切的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人文地理条件及其相互关系,认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内各种地理要素的综合效应,理解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3)从空间和时间分布的角度,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4)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区域,说明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时间。(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地理背景的探究,建立科学的灾害观,初步培养防灾能力。(6)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案例分析,感受我国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培养综合分析、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责任感。2解析 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重点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条件两方面,分析了我国自然灾害严重性的成因,由此推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的特点,进而分析了我国几个灾害多发区的案例。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由于本校的学生底子普遍薄弱,知识面比较窄,所以在教学时,设计的问题相对较简单,且需要补充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并让学生多一些思考、讨论的空间。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多媒体,我国分省地震灾害风险图,我国地震损失分布图,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洪涝频度分布图,中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和原因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地理背景小结自然灾害多发区案例分析(二)教学情景(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1引言部分文字和图片,并回答设置的问题。(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总结归纳)我国地震灾害的地区分布不均,总的分布特点是中西部地区地震灾害的风险大于东部地区,具体而言,在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的地震风险高于其他地区。主要原因是:我国地震多属于构造地震,我国西部地区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交接带上,构造活动较为强烈,地壳活动频繁;而我国东部地区距离该地区较远,地震活动较少。但是华北地区位于大板块内的活动带上,而且人口、经济密集。(板书)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提出问题)我国的自然灾害危害非常严重,这是由哪些方面决定的?(学生活动)思考,总结答案,归纳答案。(总结归纳)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因素;二是人文地理因素。我们先来分析自然地理因素。(板书)一、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地理背景(课件展示)我国气候类型图、我国主要气象灾害时空分布图。(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回忆初中和高中必修一所学的大气方面的知识,想一想:我国气候的特点?因为这种特点,我国多发生什么灾害?我国春季、秋季多发生什么气象灾害?(学生活动)回忆知识点,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总结归纳)我国面对世界上台风源区,强大而不稳定的季风环流,这导致我国气象灾害极其严重。(课件展示)我国地形图,世界板块分布图(或我国地震活动带图)。(提出问题)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这对我国的自然灾害多发有什么影响?我国为什么地震多发?(总结归纳)我国山地丘陵面积广,地势起伏大,再加上我国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所以我国的地质灾害严重。我国的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土壤、植被多样,所以生物灾害既复杂又严重。(板书)1.自然因素:(1)气象灾害严重原因(2)地质灾害严重原因(3)生物灾害严重原因(转承)我国的自然环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但是人文环境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危害性,这一点不能忽视。(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P52第二自然段以及“知识窗”内容,想一想:我国的那些人文因素加剧了自然灾害危害的严重性?(学生活动)仔细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总结归纳)总结起来有三点:第一、资源的过度利用;第二、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和防御能力降低;第三、地域分布不均衡。(板书)2.人文因素:(课件展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转承)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而其自然灾害的分布面积广。那么我国的自然灾害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板书)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和原因(总结归纳)造成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区域差异的因素有两种,一个是自然因素,另一个是人文因素。(提出问题)那么自然因素是如何影响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相应自然段,分组讨论,填表。灾种分布地区多发季节自然地理背景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地震滑坡、泥石流低温冷害(总结归纳)灾种分布地区多发季节自然地理背景干旱西北、华北春、秋春季升温快、雨季未到洪涝东部季风区夏季夏季降水多且集中,东部地势低平台风、风暴潮东南沿海夏、秋位于热带、亚热带沿海,靠近台风源区地震台湾及其西南、西北和华北无明显季节性处于板块构造边缘地带滑坡、泥石流西南山区、东部季风区夏、秋较多地质构造活动剧烈,降水多,植被破坏严重低温冷害青藏高寒区、东北地区冬季海拔高或纬度高,气温低(板书)1.自然因素与灾害分布(提出问题)人文因素又是如何影响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学生活动)阅读P53最后一段,和图3-2-3,分析并总结规律。(总结归纳)人文因素中的人口、城市和经济的分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城市和经济最多,所以东部地区的自然灾害分布最多,中、西部居次。(板书)2.人文因素与灾害分布(提出问题)旱涝灾害是影响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每年的损失都很巨大。比如今年前后的华北大旱。我国的旱涝灾害分布有何特点?(学生活动)阅读P54“知识窗”。(总结归纳)我国的旱涝灾害的发生与我国的雨带推移有关,而雨带推移又与我国的季风的强弱有关。就地域分布来说,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板书)3.旱涝灾害分布(转承)通过刚才分析我们发现,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与我国的自然和人文条件有关。自然灾害多发的区域,我们称之为自然灾害多发区。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较多。比如:华北、西南、台湾等等。(板书)三、自然灾害多发区案例分析(提出问题)自学P55最后两个自然段,看一看说了那些问题?(学生活动)阅读P55,回答问题。(总结归纳)1.不同自然灾害多发于一定地区。例如:华北、东部沿海、川滇地区等等地区。2.自然灾害过渡区域的自然灾害多发区。例如:北方农牧过渡带等地区。3.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板书)1.不同自然灾害多发于一定地区。2.自然灾害过渡区域的自然灾害多发区。3.