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都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doc_第1页
一都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doc_第2页
一都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doc_第3页
一都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doc_第4页
一都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都镇政区图一都镇概况一都镇位于永春县最西部,距县城90多公里,东与横口乡、下洋镇相接,西与漳平市象湖镇毗邻,南与安溪县感德镇、桃舟乡交界,北与大田县吴山乡、谢洋乡接壤,在三市、四县、七乡镇的结合部,地处戴云山脉延伸部分,层峦叠嶂。土地总面积191平方公里,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一都之名,始自元代,当时全县划为25都,这里为第一都。1984年6月改为一都乡。1991年11月9日撤乡建镇,镇人民政府驻地在仙阳村中坂。全镇辖有14个村民委员会,105个村民小组,有91个自然村落,共有4533户,总人口17220人,其中农村人口16445人。美岭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一都镇交通方便,省道203线永漳公路横贯东西42公里,各村落全部通公路并且全部硬化路面。电力、电视和通讯网络也发达,已经村村完成电力改造,村村通有线电视、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一都镇以农、林业生产为主。全镇耕地面积12559亩,山地264967亩,其中林业用地24万亩,森林覆盖达85%。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县主要林区,盛产杉、松、毛竹和其它杂木,现有森林蓄积量68万立方米、毛竹700万株。2008年,全镇农业总产值78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10元。一都经济作物有茶叶、柑桔、桃、李等;土特产有红曲、米酒、红酒、笋干等;制酒专业户30多家,年产酒量100吨以上;主要工艺品有竹凉席等。1980年以来,一都镇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尤以美岭村工业最为突出。现有乡镇企业近200家,主要有美岭水泥厂、美岭火电厂、美岭胶合板厂和大中型水电站、竹木板厂等。200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21.77亿元。 旅游景点有岱山岩、美岭村和南湖岩等。一都境内被县政府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有:草洋窑址、红军标语、岱山岩摩崖石刻。一都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为推进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确保在2009年5月1日前完成普查工作,根据上级文化部门的要求,我镇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全面、深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普查工作要以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为指导,按照文化部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认真的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区域、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及时制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抓紧认定和抢救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特别是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度。(二)工作目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工作目标是: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整体保护、传承发展。二、组织领导成立一都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组 长:周伯祥(镇长)副组长:刘志滨(镇党委宣传委员)成 员:黄昌盛(镇文化站负责人)黄和鸣(镇文化站退休干部)林新明(一都中学教师)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黄昌盛同志兼任。三、普查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简单说来就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不同于书籍、文物和建筑这样的有形物质,它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与祖先对话的桥梁,也是我们创造未来时智慧和灵感的源泉,更是中国老百姓的精神家园。凡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属普查范围。现结合我镇实际对普查范围作简要说明。(一)民族语言(包括方言):(暂不调查)(二)民间文学(口头文学):1、神话:如虎鬼娘等神话;2、传说地名:如黄田就是由传说而得来的。