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阿城区第三中学 王金玉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走进微观世界的入门课,它也是帮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知识。它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而且,在本节课中还涉及了多种物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如转换法、模型法等。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从化学知识的角度初步认识了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存在,但是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去认识微观世界与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还很难。三、教学建议 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也是我们肉眼无法观测到地,所以叫啥应该做好扩散的演示实验,最好做一做气体和液体的扩散实验,如果时间不够,就应用网络资源,应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实验现象。分子间作用力较难、较复杂,尤其是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教学时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学生能知道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且知道什么时候分子间表现出引力,什么时候分子间表现出斥力即可。另外,构成物质的分子直径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一点,可以用宏观物体间的尺寸比来说明。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能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扩散现象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认识微观世界的方法实验间接的证明和推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到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经过了漫长的历程,而且意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教学重点: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教学难点: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扩散形象的判断和解释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空气、水、木头都是由什么构成的?为什么能很远就能闻到花香?(二)新课教学 用多媒体播放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历程。一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直径极小,通常用10-10 m来量度。10-10 m又叫埃。1埃 = 10-10 m。 分子极小的程度:1cm3水中有3.351022个分子,如果我们每分钟数80个分子,要用100亿年才数的完。多媒体演示:气体和液体的扩散现象、超高压钢瓶渗油现象。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1、 扩散现象: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2、举例说明扩散现象:墨水滴入清水中、闻到香味、放煤的墙角变黑、腌(炒)菜变咸、糖放进水中水变甜等。(引领学生观看教材图117)3、理解扩散现象:(1)不同的物质一定要相互接触; (2)并不局限于处于同一状态的不同物质之间;(香水在空气中扩散、糖放入水中); (3)表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就大量的分子而言,可能朝某一方向进行,但对于某个分子而言,它的运动是作无规则的运动,(从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方向扩散) (4)只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4、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存在间隙学生讨论:如何区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三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多媒体视频:观察认识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成在的,并不是有引力时没有斥力,有斥力时没有引力。只是有时引力起主要作用,有时斥力起主要作用。这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用弹簧连着两个乒乓球模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当r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分子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r=r0时,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rr0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rr0时,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r10倍分子直径时,可认为没有作用力(引领学生观察教材图1-1-11认识物质三态的分子模型)四.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三个论点: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例1、下列事例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如图07-01桌上放着敞开口的一瓶香水,整个房间充满香味 B、将泥沙投入水中,水变浑浊了 C、糖放入水中,不久整杯水都变甜了 D、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尘埃做无规则运动五能力训练1.物质是由大量的_构成的,它的直径的数量级只有_米。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_做无规则的运动,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之间都会发生_现象。3.分子间相互作用,同时存在着_力和_力。4.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起主要作用的是( )A、引力 B、斥力 C、引力和斥力相互平衡 D、无法确定课题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执教王金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能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扩散现象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认识微观世界的方法实验间接的证明和推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到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经过了漫长的历程,而且意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重点分子运动论的内容难点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扩散形象的判断和解释教具演示多媒体演示的课件和视频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空气、水、木头都是由什么构成的?为什么能很远就能闻到花香?(二)新课教学 用多媒体播放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历程。一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直径极小,通常用10-10 m来量度。10-10 m又叫埃。1埃 = 10-10 m。 分子极小的程度:1cm3水中有3.351022个分子,如果我们每分钟数80个分子,要用100亿年才数的完。多媒体演示:气体和液体的扩散现象、超高压钢瓶渗油现象。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1、 扩散现象: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2、举例说明扩散现象:墨水滴入清水中、闻到香味、放煤的墙角变黑、腌(炒)菜变咸、糖放进水中水变甜等。(引领学生观看教材图117)3、理解扩散现象:(1)不同的物质一定要相互接触; (2)并不局限于处于同一状态的不同物质之间;(香水在空气中扩散、糖放入水中); (3)表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就大量的分子而言,可能朝某一方向进行,但对于某个分子而言,它的运动是作无规则的运动,(从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方向扩散) (4)只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4、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存在间隙学生讨论:如何区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三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多媒体视频:观察认识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成在的,并不是有引力时没有斥力,有斥力时没有引力。只是有时引力起主要作用,有时斥力起主要作用。这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用弹簧连着两个乒乓球模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当r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分子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r=r0时,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rr0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rr0时,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r10倍分子直径时,可认为没有作用力(引领学生观察教材图1-1-11认识物质三态的分子模型)四.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三个论点: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例1、下列事例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如图07-01桌上放着敞开口的一瓶香水,整个房间充满香味 B、将泥沙投入水中,水变浑浊了 C、糖放入水中,不久整杯水都变甜了 D、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尘埃做无规则运动五能力训练1.物质是由大量的_构成的,它的直径的数量级只有_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互联网医疗财务状况与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电信行业云计算服务市场拓展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智能安防系统“营销组合”模式创新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年农业市场策略升级与农产品品牌打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电视专题片制作合同书5篇
- 建设工程合同海域使用金征缴协议7篇
- 经营场所合作合同模板
- 分布式流水线同步机制-洞察及研究
- 大数据环境下的深度信息挖掘技术-洞察及研究
- 油气储运信息安全防护-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考试题库+答案
- 姬松茸的课件
- 父母情+养育恩-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 2025年物流行业审核合规性提升方案
- 台球厅吸引人活动方案
- 架空输电线路线路检测质量缺陷及预控措施
- 人工智能与核医学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探索
- 女生青春期性教育核心知识框架
- 日常膝关节护理
- 船舶消防救生培训课件
- 初中音标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