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学案三_第1页
阿房宫赋学案三_第2页
阿房宫赋学案三_第3页
阿房宫赋学案三_第4页
阿房宫赋学案三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房宫赋导学案三 杜牧一、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爱”“取” “族”“使”“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翻译重点句子。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二、重难点1、文言知识点及重点句子的翻译。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习题巩固、规律总结四、学习过程(一)问题引领随着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的破灭,壮阔恢宏的阿房宫也被焚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诗人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阿房宫赋便是他的一篇“发言”。(二)自主学习1、结合注释弄懂文意,解释划线字词:(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 (2)秦爱纷奢( )(3)人亦念其家() (4)奈何取之尽锱铢()(5)多于南亩之农夫() (6)戍卒叫,函谷举()(7)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8)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9)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 (10)谁得而族灭()(11)秦人不暇自哀( ) (1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重点词语:(1)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2)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3)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4)使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使六国各爱其人()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人皆得以隶使之()两军交战,不斩来使()(5)夫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予观夫巴陵胜状()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三)合作探究1、翻译重点句子(1)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4)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5)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文意梳理(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用连贯的()句式,用()手法;展现了秦王朝( )同时也指明秦灭亡的原因。(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注意加点字的意思)作者设计了两个()兼论六国和秦的灭亡,灭亡的共同原因:()(3)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四处“后人”所指是: A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是指当时的唐朝人(如杜牧);是指秦人; B相同,都是指秦以后唐以前的人;是指唐以后的人; C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 D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这句话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3、总结全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五、习题检测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崔郾,大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搢笏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兵法戎机,平昔尽意。尝以从兄悰更历将相,而己困踬不振,怏怏难平。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 (选自辛文房詹才子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官赋。译:_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译:_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译:_六、规律总结七、课后作业 (名句填空)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 ; ;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 阿房宫赋导学案一参考答案四(二)自主学习1、结合注释弄懂文意,解释划线字词:(1)一人之心,万人之心(心:心意,意愿。)(2)秦爱纷奢(纷:多,繁。)(3)人亦念其家(念:顾念。)(4)奈何取之尽锱铢(奈何:怎么,为什么。)(5)多于南亩之农夫(于:比。南亩:农田。)(6)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7)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名词作动词,族灭。)(8)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假使,如果。爱:爱护。)(9)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传递。为:做。)(10)谁得而族灭(得:能够。)(11)秦人不暇自哀(哀:哀叹。)(1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2、重点词语(1)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2)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同“娶”)(3)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4)使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叫、让,使令动词)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连词)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派遣,动词)人皆得以隶使之(使用,驱使,动词)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使者,名词(5)夫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语气助词,表感叹)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语气助词,用于句首,引起议论)予观夫巴陵胜状(指示代词,那个)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四(三)合作探究1、略2、(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用连贯的(排比)句式,用(前后对比)手法;展现了秦王朝(奢侈,腐化,浪费,挥霍无度,穷奢极欲,滥用民力)同时也指明秦灭亡的原因。(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注意划线字的意思)作者设计了两个(假设)兼论六国和秦的灭亡,共同原因:(不爱其民)(3)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四处“后人”之所指是:(B):秦以后唐以前的人;唐以后的人。这句话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借古讽今,历史教训,警示后人,讽谏统治者.3、分析;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宫。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可见,文章前面所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