溪名:我镇有一都溪及支流,不少溪流的名字是由传说而得的。特产:一都红酒的传说。人物:如陈上大的传说。宗祠:各姓氏各有各美妙的传说。(三)民间音乐:如鼓队、南音、山歌等。我镇的山歌非常有特点,应重点收集。(四)民间舞蹈:如打狮、俏影、妆阁等。(五)戏曲:我镇没有。(六)曲艺:我镇在这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是快板、三句半。(七)民间杂技:我镇较少。(八)民间美术:油漆、漆篮等,画这一方面属于民间美术,制作这一方面则属于民间手工技艺。(九)民间手工技艺:造纸、张虎橱、做竹篮、做木桶等。 (十)生产商贸习俗:如播田、牛犁耙、做风鼓、赶墟等农林牧商行业的生产习俗和经营方式。(十一)消费习俗: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习俗,如空气鞋、红酒、三落厝、汉装等。人生礼仪:婚嫁礼仪:如议婚、送年庚排八字、订婚、聘礼、送日、上头、哭嫁、过炉头、牵新娘、换圆、见公婆、喝冰糖茶、头作客、弥月等;丧仪:如出厅、引魂、开光、订棺、砖棺、烧灵厝、对年、三年、作忌等;喜庆:如十四旦、弥月、周岁、上梁等。(十三)岁时节令:如春节、贺正、吃甜、长命菜、天公生、蒸甜果、点天公灯、上元、请火、五月节、七月半、中秋节、冬节、送灶君、过年、守岁等。(十四)民间信仰:佛教:岱山岩、南湖岩。道教:各村庙、宫、殿等佛公,迎神仪式等。基督教:清末传入,在我镇活动过的教派有英长老会。(十五)民间知识:如乌云遮东,无雨有风;乌云起北边,大雨落房间;狗饮水,会苦旱;六月天,七月火,八月石枋蒸甜果;早出日不成天;西北雨不过田岸路;初一落雨初二看,初三落雨到月半;小暑落雨饿死鼠,大暑落雨饿死牛;好心乞雷舂;好酒沉瓮底;拿饭匙退猫;本事无一丝,巧话一畚箕等。(十六)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我镇具有健身的优良传统,主要打篮球和南拳。(十七)传统医药:过饥草、放筋草、伤草、蛇草等。(十八)其他:民间组织及乡规民约也属于普查的范围。四、工作时间安排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现将我镇普查工作时间安排如下:(一)将相关文件及各类普查表格下发至村,建立普查队伍(每村至少两名),填好普查人员登记表(普查工作手册附件7),举办普查业务培训班,制定普查工作方案,落实相关经费,着手有关准备工作(2月15日前)。(二)各村分别召开“五老”座谈会,摸清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线索,填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线索表(附件4),每村(居)至少100条,于2月28日前报送到文化站。(三)各村梳理线索,确定调查项目,填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附件2)。走村入户,深入开展普查工作,做好文字、录音和影像记录,填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查表(附件1),调查项目数每村不得少于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查表于4月10日前上交至文化站。(四)整理普查资料,按类别填写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查表,做好相关音像资料的整理刻盘工作,撰写普查工作总结报告,按照普查工作手册第67页第三至六条的要求,制作普查成果汇编本,其它需要报送的材料参照泉文20099号第11页普查评估验收材料目录,以纸质文本一式五份和电子文本的形式于5月1日前报送至县文体局。 五、联系方式:联系地址:永春一都文化站电话电子邮箱: 永春县一都镇人民政府 2009年 2月13日 永春县一都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总结报告为推进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009年2月至4月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全面、深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通过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区域、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制作出普查成果汇编本。一、基本情况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强化领导、健全机制、点面结合、全力推进。2月中旬先制定好普查工作方案,落实相关经费,完善和健全相关组织。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镇党委分管宣传工作的刘志滨、林志强任副组长,调整充实了三名新同志:镇文化站负责人黄昌盛、镇文化站退休干部黄和鸣、一都中学语文教师林新明,加强人员力量匹配。2月13日举办普查业务培训班,建立普查队伍(每村2名),着手有关准备工作。2月下旬,13个村分别召开“五老”座谈会,填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线索表,每村至少100条。凡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属普查范围。3月上旬开始,普查人员走村入户,深入13各村开展普查工作,填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查表,调查项目数仙友村最多,有25项。各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查表于4月15日前全部交至文化站。最后,整理普查资料,制作普查成果汇编本。二、普查成果我镇按照省、市、县有关文件要求,狠抓工作落实。通过普查,共普查出1306条线索,144个项目。