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名人-名胜古迹.doc_第1页
阳江名人-名胜古迹.doc_第2页
阳江名人-名胜古迹.doc_第3页
阳江名人-名胜古迹.doc_第4页
阳江名人-名胜古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阳江名人,名胜古迹2004-10-07 15:39:25阳江政府信息网“果然风景不寻常,人在漠阳江上。”正如著名作家吴有恒赞赏的那样,阳江山奇水秀,人杰地灵,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群众性的书诗画活动,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岭南画派一代宗师关山月,涌现出黄云、黄安仁、苏天赐、邓琳、阮退之、林贤治、关振东、冯峥等书诗画和文学艺术的名家巨匠,哺育了大批中青年美术家、书法家、文学家,他们遍布祖国各地,扎根人民,辛勤笔耕,成就斐然。这是阳江人民的光荣和骄傲。中国画大师关山月关山月,19122000年,广东省阳江市人,人民艺术家,我国当代著名中国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艺术大师,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1935年入“春睡画院”随高剑父先生学画。1939在澳门举办第一个抗战画展,后在贵阳、成都、重庆展出。1943年去敦煌研究、临摹壁画。1946年回广州任市立艺专中国画科主任、教授,中华全国美术会理事。1949年到香港参加“人间画会”活动,被选派为中华全国文代会代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美术部副部长,中南美专教授、副校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兼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等职务。教学之余,从事中国画创作。从四十年代迄今,出版过西南西北纪游画集、南洋纪游画集、傅抱石、关山月东北写生选、关山月作品选、关山月画集、关山月(日本版)、关山月画选(新加坡版)、乡土情(台湾版)、关山月八十回顾展(台湾版)、关山月临摹敦煌壁画(香港版)、关山月旅美写生画集(美国版)、万里行踪、井岗山等画集和关山月论画等论著,并先后到过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朝鲜、波兰、法国、瑞士、比利时、荷兰、苏联、越南、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等地举办画展或讲学。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画院名誉院长,岭南画派纪念馆董事长。著名油画家苏天赐苏天赐,1922年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市。1946年毕业于国立艺专,师从林风眠先生。曾任林风眠画室助教,其后相继任教于广东省立艺专、杭州国立艺专、山东大学艺术系、华东艺专,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油画研究会顾问。苏天赐教授以油画名于世,从六十年代起历届全国美术展览都有作品入选,油画早春曾获全国第七届美展铜奖。1987年曾在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苏天赐油画展。并有作品参加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的展览。出版过苏天赐油画小辑、苏天赐画选等画集。著名书法家黄云黄云,男,阳江市人,1921年出生于广州。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从事革命活动。抗战时期曾任广东抗日人民解放军六团政委、团长兼阳春县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地委宣传部部长、桂林市委书记、柳州市委书记、广西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广西区党委副书记。现任广西区顾问委员会主任。黄云从小爱好书法,临习过晋唐诸家,对传统书法理论广泛涉猎。早年转战南北,解放后长期从政,公务之暇不废书艺的探索,并喜收藏名家真迹及金石拓本,探究笔法和当代书论。真书承欧而参北碑,行书和草书宗王含米。在继承书艺传统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终于形成了“内涵筋骨,曜外锋芒”的个人书法风格。