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提出问题)什么叫自然灾害综合区划?我国的自然灾害综合区划有哪些内容?(学生活动)学生自学P56-57内容,总结答案。(板书)4.自然灾害综合区划提问:我们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灾害带?我们这里主要的自然灾害种类有哪些?是哪些自然地理条件导致了这些灾害的发生?这些灾害多发生于什么时间或者哪个季节?灾情严重否?、目标检测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而严重,主要是因为( )A气候类型多样 B地形复杂多样C地域辽阔 、幅员广大 D独特而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2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台风、寒潮、洪涝、干旱极其严重,这主要是( )A幅员广阔,纬度跨度广 B多山的地形,气候复杂C地势西高东低,海洋气流极易深入 D独特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季风环流3中国是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主要是( )A大陆面积最广,地质条件复杂 B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较大C大陆内部断裂构造多,岩浆活动频繁 D地处两大地震带之间,地壳运动活跃4关于我国生物灾害形势复杂而严重的地理背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域辽阔,气候多种多样B南北东西跨度都较大,地形复杂,自然带多样,水文土壤植被类型多样C人类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链,生态环境脆弱D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增加,大量的外来物种入侵导致5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 A东部季风区的山地与平原交界地带B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原区交界的西南山地地带C南方湿润多雨的丘陵山地和西北山麓地带D北方暴雨集中的太行山区与黄土高原地区6在我国某些自然带之间的过渡性不稳定地区往往是自然灾害多发区,多种自然灾害常呈现群发的特征,下列过渡性地带自然属性不明显的是( )A北方农牧交错带 B水陆过渡带 C山地平原过渡带 D城乡交接带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内容的具体练习,熟悉或记忆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等内容,以此加强学生的理解。、小结简要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状况等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我国的人口、经济等人文地理条件,回顾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内陆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等几个自然灾害多发区主要灾害类型、灾情及其时空分布特点。配餐作业一、基础题(A组题)1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农业大国,这导致了我国( )A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 B生态环境相对脆弱C自然灾害对我国的影响不大 D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国家2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程度趋于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分布越来越集中和经济发展过快B随着人口增长,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强度加大,而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及防灾减灾能力尚低C人口和经济分布趋于合理D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减少3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比在西部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的原因是( )A东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大 B东部距离海洋近C西部地区地形状况复杂 D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广大4我国是多灾害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地区是(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 D长白山地5下列属于我国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火山爆发强烈地壳活动强烈暴雨集中外力作用强烈A B C D6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是A黄淮海平原及长江沿岸地区 B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平原及四川盆地 D四川盆地及珠江流域设计意图:根据本节课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的几个方面,选择教学中已涉及题目的原形,对其作同等水平或降低水平的变式,让学生弥补课堂教学中理解的不足。估计完成时间5分钟。二、巩固题(B组题)下表表示影响四个不同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因素(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读后回答78题。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和劳动力资源位置、交通及信息7.如果四个地区表示我国四川、上海、香港和黑龙江,下列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A.黑龙江 上海 香港 四川B.四川 香港上海黑龙江C.香港四川黑龙江上海D.上海香港四川黑龙江8.如果四个地区表示的是国家,则A.可能是埃及 B.和肯定是发达国家C.既可能是中国,也可能是加拿大D.可能是新加坡右下图是黄淮海地区8级及以上风力出现天数统计图, 3、4、5三个月出现8级以上风力的天数最多,判断910题。9.上述月份,该地易出现的自然灾害A春旱B伏旱C洪灾D暴雨10.此时,随着风力的增强,在一些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平原区,还会形成A.洼地B.旱地C.盐碱地D.沙地设计意图:根据本节课所涉及到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应用的几个方面,主要从教材习题A组题中选择原题,或对教学中已涉及的问题原形作同等水平或提高水平的变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估计完成时间5分钟。三、提高题(C组题)11.下图为我国盐碱化地区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区域中盐碱中主要分布于我国和 地区,试分析A地区盐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门面房租赁合同
- 安全施工管理培训课件
- 安全施工培训课程内容课件
- 安全施工培训教案课件
- (苏教2024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 肥沃的土壤 课件(新教材)
- 二一一工程实施方案(3篇)
- 安全文明用语培训课件
- 球面透镜的矫正原理
- 防城港市上思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表
- 农业气象服务创新与智慧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研究
- 施工企业消防培训方案(3篇)
- 院前急产护理
- 仪表联锁培训课件
- 燃气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
- 2025初中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课件
- 如何当好幼儿园班主任幼儿园班主任培训
- 专升本语文基础知识课件
- 无陪护病房护理汇报
- 脑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仪讲课件
- 《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与应用》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