镇普查人员抓好重点非遗项目的普查工作,通过深入民间走访以及组织人员到基层挖掘素材、做好文字和拍摄记录。普查项目情况如下:1、民间文学:传说类较多,每个村落都有,有地名、村名、人物等方面传说;各姓氏的诗词也较多,有锦屏、墓志铭、贺寿诗词等。共65个项目。2、民间音乐:我镇的山歌非常有特点,重点进行普查和收集,仙友、黄田、鲁山、黄沙等村山歌手较多,还存有不少的手抄歌谱,调查了10位歌手。共11个项目。3、民间舞蹈:有打狮、大鼓队、公婆舞等3个项目。一都的打狮艺术源远流长,表演精彩,除了仙阳和鲁山两村,其它村落有失传危险。4、民间手工技艺:有造纸、张虎橱、酿酒、张秋千等11个项目。一都米酒、红酒的酿造技术家喻户晓,不会失传。红曲制作技术则不外传。5、生产商贸习俗:有播田、赶墟2个项目。6、消费习俗: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习俗,共有6个项目。涉及到易经知识,带有迷信色彩。闽南古厝设计独特,有翘脊古厝图片1张。7、人生礼仪:婚嫁礼仪有说媒、送聘礼、上头、过炉头、牵新娘、喝冰糖茶、闹洞房说“四句”等;丧仪有出葬仪式、做公德、作忌等;喜庆礼仪有分娩、周岁、祝寿等。共有18个项目,其中说“四句”内容丰富,既有传统的,又有现代的,蕴涵深厚文化。8、岁时节令:一年中有春节、天公生、迎灯、元宵节、五月节、七月半、中秋节、冬节、过年、守岁等,共有10个调查项目。一都除了五月节,民俗基本一样。另外,一都清明节没有扫墓的风俗。9、民间信仰:主要是庙会和迎神请火,虽带有迷信色彩,祈福活动主要是寄托群众美好愿望,镇内人们都能移风易俗,简朴不浪费。共有11个项目。一都的乞火仪式独具特色,既有科学常识,又有百姓创造礼仪。有光山村的祈福活动录像盘一张。10、传统医药:有艾灸、过饥草、胆结石验方等7个项目。三、基本做法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工作目标是: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整体保护、传承发展。普查工作以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为指导,按照文化部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认真的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区域、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抢救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特别是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歌,同时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度。(一) 落实责任,加强培训,专题布置。先后多次召开相关工作会议,明确相关责任人职责分工。2月13日举办普查业务培训班,组织专题讲解、培训、指导,提高各村文化协管人员和普查人员对非遗保护工作的认识和工作水平。一都镇还多方争取支持,调动各方积极因素。2月下旬,13个村分别召开“五老”座谈会,摸清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线索,填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线索表,每村至少100条,都在2月底报送到文化站。(二)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全力推进。为深入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一都普精心谋划、科学制订普查工作方案。经多方论证,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抓好重点非遗项目的普查工作。确定首选普查的重点对象及范围,主要有山歌、民间传说、长诗、人生礼仪、民间手工艺、医药知识等。镇普查人员通过深入民间走访以及组织人员到基层挖掘、收集素材,辅导、指导基层,做好重点项目的普查工作。同时,辅导、指导基层各村文化协管人员,做好山歌、传说、长诗、人生礼仪等重点项目的普查工作。(三)整理资料,制作汇编,存档图文。各村提供的线索和调查表,认真汇总,按类别填写填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对于调查表认真编辑、反复校对。后期做好相关音像资料的整理刻盘工作,撰写普查工作总结报告,制作普查成果汇编本,于4月底按时报送至县文体局。四、分析评估我镇把2009年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年”,通过“一查”、“二清”、“三展示”做好普查和保护工作。“一查”:以各村为单位,对本村的乡土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性大普查;“二清”:弄清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存在保护、传承情况;“三展示”:展示调研活动的重要过程,体现抢救历史文化资源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展示本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物原貌以及抢救、保护和传承情形;展示乡土历史文化大调研活动的思想文化成果。一都镇重点项目有山歌、民间传说和长诗、民间手工艺、医药知识等,应加以传承和保护。五、几点建议1、提倡山歌文化,通过组织活动加以弘扬。第一,争取资金翻印材料,让好的歌词流传。第二,举办唱山歌兴趣班,邀请山歌手讲课,吸收爱好者参加学习。第三,有条件的村落要建立山歌活动室,让山歌爱好者有去处,鼓励年轻人参加唱山歌。第四,由镇文化站牵头,每年组织一次山歌创作比赛,提高歌词的文化水平。