黄云先生青少年时代在两阳度过近二十个春秋,解放后出任广西桂林、柳州市委书记。两阳、桂林、柳州的灵秀山川对形成他的书法挺劲秀拔之风格,有明显的影响。黄云先生的书法于六十年代初即在日本显露锋芒,90年代伊始,再次东渡展出,更呈异彩。在国内亦多次参加大型书展。黄云先生对诗词也颇有深究,其造诣可于书法集所写自作诗词中见其一斑。黄云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广西书画院名誉院长。出版有黄云书法选集、黄云书法作品集;他的名字和作品被编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当代中国书法作品集等。清代著名教育家、公益家、艺术家邓琳邓琳(1829-1893),字文石,号鼍阳居士,广东省阳江市北门街人,清代阳江著名教育家、公益家、艺术家。邓琳幼孤贫,性聪慧,艰苦力学,18岁中举人,后屡试不第,长期为阳江文化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服务,先后创建南恩书院、字祖庙、同敬文社;重修东山石塔,皆义举;其移筑北门巩桥,工程巨大,还参与筹建阳江试院。他主讲濂溪书院、南恩书院多年,造就不少人才,姜自驹、姜自驺两翰林出其门下。他虽然社会事务繁多,朝夕无暇,而讲授不辍,对一些贫寒学子,不但免收学费,还加意培植。邓琳书诗画文俱佳,尤擅长书法,平生笃爱孙过庭草法,攻习草书20多年,时人有“邓琳草书可当钱”之誉。他的书法作品流播广州、中山、江门、新会、台山、湛江、阳江等地,刻有神思帖及诗学便读、育婴堂诗赋等行世。阳江民间流传“邓琳救李萁”、“邓琳严训姜自骅”、“邓琳智救村童”等故事。(编辑:文芬)阳江文化系列之文物古迹阳江学宫阳江学宫,在江城区南恩路中段北侧,坐北朝南,前为青云路、后邻鼍(tuo)山,为阳江三大学宫之一,亦是规模最大的学宫。 据阳江县志记载,宋庆历四年(1044年)始创建恩州学于城南2里处,而县学在城内西南隅。明洪武六年(1368年)废南恩州为阳江县,改州学为县学。后因兵燹及其他缘故,曾几度徙迁,现存的学宫是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建成。从明正德九年(1514年)起至清代,共经历15次的重建、改建或增建。其中清嘉庆五年(1800年)知县李协五倡捐平基重建。重建后的学宫,其主体建筑以中轴排列各单体建筑物,均衡对称组成一座宫殿式建筑,共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其单体建筑依次有棂星门(前门)、泮池、戟门(前殿)、东西两庑、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儒学东斋、儒学西斋及尊经阁,均是由这单体建筑物均衡对奖的组合,使学宫内外浑成一体,红墙绿瓦规制大备庄严宏伟的殿宇院落,乃阳江地区古建筑中工程最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较高的古建筑。 学宫建筑是砖木瓦石结构。由于历代重修,特别是1933年以来为学校长期使用,殿宇面貌有所改变,为适应学校教学需要,遭地震震裂的尊经阁,于1974年已改为教学大楼。东西两斋、明伦堂、崇圣祠亦有所改观。此外,泮池已填平辟为体育场。仅有大成殿、戟门、棂星门,基本保存原形状。 学宫原是古迹碑刻苑地,但今富有历史、艺术价值的许多碑刻,已荡然无存,就连保存较好的大成殿,前殿两处殿宇的梁柱,因年长日久,均遭虫蛀腐蚀,瓦陇雕檐破烂,已成危房。1989年以来,江城区政府重视保护文物,自筹资金,先后逐个维修,至1992年大成殿前殿、棂星门3项维修工程全面修葺一新,重现原貌风姿,雄伟壮观。 学宫几经沧桑,至今还存规模宏伟气势。昔日尊经崇圣旧地,今天又为儿童学习校园。1986年当时的阳江县人民政府把它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江学宫即现在的阳江江城一小。北塔迎曦:北山石塔南方网讯北山石塔位于阳江市区北山公园内,是原阳江古八景之一,曾用名有“东山泉石”、“北山耸翠”、“红陵古塔”等。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山石塔建于南宋宝佑年间(1253-1258年),光绪二年重修,1983年重修,是阁楼花岗岩结构,为省内唯一无灰砌石塔。高18.5米,共九层,由1000多块重达几百公斤的长方石条垒成,塔身往上逐渐缩小,美观大方,造型巧妙。上有“福禄来朝”四字。塔旁有著名的瑞禾石,又叫莲花石,它像一朵巨大的莲花。瑞禾石高、宽各5米,上面刻“瑞禾”两字,直径1米。北山石塔旁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5千多平方米,1957兴建,1984年重修。烈士纪念碑内藏革命烈士骨灰盒120多个,比较著名的有谭作舟和敖昌騤烈士,是我市重要的爱国教育基地。北山公园内还有摩崖石刻、亭台楼阁等景点。山上亭台座座,树木参天。