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培优专题.doc_第1页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培优专题.doc_第2页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培优专题.doc_第3页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培优专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凸透镜成像 专题训练(培优)姓名:_知识要点:1、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2、凸透镜成像规律:(1)特殊光线作图法(平行主光轴的光线过另一侧焦点、过光心方向不变)(2)口诀法的理解:“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我们可以结合图加深理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性质:焦点分界:2f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动态特性:物体沿主光轴移动时,物像关于凸透镜移动方向一致,即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减小(增大),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增大(减小),且像变大(小)。培优练习:1、下列光学元件中可以成正立、缩小的像是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面镜 D凹面镜2、一种手电筒上所用的聚光小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折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有聚光功能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 ( ) A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B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凸透镜的焦点 D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 3、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放大的 B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C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缩小的 D所成的缩小的像,一定能成在光屏上4、若用照相机的镜头作为透镜做透镜成像实验,那么下述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看到物体倒立的、缩小的像 B看到物体正立的、放大的像C看到物体倒立的、放大的像 D看到物体正立的、缩小的像5、有一长方体玻璃砖内有一呈双凸面(球面)的空气泡,可以看作透镜,一束平行光束按图所示方向射向气泡则这束平行光将 ( )A穿过气泡后仍保持平行 B穿过气泡后会聚C穿过气泡后发散 D不能穿过气泡,全部被反射6、在凸透镜主轴上的一物点P,物距大于焦距,如果沿直径对称切除镜很小一部分,如图所示,再把上、下半截透镜向原主轴置合拢,则成像情况与原来相比( ) A相同 B.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上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下移C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下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上移 D不能成像7、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 )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 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 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好在屏上能看到烛焰缩小的像,由此可判断凸透镜的焦距 ( )A小于9厘米 B大于9厘米 C等于9厘米 D大于9厘米而小于18厘米 9、一位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中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30厘米 B一定小于10厘米C一定在10厘米到15厘米之间 D一定在10厘米到20厘米之间10、一物体在透镜前20cm处,当它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其倒立像的移动的速度小于物体移动速度,可见此透镜是 ( ) A凸透镜、焦距小于10cm B凸透镜、焦距大于10cmC凹透镜、焦距小于10cm D凹透镜、焦距大于10cm11、老师在给同学照相时,发现镜头上落了一只苍蝇,则( )A、照出的相片上有一只放大的苍蝇 B、照出的相片上有一只缩小的苍蝇C、照片上没有苍蝇,只是照片略暗一些 D、 无法判断12、小明的爷爷和奶奶都是老花眼,爷爷的更重一些,小明的爸爸是近视眼。他们三付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现在爷爷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给他,小明应该拿其中的 ( )13、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一个人照2寸的半身像,再用该相机给他照一张2寸的全身像,应 ( )A 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适当缩短暗箱长度 B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适当增加暗箱长度C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适当缩短暗箱长度 D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适当增加暗箱长度14、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从3倍焦距处移到2倍焦距处的过程中,数值减小的物理量是 ( ) A像的大小 B像与物的距离 C像与透镜的距离 D透镜的焦距15、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A放大的 B缩小的 C等大的 D无法判断 16、摄影工作者在水面上拍摄水下物体,刚好得到清晰的像,若将水抽干再拍摄,为了得到清晰的像,他应该( )A把照相机的镜头往前伸 B增大暗箱的长度C增大照相机与物体的距离 D换用焦距较大的透镜的镜头17、小明决定自己给自己照一张手拿相机拍照的像,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对着穿衣镜照相,当他距离镜面2米时,正准备按下快门,突然为凋焦犯起愁来,请你告诉他把相机的距离标志调到 ( )A2米 B4米 C小于2米 D大干4米18、在凸透镜的主轴上距透镜15f到2f处,横卧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杆AB,如图所示。关于细杆AB的像A、B的粗细和指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A端粗B端细,AB和AB的指向相同BA端粗B端细,AB和AB的指向相反CA端细B端粗,AB和AB的指向相同DA端细B端粗,AB和AB的指向相反19、在离焦距20厘米的凸透镜正前方100厘米处,一物体以10厘米秒的速度向凸透镜靠拢,运动7秒钟时,物体所成的像为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20、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使用此模型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到远处景物的像是虚像B.如果看远处是很清晰,那么看近景时,应把内纸筒向外拉一些C.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D.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知识小链接“傻瓜相机”傻在哪?“傻瓜相机”,意为连傻瓜都会用的照相机,喻其自动化程度高。柯达公司曾打出一条著名的广告语“你只要按动快门,其他都由我们来做”,正因为傻瓜机的问世,使长期被少数人“垄断”的摄影世界,迅速成为大众的乐园。 芳芳生日那天,爸爸送给她一架焦距为35mm的“傻瓜”相机,它不需要调焦,远近不同的景物就能在胶卷上成比较清晰的像,这是为什么呢?芳芳去请教物理老师,老师说:“你的照相机镜头可以看成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我告诉你公式,你根据拍照时的物距和镜头的焦距自己算出对应的像距的数据,从数据中你肯定能找到答案。”芳芳用公式算出了表中的数据:物距和像距的变化()物距/m01051015202530像距/mm5385379536273584356235503541物距/m35404550556065像距/mm3535353135273525352235203518从表格的数据上芳芳并没有找到答案,但当她看到说明书上“拍摄时,景物要在3m之外”的提醒时,一下子有了主意。你也能想出芳芳的办法吗?请完成以下研究。提出问题:为什么用芳芳的“傻瓜”相机拍照时,无需随着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建立假设:_。实验验证:请你写出23步关键性的实验步骤。请在右边画出模拟“傻瓜”相机拍摄时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延伸研究:在获得上述结论后,你还会产生哪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请举两例) _。 _。分析:用普通照相机拍照,当物距发生变化时,像距也需要相应地调整(即调焦,调整暗箱的长度),但在用“傻瓜”相机照相时,却不需要“调焦”,即不论物距如何变化,只要镜头对准要拍的人或景物,就可拍得清晰的照片。照相机既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它的像的位置应该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对远近不同的景物都不需要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均可得到较清晰的像,说明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的可调范围较小,换句话说也就是“傻瓜”照相机的焦距较短。从数据可以看出,当所摄景物较远时,由于物距变化而引起的像距变化是很小的,且物距越远引起的像距变化越小,同时离焦点极近,所以可以认为像的位置几乎是不变的。答案:(1)假设:对于焦距为35mm 的凸透镜(或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当物距大于3m 时,物距发生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