第五,有了唱山歌的氛围后,每年全镇和各村都要组织一场山歌对唱比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2、对于优秀的民间传说、民间手工艺和医药知识等,上级政府要拨出专项资金让乡镇编印成书,以免失传。 永春县一都镇人民政府 2009年 4月30日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永春县一都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线索汇总统计表填表人: 黄昌盛 填报时间:2009年 3月10日村别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游艺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其他合计光山51121582129141174100鲁山32183113911886100龙卿941110464018115100林山918115131195343100仙友164144924142148100南阳124454411361235100黄田181101023102206100黄沙162346211511103100仙阳15811124632163112102三岭817383616248102苏合16111941419943163100玉三107111041233164112102吴殊10175833106713100合计147331800121715812339615347334065101306永春县一都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查汇总统计表填表人: 黄昌盛 填报时间:2009年 4月25日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游艺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其他合计6511311261810117144永春县 一都 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民间文学编号登记表编号种类项目名称传承人联系电话普查人联系电话10202105250525102001神话九候山石笋被炸曾繁正黄昌盛2399266420202205250525102001传说岱山岩石桌的传说林伴文仕1396027699230202205250525102002传说施公和狐狸精的传说林伴文仕1396027699240202205250525102003传说施公显化的传说林伴永远1395972046850202205250525102004传说毛九沙斗鬼子的传说陈开固黄文仕1396027699260202205250525102005传说岱山岩白喉蛤蟆的传说陈连成黄文仕1396027699270202205250525102006传说岱山岩断头蛇传说陈连成曾成仕1359921025880202205250525102007传说狗头岩漏米的传说曾贵在23991738黄昌盛2399266490202205250525102008传说吴殊都督大夫的传说陈尤吨23996098苏忠吟23991362100202205250525102009传说玄女真仙救人的传说冯礼绵23996889冯文春县 一都 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民间文学编号登记表编号种类项目名称传承人联系电话普查人联系电话110202205250525102010传说马氏三姐妹的传说曾全燕奕13905074869120202205250525102011传说五谷帝仙的传说曾全燕奕13905074869130202205250525102012传说岱山岩齐齐松传说陈连成黄文仕13960276992140202205250525102013传说朱熹看状元宝地陈连成黄文仕13960276992150202205250525102014传说后坪春山的传说陈尤吨23996098苏忠吟23991362160202205250525102015传说岱山岩钟石箭竹传说陈连成黄文仕13960276992170202205250525102016传说岱山岩朱子洞的传说陈连成李江水15160782886180202205250525102017传说敞毛鸡的传说萧奕硕萧梅香13599931178190202205250525102018传说玉石片与鹦哥嘴萧奕硕萧梅香13599931178200202205250525102019传说陈上大的传说萧奕硕萧梅春县 一都 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民间文学编号登记表编号种类项目名称传承人联系电话普查人联系电话210202205250525102020传说南湖岩的传说冯礼绵23996889冯文锦23996869220202205250525102021传说飞凤亭的传说曾昭端曾福气23991372230202205250525102022传说十八岁洞的传说曾全励曾燕奕13905074869240202205250525102023传说曾苍停的神奇传说曾昭端黄昌盛23991594250202205250525102024传说鬼子洞的传说张 万冯购传260202205250525102025传说黄洞泉的传说黄芳柳23991817黄昌盛23991594270202205250525102026传说陈上大的传说萧奕硕萧梅香13599931178280202205250525102027传说狗头岩漏米的传说曾贵在23991738曾智琛15906075129290202205250525102028传说湿毛竹能点燃的传说曾念农曾燕奕13905074869300202205250525102029传说黄田村名、角落名来历曾成成春县 一都 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民间文学编号登记表编号种类项目名称传承人联系电话普查人联系电话310202205250525102030传说吴殊三个石人的传说陈尤吨苏忠吟23991362320202205250525102031传说田中采石菇的传说曾奖励曾智琛15906075129330202305250525102001故事陈久业的革命故事陈久业陈尤吨340202305250525102002故事民兵剿匪的故事黄 