(编辑:文芬)阳江太傅路的由来的历史张太傅张世杰在阳江海陵遇台风覆舟溺死,葬于海陵平章山赤坎村(今力岸)。阳江市区今有“太傅路”纪念这位壮烈殉节的名臣。 中国古今著名巾帼英雄:阳江冼夫人(另叫“谯国夫人”) 冼夫人生活于梁、陈、隋三个朝代,是我国闻名的俚族女首领,她一生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叛乱掠夺和贪暴,高瞻远瞩,有勇有谋,是一位卓越的女政治家和军事首领,她保持了岭南一百一十余年的和平稳定,促进民族的融合和地方经济发展,周恩来总理曾称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巾帼英雄。” 冼夫人出生于阳西程村冼村(隋书冼夫人,高凉人也,离城三十里。城指阳江城),她一生与阳西关系密切。公元535年她约20岁时与高凉太守冯宝结婚,婚后常和冯宝一起处理政事。公元550年,高州刺史李迁仕阴谋反叛,冼夫人用计从高凉郡治古城(今阳东县大八镇)率众,佯作献礼,往州府(今阳江城),出其不意击败了李迁仕,率兵到达赣石(江西省某地),与陈霸先会师。 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冯宝死,岭南越族各首领心怀异志,冼夫人忍着丧失之痛,劝服各越族首领。地方安定后,即派儿子冯仆率各首领往京城朝见,陈武帝感激冼夫人的支持,封冯仆为阳春太守。冼夫人写偕冯仆往阳春任职,一住十余年。 陈太建二年(公元570年),广州刺史欧阳纥反,冯仆在他权辖范围,他召冯仆往南海,挟之反叛。冼夫人接讯,率兵北上,会合陈师,击败欧阳纥,救出冯仆。陈封冯仆为石龙(今廉江,化州)太守,封冼夫人为高凉郡夫人。 玄德中(公元584年左右),冯仆死。公元589年,隋灭陈,岭南局势混乱。邻近州县推选冼夫人为主,尊称圣母。隋文帝派总管韦咣下岭南,在南康受阻。冼夫人收到隋将转来陈后主的信,告知陈已亡,让她归顺隋朝,并以扶南犀杖及兵符为证。冼夫人随大势,派长孙冯魂北上迎接韦咣。岭南归入隋版图。隋封冯魂为仪同三司,册封夫人为荣康郡(今织篢、石门一带)夫人,小孙冯盎宋康令。 越年冬,番禺王仲宣反隋,诸州跟叛,韦咣战死。冼夫人派孙冯暄带兵救援,冯暄与王仲宣部将陈佛智是好友,故迟缓救援,冼夫人查知大怒,即捕冯暄,改派冯盎率军,盎杀佛智,败仲宣。与隋援军保广州。冼夫人不顾七十多岁高龄,乘骏马,与隋使安抚岭南头领,所到处首领出来拜谒。岭南遂定。 隋文帝深感冼夫人有功于朝,封冯盎为高州刺史,赦免冯暄,并封暄为罗州(廉江、化州一带)刺史,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设幕府,署长吏以下官属。特准许她调六州兵马,遇非常事可先斩后奏。冼夫人奏请将宋康郡夫人衔转授冯仆妻冼氏,从此,冼夫人经常往来于罗州、宋康、高州之间。 公元601年,番州总管赵讷贪暴无厌,俚族人受不了他盘剥纷纷起来反抗或逃亡。冼夫人派长史张融向文帝揭发赵讷罪状。文帝使人查实之后,将讷处死。隋文帝宣冼夫人招抚反叛。洗夫人奉诏书,往返十余州,谕诸但俚僚首领。在她影响下,各首领安定下来,朝廷得以安定。隋文帝很感激冼夫人,赐夫人临振县(今海南省临高县)汤沐邑一千五百户,赠冯仆崖州总管。冼夫人年事已高,积劳成疾,第二年不幸去世。 洗夫人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政局动荡不安的时期, 一生经历了梁、陈、隋三个朝代她始终努力维护国家的统一, 促进俚、汉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的功绩, 是值得我们纪念的石觉寺石觉寺位於广东省阳江市区南三里外的漠阳江畔,坐南朝北,占地面积四千平方米。“石觉禅林”,是阳江八景之一。始建於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与开元塔旧址相连。历代五次重修。清顺治 十一年(1554年),邑人陈千胜、陈奇兄弟捐地拓建观音阁,掘出一石,上刻“石觉”二字,故改称“石觉寺”。康熙三年(1664年)增建大佛殿、准提亭。乾隆十三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度重修,增建文昌阁。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又重修,民国五年(1910年)住持性坚法师再次重修。民国十二年(1923年)挖建放生池,民国十六年(1927年)建八角亭小拱桥。1945年雪峰法师(涤尘大师)再度重修,加高正殿,增建客房、禅房。寺门横额“漠阳福地”,系明朝本邑仙师朱在参所题;两边石联“漠江水?三摩地;顿钵山呈一指禅”,是清代状元林召棠所书。八角亭石匾“登彼岸”三字,乃苏东坡手迹。“文革”中本寺遭受严重破坏。宗教政策落实後,经过十多年的修葺,寺貌焕然一新。赵朴初先生题“石觉寺”三字,气势雄奇,为寺增辉。千佛塔高耸入云,登塔远眺,十里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