棋萧梅香13599931178350202305250525102003故事黄泮的革命故事黄 泮黄昌盛23991594360202305250525102004故事刀笔冯乐家冯承福冯文锦23996869370202305250525102005故事冯氏二秀才的故事冯承福冯文锦23996869380202305250525102005故事冯淑公的故事冯礼绵23996889冯文锦23996869390202305250525102007故事冯氏开基一都的故事冯礼绵23996889冯文锦23996869400202305250525102008故事媒人嘴的故事冯运战23996889冯购春县 一都 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民间文学编号登记表编号种类项目名称传承人联系电话普查人联系电话410202405250525102001歌谣人体描述歌谣冯占当23993169冯永远13959720468420202405250525102002歌谣鲁山歌谣冯占当23993169冯永远13959720468430202605250525102001长诗玉三大坂碑文祭田记曾鸿昌黄昌盛23992594440202605250525102002长诗冠带义士陈乐泉墓志铭黄和鸣23991479曾令德13459500963450202205250525102003长诗黄士壁七旬寿序黄和鸣23991479林新明13506912519460202605250525102004长诗霞兴世边翁七十寿辰图序黄宗旺黄昌盛23991594470202605250525102005长诗上林后溪垵周信文像赞黄和鸣23991479黄昌盛23991594480202605250525102006长诗大明壶山居士墓志铭黄和鸣23991479曾令德13459500963490202605250525102007长诗黄坂汛黄和鸣23991479曾令德13459500963500202605250525102008长诗锦田公冠苇像赞郑业主23991011曾令春县 一都 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民间文学编号登记表编号种类项目名称传承人联系电话普查人联系电话510202605250525102009长诗连兴堂形胜记冯礼绵23996889冯其长23992046520202605250525102010长诗香山堂序冯礼绵23996889冯其长530202605250525102011长诗启阳祠堂锦屏序曾招端黄昌盛23991594540202605250525102012长诗三峡祠堂锦屏序曾招端黄昌盛23991594550202605250525102013长诗黄中惠祝寿诗黄芳柳23991817黄昌盛23991594560202605250525102014长诗赠黄洞泉诗黄昌盛23991594苏忠志13599210281570202605250525102015长诗萧舒伯墓志铭萧双挺萧梅香13599931178580202605250525102016长诗采 茶 歌黄和鸣23991479萧梅香13599931178590202705250525102001谚语生活谚语冯占当23993169冯永远13959720468600202705250525102002谚语生活现象谚语黄芳柳23991817苏忠春县 一都 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民间文学编号登记表编号种类项目名称传承人联系电话普查人联系电话610202705250525102003谚语天气谚语萧双挺萧梅香13599931178620202705250525102004谚语节令谚语曾运照曾成仕13599210258630202805250525102-001谜语食品、物品谜语黄和鸣23991479曾令德13459500963640202805250525102002谜语民间谜语徐福令德13459500963650202805250525102003谜语人体谜语曾英雄曾燕春县 一都 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民间音乐编号登记表编号种类项目名称传承人联系电话普查人联系电话10303105250525102001民间歌曲山歌李宿李宿黄昌盛2399259420303105250525102002民间歌曲山歌陈兴党陈兴党黄昌盛2399159430303105250525102003民间歌曲山歌王万居王万居曾令德1345950096340303105250525102004民间歌曲山歌萧 前萧 前黄昌盛2399159450303105250525102005民间歌曲山歌苏维齐苏维齐苏忠志1359921028160303105250525102006民间歌曲山歌曾奖励曾奖励曾贵在2399173870303105250525102007民间歌曲山歌萧珍友萧珍友冯永远1395972046880303105250525102008民间歌曲山歌陈连成陈连成黄文仕1396027699290303105250525102009民间歌曲山歌冯孙涛冯孙涛冯永远100303105250525102010民间歌曲山歌张金花张金花冯购传110303105250525102011民间歌曲一都南音冯荣华曾令春县 一都 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民间舞蹈编号登记表编号种类项目名称传承人联系电话普查人联系电话10404205250525102001岁时节令习俗舞蹈舞狮冯永远等冯永远1395972046820404205250525102002岁时节令习俗舞蹈鼓队舞曾繁长等曾令德1345950096330404205250525102003岁时节令习俗舞蹈公婆舞、碰球舞郑隆浩郑美珠等曾令春县 一都 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民间手工技艺编号登记表编号种类项目名称传承人联系电话普查人联系电话10909105250525102001工具和机械制造张虎橱曾繁正黄昌盛2399159420909105250525102002工具和机械制造山猪窟曾繁正黄昌盛2399159430909105250525102003工具和机械制造张秋千冯购传黄昌盛2399159440909105250525102004工具和机械制造垒土墙黄必胜李江水2399283050909305250525102001烧造做灶郭 生萧梅香1359993117860909305250525102002烧造一都米酒、红酒的酿造黄芳柳23991817苏忠志2399106870909305250525102003烧造一都米糖、番薯糖的做法黄芳炳苏忠志1359921028180909305250525102004烧造一都白粿的做法曾令德1345950096390909305250525102005烧造做墓子曾令盘曾贵在23991738100909605250525102001编织扎制木屐鞋制作方法李全苏忠志110909805250525102001造纸舀纸李传栏 李传电李传唤23994043永春县 一都 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生产商贸习俗编号登记表编号种类项目名称传承人联系电话普查人联系电话110-101001农业生产习俗播种水稻习俗冯国忠冯购传210-105001商贸习俗赶墟冯两福冯购传永春县 一都 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消费习俗编号登记表编号种类项目名称传承人联系电话普查人联系电话11111205250525102001饮食习俗炊黑(甜)粿李全苏忠志1359921028121111305250525102001居住习俗闽南古厝冯占当23993169冯永远1395972046831111305250525102002居住习俗建大门头曾令盘曾智琛1590607512941111305250525102003居住习俗上梁仪式曾招端曾福气2399137251111305250525102004居住习俗摆八卦曾令盘曾智琛1590607512961111305250525102005居住习俗挂镜子曾令盘曾智春县 一都 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人生礼仪编号登记表编号种类项目名称传承人联系电话普查人联系电话11212105250525102001分娩习俗做“月子”郑素清曾令德1345950096321212305250525102002分娩习俗爬晬郑素清曾令德1345950096331212505250525102001婚礼说媒冯运战冯购传41212505250525102002婚礼喝冰糖茶说四句冯济民23991845黄昌盛2399266451212505250525102003婚礼开箱说四句冯济民23991845黄昌盛2399159461212505250525102004婚礼闹洞房说四句冯济民23991845黄昌盛2399159471212505250525102005婚礼新娘出嫁仪式萧仁爱萧梅香1359993117881212705250525102006婚礼担盘李家国李江水2399283091212705250525102007婚礼新娘陪嫁礼物李家国李江水23992830101212705250525102008婚礼新郎娶亲仪式周洒黄昌盛23991594永春县 一都 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人生礼仪编号登记表编号种类项目名称传承人联系电话普查人联系电话111212605250525102001寿诞祝寿说四句冯济民23991845黄昌盛23991594121212605250525102002寿诞祝寿仪式萧奕硕萧梅香13599931178131212705250525102001葬礼出殡仪式郑业主曾令德13459500963141212705250525102002葬礼做公德林伴礼黄昌盛23991594151212705250525102003葬礼先生讲赦冯承福冯文锦23996869161212705250525102004葬礼一都死人出葬不必择日陈久业陈尤顿171212805250525102001其它祭祀和“公忌”冯其界冯文锦23996869181212805250525102002其它祭无祀林伴礼曾令春县 一都 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岁时节令编号登记表编号种类项目名称传承人联系电话普查人联系电话11313105250525102001节气与习俗做“冬节”冯占当23993169冯永远1395972046821313205250525102001传统节日习俗过春节冯占当23993169冯永远1395972046831313205250525102002传统节日习俗天公生冯占当23993169冯永远1395972046841313205250525102003传统节日习俗天公生孩子戴岁钱曾令钦曾成仕1359921025851313205250525102004传统节日习俗元宵节曾令钦曾成仕1359921025861313205250525102005传统节日习俗玉三正月十五迎灯曾鸿昌曾贵在2399173871313205250525102006传统节日习俗五月节曾令钦曾成仕1359921025881313205250525102007传统节日习俗七月半曾令钦曾成仕1359921025891313205250525102008传统节日习俗中秋节曾全励101313205250525102009传统节日习俗除夕与守岁永春县 一都 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类别一览表民间信仰编号登记表编号种类项目名称传承人联系电话普查人联系电话11414205250525102001俗神信仰佛公开眼陈礼垦黄文仕1396027699221414205250525102002俗神信仰乞火陈礼垦黄文仕1396027699231414205250525102003俗神信仰祈雨林伴礼黄昌盛2399159441414205250525102004俗神信仰等供林伴礼黄和鸣2399147951414205250525102005俗神信仰出路尾林伴礼林新明1350691251961414205250525102006俗神信仰请火陈礼垦林新明13506912519714143052505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